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纪念碑"阅读试题及答案

另一种纪念碑 大凡专门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回到故乡的不过是先生的骨灰。 一段迂回的山路,一片逼仄的台地,一块自然坠落的石头,石头略微凿磨的平面上是沈先生的笔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些话和石头面对着已经有些污浊了的沱江,一座旧石桥,和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背后的山坡上环绕着零乱却又茂密的草木。凤凰的朋友们说,大部分骨灰撒进沱江了,只有几块骨头是由沈先生的孙子亲手埋在这石头下面的。 其实,一个游子,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就像一条从雪山之巅走下来的河,从它出走之日,就再没有回家的路了。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而后从军,又在沅江、辰水之间浪迹五年。此后,湘西的山水就再也关不住一个年轻人的心了。可这二十年的人生成了沈先生文学创作的源泉,他那些所有最深沉最美好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里涌流出来的。这个有一位苗族祖母又有一位土家族母亲的乡下人,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学位的湘西赤子,有了他的《从文自传》,有了他的《湘行散记》,有了他的《边城》和《长河》,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 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他竟然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那里被误解成是一位,而且仅仅是一位传统的“田园诗人”。许多人把“美化落后”“诗化麻木”的批评放在他的名字上。也确实有人依样画葫芦的,把中国所有偏远落后的乡村变成了、“民歌集成”的歌舞场,并因此而得到了大大小小的文名。我一直不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深的误解和误读。难道我们这些中国人真的再也听不懂中国诗人的歌哭和咏叹了吗?难道历史的风尘真的把我们埋葬得这么深这么重了吗?以致我们竟然听不懂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悲呜?以致我们竟然看不见,在夕阳落照下的那样一种悲天悯地的大悲哀? 对此,沈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肺腑之言:“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所谓“大音稀声”,所谓“有大美而不言”。事实上,这正是沈从文先生不为潮流所动,独到而深沉的追求。一个能和时代风格相抗衡而独立于世的作家必定是大家。在当时那一派峻急、坚硬、浮躁的白话“国语”的主流中,沈从文的从容沉静和优美大度尤其显得卓尔不群。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边城》无疑是最精美的篇章。那是关于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狗的童话。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的剧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 如果说沈先生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世外”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这是一块不曾被正统的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这块土地曾经以它无数次的对中原文化的以死相拼,才保持了自己的“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也正是这一脉边缘的“异质文化”,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也正因为这个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性,又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从文先生才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对于中国诗歌的承接和转化。 站在沈先生这块天然未凿的石碑面前,沈先生微含笑意的脸从斑斓的石纹中显现出来,有谁能读懂困顿在那些苍老的皱纹里的创痛和沧桑?其实,沈从文先生又何需一块石,何需一座山,何需一条河来为自己的不朽做纪念呢?只要打开他的书,你就能走进他那一片无比深沉又无比美丽的森林。让我们向这片森林深深地鞠躬吧!(有删改) 1.从文中看,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请概括作答。(4分) 2.解释下列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意。(3分) (2)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3分) 3.文中第4段写到了对沈从文先生的“误解和误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作答。(6分) 4.题目“另一种纪念碑”的在文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答:(1)取材湘西,富有诗意

(2)暗含悲痛,悲天悯地(3)从容镇静,优美大度(4)超然世外,率真自然(答出一点给

2分,共6分) 2.(1)中国独有的带有悲悯的诗意,在沈从文表现湘西文化的作品得到了完美的体现。(2)(2)沈从文用诗意的文笔讲述了他对生活深沉而独到的思考,而这种深沉悲痛的情怀往往被隐藏在文字中。不易被人所理解。(2分) 3.对比,突出沈从文在深沉美丽的文字中蕴含着悲悯情怀,表现沈从文的伟大;(2分)表现作者对沈从文被误解的痛心,引起人们的深刻反省。(2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 答:“另一种纪念碑”指的是沈从文创作的独特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对沈从文不朽的纪念。(2分)这一题目表现了沈从文作品的独特艺术个性及深远了艺术影响,深沉蕴藉,引人深思。(4分)

另一种纪念碑 大凡专门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遥远地死在一个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回到故乡的不过是先生的骨灰。 一段迂回的山路,一片逼仄的台地,一块自然坠落的石头,石头略微凿磨的平面上是沈先生的笔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些话和石头面对着已经有些污浊了的沱江,一座旧石桥,和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背后的山坡上环绕着零乱却又茂密的草木。凤凰的朋友们说,大部分骨灰撒进沱江了,只有几块骨头是由沈先生的孙子亲手埋在这石头下面的。 其实,一个游子,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就像一条从雪山之巅走下来的河,从它出走之日,就再没有回家的路了。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而后从军,又在沅江、辰水之间浪迹五年。此后,湘西的山水就再也关不住一个年轻人的心了。可这二十年的人生成了沈先生文学创作的源泉,他那些所有最深沉最美好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里涌流出来的。这个有一位苗族祖母又有一位土家族母亲的乡下人,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学位的湘西赤子,有了他的《从文自传》,有了他的《湘行散记》,有了他的《边城》和《长河》,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 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他竟然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那里被误解成是一位,而且仅仅是一位传统的“田园诗人”。许多人把“美化落后”“诗化麻木”的批评放在他的名字上。也确实有人依样画葫芦的,把中国所有偏远落后的乡村变成了、“民歌集成”的歌舞场,并因此而得到了大大小小的文名。我一直不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深的误解和误读。难道我们这些中国人真的再也听不懂中国诗人的歌哭和咏叹了吗?难道历史的风尘真的把我们埋葬得这么深这么重了吗?以致我们竟然听不懂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悲呜?以致我们竟然看不见,在夕阳落照下的那样一种悲天悯地的大悲哀? 对此,沈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肺腑之言:“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所谓“大音稀声”,所谓“有大美而不言”。事实上,这正是沈从文先生不为潮流所动,独到而深沉的追求。一个能和时代风格相抗衡而独立于世的作家必定是大家。在当时那一派峻急、坚硬、浮躁的白话“国语”的主流中,沈从文的从容沉静和优美大度尤其显得卓尔不群。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边城》无疑是最精美的篇章。那是关于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狗的童话。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的剧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 如果说沈先生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世外”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这是一块不曾被正统的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这块土地曾经以它无数次的对中原文化的以死相拼,才保持了自己的“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也正是这一脉边缘的“异质文化”,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也正因为这个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性,又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从文先生才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对于中国诗歌的承接和转化。 站在沈先生这块天然未凿的石碑面前,沈先生微含笑意的脸从斑斓的石纹中显现出来,有谁能读懂困顿在那些苍老的皱纹里的创痛和沧桑?其实,沈从文先生又何需一块石,何需一座山,何需一条河来为自己的不朽做纪念呢?只要打开他的书,你就能走进他那一片无比深沉又无比美丽的森林。让我们向这片森林深深地鞠躬吧!(有删改) 1.从文中看,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请概括作答。(4分) 2.解释下列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意。(3分) (2)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3分) 3.文中第4段写到了对沈从文先生的“误解和误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作答。(6分) 4.题目“另一种纪念碑”的在文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答:(1)取材湘西,富有诗意

(2)暗含悲痛,悲天悯地(3)从容镇静,优美大度(4)超然世外,率真自然(答出一点给

2分,共6分) 2.(1)中国独有的带有悲悯的诗意,在沈从文表现湘西文化的作品得到了完美的体现。(2)(2)沈从文用诗意的文笔讲述了他对生活深沉而独到的思考,而这种深沉悲痛的情怀往往被隐藏在文字中。不易被人所理解。(2分) 3.对比,突出沈从文在深沉美丽的文字中蕴含着悲悯情怀,表现沈从文的伟大;(2分)表现作者对沈从文被误解的痛心,引起人们的深刻反省。(2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 答:“另一种纪念碑”指的是沈从文创作的独特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对沈从文不朽的纪念。(2分)这一题目表现了沈从文作品的独特艺术个性及深远了艺术影响,深沉蕴藉,引人深思。(4分)


相关文章

  • 中考说明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 中考说明文的复习专题 导学: 前面学过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等,同学 们看看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考点):中考说明文阅读七大考点 : 1. 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查看


  • 2015年高考病句题解析汇编
  • 2015年高考病句题解析汇编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安徽卷17题) A .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闹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 .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 ...查看


  • 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 余秋雨 在欧洲,有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那就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作者. 他的生平,连随口讲几句都很不忍心. 他只上过中学,无钱上大学,23岁当兵,第二年在海战 ...查看


  •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请将答案填在下表,每题2.分,共40分)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 ...查看


  • 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 2015年玉林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历 史 (全卷共两大题18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2. 选择题每小题选 ...查看


  • 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
  • 篇一: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 篇二: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 ."一座大楼"象征壮丽而崇高的革 命事业."门槛"像征革 命征途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一位姑娘"象征一往无前.勇于献身的革 命 ...查看


  • 2013山西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辨证法大相径庭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 ...查看


  • 2015山东高考历史试题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14.唐宋时期,地方官 ...查看


  • 玉米说明文
  • 关于家乡的作文:家乡的玉米 摘要:我的家乡在广东,那里如诗如画,漂亮极了.而在广东的某一个小镇上,那里种 着许许多多的甜玉米,当你来到这里时,也会对它长生爱慕之心?? 我的家乡在广东,那里 如诗如画,漂亮极了.而在广东的某一个小镇上,那里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