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结
为期半个月的 培训班结束了,对于这次时间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高端的培训,我感到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培训的及时,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基层工作的乡镇党委书记来说,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和信息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入、更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认识。现梳理总结如下
一、集思广益,齐心合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省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推进和加强农村改革发展的意义重大。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近年来,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把全镇整体发展规划与我市总规划对接,利用 镇自身花木产业的独特优势,依托我镇自然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在发展上创造新空间,在投资上取得新实效,努力使 镇成为吸引外部优质资源的集聚地。有力地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活力,开创了全镇工作的新局面。
二、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本次课程中有一部分涉及到作为政府如何维护好社会稳定及怎
样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专题讲师们的授课让我感受颇多。维护好农村和谐稳定,最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而安居乐业的基础就必须发展乡村经济,让老百姓在发展中分享成果、得到实惠。特别是如何将乡镇的服务职能向村社延伸,如何勤政务实,真正做到‚万事民为先‛,用饱满的工作激情为民谋利,真正做到亲民爱民,而不扰民伤民,是我常思考的问题。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在发展中推进社会管理,在加强社会管理中促进发展,实现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
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当前,经济社会的转型,新问题、新现象的不断出现,我们党、政府的工作重心从单一的抓经济发展转向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并重迫在眉睫。正确认识、把握和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基本功。这次培训中的许多创新思维和实践知识,打破了我的思维定势,一些想法和做法让我深受启发。结合本乡实际,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社会管理,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在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二、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培训时,专题讲师提到,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乡镇党委的重要任务,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投放到社会管理上,把更多
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努力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层基础。对此我触动很大。对我们国家来说,现在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只有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社会才会有序、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而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全社会才会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抓住机遇实现更大发展。所以加强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我们乡镇应对当前发展的新课题。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领导协调、排查预警、疏导转化、调解处置机制。
三、探索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新机制
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解决群众诉求才是硬道理。结合乡镇工作的体会,我感到群众诉求渠道不畅、处置不及时,是导致一些社会矛盾从小变大、从平缓变激化、从个体到群体演变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们作了一些探索,比如个访问题定片人员处理,群访、集访和积案信访条线处理制,深入开展下访,信访接待日活动,充分调动当地威信高的离任老干部参与处理信访工作,村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开展了‚三走进、三服务‛活动,真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群众问事说事为干部理事办事,拆除干群的隔离墙,搭建干群的连心桥。这些活动现已有了初步成效。接下来,我还要变被动接受诉求为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加强依法行政,约束好公权力。
三、提升素质,加强干部公共管理能力建设
加强公共管理能力建设,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
伍。但是近年来,乡镇的优秀人才大都外出务工或经商,留下的干部学历低且老化严重,这就导致了基层干部少选拔难,尤其是高素质的干部更少。培养和造就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乡村干部队伍,已经成为乡镇党委书记抓班子带队伍的核心工作。大力实施‚强基工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以村党组织书记为班长的村级班子建设,拓宽选拔途径,大胆选用一批有能力、素质好的同志担任村干部;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重视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推优意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作为乡镇干部公共管理能力建设的保证,促使乡镇干部增强进取意识我们坚持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有机结合,以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各级干部的言行,做到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同时,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的思想工作,解决好干部的具体问题,做到好事有人贺、急事有人办、难事有人帮,使干部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学习的半个月中,是我认识再提高,思想再升华的半个月,时间虽然不算长,但收获颇丰。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加强政治理论系统学习,熟练掌握农村相关政策,特别是要加强学习当前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并切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为 镇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积极的
贡献。
2011年10月29日
个人小结
为期半个月的 培训班结束了,对于这次时间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高端的培训,我感到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培训的及时,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基层工作的乡镇党委书记来说,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和信息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入、更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认识。现梳理总结如下
一、集思广益,齐心合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省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推进和加强农村改革发展的意义重大。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近年来,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把全镇整体发展规划与我市总规划对接,利用 镇自身花木产业的独特优势,依托我镇自然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在发展上创造新空间,在投资上取得新实效,努力使 镇成为吸引外部优质资源的集聚地。有力地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活力,开创了全镇工作的新局面。
二、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本次课程中有一部分涉及到作为政府如何维护好社会稳定及怎
样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专题讲师们的授课让我感受颇多。维护好农村和谐稳定,最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而安居乐业的基础就必须发展乡村经济,让老百姓在发展中分享成果、得到实惠。特别是如何将乡镇的服务职能向村社延伸,如何勤政务实,真正做到‚万事民为先‛,用饱满的工作激情为民谋利,真正做到亲民爱民,而不扰民伤民,是我常思考的问题。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在发展中推进社会管理,在加强社会管理中促进发展,实现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
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当前,经济社会的转型,新问题、新现象的不断出现,我们党、政府的工作重心从单一的抓经济发展转向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并重迫在眉睫。正确认识、把握和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基本功。这次培训中的许多创新思维和实践知识,打破了我的思维定势,一些想法和做法让我深受启发。结合本乡实际,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社会管理,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在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二、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培训时,专题讲师提到,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乡镇党委的重要任务,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投放到社会管理上,把更多
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努力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层基础。对此我触动很大。对我们国家来说,现在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只有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社会才会有序、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而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全社会才会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抓住机遇实现更大发展。所以加强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我们乡镇应对当前发展的新课题。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的领导协调、排查预警、疏导转化、调解处置机制。
三、探索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新机制
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解决群众诉求才是硬道理。结合乡镇工作的体会,我感到群众诉求渠道不畅、处置不及时,是导致一些社会矛盾从小变大、从平缓变激化、从个体到群体演变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们作了一些探索,比如个访问题定片人员处理,群访、集访和积案信访条线处理制,深入开展下访,信访接待日活动,充分调动当地威信高的离任老干部参与处理信访工作,村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开展了‚三走进、三服务‛活动,真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群众问事说事为干部理事办事,拆除干群的隔离墙,搭建干群的连心桥。这些活动现已有了初步成效。接下来,我还要变被动接受诉求为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加强依法行政,约束好公权力。
三、提升素质,加强干部公共管理能力建设
加强公共管理能力建设,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
伍。但是近年来,乡镇的优秀人才大都外出务工或经商,留下的干部学历低且老化严重,这就导致了基层干部少选拔难,尤其是高素质的干部更少。培养和造就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乡村干部队伍,已经成为乡镇党委书记抓班子带队伍的核心工作。大力实施‚强基工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以村党组织书记为班长的村级班子建设,拓宽选拔途径,大胆选用一批有能力、素质好的同志担任村干部;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重视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推优意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作为乡镇干部公共管理能力建设的保证,促使乡镇干部增强进取意识我们坚持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有机结合,以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各级干部的言行,做到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同时,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的思想工作,解决好干部的具体问题,做到好事有人贺、急事有人办、难事有人帮,使干部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学习的半个月中,是我认识再提高,思想再升华的半个月,时间虽然不算长,但收获颇丰。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加强政治理论系统学习,熟练掌握农村相关政策,特别是要加强学习当前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并切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为 镇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积极的
贡献。
2011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