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是物质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如何留住雇员,留住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知识型人才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并就其原因提出了控制流失的措施,对不可避免的流失提出了降低损失的几条建议。哪个企业能够针对知识性员工的特性及其流失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留住知识性员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个企业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而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因此,他们在传统上听从命令或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的员工不同,总的来说,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等特点。首先,他们受到过专门的教育,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了解自身具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因此他们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可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企业;第二,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终身就业能力,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意愿,需要
经常更新知识,需要企业提供较多的培训机会;第三,他们的成就欲望较强,要求工作中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第四,他们掌握本行业的信息,在大范围内自由选择企业,如果原企业不能满足其需求,他们就可能会另谋出路。
应充分意识到,员工流失是一些企业中的普遍现象。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不管在什么行业,不管规模如何,其所有制如何,不管什么时候,员工流失现象都随时随地发生。据由零点调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共同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课题研究表明,59.8%的国有企业存在着人力资源危机,外商独资企业为41.1%,私营企业的比例为52.4%。这项调查访问了北京和上海两市400家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流失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重要表现形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中高层管理人才意外离职所导致的危机”的国有企业比例高达42%,有同样遭遇的外商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比例也达到了25.3% 和32.9%。
本文所说的人才流失主要针对我国企业研究人才流失的问题,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学会分析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对照企业本身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对策,留住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核心员工,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要弄清楚员工流失的原因。
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因素
知识型员工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与提高,他们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因此他们希望学到更多新的知识,通过企业间流动,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实现自身增值。这种个性特征使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不希望终生在一个组织工作。据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离职原因调查显示,“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于众多原因之首。
(1) 教育
在交通、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各种信息的把握能力也越大,同时他们所属的劳动力市场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常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工作地点,硕士毕业生常常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职业。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一些具有高教育水平的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有这些趋势都说明,高教育水平可能成为影响21世纪知识型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
(2) 个性特征
个性在心理学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特征与方式,这些特征和方式决定了他对环境的特有反应。离开企业的员工大多都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希望有成就感、独立意识强、有很强的自信心及自主精神。个人的个性特征也决定了他的职业兴趣,如果个人的职业兴趣与他所进入的企业职位要求很接近,那么他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就较小,相反,流出的可能性就会较大。
(3) 职位满足程度
满足是个人所看重的东西与显示所提供的东西之间的差别。当满足用于定义雇员对企业的感觉时,包括对工资的满足、对晋升的满足、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的满足、对上司同事的满足,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员工就会倾向于流出。
(二)、企业因素
知识型员工可能更多地忠诚于他们自身而非他们所在的组织,他们不断追求对知识的探索,追求事业的发展。而企业要求他们能够创造价值,这就产生了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在目标方面的不同,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统一两者的目标,使知识型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那么就可能导致知识型员工的跳槽。从企业实践来看,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与企业相关的因素主要有:
(1) 企业规模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企业规模越大,往往伴随着的流失率也越低。这是因为:首先,规模较大的企业,其内部的流动机会较多。规模较大企业中人事甄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序较复杂,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再者,规模较大的企业中竞争性的工资补偿体系及人事部门对员工流失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导致员工不愿意流出或者不容易流失;另外,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内部福利也较高;还有,大企业中企业文化特点比较鲜明,导致员工有比小企业更多的心理优越感而不愿意离开大企业。
但是事情也会出现不同的局面。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由于雇员之间缺乏相互交流的机会,企业成员之间缺乏凝聚力、缺少人情味以及较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会造成雇员的高流动率。
(2) 不合理的薪酬绩效体系的影响
雇员流失率与企业的相对工资水平有很密切的关系。美国学者阿姆克尼科特和阿利在对制造业雇员辞职率的较详细的分析中发现,决定雇员自愿离开企业的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相对工资水平。大多数的辞职者是为了谋到比原来更高的薪水而寻找新的工作的。对流动者来说,他们能获得的净的正收益是他们流动的最重要原因。
(3)职位的工作内容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职位设计的兴趣越来越浓。因为人们发现,不同的个人对职位的行为和态度有很不相同,一些职位的工作能够给雇员更大的满足感,因此能够让他们较长时间留在工作岗位上。这方面的因素包括:职位的单调性、工作任务的重复性、工作任务的挑战性、职位的自主权和责任等。职位的单调性和工作任务的重复性与雇员流失之间存在正相关;而工作任务的挑战性、职位的自主权和责任与雇员流失之间存在负相关。 有一家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水平,特别高薪聘请了一位十分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担任办公室主任,该员工到职后发现,在企业里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经过层层领导开会、研究讨论。他这个办公室主任实际上只是个办事员,一句话——有职无权,既无用人权,
也无财权。他本来满腔热情地想要发挥余热,为企业的振兴出一把力,没想到这里的环境给他的感觉,就是四个字:“水土不服”。尽管他拿的工资,比他以前高得多,但还是在上任短短两个月后便辞职了。这是一个外聘的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得到充分授权,即得不到尊重的典型案例。因此,企业在使用知识型员工及高管人才时,一定要注意本人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与职位标准需求是否适应吻合。
(三)、外部环境的影响
(1) 用工制度对员工流失的影响
用工制度是影响雇员流失的重要宏观因素。完全自由的用工制度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不完全自由的用工制度有较低的员工流失率,完全不自由的用工制度会导致更低的员工流失率。
完全自由的雇用与被雇用的用工制度下,雇主与雇员为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以契约作为规范各自行为的法律依据。雇主有雇用和解雇雇员的自由,雇员有选择雇主或辞职的自由。劳动力的供求渠道非常畅通,劳动者选择雇主和雇主选择劳动力的渠道也很多,效率也很高。对企业来说,企业对辞退员工所承担的社会成本较低,重新雇佣也很方便;对员工来说,辞职后重新就业不会受到歧视,其辞职的社会成本就很低,雇员一旦发现有更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或职位就会毫不犹豫地辞职。由于这一切,这种用工制度下就会产生雇用员工时具有短期行为。这样企业和员
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时调整各自的行为,以达到全社会范围内劳动力的最优配置。但这种用工制度在市场信息完全的状态下才会表现出优越性,而且要求劳动力本身对自己及外部的信息有较强的把握能力。一旦企业或个人不能很好的把握信息,所做出的选择或决定很可能是具有负面影响的。
完全不自由的用工制度如我国改革开放前,劳动者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一旦被分配到一个工作岗位,劳动者几乎没有不服从的机会,即使这个岗位与他的能力、兴趣、价值观、需要完全不符,他也没有自主权力,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企业也没有自主用人权,不能根据职位的具体要求来选择更适合的劳动者,更无权解雇不合格的劳动者,在这种体制下流动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不完全自由的用工制度则在两者之间,雇员有流动的机会,但机会成本很大,因此雇员在考虑流动时,会有一定的后顾之忧,这就形成了抑制大规模流动的很重要因素。
(2) 就业与失业水平的影响
员工流失率与劳动力就业、失业水平有十分明显的联系。雇员辞职率与失业率的相关体现为负相关。失业率高时,劳动力市场倾向于买方市场,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对于主动性流失者来说其进入劳动力市场获得新职位的机会减少,因此,本来有流失意向的雇员也会因为惧怕找不到工作而放弃流动的打算。
(3) 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的用工制度的逐步自由化,降低了人才流通的门槛;人才资源市场的开放,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是人才流动的促进因素;另外,知识经济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而目前知识型人才仍是稀缺的,以新兴行业的信息产业为例,据国际数据公司介绍,2000年全世界共有160万个左右的职位空缺。于是,一个出色的人才通常被几家公司争夺。人才的稀缺程度越高,人员流出的拉力越大。
三、员工流失带来的损失
5 U5 W4 { {+ o' G7 c# }% _“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企业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率能够为企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引进高素质员工,淘汰不合格员工,使企业保持活力。但是,如果员工流动过于频繁,企业缺乏一个比较稳定的、忠于企业的员工队伍的
支持,将使企业人员松散,没有凝聚力,无力在竞争中与对手抗衡,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有:
(1)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漏。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带给企业的损失将是致命的,尤其是当这些知识型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或另起炉灶时,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世界著名的英特尔公司曾经受过这样的一个打击。公司创业初期,天才设计师费根设计的第一代微处理器8080一炮打响,该产品 给公司开创了巨大的市场。意想不到的是,费根在关键时刻离开了公司,并带走了另两名重要的技术人才,在外面重组了一个新的公司,推出了比8080还要先进 的新产品,很快将英特尔的市场抢去。失去了铠甲和武器的英特尔几乎一败涂地。若干年后,英特尔才重新崛起。
(2)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某种专门的技能,所以一旦他们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那么这一关键岗位在一定时期内会空
缺出来,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3)知识型员工的离职使企业必须重新招募和培训新员工,以满足对人员的需求,这就需要支付相应的招募和培训费用,有时还要付出赢得新客户所需的成本,企业的人力成本过高。知识型员工属于稀缺人才,需要企业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获取,而且新员工是否胜任工作,是否能融入企业都具有不确定性。加上新员工与流失者的效率差造成的机会生产率,也是企业头疼的原因之一。
四、流失的管理和控制
由于知识型人才的流失会带来较大的损失,我们必须对其流失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控制。这里的控制是指有效地管理员工流失,鼓励那些消极意义大于积极意义的流失,使那些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的流失最小化。由于有效地控制雇员流失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地每一个环节,要减少雇员流失,实际上需要从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雇员流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最直接的反应。面临高流失率的企业,想解决不同企业流失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对自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具体环节进行仔细诊断。
(一)树立“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价值观。在解决人才流失问题之前,必须确保管理层已经真的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雇员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雇员是最值得信赖的、需要被尊重对待和能够参与决策,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及发挥全部潜力的内在动力。企业的一切行为、决策都应该建立在麦格雷戈的“Y”理论基础上: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值得信任的,并且都想把工作做
好,而且是具有创造性和进取心的。只有当一个企业从上到下都有了“人高于一切”的总体认识,才会在每一次行动、每一次计划过程中、每一次业务决策中都能将人放在第一位,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西门子公司清醒地认识到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因此公司支持员工成功,并为员工创造成功的机会。这种背景下,公司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员工是企业内的企业家。公司让每一位员工(上到最高管理层下到打零工者)都这样想这样做。这句话并不是空洞的,为了让员工成为真正的企业内的企业家,西门子公司让员工有充分做决策、施展才华的机会,公司让员工有增加薪酬的机会,这样“有名有利”,才能让员工体会到企业家的感觉。这实际上是互利的,即员工才能得到发挥,受到提升,增加了收入,同时企业也得到了人才,创造了利润,这可以说是西门子公司领导风格的体现。
(二)双向式信息沟通
大家知道,员工的献身精神建立在对企业的满足上,如果雇员对企业有了不满而没有一个开放的沟通机会的话,雇员的不满会越
积越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雇员萌生去意。而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所受教育及较强的个人意识,对企业的认识也较深刻,对企业的不满也相对要更多些。良好的沟通,首先必须有一个公平公开且安全的沟通环境,保证每一个雇员只要想,就可以很方便的与上层进行沟通,并且绝不会由于说出了想要说的话而导致任何形式的不公正对待;不但要雇员自己说,公司也会定期发放不记名的调查表,了解雇员对公司、对管理人员以及工作生活的看法,调查结果汇总统计之后,将由部门主管们提出解决意见,并将结果公示。
(三)信任员工
给员工充分的信任,让员工参与决策,树立企业与员工合作伙伴的关系,有助于员工对所在企业的忠诚度的建立,知识型员工一般都是专业人才,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往往能给较中肯的建议。如果员工给过建议并被采纳,那他对企业的感情就不仅仅是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了,企业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它成长壮大,员工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知识型员工由于其特殊性,
有更强的自主性及自我实现欲,企业必须给予更多的自主性,不让他们有束手束脚的无力感。给知识型员工股票期权也是留住人才的一个好办法,当企业发展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时,员工就更关心企业的成长,行为也就以企业更好的未来为目标了。
(四)内部流动激励
知识型员工由于本身就有流动的意愿,企业可以以内部流动来降低人才外流的可能性,通过内部轮换保持工作兴趣。知识型员工长时间从事同样的工作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或者有意愿到不同的岗位上尝试新的技能,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轮岗制来迎合这种倾向,让员工在企业不同职位之间轮换,接受不同工作任务的挑战,以人才流动减少人才流失。加拿大北电网络认为,要想留住优秀人才,物质奖励只是一时之策。随着时间的推进,员工的个人物质水平提高了,薪金的激励效用就会慢慢降低。因此,北电网络在激励员工方面更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帮助员工制定他们的职业计划,例如让员工进行“轮岗”。在北电,通常员工工作两年就会有轮岗机会,以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北电认为,不能让
一个人在一个职位上做到退休,公司应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来留住优秀人才。而员工在轮岗中除享受到类似跳槽的新鲜与乐趣外,也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这对其个人日后的职业发展很有好处。通过内部提升创造发展途径,当企业有岗位空缺时,可以从内部劳动力市场提升,而员工可以越过上级直接提出申请。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和人力资源负责人每年都要花160个小时仔细审阅简历,看看能否从中挑选出适合未来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这些时候选人并非来自公司之外,全部是公司内部人员。经过精挑细选,挖掘出最有潜力的人,然后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培训和指导。通用电气认为,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内发展的机会可以留住这些人才,8%的人才流失率证明通用电气的人才战略相当成功。
(五)建立科学的薪酬绩效体系
员工会把所得报酬与自己的付出,同事以及外部市场进行比较。如果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地区行业薪酬水平相吻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不公平感将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现
象,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首先要区分出不同岗位的工资等级,形成合理的纵向差别;其次要合理确定薪资水平,确定每个岗位的绝对工资数。通过定期对本地区、同行业进行薪资调查获取有关信息,可以制定出外部竞争性强而且又符合公司的支付能力的工资水平。通过这种对比,解决外部公平性的问题,有利于避免人才流失的现象;最后要对员工进行个人绩效考评,同样的工作岗位,由于个人的绩效表现不一样,薪资水平也应该有差别,通过绩效考核,将薪资与绩效挂钩,通过横向工资差,真正体现员工的劳动价值。
(六)培养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
企业文化有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好的企业文化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使企业不再是一个利益的结合体,而是一个有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追求的人凝聚起来的组织。企业文化特点比较鲜明,那企业的员工离开这个有共同价值观的习俗化的企业到另一个企业中去,会导致两种文化的冲突,所以好的企业文化能成为留住员工的重要因素。美国一家调
研公司曾作过调查,表现出色的公司、员工往往都有一套较清楚的企业价值观(或称信念)。表现差的公司,则多半没有统一的企业价值观,而出色的公司往往流失率也较低,这其中不能说没有企业文化的功劳。
(七)注重培训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之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知识型员工由于其追求终身就业能力的特质即对自身职业发展有较明确的要求,企业要留住这些员工,必须保证雇员不仅有各种机会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技艺,还可以得到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另外,与员工共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员工就把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结合起来了,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步进行,作为企业培养的员工自然不会轻易说离开了。如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集团人事部部长徐国庆认为,年轻人最大的困惑是不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彷徨和徘徊中浪费时间,对个人、企业都是极大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起步期的年轻员工岗前要经过三至五天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每
个员工切实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间工作后,如果对现有工作环境不满意,或者觉得现有岗位不能充分发挥其个人才能,可以不经过主管领导直接向人事部提出要求,人事部负责在一个月内给予满意的答复。许多年轻人在目的明确的“内部跳槽”中尝试和找准自己的位置。
(八)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雇用
这是企业一切人力资源活动的基础,防止人才流失在雇员被招聘之前就应该开始了。在筛选录用的时候,用各种工具及测试方法,保证每一个雇员的价值观都与企业一致。Intel公司对求职者进行的考核以面试为主。对应聘者的考核主要是针对应聘者的职位进行素质考察。应聘者不一定要全部通过面试才合格,因为每个工作的要求条件都不一样。只要个人特质与任职资格中的关键要素相匹配即可。例如一个工作根据相关的性质确定10个标准,可能只要达到5个重要的标准就可以了。面试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看这些应聘者是否能够适应Intel的6个价值观,或者看他们与这6个价值观有多大差距。如客户导向、纪律严明、质量至
上、鼓励创新、结果为导向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员工在上班时间表现出来的是心中只有公司,没有自己,每个员工在工作时都会想这样做符合不符合Intel的价值观、规范,能不能为Intel的进一步拓展带来好处,符合公司价值观的雇用行为为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建立了忠诚的员工队伍。
(九)离职面谈
进行有技巧的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避免再次发生。
(十)再度合作
鼓励流失员工再次回企业工作,第一次合作不成功,如有第二次
毕业论文
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是物质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如何留住雇员,留住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知识型人才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并就其原因提出了控制流失的措施,对不可避免的流失提出了降低损失的几条建议。哪个企业能够针对知识性员工的特性及其流失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留住知识性员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个企业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而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因此,他们在传统上听从命令或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的员工不同,总的来说,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等特点。首先,他们受到过专门的教育,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了解自身具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因此他们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可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企业;第二,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终身就业能力,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意愿,需要
经常更新知识,需要企业提供较多的培训机会;第三,他们的成就欲望较强,要求工作中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第四,他们掌握本行业的信息,在大范围内自由选择企业,如果原企业不能满足其需求,他们就可能会另谋出路。
应充分意识到,员工流失是一些企业中的普遍现象。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不管在什么行业,不管规模如何,其所有制如何,不管什么时候,员工流失现象都随时随地发生。据由零点调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共同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课题研究表明,59.8%的国有企业存在着人力资源危机,外商独资企业为41.1%,私营企业的比例为52.4%。这项调查访问了北京和上海两市400家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流失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重要表现形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中高层管理人才意外离职所导致的危机”的国有企业比例高达42%,有同样遭遇的外商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比例也达到了25.3% 和32.9%。
本文所说的人才流失主要针对我国企业研究人才流失的问题,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学会分析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对照企业本身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对策,留住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核心员工,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要弄清楚员工流失的原因。
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因素
知识型员工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与提高,他们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因此他们希望学到更多新的知识,通过企业间流动,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实现自身增值。这种个性特征使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不希望终生在一个组织工作。据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离职原因调查显示,“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于众多原因之首。
(1) 教育
在交通、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各种信息的把握能力也越大,同时他们所属的劳动力市场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常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工作地点,硕士毕业生常常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职业。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一些具有高教育水平的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有这些趋势都说明,高教育水平可能成为影响21世纪知识型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
(2) 个性特征
个性在心理学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特征与方式,这些特征和方式决定了他对环境的特有反应。离开企业的员工大多都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希望有成就感、独立意识强、有很强的自信心及自主精神。个人的个性特征也决定了他的职业兴趣,如果个人的职业兴趣与他所进入的企业职位要求很接近,那么他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就较小,相反,流出的可能性就会较大。
(3) 职位满足程度
满足是个人所看重的东西与显示所提供的东西之间的差别。当满足用于定义雇员对企业的感觉时,包括对工资的满足、对晋升的满足、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的满足、对上司同事的满足,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员工就会倾向于流出。
(二)、企业因素
知识型员工可能更多地忠诚于他们自身而非他们所在的组织,他们不断追求对知识的探索,追求事业的发展。而企业要求他们能够创造价值,这就产生了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在目标方面的不同,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统一两者的目标,使知识型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那么就可能导致知识型员工的跳槽。从企业实践来看,造成知识型员工流失的与企业相关的因素主要有:
(1) 企业规模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企业规模越大,往往伴随着的流失率也越低。这是因为:首先,规模较大的企业,其内部的流动机会较多。规模较大企业中人事甄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序较复杂,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再者,规模较大的企业中竞争性的工资补偿体系及人事部门对员工流失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导致员工不愿意流出或者不容易流失;另外,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内部福利也较高;还有,大企业中企业文化特点比较鲜明,导致员工有比小企业更多的心理优越感而不愿意离开大企业。
但是事情也会出现不同的局面。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由于雇员之间缺乏相互交流的机会,企业成员之间缺乏凝聚力、缺少人情味以及较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会造成雇员的高流动率。
(2) 不合理的薪酬绩效体系的影响
雇员流失率与企业的相对工资水平有很密切的关系。美国学者阿姆克尼科特和阿利在对制造业雇员辞职率的较详细的分析中发现,决定雇员自愿离开企业的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相对工资水平。大多数的辞职者是为了谋到比原来更高的薪水而寻找新的工作的。对流动者来说,他们能获得的净的正收益是他们流动的最重要原因。
(3)职位的工作内容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职位设计的兴趣越来越浓。因为人们发现,不同的个人对职位的行为和态度有很不相同,一些职位的工作能够给雇员更大的满足感,因此能够让他们较长时间留在工作岗位上。这方面的因素包括:职位的单调性、工作任务的重复性、工作任务的挑战性、职位的自主权和责任等。职位的单调性和工作任务的重复性与雇员流失之间存在正相关;而工作任务的挑战性、职位的自主权和责任与雇员流失之间存在负相关。 有一家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水平,特别高薪聘请了一位十分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担任办公室主任,该员工到职后发现,在企业里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经过层层领导开会、研究讨论。他这个办公室主任实际上只是个办事员,一句话——有职无权,既无用人权,
也无财权。他本来满腔热情地想要发挥余热,为企业的振兴出一把力,没想到这里的环境给他的感觉,就是四个字:“水土不服”。尽管他拿的工资,比他以前高得多,但还是在上任短短两个月后便辞职了。这是一个外聘的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得到充分授权,即得不到尊重的典型案例。因此,企业在使用知识型员工及高管人才时,一定要注意本人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与职位标准需求是否适应吻合。
(三)、外部环境的影响
(1) 用工制度对员工流失的影响
用工制度是影响雇员流失的重要宏观因素。完全自由的用工制度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不完全自由的用工制度有较低的员工流失率,完全不自由的用工制度会导致更低的员工流失率。
完全自由的雇用与被雇用的用工制度下,雇主与雇员为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以契约作为规范各自行为的法律依据。雇主有雇用和解雇雇员的自由,雇员有选择雇主或辞职的自由。劳动力的供求渠道非常畅通,劳动者选择雇主和雇主选择劳动力的渠道也很多,效率也很高。对企业来说,企业对辞退员工所承担的社会成本较低,重新雇佣也很方便;对员工来说,辞职后重新就业不会受到歧视,其辞职的社会成本就很低,雇员一旦发现有更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或职位就会毫不犹豫地辞职。由于这一切,这种用工制度下就会产生雇用员工时具有短期行为。这样企业和员
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时调整各自的行为,以达到全社会范围内劳动力的最优配置。但这种用工制度在市场信息完全的状态下才会表现出优越性,而且要求劳动力本身对自己及外部的信息有较强的把握能力。一旦企业或个人不能很好的把握信息,所做出的选择或决定很可能是具有负面影响的。
完全不自由的用工制度如我国改革开放前,劳动者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一旦被分配到一个工作岗位,劳动者几乎没有不服从的机会,即使这个岗位与他的能力、兴趣、价值观、需要完全不符,他也没有自主权力,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企业也没有自主用人权,不能根据职位的具体要求来选择更适合的劳动者,更无权解雇不合格的劳动者,在这种体制下流动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不完全自由的用工制度则在两者之间,雇员有流动的机会,但机会成本很大,因此雇员在考虑流动时,会有一定的后顾之忧,这就形成了抑制大规模流动的很重要因素。
(2) 就业与失业水平的影响
员工流失率与劳动力就业、失业水平有十分明显的联系。雇员辞职率与失业率的相关体现为负相关。失业率高时,劳动力市场倾向于买方市场,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对于主动性流失者来说其进入劳动力市场获得新职位的机会减少,因此,本来有流失意向的雇员也会因为惧怕找不到工作而放弃流动的打算。
(3) 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的用工制度的逐步自由化,降低了人才流通的门槛;人才资源市场的开放,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是人才流动的促进因素;另外,知识经济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而目前知识型人才仍是稀缺的,以新兴行业的信息产业为例,据国际数据公司介绍,2000年全世界共有160万个左右的职位空缺。于是,一个出色的人才通常被几家公司争夺。人才的稀缺程度越高,人员流出的拉力越大。
三、员工流失带来的损失
5 U5 W4 { {+ o' G7 c# }% _“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企业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率能够为企业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引进高素质员工,淘汰不合格员工,使企业保持活力。但是,如果员工流动过于频繁,企业缺乏一个比较稳定的、忠于企业的员工队伍的
支持,将使企业人员松散,没有凝聚力,无力在竞争中与对手抗衡,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有:
(1)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漏。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带给企业的损失将是致命的,尤其是当这些知识型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或另起炉灶时,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世界著名的英特尔公司曾经受过这样的一个打击。公司创业初期,天才设计师费根设计的第一代微处理器8080一炮打响,该产品 给公司开创了巨大的市场。意想不到的是,费根在关键时刻离开了公司,并带走了另两名重要的技术人才,在外面重组了一个新的公司,推出了比8080还要先进 的新产品,很快将英特尔的市场抢去。失去了铠甲和武器的英特尔几乎一败涂地。若干年后,英特尔才重新崛起。
(2)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某种专门的技能,所以一旦他们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那么这一关键岗位在一定时期内会空
缺出来,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3)知识型员工的离职使企业必须重新招募和培训新员工,以满足对人员的需求,这就需要支付相应的招募和培训费用,有时还要付出赢得新客户所需的成本,企业的人力成本过高。知识型员工属于稀缺人才,需要企业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获取,而且新员工是否胜任工作,是否能融入企业都具有不确定性。加上新员工与流失者的效率差造成的机会生产率,也是企业头疼的原因之一。
四、流失的管理和控制
由于知识型人才的流失会带来较大的损失,我们必须对其流失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控制。这里的控制是指有效地管理员工流失,鼓励那些消极意义大于积极意义的流失,使那些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的流失最小化。由于有效地控制雇员流失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地每一个环节,要减少雇员流失,实际上需要从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雇员流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最直接的反应。面临高流失率的企业,想解决不同企业流失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对自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具体环节进行仔细诊断。
(一)树立“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价值观。在解决人才流失问题之前,必须确保管理层已经真的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雇员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雇员是最值得信赖的、需要被尊重对待和能够参与决策,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及发挥全部潜力的内在动力。企业的一切行为、决策都应该建立在麦格雷戈的“Y”理论基础上: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值得信任的,并且都想把工作做
好,而且是具有创造性和进取心的。只有当一个企业从上到下都有了“人高于一切”的总体认识,才会在每一次行动、每一次计划过程中、每一次业务决策中都能将人放在第一位,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西门子公司清醒地认识到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因此公司支持员工成功,并为员工创造成功的机会。这种背景下,公司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员工是企业内的企业家。公司让每一位员工(上到最高管理层下到打零工者)都这样想这样做。这句话并不是空洞的,为了让员工成为真正的企业内的企业家,西门子公司让员工有充分做决策、施展才华的机会,公司让员工有增加薪酬的机会,这样“有名有利”,才能让员工体会到企业家的感觉。这实际上是互利的,即员工才能得到发挥,受到提升,增加了收入,同时企业也得到了人才,创造了利润,这可以说是西门子公司领导风格的体现。
(二)双向式信息沟通
大家知道,员工的献身精神建立在对企业的满足上,如果雇员对企业有了不满而没有一个开放的沟通机会的话,雇员的不满会越
积越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雇员萌生去意。而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所受教育及较强的个人意识,对企业的认识也较深刻,对企业的不满也相对要更多些。良好的沟通,首先必须有一个公平公开且安全的沟通环境,保证每一个雇员只要想,就可以很方便的与上层进行沟通,并且绝不会由于说出了想要说的话而导致任何形式的不公正对待;不但要雇员自己说,公司也会定期发放不记名的调查表,了解雇员对公司、对管理人员以及工作生活的看法,调查结果汇总统计之后,将由部门主管们提出解决意见,并将结果公示。
(三)信任员工
给员工充分的信任,让员工参与决策,树立企业与员工合作伙伴的关系,有助于员工对所在企业的忠诚度的建立,知识型员工一般都是专业人才,对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往往能给较中肯的建议。如果员工给过建议并被采纳,那他对企业的感情就不仅仅是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了,企业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它成长壮大,员工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知识型员工由于其特殊性,
有更强的自主性及自我实现欲,企业必须给予更多的自主性,不让他们有束手束脚的无力感。给知识型员工股票期权也是留住人才的一个好办法,当企业发展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时,员工就更关心企业的成长,行为也就以企业更好的未来为目标了。
(四)内部流动激励
知识型员工由于本身就有流动的意愿,企业可以以内部流动来降低人才外流的可能性,通过内部轮换保持工作兴趣。知识型员工长时间从事同样的工作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或者有意愿到不同的岗位上尝试新的技能,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轮岗制来迎合这种倾向,让员工在企业不同职位之间轮换,接受不同工作任务的挑战,以人才流动减少人才流失。加拿大北电网络认为,要想留住优秀人才,物质奖励只是一时之策。随着时间的推进,员工的个人物质水平提高了,薪金的激励效用就会慢慢降低。因此,北电网络在激励员工方面更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帮助员工制定他们的职业计划,例如让员工进行“轮岗”。在北电,通常员工工作两年就会有轮岗机会,以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北电认为,不能让
一个人在一个职位上做到退休,公司应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来留住优秀人才。而员工在轮岗中除享受到类似跳槽的新鲜与乐趣外,也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这对其个人日后的职业发展很有好处。通过内部提升创造发展途径,当企业有岗位空缺时,可以从内部劳动力市场提升,而员工可以越过上级直接提出申请。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和人力资源负责人每年都要花160个小时仔细审阅简历,看看能否从中挑选出适合未来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这些时候选人并非来自公司之外,全部是公司内部人员。经过精挑细选,挖掘出最有潜力的人,然后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培训和指导。通用电气认为,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内发展的机会可以留住这些人才,8%的人才流失率证明通用电气的人才战略相当成功。
(五)建立科学的薪酬绩效体系
员工会把所得报酬与自己的付出,同事以及外部市场进行比较。如果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地区行业薪酬水平相吻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不公平感将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现
象,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首先要区分出不同岗位的工资等级,形成合理的纵向差别;其次要合理确定薪资水平,确定每个岗位的绝对工资数。通过定期对本地区、同行业进行薪资调查获取有关信息,可以制定出外部竞争性强而且又符合公司的支付能力的工资水平。通过这种对比,解决外部公平性的问题,有利于避免人才流失的现象;最后要对员工进行个人绩效考评,同样的工作岗位,由于个人的绩效表现不一样,薪资水平也应该有差别,通过绩效考核,将薪资与绩效挂钩,通过横向工资差,真正体现员工的劳动价值。
(六)培养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
企业文化有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好的企业文化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使企业不再是一个利益的结合体,而是一个有共同价值观、共同理想追求的人凝聚起来的组织。企业文化特点比较鲜明,那企业的员工离开这个有共同价值观的习俗化的企业到另一个企业中去,会导致两种文化的冲突,所以好的企业文化能成为留住员工的重要因素。美国一家调
研公司曾作过调查,表现出色的公司、员工往往都有一套较清楚的企业价值观(或称信念)。表现差的公司,则多半没有统一的企业价值观,而出色的公司往往流失率也较低,这其中不能说没有企业文化的功劳。
(七)注重培训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之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知识型员工由于其追求终身就业能力的特质即对自身职业发展有较明确的要求,企业要留住这些员工,必须保证雇员不仅有各种机会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技艺,还可以得到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另外,与员工共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员工就把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结合起来了,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步进行,作为企业培养的员工自然不会轻易说离开了。如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集团人事部部长徐国庆认为,年轻人最大的困惑是不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彷徨和徘徊中浪费时间,对个人、企业都是极大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起步期的年轻员工岗前要经过三至五天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每
个员工切实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一段时间工作后,如果对现有工作环境不满意,或者觉得现有岗位不能充分发挥其个人才能,可以不经过主管领导直接向人事部提出要求,人事部负责在一个月内给予满意的答复。许多年轻人在目的明确的“内部跳槽”中尝试和找准自己的位置。
(八)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雇用
这是企业一切人力资源活动的基础,防止人才流失在雇员被招聘之前就应该开始了。在筛选录用的时候,用各种工具及测试方法,保证每一个雇员的价值观都与企业一致。Intel公司对求职者进行的考核以面试为主。对应聘者的考核主要是针对应聘者的职位进行素质考察。应聘者不一定要全部通过面试才合格,因为每个工作的要求条件都不一样。只要个人特质与任职资格中的关键要素相匹配即可。例如一个工作根据相关的性质确定10个标准,可能只要达到5个重要的标准就可以了。面试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看这些应聘者是否能够适应Intel的6个价值观,或者看他们与这6个价值观有多大差距。如客户导向、纪律严明、质量至
上、鼓励创新、结果为导向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员工在上班时间表现出来的是心中只有公司,没有自己,每个员工在工作时都会想这样做符合不符合Intel的价值观、规范,能不能为Intel的进一步拓展带来好处,符合公司价值观的雇用行为为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建立了忠诚的员工队伍。
(九)离职面谈
进行有技巧的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避免再次发生。
(十)再度合作
鼓励流失员工再次回企业工作,第一次合作不成功,如有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