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汇率制下投机性货币冲击研究

  摘要:固定汇率制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而形成,并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发现,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经常会发生投机性的货币冲击,从而引发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本文通过运用投机性货币冲击理论分析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货币体系危机,指出了冲击产生的条件以及不同国家的对策产生的不同结果,然后对防范和化解投机性货币冲击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固定汇率;投机性货币冲击;政策建议

  经过大量的经济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国家使用有限的储备来支持它的固定汇率,而且还要追求更多的经济目标,这与固定汇率的政策内涵是不一致的。当市场上的投机者认识到政策目标的不一致时,而且可用储备数量有限时,他们就知道该国的汇率政策是不可维持的,汇率体制也会崩溃。此时,他们就会聚集大量的资金并应用各种经济学原理对一国的货币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性冲击。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首先对固定汇率制下的投机性货币冲击进行研究,然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来防范投机性货币冲击带来的危害。

  1.三种不同的投机性货币冲击模型

  投机性货币冲击最早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国家,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投机性货币冲击才进入人们的眼帘。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固定汇率为主的国际货币体制也面临着崩溃的局面,出现了多样化的货币体制。从那时起,汇率经常偏离均衡水平、波动频繁,这为投机者利用利差、汇差进行货币投机创造了机会。投机者对那些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发起投机性的货币冲击,给受冲击国带来了货币危机,对该国的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打击。西方学者于是开始了对投机性货币冲击的研究,并针对三次不同的危机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投机性货币冲击模型。

  1.1KFG模型

  KFG模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货币危机之后,是由保罗·克鲁格曼首先提出的,然后经过了R·Flood和P·Garber的进一步发展。该模型的观点是:当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外汇储备会下降,货币投机者会看准时机在某一时刻发起对该国的冲击,从而使固定汇率崩溃。

  1.2货币预期自致模型

  货币预期自致模型产生于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是由Maurice Obsfeld提出的。该模型的观点是:即是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很高,只要该国的经济存在薄弱的环节,该国也会受到投机性货币冲击。这时,如果政府为了不拖累其他宏观经济指标,比如就业率、利率等,也会选择放弃固定汇率,从而引发货币危机。

  1.3资本项目危机模型

  资本项目危机模型产生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它是由许多模型组合而成,包括道德风险模型、银行恐慌模型和资产负债模型。该模型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不存在缺陷,如果该国的金融部门存在问题,也会引发投机性货币冲击。

  通过分析上述的三种危机模型,我们发现,KFG模型和货币预期自致模型围绕的重点是危机发生的前提条件,它们都认为投机者会在一国的经济基本面失衡时对该国的货币进行冲击,导致该国外汇储备的剧减和货币的大幅度贬值。而资本项目危机模型研究的重点不再是经济的基本面,而是金融部门的行为方式。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金融部门具有天生的脆弱性可以引起投资者心理的恐慌,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国际收支危机。国外的理论虽然解释了危机产生的原因,但是都不能预测和防止危机的发生。因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完善。

  2.投机性货币成功冲击的因素分析——以欧洲货币体系危机(EMS)为例

  投机性货币成功冲击一个国家的经济必然会有其特定的成功因素。通过把投机性货币冲击理论与1992—1993年发生在欧洲的货币体系危机相结合,分析总结出投机性货币成功的因素。

  2.1固定汇率制内在的缺陷为投机性货币冲击创造了条件

  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总是把自己国家的货币与世界上的主要货币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如果主要货币得汇率上升,那么该国的货币汇率也会上升。如果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与该国宏观经济指标相适应,那么汇率不被会高估。如果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仅仅是因为国外货币汇率的上升而上升,那么汇率会被高估。若一国货币汇率被高估,那么在市场上就会产生贬值的预期,在这种预期的驱动下,投机者就会对本币发起投机性冲击,从而引发货币危机。

  以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的经济发展缓慢,缺乏动力。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英国政府决定调低利率,与当时欧洲货币体系中强势的德国马克相比,英镑面临着贬值的压力。那时西德刚刚合并东德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德国政府对东德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了吸引发展东德的资金,德国政府上调了贴现率,大量资金流入德国,德国马克的汇率上升。受到欧洲货币体系的影响,英镑的汇率也随之上升,因为英镑仅仅是因为德国马克汇率的上升而上升的,因此市场对英镑贬值的预期也加强了。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一些国际投机家抓住了这一时机对英镑发起了攻击,虽然英国和其他的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付出了巨资来阻止此次危机,但是仍然没能阻止英镑的贬值,英国政府最终宣布放弃固定汇率体制,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

  2.2被冲击国家内部存在经济问题

  一个国家的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而对一个国家的外汇需求又与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密切的联系。当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经济的各项指标都健康时,人们对该国的货币需求就会增加,汇率就会上升;如果该国存在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时,那么人们对该国的货币需求会下降,汇率就会下降。

  以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为例,在1990年,法国经济陷入了低潮,而且越来越不景气,此时法国的失业率达到了9%,而且处在不断恶化之中。与此同时,德国利率的升高导致了法国资本的外流。法国政府必须通过紧缩银根和提高利率的方式来达到外部均衡。但是法国采取的措施虽然能够达到外部均衡,但加剧了国内的高失业率和疲软的需求,使得内部不均衡更加严重。国际投机者也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对法国能否坚持固定汇率制产生了怀疑,于是发起了对法国货币的国际投机性货币冲击,虽然阻止了法国货币的贬值,但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高失业率问题依然严峻。   2.3政府的决策失误为投机性货币冲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面对国际上的投机者发起的投机性货币冲击,政府的决策在此时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着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投机者发起的投机性货币冲击能否成功。如果一国的经济本来就存在问题,然后国际投机者发现了问题后对该国进行投机性货币冲击,政府在应对国际投资者时如果决策失误,那么只会加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以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为例,在1992年9月的投机性袭击后,法国和英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英国宣布退出固定汇率机制,使得该国更好的解决了内部失衡问题,扩张性的政策和货币的贬值提高了英国的国际竞争力,刺激了经济的复苏,失业率也下降了。法国却在此时继续维持着固定汇率制,使得内部失衡更加严重,1993年7月投机性货币冲击危机再次爆发。由此可见,政府的政策失误会给投机性货币冲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3.防范和化解投机性货币冲击危机的对策

  由历史上爆发的投机性货币冲击带来的经济危机可见其危害性只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认识投机性货币冲击的基础上对其采取一些防范和化解措施,减少对国家经济的危害,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1建立更具有弹性的浮动汇率体系

  首先,建立浮动汇率体系可以避免固定汇率体系的内在缺陷带来的危害;其次,可以支持一国货币的稳定性和自主性,维护一国的国家主权;然后,还可以减少当外国资本大量流入时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维持经济的稳定;最后,还可以减少本国的外汇风险,增加投机者的风险。由此可见建立浮动汇率体系对一国国家的经济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一国应该在综合考虑一国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实行符合自身国情的更加弹性的浮动汇率制。

  3.2健全金融体系和建立金融预警机制

  一国要防范国际投机者的货币投机冲击,首先要健全自身的金融体系。根据以往的案例,我们发现遭受冲击的国际其金融体系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这就为国际投机者创造了投机的条件。一国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有力回击投机冲击最终达到宏观经济稳定的目的。既要健全本国的金融体系,完善本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和监管框架,又要建立金融预警机制,防范风险。

  3.3加强国家间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一个国家对国际投机者的投机性货币冲击的认识是有限的,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在此领域的合作交流与研究,充分调研各国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研究,防范投机性货币冲击。其次,当投机性货币冲击发生时,冲击所波及的范围往往不止发生在一个国家发生,一个国家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应该加强各个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互助,共同应对投机性货币冲击,减低其危害。

  4.总结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放了自己的市场,其中金融市场的开放为国际投资者进行投机活动提供了可能。各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是世界的潮流,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本国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关闭它,但是针对其中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来预防和化解危机。本文在认识投机性货币冲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对投机性货币冲击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因素提出了一些对策,用于防范和化解危机,希望能为一国经济政策提供借鉴。(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郑先炳.西方货币理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郭永清.汇率制度选择新理论与我国汇率制度安排[J].经济界,2005(3).

  [4]小川英治,姚枝仲.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J].世界经济,2004(6).

  [5]徐翀.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J].中国金融,2008(4).

  摘要:固定汇率制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而形成,并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发现,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经常会发生投机性的货币冲击,从而引发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本文通过运用投机性货币冲击理论分析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货币体系危机,指出了冲击产生的条件以及不同国家的对策产生的不同结果,然后对防范和化解投机性货币冲击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固定汇率;投机性货币冲击;政策建议

  经过大量的经济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国家使用有限的储备来支持它的固定汇率,而且还要追求更多的经济目标,这与固定汇率的政策内涵是不一致的。当市场上的投机者认识到政策目标的不一致时,而且可用储备数量有限时,他们就知道该国的汇率政策是不可维持的,汇率体制也会崩溃。此时,他们就会聚集大量的资金并应用各种经济学原理对一国的货币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性冲击。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首先对固定汇率制下的投机性货币冲击进行研究,然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来防范投机性货币冲击带来的危害。

  1.三种不同的投机性货币冲击模型

  投机性货币冲击最早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国家,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投机性货币冲击才进入人们的眼帘。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固定汇率为主的国际货币体制也面临着崩溃的局面,出现了多样化的货币体制。从那时起,汇率经常偏离均衡水平、波动频繁,这为投机者利用利差、汇差进行货币投机创造了机会。投机者对那些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发起投机性的货币冲击,给受冲击国带来了货币危机,对该国的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打击。西方学者于是开始了对投机性货币冲击的研究,并针对三次不同的危机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投机性货币冲击模型。

  1.1KFG模型

  KFG模型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货币危机之后,是由保罗·克鲁格曼首先提出的,然后经过了R·Flood和P·Garber的进一步发展。该模型的观点是:当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外汇储备会下降,货币投机者会看准时机在某一时刻发起对该国的冲击,从而使固定汇率崩溃。

  1.2货币预期自致模型

  货币预期自致模型产生于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是由Maurice Obsfeld提出的。该模型的观点是:即是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很高,只要该国的经济存在薄弱的环节,该国也会受到投机性货币冲击。这时,如果政府为了不拖累其他宏观经济指标,比如就业率、利率等,也会选择放弃固定汇率,从而引发货币危机。

  1.3资本项目危机模型

  资本项目危机模型产生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它是由许多模型组合而成,包括道德风险模型、银行恐慌模型和资产负债模型。该模型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不存在缺陷,如果该国的金融部门存在问题,也会引发投机性货币冲击。

  通过分析上述的三种危机模型,我们发现,KFG模型和货币预期自致模型围绕的重点是危机发生的前提条件,它们都认为投机者会在一国的经济基本面失衡时对该国的货币进行冲击,导致该国外汇储备的剧减和货币的大幅度贬值。而资本项目危机模型研究的重点不再是经济的基本面,而是金融部门的行为方式。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金融部门具有天生的脆弱性可以引起投资者心理的恐慌,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国际收支危机。国外的理论虽然解释了危机产生的原因,但是都不能预测和防止危机的发生。因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完善。

  2.投机性货币成功冲击的因素分析——以欧洲货币体系危机(EMS)为例

  投机性货币成功冲击一个国家的经济必然会有其特定的成功因素。通过把投机性货币冲击理论与1992—1993年发生在欧洲的货币体系危机相结合,分析总结出投机性货币成功的因素。

  2.1固定汇率制内在的缺陷为投机性货币冲击创造了条件

  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总是把自己国家的货币与世界上的主要货币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如果主要货币得汇率上升,那么该国的货币汇率也会上升。如果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与该国宏观经济指标相适应,那么汇率不被会高估。如果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仅仅是因为国外货币汇率的上升而上升,那么汇率会被高估。若一国货币汇率被高估,那么在市场上就会产生贬值的预期,在这种预期的驱动下,投机者就会对本币发起投机性冲击,从而引发货币危机。

  以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的经济发展缓慢,缺乏动力。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英国政府决定调低利率,与当时欧洲货币体系中强势的德国马克相比,英镑面临着贬值的压力。那时西德刚刚合并东德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德国政府对东德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了吸引发展东德的资金,德国政府上调了贴现率,大量资金流入德国,德国马克的汇率上升。受到欧洲货币体系的影响,英镑的汇率也随之上升,因为英镑仅仅是因为德国马克汇率的上升而上升的,因此市场对英镑贬值的预期也加强了。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一些国际投机家抓住了这一时机对英镑发起了攻击,虽然英国和其他的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付出了巨资来阻止此次危机,但是仍然没能阻止英镑的贬值,英国政府最终宣布放弃固定汇率体制,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

  2.2被冲击国家内部存在经济问题

  一个国家的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而对一个国家的外汇需求又与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密切的联系。当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经济的各项指标都健康时,人们对该国的货币需求就会增加,汇率就会上升;如果该国存在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时,那么人们对该国的货币需求会下降,汇率就会下降。

  以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为例,在1990年,法国经济陷入了低潮,而且越来越不景气,此时法国的失业率达到了9%,而且处在不断恶化之中。与此同时,德国利率的升高导致了法国资本的外流。法国政府必须通过紧缩银根和提高利率的方式来达到外部均衡。但是法国采取的措施虽然能够达到外部均衡,但加剧了国内的高失业率和疲软的需求,使得内部不均衡更加严重。国际投机者也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对法国能否坚持固定汇率制产生了怀疑,于是发起了对法国货币的国际投机性货币冲击,虽然阻止了法国货币的贬值,但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高失业率问题依然严峻。   2.3政府的决策失误为投机性货币冲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面对国际上的投机者发起的投机性货币冲击,政府的决策在此时显得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着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投机者发起的投机性货币冲击能否成功。如果一国的经济本来就存在问题,然后国际投机者发现了问题后对该国进行投机性货币冲击,政府在应对国际投资者时如果决策失误,那么只会加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以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为例,在1992年9月的投机性袭击后,法国和英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英国宣布退出固定汇率机制,使得该国更好的解决了内部失衡问题,扩张性的政策和货币的贬值提高了英国的国际竞争力,刺激了经济的复苏,失业率也下降了。法国却在此时继续维持着固定汇率制,使得内部失衡更加严重,1993年7月投机性货币冲击危机再次爆发。由此可见,政府的政策失误会给投机性货币冲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3.防范和化解投机性货币冲击危机的对策

  由历史上爆发的投机性货币冲击带来的经济危机可见其危害性只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认识投机性货币冲击的基础上对其采取一些防范和化解措施,减少对国家经济的危害,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1建立更具有弹性的浮动汇率体系

  首先,建立浮动汇率体系可以避免固定汇率体系的内在缺陷带来的危害;其次,可以支持一国货币的稳定性和自主性,维护一国的国家主权;然后,还可以减少当外国资本大量流入时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维持经济的稳定;最后,还可以减少本国的外汇风险,增加投机者的风险。由此可见建立浮动汇率体系对一国国家的经济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一国应该在综合考虑一国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实行符合自身国情的更加弹性的浮动汇率制。

  3.2健全金融体系和建立金融预警机制

  一国要防范国际投机者的货币投机冲击,首先要健全自身的金融体系。根据以往的案例,我们发现遭受冲击的国际其金融体系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这就为国际投机者创造了投机的条件。一国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有力回击投机冲击最终达到宏观经济稳定的目的。既要健全本国的金融体系,完善本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和监管框架,又要建立金融预警机制,防范风险。

  3.3加强国家间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一个国家对国际投机者的投机性货币冲击的认识是有限的,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在此领域的合作交流与研究,充分调研各国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研究,防范投机性货币冲击。其次,当投机性货币冲击发生时,冲击所波及的范围往往不止发生在一个国家发生,一个国家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应该加强各个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互助,共同应对投机性货币冲击,减低其危害。

  4.总结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放了自己的市场,其中金融市场的开放为国际投资者进行投机活动提供了可能。各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是世界的潮流,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本国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关闭它,但是针对其中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来预防和化解危机。本文在认识投机性货币冲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对投机性货币冲击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因素提出了一些对策,用于防范和化解危机,希望能为一国经济政策提供借鉴。(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郑先炳.西方货币理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郭永清.汇率制度选择新理论与我国汇率制度安排[J].经济界,2005(3).

  [4]小川英治,姚枝仲.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J].世界经济,2004(6).

  [5]徐翀.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J].中国金融,2008(4).


相关文章

  • 维持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收益与成本
  • 作者:李予江 广东金融 1999年07期 美国范德尔比特大学教授,著名国际金融学家斯坦利·沃伦·布莱克(Slanly·Warren·Black)认为,大凡成长中的经济, 无论选择何种汇率制度,都必须在汇率制度的成本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任何一 ...查看


  • 货币危机理论文献综述 1
  • 货币危机理论文献综述 (2009级金融研究生 严武军 2009210053)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产生源于墨西哥(1973-1982)和阿根廷(1978-1981)等国家所发生的货币危机.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强调外汇市 ...查看


  • Lecture18_浮动汇率制下的政策协调
  • 上节内容复习 •在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内部平衡vs. 外部平衡 –不同制度下的外部平衡是如何实现的? •金本位制: –物价-硬币-流动机制+ 央行的黄金买卖干预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世界经济崩溃的原因 •布雷顿森林体系: – – ...查看


  • 论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
  • 作者:路妍 财经问题研究 2000年07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国际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流动,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更使人们认识到当前应改革现行的国际 ...查看


  • "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秩序"研讨会综述
  • 作者:金菲 金融研究 1999年11期 1999年3月19日至20日, <金融研究>编辑部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上海财大联合举办了"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秩序"的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 ...查看


  •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和汇率变动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两大类型. 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是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金融实践中颇具争议的问题.在理论上,固定汇率制 ...查看


  • 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 HUNAN UNIVERSITY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胡润 S1118W104 金融专硕 金融与统计学院 第一章 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简介 1 ...查看


  • 联系汇率的优缺点
  • 联系汇率的优缺点: 联系汇率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减少了因投机而引起的汇率波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使个人.企业.政府都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它还可以束缚着政府,使其理财小心谨慎.在80年代中英谈判前后和90年代 ...查看


  • 牙买加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作者:邹三明 国际观察 2000年01期 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未能就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达成一致意见,然而通过市场的发展和一些新的结构安排,国际货币形势继续在发生着变化.1976年1月IMF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的金斯敦达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