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难以取代的无价财富
1120610107 赵施源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亚马逊雨林砍伐破坏,但是雨林遭受的损失和变化却低于科学家的预料。经过研究,人们发现稳态是其中的缘由,而这片地区之所以稳定,是生物多样性的功劳。
中国有一个词语:巧夺天工,简单来讲就是人工胜过天然。但是我认为,这个词语在生物界往往是不成立的,正如人们尝试仿造蛛丝和生物圈二号,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难以复制取代的。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多样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也可以说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和物种变异性的多样化,它具有生物学、 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3方面的含义。目前,研究较多、 意义重大的生物多样性层次有4个: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景观多样性。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上一级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由下一级生命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由遗传多样性导致物种多样性,而物种不同形式的组合则决定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多样性。由此可,物种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物种多样性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多样性层次。
那么生物多样性又有怎样的价值?先让我举些例子:位于非洲的马拉维湖在20世纪之前人们对于它的价值的认识不过是淡水和渔业的来源,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湖中的丽鱼的进化速度是世界之最,马拉维湖又被称作“达尔文的梦幻池塘”,是研究物种进化的理想之地;纳马夸兰——上帝的花园,这个每年只有30天生命的荒漠奇迹,为附近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并且其中的大部分物种是当地特有的;大马哈鱼洄游只有不到20%能够活着重返出生地,那些死亡的鲑鱼供养的沿途海陆空的动物,而它们又共同维护了地区的生态系统,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收益。假如没有这批鲑鱼,沿途的区域会遭受灭顶之灾。所以说,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既有宽度又有深度,我们难以短时间全部了解。 生物多样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1 直接利用价值 是指生物资源可供人类消费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提供食物和能源。
(2)提供丰富的药材资源。
(3)工业上常用的原料多来源于生物,
2 间接利用价值 主要是指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维护生态系的平衡和稳定、 调节水文、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 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维护进化过程以及休闲娱乐教育与科学研究等方面。
3 潜在利用价值 又称选择价值,是指生物资源将来可能被利用的价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地球上生物的种类是如此繁多,人类对其作过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野生生物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而且是85%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往往源于贫困和无知,甚至是恶劣的欲望。紫杉有巨大的医用价值,黑市价格高居不下,我国紫杉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许多农民对金钱的渴望,紫杉濒临灭绝;毛里求斯渡渡鸟因肉质鲜美惨遭过度猎杀以致灭绝,它们消失后,当地的卡尔瓦利亚树也数量持续减少,难以挽回,原来渡渡鸟与卡尔瓦利亚树相依为命,鸟以果实为生,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杀灭了渡渡鸟,实际上也扼杀了卡尔瓦利亚树的生机。自然界环环相扣,一个环 节的缺失,会导致怎样的连锁性灾难的发生?对此,人类相当无知。了解到渡渡鸟与卡尔瓦利亚树命运相连,只是一个偶然。我们不知道,因为人类的贪婪,自然界中,有多少悲剧已经上演,多少悲剧正在上演。
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1988年起草的1990—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1994年至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的决议。同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当时有150个国家首脑在《公约》上签字。《公约》的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共享利用遗传资源所取得的惠益。《公约》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关获取的议题和资助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该《公约》是一个框架文件,强调国家水平的行动,为各缔约国如何履行公约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为了纪念《公约》生效,更好地宣传和履行《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49/119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于1994年、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召开了四次缔约国大会,对《公约》的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科学有效地履行《公约》,还专门成立了科学、技术和工艺附属机构。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西方工业社会目睹了二战以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人间喜剧,领略了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无限的风光但也亲身体验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切肤之痛。人口急增能源短缺、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土地的沙化、碱化和退化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减少、空气、水等的严重污染、物种的灭绝等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而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些问题为害尤烈。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推进的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们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相互依存,经济与环境必须协同发展。
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又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影响人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问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富裕,更要实现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不仅要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更要保障人们能够健康生活、长远发展;不仅要维护公众在个人物质财富上的合法权利,更要维护他们依法享有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权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的国家。由此可见,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所以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努力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得
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从而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为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引起的酸雨危害、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所造成的大气臭氧层破坏等。在这些方面发达国家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按照人口平均量计算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更严重。空气污染如此,其他方面也类似。另外,发达国家需要采取行动,控制它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不再被允许出口的有害物质和不安全技术。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中国在发展中,对自身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对因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国将以全球伙伴的精神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广泛国际合作,认真履行中国加入的全球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各项公约,不懈地致力于中国所应承担的义务。为此,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的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更积极、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
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了解到了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重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感触最深的是生物的进化这些很自然,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都是这是自然地进化,我们也不用为此叹息什么。虽然,我国拥有地大物博,拥有的生物的多样性。我们拥有很多活化石:银杏,鹅掌楸,多种松类,苔藓类等植物。动物有特有的熊猫,中华鲟,扬子鳄等。但由于环境的破坏等使得它们的栖息地消失,它们的食物等的缺少,使它们的生存受的威胁,这些不自然不和谐的因素恶果重重,因此,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应该要做到除了就地保护,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采用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从生物的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上采取行动。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具体的落实到随手关灯,在食堂吃饭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好好的学习知识,学会更加科学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是由于人类对科学还有很多的未知探索,人类最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就是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为地球的和谐尽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生物多样性—难以取代的无价财富
1120610107 赵施源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亚马逊雨林砍伐破坏,但是雨林遭受的损失和变化却低于科学家的预料。经过研究,人们发现稳态是其中的缘由,而这片地区之所以稳定,是生物多样性的功劳。
中国有一个词语:巧夺天工,简单来讲就是人工胜过天然。但是我认为,这个词语在生物界往往是不成立的,正如人们尝试仿造蛛丝和生物圈二号,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难以复制取代的。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多样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也可以说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和物种变异性的多样化,它具有生物学、 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3方面的含义。目前,研究较多、 意义重大的生物多样性层次有4个: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景观多样性。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上一级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由下一级生命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由遗传多样性导致物种多样性,而物种不同形式的组合则决定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多样性。由此可,物种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物种多样性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多样性层次。
那么生物多样性又有怎样的价值?先让我举些例子:位于非洲的马拉维湖在20世纪之前人们对于它的价值的认识不过是淡水和渔业的来源,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湖中的丽鱼的进化速度是世界之最,马拉维湖又被称作“达尔文的梦幻池塘”,是研究物种进化的理想之地;纳马夸兰——上帝的花园,这个每年只有30天生命的荒漠奇迹,为附近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并且其中的大部分物种是当地特有的;大马哈鱼洄游只有不到20%能够活着重返出生地,那些死亡的鲑鱼供养的沿途海陆空的动物,而它们又共同维护了地区的生态系统,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收益。假如没有这批鲑鱼,沿途的区域会遭受灭顶之灾。所以说,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既有宽度又有深度,我们难以短时间全部了解。 生物多样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1 直接利用价值 是指生物资源可供人类消费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提供食物和能源。
(2)提供丰富的药材资源。
(3)工业上常用的原料多来源于生物,
2 间接利用价值 主要是指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维护生态系的平衡和稳定、 调节水文、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 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维护进化过程以及休闲娱乐教育与科学研究等方面。
3 潜在利用价值 又称选择价值,是指生物资源将来可能被利用的价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地球上生物的种类是如此繁多,人类对其作过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野生生物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而且是85%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往往源于贫困和无知,甚至是恶劣的欲望。紫杉有巨大的医用价值,黑市价格高居不下,我国紫杉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许多农民对金钱的渴望,紫杉濒临灭绝;毛里求斯渡渡鸟因肉质鲜美惨遭过度猎杀以致灭绝,它们消失后,当地的卡尔瓦利亚树也数量持续减少,难以挽回,原来渡渡鸟与卡尔瓦利亚树相依为命,鸟以果实为生,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杀灭了渡渡鸟,实际上也扼杀了卡尔瓦利亚树的生机。自然界环环相扣,一个环 节的缺失,会导致怎样的连锁性灾难的发生?对此,人类相当无知。了解到渡渡鸟与卡尔瓦利亚树命运相连,只是一个偶然。我们不知道,因为人类的贪婪,自然界中,有多少悲剧已经上演,多少悲剧正在上演。
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1988年起草的1990—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1994年至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的决议。同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当时有150个国家首脑在《公约》上签字。《公约》的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共享利用遗传资源所取得的惠益。《公约》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关获取的议题和资助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该《公约》是一个框架文件,强调国家水平的行动,为各缔约国如何履行公约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为了纪念《公约》生效,更好地宣传和履行《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49/119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于1994年、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召开了四次缔约国大会,对《公约》的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科学有效地履行《公约》,还专门成立了科学、技术和工艺附属机构。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西方工业社会目睹了二战以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人间喜剧,领略了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无限的风光但也亲身体验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切肤之痛。人口急增能源短缺、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土地的沙化、碱化和退化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减少、空气、水等的严重污染、物种的灭绝等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而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些问题为害尤烈。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推进的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们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相互依存,经济与环境必须协同发展。
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又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影响人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问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富裕,更要实现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不仅要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更要保障人们能够健康生活、长远发展;不仅要维护公众在个人物质财富上的合法权利,更要维护他们依法享有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权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的国家。由此可见,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所以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努力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得
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从而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为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引起的酸雨危害、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所造成的大气臭氧层破坏等。在这些方面发达国家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按照人口平均量计算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更严重。空气污染如此,其他方面也类似。另外,发达国家需要采取行动,控制它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不再被允许出口的有害物质和不安全技术。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中国在发展中,对自身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对因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国将以全球伙伴的精神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广泛国际合作,认真履行中国加入的全球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各项公约,不懈地致力于中国所应承担的义务。为此,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的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更积极、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
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了解到了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的重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感触最深的是生物的进化这些很自然,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都是这是自然地进化,我们也不用为此叹息什么。虽然,我国拥有地大物博,拥有的生物的多样性。我们拥有很多活化石:银杏,鹅掌楸,多种松类,苔藓类等植物。动物有特有的熊猫,中华鲟,扬子鳄等。但由于环境的破坏等使得它们的栖息地消失,它们的食物等的缺少,使它们的生存受的威胁,这些不自然不和谐的因素恶果重重,因此,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应该要做到除了就地保护,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采用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从生物的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上采取行动。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具体的落实到随手关灯,在食堂吃饭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好好的学习知识,学会更加科学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是由于人类对科学还有很多的未知探索,人类最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就是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为地球的和谐尽应有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