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最苦与最乐 导 学 案
班级
科目 课题 语文 年级 11 最苦与最乐 八年级 课型 主备人 新授 彭伟娟
姓名___________
编号 审核人
预 习 指 导
1 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 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作品合编为 《饮冰室全集》。 2 请同学们利用 15 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讨课本基础知识。 3 请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预习自测中的问题可在课 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 4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或自己心中产生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我的疑问”中。 快乐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抵( ) 契( ) 悲天 mǐn( )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3、 梁启超, 代资产阶级者 者、 者。 字 , 号 别号 1895 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责任;星期五放学回家,他们
2
必然会准备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一种责任;每天 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 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 节中。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2、作为学生,应当把学习当做责任来尽,于尽责任中得乐趣,那么你 如何看待“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名言?
达标测评: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 尽得大的责任, 就得大快乐; 尽得小的责任, 就得小快乐。 ( )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 2 指出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3、文中边做演说, 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 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与日惧增,后来 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 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 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 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 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 莱尔也说过: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这就是说, 只要我们不怠于勤, 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 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2)请概括第四段中两个事实论据。9 每个论据不超过 25 字)
3)第二段划线的句子中“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先后顺 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选文论证层次清晰,请结合选文具体谈谈作者是如何有层次的进行论证的。
教后 或 学后 反思
4
5
11、最苦与最乐 导 学 案
班级
科目 课题 语文 年级 11 最苦与最乐 八年级 课型 主备人 新授 彭伟娟
姓名___________
编号 审核人
预 习 指 导
1 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 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作品合编为 《饮冰室全集》。 2 请同学们利用 15 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讨课本基础知识。 3 请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预习自测中的问题可在课 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 4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或自己心中产生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我的疑问”中。 快乐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抵( ) 契( ) 悲天 mǐn( )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3、 梁启超, 代资产阶级者 者、 者。 字 , 号 别号 1895 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责任;星期五放学回家,他们
2
必然会准备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一种责任;每天 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 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 节中。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2、作为学生,应当把学习当做责任来尽,于尽责任中得乐趣,那么你 如何看待“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名言?
达标测评: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 尽得大的责任, 就得大快乐; 尽得小的责任, 就得小快乐。 ( )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 2 指出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3、文中边做演说, 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 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与日惧增,后来 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 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 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 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 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 莱尔也说过: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这就是说, 只要我们不怠于勤, 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 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2)请概括第四段中两个事实论据。9 每个论据不超过 25 字)
3)第二段划线的句子中“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先后顺 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选文论证层次清晰,请结合选文具体谈谈作者是如何有层次的进行论证的。
教后 或 学后 反思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