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摘要研究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对植物发育的影响,就国内外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植物生长素;极性分布;极性发育;极性运输

中图分类号 S48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011-04

极性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一种现象,是指个体的组织器官在生长轴向上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从受精卵开始就已经具备。德国植物学家Bünning在1973年曾说过“没有极性就没有分化”[1],可见极性对植物发育的重要性。大量事实证明,生长素在体内的不均匀分布,控制着植物的极性发育。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与迅速发展,人们从各个层次上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植物的极性发育,下面将近年来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激素的极性分布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与动物不同,植物的形态建成并不能在胚胎期就能全部完成,而是随个体发育而不断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贯穿于植物体的整个生命周期。研究发现,植物激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调控着诸如顶端优势、器官与维管束分化等许多发育过程,其调控机制与动物有所不同,植物激素是由其所产生的部位移向其作用部位,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激素的种类而不同。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5类,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通过生长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动物激素则是由身体的某些部分(一些特殊的细胞、组织)专门制造并直接分泌到组织间隙液和血液中去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是体内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之一,它们可以经血液循环或局部扩散达到另一类细胞,调节后者的生理功能(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植物激素是一种存在于植株体内的痕量物质,控制着植株的形态建成。早在18世纪,法国科学家C. Bonnet和Duhamel du Monceau首先提出植物的生长发育受体内某种汁液控制;1880年,德国科学家J. von. Sachs指出“控制植物根系和其他器官形成的物质,在植物体中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并能控制植物生长”;1983年荷兰科学家F. Kogl等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高活性的生长素(auxins)——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2],从此,植物学界展开了对激素的研究热潮,并用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成功地解释了植物体的顶端优势现象。研究表明,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摘要研究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对植物发育的影响,就国内外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植物生长素;极性分布;极性发育;极性运输

中图分类号 S48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011-04

极性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一种现象,是指个体的组织器官在生长轴向上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从受精卵开始就已经具备。德国植物学家Bünning在1973年曾说过“没有极性就没有分化”[1],可见极性对植物发育的重要性。大量事实证明,生长素在体内的不均匀分布,控制着植物的极性发育。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与迅速发展,人们从各个层次上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植物的极性发育,下面将近年来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激素的极性分布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与动物不同,植物的形态建成并不能在胚胎期就能全部完成,而是随个体发育而不断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贯穿于植物体的整个生命周期。研究发现,植物激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调控着诸如顶端优势、器官与维管束分化等许多发育过程,其调控机制与动物有所不同,植物激素是由其所产生的部位移向其作用部位,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激素的种类而不同。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5类,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通过生长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动物激素则是由身体的某些部分(一些特殊的细胞、组织)专门制造并直接分泌到组织间隙液和血液中去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是体内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之一,它们可以经血液循环或局部扩散达到另一类细胞,调节后者的生理功能(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植物激素是一种存在于植株体内的痕量物质,控制着植株的形态建成。早在18世纪,法国科学家C. Bonnet和Duhamel du Monceau首先提出植物的生长发育受体内某种汁液控制;1880年,德国科学家J. von. Sachs指出“控制植物根系和其他器官形成的物质,在植物体中具有极性运输的特性,并能控制植物生长”;1983年荷兰科学家F. Kogl等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高活性的生长素(auxins)——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2],从此,植物学界展开了对激素的研究热潮,并用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成功地解释了植物体的顶端优势现象。研究表明,


相关文章

  •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林科院 9310031 傅建平 摘要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并受许多因素调控,研究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 生长素 极性运输 抑制剂 输出载体 ...查看


  • 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 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进展 姓 名: 庞静洋 学 号: [1**********] 专 业: 2010级植物学 导 师: 孙越 副教授 2011年1月 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研究进展 庞静洋 摘要: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独特的运输方式,它 ...查看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教师版)
  •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教师版) 编写人:刘 娇 审核人:李厚亮 编写时间:2014-10-07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 知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 ...查看


  • 植物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
  • 非极性运输 除了极性运输之外,在植物体中还存在非极性的长距离运输方式. 非极性运输的方向决定于两端有机物浓度差等因素,是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的.植物体内的大部分束缚型生长素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 束缚型生长素是生长素与其他化合物(糖.氨基酸)结 ...查看


  • 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 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一.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知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因而这次实验,是让学生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本实验研究最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可自愿结合组成若干小组,要求选出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研究工作. 二.教 ...查看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设计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 董长永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 董长永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查看


  • 植物生长素的功能与应用
  • 植物生长素的功能与应用一.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2.分布:在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3.运输 (1)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2)运输方向: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生长 ...查看


  • 高考生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总复习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预测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等内容.生长素的有关考查通常以实验题目为背景,运用图文进行综合分析探究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综合素质.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植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也会成为 ...查看


  • 解疑释惑8: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主动运输吗?
  • (2012-02-27 09:06:20)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反思随笔 在植物的向光性解释中,生长素在尖端先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再经过极性运输至尖端下方,使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从而向光生长.其中设计两种运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