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职前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改与“我”的成长
班级:小教102班
姓名:宋树林
日期:2011年11月18日
新课改与“我”的成长
宋树林
摘要: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做
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要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关键字:国家教育政策 课程改革 借力使力 教学做合一
幸福
正文:
一、国家教育课程改革政策与教学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国际日益激烈的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2001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先后提出了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任务。200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从1999年开始着手调查研究,组织专家设计。2001年在全国38个县、区进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国家级试验,分层推进,滚动发展,2010年全部实施。
国家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时,存在的问题让这艘新课改航船受到
了阻碍。在经济发展欠缺的西北部、贵州、云南等地区的农村、山区,新课程改革的所有信息对他们而言就是天方夜谭。
1、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我们村、山地区的学生呢?没有时事消息的接收器,没有较先进的设备设施,也没有新型的、综合型的支教老师,使得我们这些地区的学生习得的知识、对事物的认识都很局限。更就没有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法,从另个角度来说,他们就没有对新知识认识的理念。
2、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我们把眼光投向我们的偏远地区,细细一想这一些美好的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孩子只有憧憬了。我们的许多偏远地方的学校设施简单,全校就只有两房子,一间仰头就可以看见天空的教室和一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教师办公室。全校的教师只有两三个,他们既是学校领导又是教师,课程门类和可时比例我们将就可想而知了。
对新课程改革首先我们要肯定他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其次我们还应该要对他有所看法。新课程改革要很好的、较全面的实施下去,我们的政府必须要着手与教育政策的改革,打破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公平性、集中性。要将教育这块‘蛋糕’较均匀的分给城镇、农村、山村这三个体制各异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教育改革者、实施者、经济建
设者将着力于那些教育非常欠缺的地区。
二、课改改教体,校改改思想。
1、教育的根本在于公平
现在学校里存在一普遍现象——学校“潜规则”。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好的学校,不惜血本,睁大了眼睛找空隙,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走后门。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富贾世家、权贵之后,他们在学校里的待遇可以说是学校里的“第二领导”。教育要想很好的走下去,必须的剔除这个“毒瘤”。不论你是权贵之后,还是富贾世家,进了学校都应该遵守校规。所有的学生一律平等,谁要想颐指气使,就等于自讨苦吃。建立完整、公平的学校体制。
2、 突破创新,学校“联姻”。
新时代的新人应有新的思想,我们要将新的教育思想付诸于实践,学以致用。学校,都应把教育新型的体系用于实际,打破以前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撕开学校与学校间的隔阂,不要闭门造车,要学会学校间的“联姻”。把自己的学校体系建设推出去,同时,也要张开怀抱,接受其他学校的体系建设,互相学术交流、借鉴,互帮互助,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会借力使力。
长时间的教学工作,会使教育者迷于其中,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会发觉。因此,学校要把“旁观者”——社会人士、学生家长进教育中,让他们给学校提些建议或者改进措施。同样,教师也可以组
织一些课外活动,也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一则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二则老师可以和家长沟通,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教学更好的前进; 三则可以增进孩子与亲人间的关系。学校要学会借力使力,将不知道的情况尽可能的了解,全面有效的发展新型学校生活。
三、巩固基础、优化技术,综合全面发展。
针对小学教育,作为职前教师,我们要尽可能的博览群书,了解一些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态度、方法,不断充实自己。另外,不要忘记你的“主餐”——学校的学习。学校是集中性的学习专业技能,自己要充分利用在校资源。
作为职前教师,一方面要学好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运用于实践,再到实践中去学习。
1、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爱教、会教、教会;学生爱学、会学、学会。这是减轻增效的最佳路径。爱教、爱学是动力,会教、教会是策略,教会、学会是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分的把握、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动态。当今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快速发展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以德、以爱育人”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很多的想法来办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领悟什么是德,什么是爱。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种一盆花,让他们自己来照料。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做一份“德育记录簿”,把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记录在里面,让大家来点评。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文明班级的学习气氛。
2、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给某所学校的题字。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者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作为职前教师的我们更要有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而且还得有关爱学生的爱心。时时跟学生交流,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要于学生融入在一起,形成一种既是师又是友的关系。
3、 教、学、做合一
着眼于现代教学让学生从僵化的满堂灌教学中解脱出来,站在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的角度学习。把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作为知识学习的目的。
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学做的合一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的前行动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职前教师专业成长是我们前行和充实自己的不懈动力。不管怎样我们要巩固基础知识、优化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做到让学生“幸福”,让教师“幸福”,形成一个“幸福”的学校。
参考文献:1、人民教育报
(1)5月22日 “文化育人,以爱育爱”
(2)5月24日 推行“本色教育”
(3)5月29日 学术借鉴
(4)5月30日 “融合教育”
(5)11月15日 《迷失在“颜色”中的教育何以突围》
2、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3、现代教育报 教育“借力使力”
4、《课程 教材 教法》
5、wapbaike.baidu.com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职前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改与“我”的成长
班级:小教102班
姓名:宋树林
日期:2011年11月18日
新课改与“我”的成长
宋树林
摘要: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做
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要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关键字:国家教育政策 课程改革 借力使力 教学做合一
幸福
正文:
一、国家教育课程改革政策与教学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国际日益激烈的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2001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先后提出了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任务。200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从1999年开始着手调查研究,组织专家设计。2001年在全国38个县、区进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国家级试验,分层推进,滚动发展,2010年全部实施。
国家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时,存在的问题让这艘新课改航船受到
了阻碍。在经济发展欠缺的西北部、贵州、云南等地区的农村、山区,新课程改革的所有信息对他们而言就是天方夜谭。
1、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我们村、山地区的学生呢?没有时事消息的接收器,没有较先进的设备设施,也没有新型的、综合型的支教老师,使得我们这些地区的学生习得的知识、对事物的认识都很局限。更就没有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法,从另个角度来说,他们就没有对新知识认识的理念。
2、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我们把眼光投向我们的偏远地区,细细一想这一些美好的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孩子只有憧憬了。我们的许多偏远地方的学校设施简单,全校就只有两房子,一间仰头就可以看见天空的教室和一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教师办公室。全校的教师只有两三个,他们既是学校领导又是教师,课程门类和可时比例我们将就可想而知了。
对新课程改革首先我们要肯定他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其次我们还应该要对他有所看法。新课程改革要很好的、较全面的实施下去,我们的政府必须要着手与教育政策的改革,打破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公平性、集中性。要将教育这块‘蛋糕’较均匀的分给城镇、农村、山村这三个体制各异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教育改革者、实施者、经济建
设者将着力于那些教育非常欠缺的地区。
二、课改改教体,校改改思想。
1、教育的根本在于公平
现在学校里存在一普遍现象——学校“潜规则”。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好的学校,不惜血本,睁大了眼睛找空隙,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走后门。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富贾世家、权贵之后,他们在学校里的待遇可以说是学校里的“第二领导”。教育要想很好的走下去,必须的剔除这个“毒瘤”。不论你是权贵之后,还是富贾世家,进了学校都应该遵守校规。所有的学生一律平等,谁要想颐指气使,就等于自讨苦吃。建立完整、公平的学校体制。
2、 突破创新,学校“联姻”。
新时代的新人应有新的思想,我们要将新的教育思想付诸于实践,学以致用。学校,都应把教育新型的体系用于实际,打破以前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撕开学校与学校间的隔阂,不要闭门造车,要学会学校间的“联姻”。把自己的学校体系建设推出去,同时,也要张开怀抱,接受其他学校的体系建设,互相学术交流、借鉴,互帮互助,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会借力使力。
长时间的教学工作,会使教育者迷于其中,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会发觉。因此,学校要把“旁观者”——社会人士、学生家长进教育中,让他们给学校提些建议或者改进措施。同样,教师也可以组
织一些课外活动,也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一则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二则老师可以和家长沟通,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教学更好的前进; 三则可以增进孩子与亲人间的关系。学校要学会借力使力,将不知道的情况尽可能的了解,全面有效的发展新型学校生活。
三、巩固基础、优化技术,综合全面发展。
针对小学教育,作为职前教师,我们要尽可能的博览群书,了解一些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态度、方法,不断充实自己。另外,不要忘记你的“主餐”——学校的学习。学校是集中性的学习专业技能,自己要充分利用在校资源。
作为职前教师,一方面要学好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运用于实践,再到实践中去学习。
1、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爱教、会教、教会;学生爱学、会学、学会。这是减轻增效的最佳路径。爱教、爱学是动力,会教、教会是策略,教会、学会是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分的把握、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动态。当今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快速发展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以德、以爱育人”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很多的想法来办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领悟什么是德,什么是爱。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种一盆花,让他们自己来照料。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做一份“德育记录簿”,把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记录在里面,让大家来点评。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文明班级的学习气氛。
2、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给某所学校的题字。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者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作为职前教师的我们更要有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而且还得有关爱学生的爱心。时时跟学生交流,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要于学生融入在一起,形成一种既是师又是友的关系。
3、 教、学、做合一
着眼于现代教学让学生从僵化的满堂灌教学中解脱出来,站在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的角度学习。把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作为知识学习的目的。
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学做的合一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的前行动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职前教师专业成长是我们前行和充实自己的不懈动力。不管怎样我们要巩固基础知识、优化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做到让学生“幸福”,让教师“幸福”,形成一个“幸福”的学校。
参考文献:1、人民教育报
(1)5月22日 “文化育人,以爱育爱”
(2)5月24日 推行“本色教育”
(3)5月29日 学术借鉴
(4)5月30日 “融合教育”
(5)11月15日 《迷失在“颜色”中的教育何以突围》
2、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3、现代教育报 教育“借力使力”
4、《课程 教材 教法》
5、wapbaike.baidu.com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