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

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

顺德区龙江中学(528318) 王卫恒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高中历史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但是,仅仅依靠教材的表述来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往往存在着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就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在近代中国,虽然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但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经济结构来看,在自然经济之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从阶级关系来看,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因此,近代中国社会“人民大众” 的范畴发生了变化,“人民大众”不只是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产生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他们都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属于“人民大众”的范畴。“封建主义”也不只是地主阶级,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产生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都是民主革命的对象。同时,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复杂化了。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之外,又出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民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可见,“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这对矛盾双方的阶级内涵都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矛盾中的一部分,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来表述,就无法涵盖整个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矛盾。

误区之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教材上认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从,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一个主要矛盾。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而当

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成为最主要的矛盾,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前期、解放战争的时期。可见,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因此,切忌机械地搬用近代社会的两大矛盾分析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误区之三: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材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于是,长期以来高中师生存在这样的认识,即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理由如下: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民族矛盾,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可见,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且为最主要矛盾在先,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完全形成在后。2、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也就是说,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如果我们坚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派生的观点”的话,则违背了哲学常识。3、在奴隶社会末期,随着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被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关系所取代,并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导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再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因此,中国社会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即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理,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日益加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最终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蒋成民:《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关系浅析》,《历史学习》2004年第10期)可见,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是由社会性质的变化引起的,恰恰相反,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发表于《考试报 高考历史》,2005—2006学年第20期,2005年11月18日

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

顺德区龙江中学(528318) 王卫恒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高中历史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但是,仅仅依靠教材的表述来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往往存在着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就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在近代中国,虽然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但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经济结构来看,在自然经济之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从阶级关系来看,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因此,近代中国社会“人民大众” 的范畴发生了变化,“人民大众”不只是农民阶级,还有近代新产生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他们都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属于“人民大众”的范畴。“封建主义”也不只是地主阶级,还有经济的、政治的、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的反动势力以及后来产生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都是民主革命的对象。同时,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复杂化了。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之外,又出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民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可见,“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这对矛盾双方的阶级内涵都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矛盾中的一部分,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来表述,就无法涵盖整个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矛盾。

误区之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教材上认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从,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一个主要矛盾。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而当

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成为最主要的矛盾,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前期、解放战争的时期。可见,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因此,切忌机械地搬用近代社会的两大矛盾分析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误区之三: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材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于是,长期以来高中师生存在这样的认识,即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理由如下: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民族矛盾,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可见,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且为最主要矛盾在先,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完全形成在后。2、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也就是说,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如果我们坚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派生的观点”的话,则违背了哲学常识。3、在奴隶社会末期,随着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被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关系所取代,并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导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再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因此,中国社会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即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理,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日益加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最终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蒋成民:《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关系浅析》,《历史学习》2004年第10期)可见,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是由社会性质的变化引起的,恰恰相反,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发表于《考试报 高考历史》,2005—2006学年第20期,2005年11月18日


相关文章

  •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
  • 史上最优秀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标申报书 (2014年最新版) 课题名称 新记<大公报>再研究--以"蒋介石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0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2页,不能加 ...查看


  • 僧宝对当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 僧宝对当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1. 僧宝在当代佛教复兴和弘法中的作用和意义(佛法传承)(教内传承) 佛教中的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具体而言佛教中的三宝是指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指已经成就圆满佛道佛教三宝的一切诸佛.法宝,即诸佛 ...查看


  • 浅谈清末的改良与革命
  • 浅谈清末的改良与革命 摘要:近年来重新出现的肯定清末改良.否定辛亥革命的观点.本文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评价清末改良, 澄清理论误区, 在新的视野上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彻底性. 关键词:改良; 革命; 现代化 近代的中国一直存在着中国应当 ...查看


  • 从文化自觉到学术自觉--中国政治学建构的普遍主义进路
  • 作者介绍 张国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 马  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博士研究生. 正文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 ...查看


  • 清末[钦定宪法大纲]破产原因之分析
  • 摘 要:为了维护大厦将倾的君主统治,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这部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但是天不遂人愿,由于主观与客观的种种原因,大纲并没有起到维系清王朝统治的作用,而是伴随着清王朝一起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 ...查看


  • 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结合材料掌握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方面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⑵通过阅读教材和收集课外资料,理解"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查看


  • 新传统主义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 思想和学术是理性进路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需要中和贯通,以把历史上的学术积累与时代需要的思想推定为当代理论形式,为文化开出新的历史进路.没有学术的思想是瞎子,没有思想的学术是瘸子.所以,一个正确的理论形式,需要思想和学术的双重保证.由双重保证 ...查看


  • 中国梦的四个维度
  • 辩证认识中国梦的四个维度 韩振峰 2013年10月17日08: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梦是一个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重要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先后对中国梦做过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查看


  • 理解上海的十大误区 之四国家政策
  • 网络上,被一种并不和谐的理论充斥着,那就是"上海是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发展起来的",国家的政策,那是中央的统筹决定,并不是某些地域主义人士能够左右的,国家既然有这样的安排,想必有他们的道理.我们不在这里讨论国家的政策到底向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