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分割波前实现双光束干涉的方法; 2. 观察光场空间相干性;
3.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钠光光波波长。
【仪器及用具】
钠光灯、双棱镜、光具座、凸透镜、测微目镜、单缝、辅助棒。
【实验原理】
一般情况下两个独立的光源(除激光光源外)不可能产生干涉。要观察干涉现象必须用光学方法将一个原始光点(振源)分成两个位相差不变的辐射中心,即造成“相干光源”。分割的方法有两种,即波前分割法和振辐分割法,波前分割的装置有双面镜,双棱镜等,。本实验采用菲涅耳双棱镜进行波前分割,从而获得相干光,实现光的干涉。
Q-钠光灯 L1-透镜 S-单缝 B-双棱镜 L2-辅助成像透镜 M-测微目 图18-1用
菲涅耳双棱镜测量钠光波长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8-1所示。,各器件均安置在光具座上,Q为钠光灯;S为宽度及取向可调单缝;透镜L1将光源Q发出的光会聚于单缝S上,以提高照明单缝上的光强度;B为双棱镜;L1为辅助成像透镜,用来测量两虚光源S1、S2之间的距离d;M为测微目镜。菲涅耳双棱镜是由两块底边相接、折射棱角小于1°的直角棱镜组成的。从单缝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形成两束犹如从虚光源发出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并且在相遇点有恒定相位差的相干光束,它们在空间传播时,有一部分彼此重叠而形成干涉场。如图18-2所示.
图18-2
设由双棱镜B所产生的两相干虚光源S1、S2间距为d,观察屏P到S1、S2
平面的
距离为D。若P上的P则S1和S2发出的光波到P0点到S1和S2的距离相等,0的光程也相等,因而在P0点相互加强而形成中央明条纹(零级干涉条纹)。
D,Pd
时,可得到
Xk
d (18-1) D
(K=0、1、2、···)时,得到明条纹。此时,由
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18-1)式可知
Xk
K
D (18-2) d
这样,由(18-2)式相邻两明条纹的间距为
于是
d
X (18-3) D
对暗条纹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式(18-3)式即为本实验测量光波波长的公式。
【仪器介绍】
测微目镜
测微目镜是用来测量微小间距的仪器,由目镜、可动分划板、固定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组成。其结构外形简图如图3-15-3所示。
使用时,通过转动读数鼓轮带动丝杆可以推动可动分划板左右移动,该分划板上刻有十字交叉线,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目镜光轴,移动距离可通过带有刻度的不动鼓轮及可动读数鼓轮读出。测微目镜的读数方法与螺旋测微计相似,竖线或交叉点位置的毫米数由不动鼓轮的刻度读出,毫米以下的读数由可动鼓轮上确定。本仪器测长范围0~10mm,测量精度为0.01mm,可以估读到0.001mm。
使用时应先调节接目镜,叉丝清晰后(此时待测物须成像在分划板平面上)转动鼓轮,推动分划板使叉丝的交点或竖线与待测物的像边缘重合,便可得到一个读数。转动鼓轮使叉丝的交点或竖线移动到待测物像的另一边缘上,又得到一个读数,两读数之差即为待测物像的大小。
图18-3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步骤
1.调节光源Q,狭缝S,透镜L1,双棱镜B及测微目镜M,使它们等高,并在平行于光具座的同一直线上(SB约为25厘米,SM约为110厘米)。f凸25厘米至26厘米。 2.取下透镜,点亮钠灯,将狭缝开大些。用白纸检查从狭缝射出的光束是否对称地射在双棱镜的棱脊两侧。如射到,看折射光束的重叠部分是否能进入测微目镜的视场中心附近。否则可调节光源狭缝或者双棱镜的横向位置。
3. 绕水平轴(平行和垂直于光轴的两个方向)旋转狭缝或双棱镜,使双棱镜的棱脊背与狭缝严格平行。这时可看到清晰的亮带或者干涉条纹。 4.调节狭缝宽度,使目镜中干涉条纹清晰。
5.用测微目镜测干涉条纹的宽度五次,取平均值。 6.用辅助棒测D值五次,取平均值。
7.放上透镜,用透镜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的间距d。为此要找到两虚光源的扩大和缩
小的实像。测其宽度d1及d2各五次,取平均值,代入公式dd1d2中求出d。 8.代入公式(18-3)中,求出光波长。 实验内容
(1)测量条纹的宽度x。
调节各仪器在同一水平线上,并在OB之间先用眼睛来判断,使双棱镜与狭缝平行。然后调节狭缝宽度,从目镜中观察干涉条纹。前后移动B及O,并微微转动B使看到的干涉条纹清晰为止。调节完毕后,用测微目镜测出相隔较远的两条暗(亮)纹之间的距离,除以所经过的明(暗)条纹数目(本实验可测出10条或20条干涉条纹的间距,除以10或20),即得x值。
(2)测量两虚光源间的距离d。
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放一凸透镜I,利用透镜两次成像测出两虚光源的间距d。具体做法:测微目镜不动,前后移动透镜,分别找到二虚光源的放大和缩小的实像。测其宽度为d1,d2。测几次后取平均值代入公式dd1d2,求出两虚光源的宽度。
(3)测D值。
用辅助棒测量S和O的坐标位置,即可求出S到O的距离。
求出波长,写出结果表达式,要求计算不确定度,A类不确定度用贝塞尔公式计算,B类不确定度参看透镜成像实验题目。
【注意事项】
1、 使用测微目镜时,读数时鼓轮转动方向要前后一致,不要中途反向,以免引起回程误差。
2、 旋转读数鼓轮时,动作要平衡,如已达到一端,则不能继续旋转,否则会损坏螺旋。
3、 调节狭缝宽度时要小心,不要损坏狭缝。
2.DD1D2L
3.x
x0x10
10
4.d1d1左d1右;d2d2左d2右;dd1d2 5.最后计算出钠光的波长以nm(纳米)为单位
dx
D
【思考题】
1、 如何将干涉条纹快速调出来? 2、 证明dd1d2。
3、 双棱镜与光源之间为什么要放置一个狭缝?改变狭缝宽度对于干涉条纹有何影
响?为什么?
4、 双棱镜产生的干涉条纹花样是什么样的?实验中观察到的花样又是什么样的?为
什么?
利用双棱镜测定光波波长
【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分割波前实现双光束干涉的方法; 2. 观察光场空间相干性;
3.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钠光光波波长。
【仪器及用具】
钠光灯、双棱镜、光具座、凸透镜、测微目镜、单缝、辅助棒。
【实验原理】
一般情况下两个独立的光源(除激光光源外)不可能产生干涉。要观察干涉现象必须用光学方法将一个原始光点(振源)分成两个位相差不变的辐射中心,即造成“相干光源”。分割的方法有两种,即波前分割法和振辐分割法,波前分割的装置有双面镜,双棱镜等,。本实验采用菲涅耳双棱镜进行波前分割,从而获得相干光,实现光的干涉。
Q-钠光灯 L1-透镜 S-单缝 B-双棱镜 L2-辅助成像透镜 M-测微目 图18-1用
菲涅耳双棱镜测量钠光波长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8-1所示。,各器件均安置在光具座上,Q为钠光灯;S为宽度及取向可调单缝;透镜L1将光源Q发出的光会聚于单缝S上,以提高照明单缝上的光强度;B为双棱镜;L1为辅助成像透镜,用来测量两虚光源S1、S2之间的距离d;M为测微目镜。菲涅耳双棱镜是由两块底边相接、折射棱角小于1°的直角棱镜组成的。从单缝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形成两束犹如从虚光源发出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并且在相遇点有恒定相位差的相干光束,它们在空间传播时,有一部分彼此重叠而形成干涉场。如图18-2所示.
图18-2
设由双棱镜B所产生的两相干虚光源S1、S2间距为d,观察屏P到S1、S2
平面的
距离为D。若P上的P则S1和S2发出的光波到P0点到S1和S2的距离相等,0的光程也相等,因而在P0点相互加强而形成中央明条纹(零级干涉条纹)。
D,Pd
时,可得到
Xk
d (18-1) D
(K=0、1、2、···)时,得到明条纹。此时,由
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18-1)式可知
Xk
K
D (18-2) d
这样,由(18-2)式相邻两明条纹的间距为
于是
d
X (18-3) D
对暗条纹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式(18-3)式即为本实验测量光波波长的公式。
【仪器介绍】
测微目镜
测微目镜是用来测量微小间距的仪器,由目镜、可动分划板、固定分划板、读数鼓轮与连接装置组成。其结构外形简图如图3-15-3所示。
使用时,通过转动读数鼓轮带动丝杆可以推动可动分划板左右移动,该分划板上刻有十字交叉线,其移动方向垂直于目镜光轴,移动距离可通过带有刻度的不动鼓轮及可动读数鼓轮读出。测微目镜的读数方法与螺旋测微计相似,竖线或交叉点位置的毫米数由不动鼓轮的刻度读出,毫米以下的读数由可动鼓轮上确定。本仪器测长范围0~10mm,测量精度为0.01mm,可以估读到0.001mm。
使用时应先调节接目镜,叉丝清晰后(此时待测物须成像在分划板平面上)转动鼓轮,推动分划板使叉丝的交点或竖线与待测物的像边缘重合,便可得到一个读数。转动鼓轮使叉丝的交点或竖线移动到待测物像的另一边缘上,又得到一个读数,两读数之差即为待测物像的大小。
图18-3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步骤
1.调节光源Q,狭缝S,透镜L1,双棱镜B及测微目镜M,使它们等高,并在平行于光具座的同一直线上(SB约为25厘米,SM约为110厘米)。f凸25厘米至26厘米。 2.取下透镜,点亮钠灯,将狭缝开大些。用白纸检查从狭缝射出的光束是否对称地射在双棱镜的棱脊两侧。如射到,看折射光束的重叠部分是否能进入测微目镜的视场中心附近。否则可调节光源狭缝或者双棱镜的横向位置。
3. 绕水平轴(平行和垂直于光轴的两个方向)旋转狭缝或双棱镜,使双棱镜的棱脊背与狭缝严格平行。这时可看到清晰的亮带或者干涉条纹。 4.调节狭缝宽度,使目镜中干涉条纹清晰。
5.用测微目镜测干涉条纹的宽度五次,取平均值。 6.用辅助棒测D值五次,取平均值。
7.放上透镜,用透镜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的间距d。为此要找到两虚光源的扩大和缩
小的实像。测其宽度d1及d2各五次,取平均值,代入公式dd1d2中求出d。 8.代入公式(18-3)中,求出光波长。 实验内容
(1)测量条纹的宽度x。
调节各仪器在同一水平线上,并在OB之间先用眼睛来判断,使双棱镜与狭缝平行。然后调节狭缝宽度,从目镜中观察干涉条纹。前后移动B及O,并微微转动B使看到的干涉条纹清晰为止。调节完毕后,用测微目镜测出相隔较远的两条暗(亮)纹之间的距离,除以所经过的明(暗)条纹数目(本实验可测出10条或20条干涉条纹的间距,除以10或20),即得x值。
(2)测量两虚光源间的距离d。
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放一凸透镜I,利用透镜两次成像测出两虚光源的间距d。具体做法:测微目镜不动,前后移动透镜,分别找到二虚光源的放大和缩小的实像。测其宽度为d1,d2。测几次后取平均值代入公式dd1d2,求出两虚光源的宽度。
(3)测D值。
用辅助棒测量S和O的坐标位置,即可求出S到O的距离。
求出波长,写出结果表达式,要求计算不确定度,A类不确定度用贝塞尔公式计算,B类不确定度参看透镜成像实验题目。
【注意事项】
1、 使用测微目镜时,读数时鼓轮转动方向要前后一致,不要中途反向,以免引起回程误差。
2、 旋转读数鼓轮时,动作要平衡,如已达到一端,则不能继续旋转,否则会损坏螺旋。
3、 调节狭缝宽度时要小心,不要损坏狭缝。
2.DD1D2L
3.x
x0x10
10
4.d1d1左d1右;d2d2左d2右;dd1d2 5.最后计算出钠光的波长以nm(纳米)为单位
dx
D
【思考题】
1、 如何将干涉条纹快速调出来? 2、 证明dd1d2。
3、 双棱镜与光源之间为什么要放置一个狭缝?改变狭缝宽度对于干涉条纹有何影
响?为什么?
4、 双棱镜产生的干涉条纹花样是什么样的?实验中观察到的花样又是什么样的?为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