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

4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此书是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北宋 政治 家, 史学 家,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孤岂欲卿( qīng ) 但当shè( 涉 )猎即更刮目相待(gēng ) 肃遂拜蒙母( suì )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权、当道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4、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 5、见往事耳(历史 )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7、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 )( 到 ) 8、卿今者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9、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 擦擦眼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事物) (三)、通假字: 邪 通 耶 译为: 语气词相当于“吗”。 涂通“途”,道路。 (四)、古今异义词

1、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吴下的吕蒙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于有志气的读书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认清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六)、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等于“蒙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 译为: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七)、成语积累①.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议论”来表现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证明。

3、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4,。孙权方法: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坦率豪爽)、鲁肃(敬才爱才,长者形象)

8木兰诗

(一) 一般词语

【复】又。【当】对着。【户】门。【机杼(zhù)】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子。【惟】只。【忆】思念。【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可(kè)汗(há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十二】表多数,不是确指。【爷】指父亲。【市】买。【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旦】早晨。【但】只。【燕(yān)山】北方山名。【啾啾(jiū)】马叫的声音。【戎(róng)机】战争。【度】过。【朔(shuò)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金柝(tuò)】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铁衣】铠甲。【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勋】记功。 【强】有余。【欲】要。【用】愿做。【愿】希望。【千里足】千里马。 【红妆】女子艳丽的装束。 【霍霍(huò)】磨刀声。 【著(zhuó)】穿。【裳(cháng)】古代女子的下裙。【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花黄】古代女子的一种面部装饰物。【火伴】同伍的士兵。【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傍地走】并排跑。【安】怎么。 (二) 通假字

【帖】通“贴”,粘贴,贴上。 火伴皆惊忙(“火”通“伙”,伙伴) (三) 词类活用

【策】名词作动词,登记。【骑(jì)】动词作名词,战马。 (四) 古今异义

【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但】古义:只;今义:常为转折的连词。【走】古义:跑;今义:步行。【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五) 一词多义 【市】①买。[愿为市鞍马] ②集市[东市买.

骏马]。 (六) 成语【扑朔迷离】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二、重点语句翻译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早上辞别父母离家,晚上宿营在黄河边。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奔流的溅溅声。 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天子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还赏赐很多的财物。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译: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1

1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文学常识

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我国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 整体把握

1. 思想内容:

《木兰诗》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封赏,辞官还乡的故事,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2. 情节结构

①停机叹息,决定从军;②出征准备,奔赴沙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封赏,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3. 修辞特色

①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②顶真: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③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④排比、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问题探究

1. 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2. 结合语句分析木兰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

3.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

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不禁忧愁。 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根本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5.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长鞭,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6.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反复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7.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目的是什么?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8.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9.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10.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1.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还可能是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3.“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14.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17.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其他巾帼英雄。穆桂英统帅三军,征战沙场,保家卫国、梁红玉出谋划策助夫破敌、秋瑾不让须眉为民族革命事业献身

18.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归家的喜悦和对家中以前用的东西的亲切。

20. 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作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旁人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1. 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赴”和“度”两字用的极好,请品析它好在何处? 写出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沙场,积极主动参加战斗的决心和热情。“度”用夸张的手法写木兰身跨战马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写出一位身经百战、转战南北的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形象。

12《卖油翁》

一、文学常识积累: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和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 二、(一)注音并释义

自矜.(jīn)夸耀 家圃.(pǔ) 菜园子 睨.

之(ní) 斜着眼睛看 发矢.(shǐ)箭 颔.之(hàn)点头 酌.油(zhuï)倒油 (二)通假字1、无他,但手熟尔 “尔”通“耳”,释义:罢了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通“勺”,释义:勺子 (三)古今意义1、但.

微颔之古义:只是、仅仅、不过 今义:连词,表转折,但是 2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 今义:平安、安全、安定 (四)(一词多义) 1、以:公亦以.此自矜(介词,凭借) 以.我酌油知之 (介词,凭、靠) 以.钱覆其口 (介词,用) 徐以.

杓酌油沥之(介词,用、拿) 2、之: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葫芦)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代卖油翁) 3、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他,指陈尧咨 ) 以钱覆其.口(代词,它的,代葫芦) 4、而:释担而.立 (连词,表顺承,就) 久而.

不去(连词,表修饰)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可是)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表修饰) 5、射:尝射.于家圃 (动词,射箭) 汝亦知射.乎 (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 (名词,射术、射技) 尔安敢轻吾射. (名词,射术、射技) 6、尔:尔.安敢轻吾射 (代词,你)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五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擅长)(射箭)2、尝.射于家圃(曾经)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放下) 4、汝亦知.

射乎 (懂得) 5、吾射不亦精.乎 (高超、精确 ) 6、尔安敢轻.吾射 (动词,看轻、轻视) 7、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注入)8、忿然..(恼怒的样子) 9、惟.手熟尔(只是、不过)10、康肃笑而遣.之 (打发、送) (六)翻译下列句子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当时没有人比得上他,他也凭着这点本领自我夸耀。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陈尧咨曾经在他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一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老翁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中有八九支射中靶子,只是稍微点了点头。 4、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难道不高超吗?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油)从钱孔注入,可是铜钱一点也没有被沾湿。

6、无他,但手熟尔。没有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7、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就知道这个道理。8、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三、阅读题

1、“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不行。“睨”表示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在意以及他的自信。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2、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

既表现康肃公对卖油翁高超技艺的赞许,又显示他的尴尬和无奈。 3、找出文中能反映陈尧咨“以此自矜”(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的语句。 ⑴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⑵尔安敢轻吾射?

4、找出文中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的语句。

“睨之,”“但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 5、面对卖油翁,康肃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先是“忿然”,后是“笑而谴之”。

6、文中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陈尧咨,一个是卖油翁,为什么题目为“卖油翁”?说说你的理解?本文主要内容是通过卖油翁的高超技艺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卖油翁是主要人物,

而陈尧咨是用来衬托卖油翁的,是次要人物。 7、在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卖油翁:身怀绝技,却心态平和,不骄傲自满,是一个谦虚、自信、循循善诱的智者。

陈尧咨:他不是一个完人,开始因射技高超而骄傲自大,傲慢无礼,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了卖油翁的意见,他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8、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我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知道了人各有所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

16、读了本文,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对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要欣赏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名言警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7、康肃公确有值得自夸的地方,但卖油翁似乎并不太欣赏,这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但微颔之”的潜台词是什么?答:睨之,但微颔之。潜台词是:射得不错,也不过如此。 18、“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这句话有两个作用,这两个作用是什么?

答:一是消除陈尧咨对卖油翁的误会;二是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表现卖油翁谦虚的品格。

3

4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此书是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北宋 政治 家, 史学 家,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孤岂欲卿( qīng ) 但当shè( 涉 )猎即更刮目相待(gēng ) 肃遂拜蒙母( suì )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权、当道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4、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 5、见往事耳(历史 )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7、及鲁肃过寻阳( 到了„„的时候 )( 到 ) 8、卿今者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9、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 擦擦眼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事物) (三)、通假字: 邪 通 耶 译为: 语气词相当于“吗”。 涂通“途”,道路。 (四)、古今异义词

1、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吴下的吕蒙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于有志气的读书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认清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六)、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等于“蒙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 译为: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七)、成语积累①.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议论”来表现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证明。

3、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4,。孙权方法: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坦率豪爽)、鲁肃(敬才爱才,长者形象)

8木兰诗

(一) 一般词语

【复】又。【当】对着。【户】门。【机杼(zhù)】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子。【惟】只。【忆】思念。【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可(kè)汗(há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十二】表多数,不是确指。【爷】指父亲。【市】买。【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旦】早晨。【但】只。【燕(yān)山】北方山名。【啾啾(jiū)】马叫的声音。【戎(róng)机】战争。【度】过。【朔(shuò)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金柝(tuò)】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铁衣】铠甲。【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勋】记功。 【强】有余。【欲】要。【用】愿做。【愿】希望。【千里足】千里马。 【红妆】女子艳丽的装束。 【霍霍(huò)】磨刀声。 【著(zhuó)】穿。【裳(cháng)】古代女子的下裙。【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花黄】古代女子的一种面部装饰物。【火伴】同伍的士兵。【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傍地走】并排跑。【安】怎么。 (二) 通假字

【帖】通“贴”,粘贴,贴上。 火伴皆惊忙(“火”通“伙”,伙伴) (三) 词类活用

【策】名词作动词,登记。【骑(jì)】动词作名词,战马。 (四) 古今异义

【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但】古义:只;今义:常为转折的连词。【走】古义:跑;今义:步行。【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五) 一词多义 【市】①买。[愿为市鞍马] ②集市[东市买.

骏马]。 (六) 成语【扑朔迷离】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二、重点语句翻译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早上辞别父母离家,晚上宿营在黄河边。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奔流的溅溅声。 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天子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还赏赐很多的财物。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译: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1

1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文学常识

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我国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 整体把握

1. 思想内容:

《木兰诗》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封赏,辞官还乡的故事,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2. 情节结构

①停机叹息,决定从军;②出征准备,奔赴沙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封赏,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3. 修辞特色

①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②顶真: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③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④排比、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问题探究

1. 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2. 结合语句分析木兰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

3.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

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不禁忧愁。 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根本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5.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长鞭,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6.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反复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7.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目的是什么?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8.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9.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10.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1.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还可能是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3.“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14.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17.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其他巾帼英雄。穆桂英统帅三军,征战沙场,保家卫国、梁红玉出谋划策助夫破敌、秋瑾不让须眉为民族革命事业献身

18.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归家的喜悦和对家中以前用的东西的亲切。

20. 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作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旁人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1. 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赴”和“度”两字用的极好,请品析它好在何处? 写出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沙场,积极主动参加战斗的决心和热情。“度”用夸张的手法写木兰身跨战马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写出一位身经百战、转战南北的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形象。

12《卖油翁》

一、文学常识积累: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和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 二、(一)注音并释义

自矜.(jīn)夸耀 家圃.(pǔ) 菜园子 睨.

之(ní) 斜着眼睛看 发矢.(shǐ)箭 颔.之(hàn)点头 酌.油(zhuï)倒油 (二)通假字1、无他,但手熟尔 “尔”通“耳”,释义:罢了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通“勺”,释义:勺子 (三)古今意义1、但.

微颔之古义:只是、仅仅、不过 今义:连词,表转折,但是 2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 今义:平安、安全、安定 (四)(一词多义) 1、以:公亦以.此自矜(介词,凭借) 以.我酌油知之 (介词,凭、靠) 以.钱覆其口 (介词,用) 徐以.

杓酌油沥之(介词,用、拿) 2、之: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葫芦)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代卖油翁) 3、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他,指陈尧咨 ) 以钱覆其.口(代词,它的,代葫芦) 4、而:释担而.立 (连词,表顺承,就) 久而.

不去(连词,表修饰)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可是)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表修饰) 5、射:尝射.于家圃 (动词,射箭) 汝亦知射.乎 (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 (名词,射术、射技) 尔安敢轻吾射. (名词,射术、射技) 6、尔:尔.安敢轻吾射 (代词,你)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五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擅长)(射箭)2、尝.射于家圃(曾经)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放下) 4、汝亦知.

射乎 (懂得) 5、吾射不亦精.乎 (高超、精确 ) 6、尔安敢轻.吾射 (动词,看轻、轻视) 7、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注入)8、忿然..(恼怒的样子) 9、惟.手熟尔(只是、不过)10、康肃笑而遣.之 (打发、送) (六)翻译下列句子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当时没有人比得上他,他也凭着这点本领自我夸耀。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陈尧咨曾经在他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一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老翁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中有八九支射中靶子,只是稍微点了点头。 4、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难道不高超吗?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油)从钱孔注入,可是铜钱一点也没有被沾湿。

6、无他,但手熟尔。没有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7、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就知道这个道理。8、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三、阅读题

1、“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不行。“睨”表示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在意以及他的自信。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2、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

既表现康肃公对卖油翁高超技艺的赞许,又显示他的尴尬和无奈。 3、找出文中能反映陈尧咨“以此自矜”(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的语句。 ⑴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⑵尔安敢轻吾射?

4、找出文中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的语句。

“睨之,”“但微颔之,”“无他,但手熟尔。” 5、面对卖油翁,康肃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先是“忿然”,后是“笑而谴之”。

6、文中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陈尧咨,一个是卖油翁,为什么题目为“卖油翁”?说说你的理解?本文主要内容是通过卖油翁的高超技艺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卖油翁是主要人物,

而陈尧咨是用来衬托卖油翁的,是次要人物。 7、在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卖油翁:身怀绝技,却心态平和,不骄傲自满,是一个谦虚、自信、循循善诱的智者。

陈尧咨:他不是一个完人,开始因射技高超而骄傲自大,傲慢无礼,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了卖油翁的意见,他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8、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我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知道了人各有所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

16、读了本文,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一个人应当怎样对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要欣赏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名言警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7、康肃公确有值得自夸的地方,但卖油翁似乎并不太欣赏,这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但微颔之”的潜台词是什么?答:睨之,但微颔之。潜台词是:射得不错,也不过如此。 18、“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这句话有两个作用,这两个作用是什么?

答:一是消除陈尧咨对卖油翁的误会;二是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表现卖油翁谦虚的品格。

3


相关文章

  • 2017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 七年级第一单元语文检测卷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胸脯 脸颊 一绺 窘相 摩挲 恣情 书脊 ....... 憎恶 揩油 焚香 黑痣 跻身 勘察 颓唐 ....... 剔透 遴选 负荷 阖户 钟磬 稻穗 殷勤 ....... 二.改正下列词语中的 ...查看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左德鑫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5.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5班51人,6班 ...查看


  • 2017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 2017年春季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试题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4.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 , "两句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8.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古文统计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古文统计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2.<晏子使楚> 婴闻之,橘生 ...查看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茶园山中心小学 林锦 各位老师,你们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我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作简要的介绍: 一.教 ...查看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 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一.数据分析 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共有2个班级参加考试,考试的数据分析情况如下:本次考试在平行班中两个班分别排名第一与第二,其中及格率41.41%,优秀率10.94%,平均分6 ...查看


  • 学科教学计划 1
  • 2016-2017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七  年级 语文 学科教学计划 姓名 :徐宝月 指 导 思 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为依据,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