[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_冯文秀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案设计

宜昌市第二十四中学 冯文秀

一、教学背景

《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

由于学生在前面中国的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已了解地形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且对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已知的内容无需重复讲解,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二、教材分析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在中国河流当中,它与前一节长江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是学生深刻了解“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与矛盾并存的典型教学案例之一,能够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课标理念。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激发爱国情操的良好素材。从教材体系上看,与前面学过的中国地形、中国气候有着紧密联系,又为学习后面中国区域地理提供基础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在教材处理时,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充分利用图像资料。利用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黄河流域水系图等,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努力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开放学生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时事热点,如黄河的断流等。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探究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学习热情较高的实际,引导他们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他们表现才智的机会,我遵循的原则是“全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采用的方法有“读图分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法”等。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上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知黄河 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第二板块:颂黄河 了解黄河给人类的奉献。

第三板块:忧黄河 了解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第四板块:治黄河 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五、教学过程

我采用的教学程序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快乐自学;师生合作,认识黄河;小组合作,探究黄河;能力拓展,治理黄河;归纳总结,深化知识;当堂演练,巩固知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播放黄河不同河段的图片,配以《黄河大合唱》音乐,目的是创设情景,使学生对黄河有一感性认识,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然后引入四大板块的学习。

2、[明确目标,快乐自学] 每个板块都有非常具体的目标导引,在目标导引下完成高效课堂作业上的“预习感知”题目。

3、[师生合作,认识黄河]

第一板块:知黄河

首先请学生说说通过“访问黄河的相关网站”,对于黄河已经了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其次给出“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黄河水系图”,通过学生小组活动、读图、板图(师生共画黄河水系图,展示学生所画的图)等方法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

然后进行快速知识问答。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小组合作,探究黄河]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同时进行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的学习。这两大板块通过对黄河的功与过的分析、评价,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看待问题。

第二板块:颂黄河

1、给出“中国地形图”提问:黄河哪个河段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上游为什么修建那么多水利工程?有哪些?什么河段梯级开发最密集?

2、再出示“龙羊峡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图片,提出问题:黄河塑造了哪些平原?为那些平原提供了灌溉水源等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图像资料,用生动直观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母亲河的奉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过渡设问:从“中国地形图”上看出黄河的中游流经了哪个地形区?与黄河泥沙大有没有关系?会产生什么灾难?由此引入下一板块的学习,使内容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

第三板块:忧黄河

设问:黄河为什么易泛滥成灾?黄河泛滥主要出现在哪一河段?为什么?利用情景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和忧患意识。

然后给出黄河产生的各种问题的图片,请学生思考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主要出现在哪些河段?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播放动画课件,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并提出解决方案。目的是利用生动形象的演示,突破重难点。

5、[能力拓展,治理黄河]

第四板块:治黄河

请学生思考讨论:1、假如你是治理黄河的专家,你怎样治理黄河?泥沙多怎么办?出现决口怎么办?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目的是培养学生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国对黄河采取哪些综合治理措施?举例说明。

然后播放课件资料,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6、[归纳总结,深化知识]

(1)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以下板书:

滔 滔 黄 河

知黄河——河源概况及水文特征

颂黄河——富蕴水能 塑造平原 提供水源

忧黄河——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

治黄河——修建水库 保持水土 加固堤防

从板书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2)借用黄河知识歌谣作为本节课小结。

黄河知识歌谣

青藏巴颜喀拉山,卡日曲为最上源;青川甘宁内蒙古,还有晋陕和豫鲁。

向东注入是渤海,流域面积七十五;五千五百是长度,第二长河它占住。

河口孟津来分段,汾渭中游来注入;塞上江南它奉献,龙刘三小供电足。

下游河道出奇观,地上河为最特殊;多年水患要根治,黄土高原保水土。

这则歌谣编得非常好,能达到复习巩固,再现知识点,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7、[当堂演练,巩固知识]

(1)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学生做《三峡学典•高效课堂作业》37页“当堂演练”部分,教师把这部分题呈现在电子白板上,3-5分钟后学生回答,集体更正。

六、教学反思

1、强化了地图教学。

由于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本节课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黄河水系图”,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让学生明白黄河概况。在此基础上师生共画“黄河水系图”,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让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2、注重了活动教学。

秉着“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这个理念,我精心组织学生的活动。如课前的查找资料;动手画“黄河水系图”;分组探讨黄河的“奉献”和“忧患”;以及公益广告的设计等,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3、提高了新课改教学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研究了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逐步探究构建适应高效课堂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形象板画“黄河水系图”,条理清楚的板书设计等,很好的完成了该节课的三维目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冯文秀 女 中学高级教师 宜昌市第二十四中学

邮编443000 电话 [1**********]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案设计

宜昌市第二十四中学 冯文秀

一、教学背景

《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

由于学生在前面中国的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已了解地形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且对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已知的内容无需重复讲解,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二、教材分析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在中国河流当中,它与前一节长江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是学生深刻了解“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与矛盾并存的典型教学案例之一,能够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课标理念。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激发爱国情操的良好素材。从教材体系上看,与前面学过的中国地形、中国气候有着紧密联系,又为学习后面中国区域地理提供基础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在教材处理时,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充分利用图像资料。利用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黄河流域水系图等,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努力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开放学生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时事热点,如黄河的断流等。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探究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学习热情较高的实际,引导他们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他们表现才智的机会,我遵循的原则是“全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采用的方法有“读图分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法”等。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上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知黄河 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第二板块:颂黄河 了解黄河给人类的奉献。

第三板块:忧黄河 了解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第四板块:治黄河 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五、教学过程

我采用的教学程序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快乐自学;师生合作,认识黄河;小组合作,探究黄河;能力拓展,治理黄河;归纳总结,深化知识;当堂演练,巩固知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播放黄河不同河段的图片,配以《黄河大合唱》音乐,目的是创设情景,使学生对黄河有一感性认识,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然后引入四大板块的学习。

2、[明确目标,快乐自学] 每个板块都有非常具体的目标导引,在目标导引下完成高效课堂作业上的“预习感知”题目。

3、[师生合作,认识黄河]

第一板块:知黄河

首先请学生说说通过“访问黄河的相关网站”,对于黄河已经了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其次给出“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黄河水系图”,通过学生小组活动、读图、板图(师生共画黄河水系图,展示学生所画的图)等方法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

然后进行快速知识问答。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小组合作,探究黄河]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同时进行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的学习。这两大板块通过对黄河的功与过的分析、评价,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看待问题。

第二板块:颂黄河

1、给出“中国地形图”提问:黄河哪个河段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上游为什么修建那么多水利工程?有哪些?什么河段梯级开发最密集?

2、再出示“龙羊峡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图片,提出问题:黄河塑造了哪些平原?为那些平原提供了灌溉水源等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图像资料,用生动直观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母亲河的奉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过渡设问:从“中国地形图”上看出黄河的中游流经了哪个地形区?与黄河泥沙大有没有关系?会产生什么灾难?由此引入下一板块的学习,使内容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

第三板块:忧黄河

设问:黄河为什么易泛滥成灾?黄河泛滥主要出现在哪一河段?为什么?利用情景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和忧患意识。

然后给出黄河产生的各种问题的图片,请学生思考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主要出现在哪些河段?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播放动画课件,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并提出解决方案。目的是利用生动形象的演示,突破重难点。

5、[能力拓展,治理黄河]

第四板块:治黄河

请学生思考讨论:1、假如你是治理黄河的专家,你怎样治理黄河?泥沙多怎么办?出现决口怎么办?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目的是培养学生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国对黄河采取哪些综合治理措施?举例说明。

然后播放课件资料,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6、[归纳总结,深化知识]

(1)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以下板书:

滔 滔 黄 河

知黄河——河源概况及水文特征

颂黄河——富蕴水能 塑造平原 提供水源

忧黄河——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

治黄河——修建水库 保持水土 加固堤防

从板书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2)借用黄河知识歌谣作为本节课小结。

黄河知识歌谣

青藏巴颜喀拉山,卡日曲为最上源;青川甘宁内蒙古,还有晋陕和豫鲁。

向东注入是渤海,流域面积七十五;五千五百是长度,第二长河它占住。

河口孟津来分段,汾渭中游来注入;塞上江南它奉献,龙刘三小供电足。

下游河道出奇观,地上河为最特殊;多年水患要根治,黄土高原保水土。

这则歌谣编得非常好,能达到复习巩固,再现知识点,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7、[当堂演练,巩固知识]

(1)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学生做《三峡学典•高效课堂作业》37页“当堂演练”部分,教师把这部分题呈现在电子白板上,3-5分钟后学生回答,集体更正。

六、教学反思

1、强化了地图教学。

由于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本节课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黄河水系图”,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让学生明白黄河概况。在此基础上师生共画“黄河水系图”,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让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2、注重了活动教学。

秉着“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这个理念,我精心组织学生的活动。如课前的查找资料;动手画“黄河水系图”;分组探讨黄河的“奉献”和“忧患”;以及公益广告的设计等,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3、提高了新课改教学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研究了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逐步探究构建适应高效课堂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形象板画“黄河水系图”,条理清楚的板书设计等,很好的完成了该节课的三维目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冯文秀 女 中学高级教师 宜昌市第二十四中学

邮编443000 电话 [1**********]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河流]导学案
  •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河流> 教学过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 [导]:课前准备(预习).导入--含预习目标(具体),导学练习 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A.洞庭湖 B.鄱阳湖 C.太湖 D.青海湖 5.下列河流中,水量小.汛期短 ...查看


  • [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
  • <黄河,母亲河> [活动过程] 开场白: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 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 ...查看


  • 中国河流分布
  • 长江 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浩浩荡荡奔流到东海,先后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公里,在世界的大河中居第三位(图21).长江汇集了大小数百条支 ...查看


  • 爱国青春演讲朗诵稿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查看


  • 歌咏黄河的句子
  • 1.黄河--人类的母亲河,是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河!她博大的胸怀及她善良的品质,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黄河是祖国的作风:永不低头折节,顽强拼搏的气魄!是中华民族拼搏的象征,是中国12多亿人的母亲-- 2.黄河浩荡,风回路转,滚滚滔滔 ...查看


  • 河流和湖泊教学反思
  • 河流和湖泊教学反思 反思一:河流和湖泊>教学反思 本节是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一课时,授课中我主要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进行本节的教学,教学中特别注意读图环节.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第一章)
  • 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三 5.滚滚长江 (1)概况: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2)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 ...查看


  • 中国各省级电视台台标含义
  • [中国各省级电视台台标含义] 北京电视台的台标,三角对称的电波和电视塔式的设计图案里包裹着圆圆的地球,上边叠加BTV 三个英文缩写字母,单独的从整体.美学结构和寓意来看,北京电视台的台标设 计是几乎中心突出.接近完美. 天津电视台台标是天津 ...查看


  • [黄河,母亲河!]综合活动课
  • <黄河,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 课 程 设 计 设 计 者: 工 作 单 位: 目 录 一 设计理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