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知识归纳】
一、地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地质循环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以岩石的形成和转换为考点是主要考查方向。实际上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就是地质循环过程,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突破。
框图理顺岩石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特点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二、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1.比较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2.地质构造研究在实践中的意义
三、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任何一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考中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的频率较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归纳如下:
【考点例析】
【例题1】 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答案】D C【解析】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等相关知识。第(1)题,从剖面线上看:①②③④处都为谷地,同一岩层拱起处就为背斜,①④谷地都为背斜,为背斜谷,②为向斜,③为断层。第(2)题,⑤处同一岩层分布不连续,发生向下位移,说明⑤处岩层断裂下降。
【例题2】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 断裂上升B. 褶皱弯曲C. 冰川堆积D. 风力侵蚀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 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 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答案】A B 【解析】该题组考查地质作用、旅游景观。第(1)题,图中的山体周围为断层崖,表明是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第(2)题,山寺的位置在丛林之中,A 错;由于海拔高,亚热带的山顶可见积雪,B 正确;断层山坡度大,不适宜修筑梯田,C 错;桑园位于平原区,D 错。
【方法技巧】
1、地质循环过程的判断技巧
(1)已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沉积物必须经过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才能变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三大类岩石都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3)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形成的条件:原先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或地质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
(4)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 2、地质部面图的判读技巧
(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3)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5)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3、根据河床深浅判定河流流向的方法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4、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①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②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专题训练】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灰在7 000~10 000
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团,弥漫到欧洲大陆上空,给航空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读图,回答1~3题。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是 A .7,a B .3,b C.2,c D .1,d
2.冰岛火山灰弥漫到欧洲大陆上空,致使欧洲航空业蒙受巨大损失。其主要动力来自 A .高空西风带 B.北大西洋暖流 C.极地东风带 D .东北信风带
3.火山灰长期滞留在大气层,除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外,还可能导致 ( ) A .全球沙尘暴肆虐 B .地球表面气温下降 C .温室效应加剧 D .凝结核增多,降水增加 读“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4题。
4.图中河谷形成的地质原因是 ( )
A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B.向斜槽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C .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D.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7~9题。
7.图示的外力是 A .流水 B .海浪C .冰川 D .风力
8.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A .内蒙古 B .甘肃 C.青海 D .新疆 9.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 )
A .自然环境整体性强B .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D .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 11.图中③①②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
B .② C.③ D .④ ( )
A .从变质岩到岩浆岩 B.从沉积岩到变质岩 C.从岩浆岩到沉积物 D.从岩浆岩到变质岩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 为沉积物,B 、F 、G 为沉积岩,A 、D 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 为变质岩。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 ①外力作用 ②地壳运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 ) A .A 、D 、G 、B 、F B .B 、E 、D 、A 、F C.G 、B 、A 、E 、D D .G 、F 、B 、D 、A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B .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
C .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 层施工 D .假设C 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长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长江以东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陈桥洲是此处的江心洲。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四地与图中陈桥洲成因相似的是 ( ) A .火地岛 B.崇明岛 C.新西兰南岛 D.爱尔兰岛
16.若沿东、西梁山作一长江横剖面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 (
)
天然河道河水含沙量随时间和空间处于变化之中,下图为某天然河道含沙量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含沙量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
A .粒径越小分布越不均匀 B.各种粒径的泥沙都是河底附近含量最大 C .各种粒径的泥沙含量随深度的变化不明显 D.同一河流泥沙平均粒径向下游增大 18.下列对河流含沙量大小影响最小的是河流流域 ( ) A .土地利用状况 B.降水量大小与降水强度 C.植被覆盖率 D .气温的年较差
泥石流是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方向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发性的大量流水来源。下图为泥石流灾害严重的某村庄周边地形图。读图
回答19~20题。
19.图中影响该村庄泥石流的集水集物范围最可能是 ( )
A .E —J —K —L B.L —K —I —M C.E —G —H —I —K —L D.E —F —G —H —I —K —L
20.图中①~④若为植被破坏同等严重地区,且面积和土质状况基本相同。据此推测,暴雨发生时,会影响该村庄且泥石等物质产生量最多的可能是 ( ) A.①地 B .②地 C.③地 D .④地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答案】1~3B A B 4A 7~9D A D 10~11D C 12~14C C B 15~16B D 17~18B D 19~20C B
24. 答案:(1)谷地(鞍部) 山地 背斜 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25. 答案:(1)谷地(鞍部) 山地 背斜 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知识归纳】
一、地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地质循环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以岩石的形成和转换为考点是主要考查方向。实际上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就是地质循环过程,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突破。
框图理顺岩石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特点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二、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1.比较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2.地质构造研究在实践中的意义
三、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任何一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考中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的频率较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归纳如下:
【考点例析】
【例题1】 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答案】D C【解析】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等相关知识。第(1)题,从剖面线上看:①②③④处都为谷地,同一岩层拱起处就为背斜,①④谷地都为背斜,为背斜谷,②为向斜,③为断层。第(2)题,⑤处同一岩层分布不连续,发生向下位移,说明⑤处岩层断裂下降。
【例题2】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 断裂上升B. 褶皱弯曲C. 冰川堆积D. 风力侵蚀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 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 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答案】A B 【解析】该题组考查地质作用、旅游景观。第(1)题,图中的山体周围为断层崖,表明是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第(2)题,山寺的位置在丛林之中,A 错;由于海拔高,亚热带的山顶可见积雪,B 正确;断层山坡度大,不适宜修筑梯田,C 错;桑园位于平原区,D 错。
【方法技巧】
1、地质循环过程的判断技巧
(1)已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沉积物必须经过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才能变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三大类岩石都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3)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形成的条件:原先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或地质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
(4)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 2、地质部面图的判读技巧
(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3)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5)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3、根据河床深浅判定河流流向的方法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4、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①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②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专题训练】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灰在7 000~10 000
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团,弥漫到欧洲大陆上空,给航空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读图,回答1~3题。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是 A .7,a B .3,b C.2,c D .1,d
2.冰岛火山灰弥漫到欧洲大陆上空,致使欧洲航空业蒙受巨大损失。其主要动力来自 A .高空西风带 B.北大西洋暖流 C.极地东风带 D .东北信风带
3.火山灰长期滞留在大气层,除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外,还可能导致 ( ) A .全球沙尘暴肆虐 B .地球表面气温下降 C .温室效应加剧 D .凝结核增多,降水增加 读“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4题。
4.图中河谷形成的地质原因是 ( )
A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B.向斜槽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C .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D.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7~9题。
7.图示的外力是 A .流水 B .海浪C .冰川 D .风力
8.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A .内蒙古 B .甘肃 C.青海 D .新疆 9.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 )
A .自然环境整体性强B .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D .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 11.图中③①②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
B .② C.③ D .④ ( )
A .从变质岩到岩浆岩 B.从沉积岩到变质岩 C.从岩浆岩到沉积物 D.从岩浆岩到变质岩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 为沉积物,B 、F 、G 为沉积岩,A 、D 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 为变质岩。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 ①外力作用 ②地壳运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 ) A .A 、D 、G 、B 、F B .B 、E 、D 、A 、F C.G 、B 、A 、E 、D D .G 、F 、B 、D 、A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B .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
C .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 层施工 D .假设C 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长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长江以东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陈桥洲是此处的江心洲。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四地与图中陈桥洲成因相似的是 ( ) A .火地岛 B.崇明岛 C.新西兰南岛 D.爱尔兰岛
16.若沿东、西梁山作一长江横剖面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 (
)
天然河道河水含沙量随时间和空间处于变化之中,下图为某天然河道含沙量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含沙量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
A .粒径越小分布越不均匀 B.各种粒径的泥沙都是河底附近含量最大 C .各种粒径的泥沙含量随深度的变化不明显 D.同一河流泥沙平均粒径向下游增大 18.下列对河流含沙量大小影响最小的是河流流域 ( ) A .土地利用状况 B.降水量大小与降水强度 C.植被覆盖率 D .气温的年较差
泥石流是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方向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发性的大量流水来源。下图为泥石流灾害严重的某村庄周边地形图。读图
回答19~20题。
19.图中影响该村庄泥石流的集水集物范围最可能是 ( )
A .E —J —K —L B.L —K —I —M C.E —G —H —I —K —L D.E —F —G —H —I —K —L
20.图中①~④若为植被破坏同等严重地区,且面积和土质状况基本相同。据此推测,暴雨发生时,会影响该村庄且泥石等物质产生量最多的可能是 ( ) A.①地 B .②地 C.③地 D .④地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答案】1~3B A B 4A 7~9D A D 10~11D C 12~14C C B 15~16B D 17~18B D 19~20C B
24. 答案:(1)谷地(鞍部) 山地 背斜 断层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25. 答案:(1)谷地(鞍部) 山地 背斜 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