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2

1.2子集 全集 补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子集、真子集(

(3)使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 (4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的关系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内容分析

在研究数的时候,通常都要考虑数与数之间的相等与不相等(大于或小于)关系,而对于集合而言,类似的关系就是“包含”与“相等” 本节讲子集,先介绍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并引出子集的概念,然后,对比集合的“包含”与“相等”本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观察下列两组集合,说出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共性) (1)A={1,2,3},B={1,2,3,4,5} (2)A=N,B=Q

(3)A={-2,4},B{x|x22x80}

(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二、讲解新课:

(一) 子集 1 定义: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 ..

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

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记作:AB或BA ,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若任意xAxB,则AB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

作AB或BA

注:AB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2)A与B(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

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

合A等于集合B,记作(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AB,并且AB,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4)A,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

如AB与BA同义;AB与AB不同

(5)A

A 若A≠Φ,则ΦAA

(6)易混符号

①“”与“”1N,1N,NR,ΦR,{1}{1,2,3}

②{0}与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 如 ΦΦ={0},Φ∈{0}

(7)根据子集的定义,可以得到它的性质:

①AA;②ΦA;③AB,BC,则AC(传递性,在情况下,可以连写成ABC;④若AB,BA则A=B 思考:上面性质对真子集还成立吗?(除了③之外,其余成立)

三、讲解范例:

这种不一定

由此猜想:含n个元素的集合a1,a2,a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多少个?,真子集解:

n

n

这样,含n个元素的集合a1,a2,a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真子2集的个数是2-1,非空真子集数为2n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

⑴若A,则AB( ) ⑵若AB则A⑶若A=B,则AB( ) ⑷若AB则A=B( ) ⑴√ ⑵× ⑶√ ⑷×

例2,教材P8例2

练习:1,教材P10___2(解答:⑴A⑵A=B ⑶A2,若数集{0,1,x+2}中,x不能取值的集合为A写出A的所有子集 答:A={-2,-1}故子集为,{-1},{-2},{-1,-2} 观察例2的三个集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SA,即

CSA={x|xS,且xA}

2、性质:CS(CSA)=A ,CSS=,CS=S

3、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U例3(1)若S={1,2,3,4,5,6},A={1,3,5},求CSA (2)若A={0},求证:CNA=N*

3)求证:CRQ解(1)∵S={1,2,3,4,5,6},A={1,3,5},

∴由补集的定义得CSA={2,4,6}

证明(2)∵A={0},N={0,1,2,3,4,„},N*={1,2,3,4,„}

∴由补集的定义得CNA=N*

证明(3)∵ Q是有理数集合,R是实数集合 ∴由补集的定义得CRQ例4 已知S={x|-1≤x+2<8},A={x|-2<1-x≤1},

B={x|5<2x-1<11},讨论A与CSB解:∵S={x|-3≤x<6},A={x|0≤x<3}, B={x|3≤x<6}

∴CSB={x|-3≤x<3} ∴ACSB

三,总结:本节主要讲解了子集、补集、全集的概念及性质

四、作业:教材P9练习3,4,P10___1,3,4

第二课时子集全集补集综合习题选讲

目的:进一步熟悉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应用 重点难点:应用 过程:

一,复习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和选择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1,2}A{1,2,3,4},求满足条件的集合A

解:A中一定含有1,2,这样将A分成三类 仅有1,2时,A={1,2}

含有3,4中之一时,A={1,2,3}或{1,2,4} 3,4都含有时A={1,2,3,4}

总之,A={1,2}或{1,2,3}或{1,2,4}或{1,2,3,4}

说明:当分类多时,可以先说明分几种情况,再进行分类,以免计算时忘记了思路。 例2,已知集合A={x|x>3},B={x|x

⑴若BA,求实数a的范围;⑵AB,求实数a的范围

解:⑴作图,a≤3 ⑵AB,a

说明:利用图示也是解集合题的一种常见方法

例3,若集合A={x|-2≤x≤5},B={x|m+1≤x≤2m-1},若BA,求实数m的范围 解:分B=和B不空两类 B=时,2m-1

1.2子集 全集 补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子集、真子集(

(3)使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 (4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的关系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内容分析

在研究数的时候,通常都要考虑数与数之间的相等与不相等(大于或小于)关系,而对于集合而言,类似的关系就是“包含”与“相等” 本节讲子集,先介绍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并引出子集的概念,然后,对比集合的“包含”与“相等”本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观察下列两组集合,说出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共性) (1)A={1,2,3},B={1,2,3,4,5} (2)A=N,B=Q

(3)A={-2,4},B{x|x22x80}

(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二、讲解新课:

(一) 子集 1 定义: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 ..

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

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记作:AB或BA , 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若任意xAxB,则AB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

作AB或BA

注:AB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2)A与B(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

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

合A等于集合B,记作(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AB,并且AB,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4)A,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

如AB与BA同义;AB与AB不同

(5)A

A 若A≠Φ,则ΦAA

(6)易混符号

①“”与“”1N,1N,NR,ΦR,{1}{1,2,3}

②{0}与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 如 ΦΦ={0},Φ∈{0}

(7)根据子集的定义,可以得到它的性质:

①AA;②ΦA;③AB,BC,则AC(传递性,在情况下,可以连写成ABC;④若AB,BA则A=B 思考:上面性质对真子集还成立吗?(除了③之外,其余成立)

三、讲解范例:

这种不一定

由此猜想:含n个元素的集合a1,a2,a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多少个?,真子集解:

n

n

这样,含n个元素的集合a1,a2,an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真子2集的个数是2-1,非空真子集数为2n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

⑴若A,则AB( ) ⑵若AB则A⑶若A=B,则AB( ) ⑷若AB则A=B( ) ⑴√ ⑵× ⑶√ ⑷×

例2,教材P8例2

练习:1,教材P10___2(解答:⑴A⑵A=B ⑶A2,若数集{0,1,x+2}中,x不能取值的集合为A写出A的所有子集 答:A={-2,-1}故子集为,{-1},{-2},{-1,-2} 观察例2的三个集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SA,即

CSA={x|xS,且xA}

2、性质:CS(CSA)=A ,CSS=,CS=S

3、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U例3(1)若S={1,2,3,4,5,6},A={1,3,5},求CSA (2)若A={0},求证:CNA=N*

3)求证:CRQ解(1)∵S={1,2,3,4,5,6},A={1,3,5},

∴由补集的定义得CSA={2,4,6}

证明(2)∵A={0},N={0,1,2,3,4,„},N*={1,2,3,4,„}

∴由补集的定义得CNA=N*

证明(3)∵ Q是有理数集合,R是实数集合 ∴由补集的定义得CRQ例4 已知S={x|-1≤x+2<8},A={x|-2<1-x≤1},

B={x|5<2x-1<11},讨论A与CSB解:∵S={x|-3≤x<6},A={x|0≤x<3}, B={x|3≤x<6}

∴CSB={x|-3≤x<3} ∴ACSB

三,总结:本节主要讲解了子集、补集、全集的概念及性质

四、作业:教材P9练习3,4,P10___1,3,4

第二课时子集全集补集综合习题选讲

目的:进一步熟悉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应用 重点难点:应用 过程:

一,复习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和选择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1,2}A{1,2,3,4},求满足条件的集合A

解:A中一定含有1,2,这样将A分成三类 仅有1,2时,A={1,2}

含有3,4中之一时,A={1,2,3}或{1,2,4} 3,4都含有时A={1,2,3,4}

总之,A={1,2}或{1,2,3}或{1,2,4}或{1,2,3,4}

说明:当分类多时,可以先说明分几种情况,再进行分类,以免计算时忘记了思路。 例2,已知集合A={x|x>3},B={x|x

⑴若BA,求实数a的范围;⑵AB,求实数a的范围

解:⑴作图,a≤3 ⑵AB,a

说明:利用图示也是解集合题的一种常见方法

例3,若集合A={x|-2≤x≤5},B={x|m+1≤x≤2m-1},若BA,求实数m的范围 解:分B=和B不空两类 B=时,2m-1


相关文章

  • 学生用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二)
  •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问题引入 元素与集合有"属于"."不属于"的关系:数与数之间有"相等"."不相等"的关系: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查看


  •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案设计 学号:[1**********]3 数本111班 韦艳媚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并集与交集,弄清"或"."且"的含义 ...查看


  •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
  •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 使用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3 教学内容:1.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2.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了解事件间各种关系的概念,会判断事件间的关系: 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知道对立事件的公式,会用 ...查看


  • 集合的概念教案
  • 1.1.1集合的概念(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2. ...查看


  • 第1章集合与充要条件教案(1)
  • 第一章 集合与充要条件 1.1 集合的概念 第一节 集合与元素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 ...查看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新课引入 具体实例1:看下面各组中两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1)A={1,2,3}, B={1,2,3,4,5} (2)A={菱形}, B={平行四边形} (3)A={x|x>2}, B={x|x&g ...查看


  • 1.2 函数及其表示 教学设计 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 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 ...查看


  • 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
  •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查看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