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声明

  主持人/颜玉华      我是唐代工部郎杜甫。本人于一千多年前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作。后来广为流传,特别是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备受推崇。我估计,后人之所以评价我是现实主义诗人,恐怕也与这几句经典诗句有关。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因为这几句诗,最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沉重的压力。现在,我不得不发表致歉声明,敬请千百年来的读者见谅,发表声明的原因如下:   一是得罪了数以千万计的“房奴”。全国各地的电子邮件像潮水一样涌进了我的邮箱,还有雪片似的来信,成堆成摞地摆上我的案头。他们普遍对“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诗提出了质疑――你老杜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你诗中的那个名句一点也不“现实”,而且离“现实”甚远。我们用银行的按揭贷款买了“天价”的住房。有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我们这些31.8%的贷款购房者已经超过“警戒线”,我们虽然住进新房,但是,掏空了父母的养老积蓄交了首付,为了偿还银行的月供,我们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降低了生活标准,不敢享受生活,我们被开发商猛赚一笔之后,又被银行的按揭“套牢”,成了不堪重负的“房奴”。我们虽然住进了“广厦”,但是我们何时才能“俱欢颜”?听听“房奴”们的心酸话,本人甚感愧疚,此诗如果不删改的话,还不知道要遭来多少非议呢!   二是刺激了买不起房的“天下寒士”。这些人对我的批评最中肯:“安得广厦千万间”确实不错,这几年,全国大中小城市,高楼林立,可是人家开发商不是为我们这些“寒士”盖楼的,他们公开宣布是为富人服务的,而且还恶语伤人,说那些自不量力的“房奴”是“活该”。全国有1.23亿平方米住宅空置着,但房价却像坐火箭一样地上升,我们这些七成的“寒士”一族根本买不起房,我们渴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又实在太少。你杜老夫子还奢谈什么“大庇天下寒士”呢?七成买不起房的“寒士”对这首诗都有反感,不删改是不行的。   三是遭到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咒骂。他们讽刺挖苦我杜甫缺乏服务中高收入者的客户意识。他们还指责我,过于强调质量而缺乏成本意识。“风雨不动安如山”?假如我们地产大佬都去追求如此的高质量,那就必然会带来建筑材料成本的攀升,又怎能够榨取到最多的利润呢?只要楼盘好卖,只要房价看涨,哪怕盖成“豆腐渣”,哪怕每年都要修补,又关你杜甫什么事呢?更何况,一幢大楼如果几十年都“风雨不动安如山”我们今后再盖新房子卖给谁呢?难道让我们喝西北风去?你杜甫过着“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米断绝”的穷日子也是“活该”!   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本人特作以下几点具体声明:   ――恳请出版部门,如果再版《全唐诗》或《杜甫文集》时,务必要删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否则一切后果由相关出版社自负,本人概不负责。   ――奉劝作文者,不要在写作时再引用此三句诗。一是免得再引起众怒和非议;二是也为诸君着想,因此而摊上连带责任,老杜于心不忍。   ――请求广大读者,赶快忘掉那首诗,最起码是忘掉那其中的三句。作为“诗圣”和“现实主义诗人”用与“现实”不符的诗句来误导人,是不应该的,所以,忘得越快、越彻底越好。   有鉴于此,我以为发表上述声明,于公于私都有利,还望古今的广大读者海涵!

  主持人/颜玉华      我是唐代工部郎杜甫。本人于一千多年前曾发表过一篇题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作。后来广为流传,特别是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备受推崇。我估计,后人之所以评价我是现实主义诗人,恐怕也与这几句经典诗句有关。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因为这几句诗,最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沉重的压力。现在,我不得不发表致歉声明,敬请千百年来的读者见谅,发表声明的原因如下:   一是得罪了数以千万计的“房奴”。全国各地的电子邮件像潮水一样涌进了我的邮箱,还有雪片似的来信,成堆成摞地摆上我的案头。他们普遍对“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两句诗提出了质疑――你老杜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你诗中的那个名句一点也不“现实”,而且离“现实”甚远。我们用银行的按揭贷款买了“天价”的住房。有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我们这些31.8%的贷款购房者已经超过“警戒线”,我们虽然住进新房,但是,掏空了父母的养老积蓄交了首付,为了偿还银行的月供,我们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降低了生活标准,不敢享受生活,我们被开发商猛赚一笔之后,又被银行的按揭“套牢”,成了不堪重负的“房奴”。我们虽然住进了“广厦”,但是我们何时才能“俱欢颜”?听听“房奴”们的心酸话,本人甚感愧疚,此诗如果不删改的话,还不知道要遭来多少非议呢!   二是刺激了买不起房的“天下寒士”。这些人对我的批评最中肯:“安得广厦千万间”确实不错,这几年,全国大中小城市,高楼林立,可是人家开发商不是为我们这些“寒士”盖楼的,他们公开宣布是为富人服务的,而且还恶语伤人,说那些自不量力的“房奴”是“活该”。全国有1.23亿平方米住宅空置着,但房价却像坐火箭一样地上升,我们这些七成的“寒士”一族根本买不起房,我们渴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又实在太少。你杜老夫子还奢谈什么“大庇天下寒士”呢?七成买不起房的“寒士”对这首诗都有反感,不删改是不行的。   三是遭到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咒骂。他们讽刺挖苦我杜甫缺乏服务中高收入者的客户意识。他们还指责我,过于强调质量而缺乏成本意识。“风雨不动安如山”?假如我们地产大佬都去追求如此的高质量,那就必然会带来建筑材料成本的攀升,又怎能够榨取到最多的利润呢?只要楼盘好卖,只要房价看涨,哪怕盖成“豆腐渣”,哪怕每年都要修补,又关你杜甫什么事呢?更何况,一幢大楼如果几十年都“风雨不动安如山”我们今后再盖新房子卖给谁呢?难道让我们喝西北风去?你杜甫过着“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米断绝”的穷日子也是“活该”!   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本人特作以下几点具体声明:   ――恳请出版部门,如果再版《全唐诗》或《杜甫文集》时,务必要删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否则一切后果由相关出版社自负,本人概不负责。   ――奉劝作文者,不要在写作时再引用此三句诗。一是免得再引起众怒和非议;二是也为诸君着想,因此而摊上连带责任,老杜于心不忍。   ――请求广大读者,赶快忘掉那首诗,最起码是忘掉那其中的三句。作为“诗圣”和“现实主义诗人”用与“现实”不符的诗句来误导人,是不应该的,所以,忘得越快、越彻底越好。   有鉴于此,我以为发表上述声明,于公于私都有利,还望古今的广大读者海涵!


相关文章

  • 杜甫很忙背后的迷失
  • 杜甫很忙背后的迷失 作者:许民彤 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文>2012年第05期 对于这一系列名叫"杜甫很忙"的"恶搞",有的网友持宽容.理解的态度,认为这表现的是近年来流行于亚洲欧美的&q ...查看


  • [李白与杜甫]:谁解暮年郭沫若?
  • <李白与杜甫>:谁解暮年郭沫若?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morbell.com),版面:读书时间 本文链接:http://bbs.morbell.com/viewthread.php?tid=352852 封笔 ...查看


  • 古诗综合填空
  • 1. ,便感到那滴冷雨滴到了内心深处:月本无情,但却能常常寄托离人的愁思.读 的<雨霖铃>的" ",便能感到那无声的冷月冰冷了凄苦的内心. 2. 古诗的魅力无限."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 ...查看


  •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 教育信息 电脑版 正文字号 正文字号 特大字号 大字号 中字号 小字号 取消 确定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2015年10月28日 16:26:25 做为中考生,我们要提前知道中考都考什么,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最有效的提 ...查看


  • 表示走,看的词语
  • 表示走的词语: 奔波 奔忙 造访 拜访 散步 溜达 蹒跚 游荡 踱步 徘徊 .闲逛 闯南走北..东奔西走.东闯西走`,东走西顾.东走西撞.贩夫走卒.飞苍走黄.飞觥走斝.飞禽走兽.飞针走 线.风驰云走.高飞远走..横行直走.鸡飞狗走.疾走先得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中" , "两句 描写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环境清幽的特点: " , "两句运用了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手法, 更显环境的清幽寂静 ...查看


  • 钱钟书"很忙"
  • 中国知识分子被领导重视了一下,骨头就轻得飘到天上去了,钱钟书的表现是个异类.仅此一端,钱钟书在中国文人中的贡献就不可估量.有人说,钱钟书的学问学不了,傲骨总应该学的.此言差矣!没有这些学问,骨头怎么会硬?没有这些学问,俯仰由人,处处仰人鼻息 ...查看


  • 把皇帝哄到前线的杨亿,六岁能写诗,七岁能写文
  • ?说起杨亿,也许有人会觉得陌生.时光倒退1000年,他可算是一代风云人物.他生活在北宋,是宋真宗倚仗的笔杆子,也是北宋诗坛一代宗主.他少年得志,却又英年早逝.他的为人体现着少年人追求个性的勇气,他的作品则充满了才气与志气. 对于杨亿的一生, ...查看


  • 专升本大学语文 1
  • 中国医科大学入学测试机考 专升本 大学语文 模拟题 1.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体裁是( )(2)( ) 散曲 B.套数 C.诸宫调 D.杂剧 标准答案:D 2.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 )(2)( ) <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