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央的童话与梦想
已经记不清小时候是怎么跟蟋蟀玩的了,只依稀记得我和伙伴们翻过一段墙头,悄悄跑到一个地窖的入口,掀起入口处铺在地上的潮湿的草席。下面躲着三四只黑黄的蟋蟀,一动不动的。至于我是怎么知道这里会有蟋蟀的,后来把蟋蟀怎么样了,一概忘记了。记忆碎得如此残缺,我只能反反复复在这些不连贯的场景中穿梭,妄图留住越走越远的童年。 长大的日子里,零星还能听到蟋蟀的叫声,只是一走近草丛或它们隐身的墙角,声音就没有了。蟋蟀的身影已从我们的眼睛里消失,我们也对这小小的虫儿失去了兴趣,连同小时候的那些记忆。我们一头扎进人群中,忙着行走,忙着说话,忙着计算。
乔治•赛尔登也是这样,他从朴实的乡野走进了繁华的纽约,在这片缀满霓虹灯和城市广告的土地上寻找成就感。只是有一个深夜,他意外地在纽约最繁华的市中心听见了蟋蟀清脆的叫声。他停下了脚步,安静地聆听。那声音穿越时空,带着绿草的芬芳,在记忆的原野上悠悠荡荡。就这样他为我们创作一个美丽的童话——《时代广场的蟋蟀》。
这个获得1961年纽伯瑞银奖的童话深受孩子的欢迎。柴斯特是一只不小心闯进纽约的乡下蟋蟀,在他心慌意乱、无所适从时,他遇到了认养他的小主人马利欧,投机取巧、热情体贴的老鼠塔克和憨厚稳重、诚恳内敛的老猫亨利。这是一个会让孩子们感到愉快的童话,柴斯特对城市的新鲜和好奇让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和伙伴们有分歧,有争吵,但感情却深沉坚固,让人羡慕。小主人马利欧心底善良,始终对他小心呵护,为他挺身而出。只有一些小麻烦:柴斯特在睡梦中把小主人家的钱当作绿叶吃了一半;他和伙伴们举行晚宴的时候害得报亭失火,差点丧命。但这些都没什么,伙伴们帮着他度过了这些难关。 渐渐地,柴斯特不再像刚到这座城市时那样慌乱和陌生,他驻足城市中央,好像寻到了这个城市的节奏,融进了它的流动的人群中。他的音乐天赋在这里得到了发挥,他尽情弹奏,歌唱的梦想化作了现实的掌声和荣耀,仿佛一下子登上了成功的顶峰。可是没多久,他就有点不自在了,一点疲惫,一点失意,一点忧郁。他想起了家乡的原野和日光,池塘的雨声和那些歌唱的伙伴,成堆成捆的玉米和烧树叶时升起的轻烟。他想离开这里,告别这里的成功,回到乡下自由、广博的土地上。
我愿意这样理解柴斯特的选择。这并不是一个城市与乡村的对立选择,更不是繁华与淳朴的环境选择,离开获得成功的地方,离开梦想实现的高峰,不过是一个重新寻找梦想的开始。梦想与现实需要距离,需要胡思乱想的空间和奢望的高度,这样才能体会到梦想的美与力量。柴斯特在这里感受不到梦想的距离美,也就失去了昂扬的生活斗志和对这里的依恋感。他选择离开,只是因为梦想已走远,他逐梦而去。也许柴斯特在田野上忧郁的时候,就会回来寻找他城市中央的伙伴。 ——所以我们才如此奔波。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中学1430班 沈笑阳 分享
就是那一只蟋蟀
作者:流沙河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豳在《唐风·蟋蟀》里唱过[bīn]风·七月》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 劳人听过[kuí]的词里唱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是露珠 燃成光 是莹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1982年7月10日在成都[1]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中学1430班 沈笑阳 分享
城市中央的童话与梦想
已经记不清小时候是怎么跟蟋蟀玩的了,只依稀记得我和伙伴们翻过一段墙头,悄悄跑到一个地窖的入口,掀起入口处铺在地上的潮湿的草席。下面躲着三四只黑黄的蟋蟀,一动不动的。至于我是怎么知道这里会有蟋蟀的,后来把蟋蟀怎么样了,一概忘记了。记忆碎得如此残缺,我只能反反复复在这些不连贯的场景中穿梭,妄图留住越走越远的童年。 长大的日子里,零星还能听到蟋蟀的叫声,只是一走近草丛或它们隐身的墙角,声音就没有了。蟋蟀的身影已从我们的眼睛里消失,我们也对这小小的虫儿失去了兴趣,连同小时候的那些记忆。我们一头扎进人群中,忙着行走,忙着说话,忙着计算。
乔治•赛尔登也是这样,他从朴实的乡野走进了繁华的纽约,在这片缀满霓虹灯和城市广告的土地上寻找成就感。只是有一个深夜,他意外地在纽约最繁华的市中心听见了蟋蟀清脆的叫声。他停下了脚步,安静地聆听。那声音穿越时空,带着绿草的芬芳,在记忆的原野上悠悠荡荡。就这样他为我们创作一个美丽的童话——《时代广场的蟋蟀》。
这个获得1961年纽伯瑞银奖的童话深受孩子的欢迎。柴斯特是一只不小心闯进纽约的乡下蟋蟀,在他心慌意乱、无所适从时,他遇到了认养他的小主人马利欧,投机取巧、热情体贴的老鼠塔克和憨厚稳重、诚恳内敛的老猫亨利。这是一个会让孩子们感到愉快的童话,柴斯特对城市的新鲜和好奇让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和伙伴们有分歧,有争吵,但感情却深沉坚固,让人羡慕。小主人马利欧心底善良,始终对他小心呵护,为他挺身而出。只有一些小麻烦:柴斯特在睡梦中把小主人家的钱当作绿叶吃了一半;他和伙伴们举行晚宴的时候害得报亭失火,差点丧命。但这些都没什么,伙伴们帮着他度过了这些难关。 渐渐地,柴斯特不再像刚到这座城市时那样慌乱和陌生,他驻足城市中央,好像寻到了这个城市的节奏,融进了它的流动的人群中。他的音乐天赋在这里得到了发挥,他尽情弹奏,歌唱的梦想化作了现实的掌声和荣耀,仿佛一下子登上了成功的顶峰。可是没多久,他就有点不自在了,一点疲惫,一点失意,一点忧郁。他想起了家乡的原野和日光,池塘的雨声和那些歌唱的伙伴,成堆成捆的玉米和烧树叶时升起的轻烟。他想离开这里,告别这里的成功,回到乡下自由、广博的土地上。
我愿意这样理解柴斯特的选择。这并不是一个城市与乡村的对立选择,更不是繁华与淳朴的环境选择,离开获得成功的地方,离开梦想实现的高峰,不过是一个重新寻找梦想的开始。梦想与现实需要距离,需要胡思乱想的空间和奢望的高度,这样才能体会到梦想的美与力量。柴斯特在这里感受不到梦想的距离美,也就失去了昂扬的生活斗志和对这里的依恋感。他选择离开,只是因为梦想已走远,他逐梦而去。也许柴斯特在田野上忧郁的时候,就会回来寻找他城市中央的伙伴。 ——所以我们才如此奔波。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中学1430班 沈笑阳 分享
就是那一只蟋蟀
作者:流沙河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豳在《唐风·蟋蟀》里唱过[bīn]风·七月》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 劳人听过[kuí]的词里唱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是露珠 燃成光 是莹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1982年7月10日在成都[1]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中学1430班 沈笑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