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神话的特点是什么?
1、神话反映现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方式是借助想象和幻想的方式,而非科学的方式
2、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诗经》的性质: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的艺术特点
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③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
④灵活的句式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长短自如,比较灵活。
《离骚》艺术特色
1、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风格
2、比兴手法的拓展
3、一虚一实的抒情结构
4、屈原突破四言,加长诗句,创造了一种句式长短不一韵散相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兮”字的运用增强了节奏感和咏叹意味。
5、语言华美有力,情绪徘徊不绝。
《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浪漫主义是《离骚》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1)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的主人公餐英饮露,披花戴草,光照着黑暗污浊的现实,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2)诗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如上叩帝门、下索美女等情节表现了屈原为追求理想上下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是浪漫主义精神的实质。
(3)《离骚》大量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在诗人笔下,日神、月神任他随意驱遣;咸池、崦嵫任他自由登临。而这一切又是为全诗的抒情主题服务的。
(4)《离骚》的浪漫主义艺术描写,使得全诗境界奇伟,气象恢宏,充分地表现出诗人深刻的思想、博大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
《尚书》的艺术特色:
(1)、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其中所用语言同秦汉时的古汉语已有很大不同,加以年代久远,传写讹误,十分艰涩难读。韩愈谓之“佶屈聱牙”(《进学解》)。
(2)、抛开文字的障碍不谈,在情感的表达上,其实是朴素而简要的。如“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有惟艰哉!”又如“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以尚一人之庆。”(《秦誓》)
(3)、古奥是一种特殊的美感,《尚书》的文章正是因此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尚书》真正标志了散文的形成,代表了我国最初阶段散文表达的水平。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传述《春秋》的编年史,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意味最为浓厚的作品。 《左传》的艺术成就
(1)善于叙事。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2)善于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3)《左传》的外交辞令精炼严密,委曲达意,且有力量。
(4)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的文学成就不如《左传》,但它长于对话,有些人物对话写得生动、
风趣,相当精彩。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的艺术特色
(1)《战国策》的语言较《左传》更为明快流畅,委曲尽情。无论叙事还是说理,《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
(2)《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
(3)《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譬喻和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以增强说服力。 《孟子》文学成就
1、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有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2、《孟子》的突出特点是善用比喻。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
3、善设机巧,请君入彀。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慢慢引入正题,使对方陷入论辩的困境。
4、《孟子》散文富有气势。多用排比,表现出激越的阳刚之美。
《荀子》的思想:
(1)、他着重发挥孔子的“礼”,主张“礼”、“法”并重。他是从儒家转向法家的过渡思想家。
(2)、提出“性恶论”,这是荀子主张礼治兼法治的理论依据。
(3)他不信天命,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有唯物主义的倾向。
《荀子》的艺术特色:
1、打破了对话体的框架,结构完整,论说严密,形成了专题的议论文。
2、篇幅宏大,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
3、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博喻,反复论证,精彩贴切。
4、多用排偶,句法整齐,节奏感强,适于诵读。具有整齐和谐之美。
庄子的艺术特色
1、《庄子》全书基本上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些寓言,描述了众多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他惊世骇俗的深刻思想和深沉感情。
2、《庄子》的论辩风格不重逻辑推理,而常用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表述,因此《庄子》的哲学充满诗意。
3、《庄子》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
4、《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节奏鲜明,具有诗歌语言的美感。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1、执着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2、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与追求。
3、执着于真实的人生。
4、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5、消解人的中心主义。
《韩非子》的艺术特色:
(1)、论说切中要害,锋芒锐利,论断明快,具有刚毅直接之美。其文章的美妙,使得秦王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2)、分析透彻,说理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3)、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材料,感染力强。
《史记》人物形象塑造
1、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写史,这是司马迁的首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通过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人物描绘出历史的伟大与平凡。
2、善于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中鲜明呈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如《鸿门宴》。
3、洞察人性的丰富性和矛盾性,善用“互见法”,多角度透视人物。
4、《史记》善于通过语言和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
5、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移入了自己的感情,寄托了自己人生的感慨,使人物形象富于感染力。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和诗中叙事成分的比重加大。
2、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和独白。
3、形式比较自由。
4、语言质朴、简练。
《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总结
1、 在《古诗十九首》中,我们看到了汉末下层文人的生命状态和心灵历程。其生命状态是“他们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厚度,却可以用增强生命的密度来弥补”,即及时行乐,在及时行乐的表现中充满对生命的眷恋和无奈。这是一群在苦闷彷徨中仍不忘探索生命价值的追求者。
2、《古诗十九首》所渲泻的情绪乃是一种沉重的孤独感。对于这份孤独,他们想藉爱情来排解,想藉友情、亲情、思乡情来排解,想用及时行乐来排解,想用写诗来排解。正是在排解孤独和痛苦的动机中,吟成了这千古绝唱。 为什么《古诗十九首》描写人生比较低调、比较世俗的心理内容,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真感情、真性情是十九首的灵魂,同时,也是抒情诗的灵魂。诗人向往真挚的爱情,渴望真挚的友情,追求真实的人生,在清新优美的诗句里,在低沉感伤的情调中,回荡着人间真情美的主旋律,闪动着诗人坦诚纯真的心灵。
2、这种真率之情,既是面对一己生命真实的存在,是面对自我灵魂的歌唱;同时也非常具有人生情感的普遍性,容易引发人的共鸣。
3、寓意深长的兴象,可以表达更为广泛的思念与想往。
4、多首之间,有一种和谐奇妙的互补关系。
5、语言自然清新而意味深长。
《古诗十九首》独特的艺术风格可总结为:是情真意切的艺术,是文人抒情诗的典范。
《古诗十九首》的意义
1、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崭新的诗歌形式及圆熟的艺术技巧,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创造了不可重复的境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它在中国诗学史上,上承《诗经》、《楚辞》,下开建安,拓展了诗歌的疆域。 从此,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古诗正式宣布五言诗开始登上中国诗坛,并取代四言,成为中国诗学的新范型。
《七发》在写作上的特点
①《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展开的。
②《七发》是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文体,夸张靡丽。
③《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以分事成段的方式构成。
散体大赋的特征
散体大赋在内容上是铺写豪华生活,极力描写各类事物,“劝百而讽一”;
形式上多为长篇巨制,多用主客问答,文辞富丽,铺叙细腻,好用典故和难字,句式参差。
对汉大赋的评价
汉大赋在内容上通过空间的极度排比展现了汉代大一统的繁荣景象,并具有一定的讽谏意味;
在艺术上发展了“赋”这种以铺叙为主的表现手法,丰富了文学的词语。
然而,汉大赋在内容上过分歌功颂德,缺乏真情实感;在艺术上有类型化之嫌,且生僻字太多,有如字林。 汉大赋兴盛的原因
1、经济基础:汉朝国力强盛,物质实力雄厚(根本原因)
2、上层建筑:汉王朝的文艺政策和统治者好大喜功的心理(外因)
3、文体发展:前代创作经验的积累(内因)
张衡的汉赋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标志。
抒情小赋的特点相对于汉大赋有了哪些变化?
抒情小赋在内容上:回到抒发个人感情的路上;
在风格上:语言清新自然,情景和谐交融;
结构上:突破了主客问答的虚构框架。
抒情小赋是时代生活的必然产物。
陆机的艺术成就:
①写景致力于刻画体物,为后人在山水描写的表现技巧上提供了某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②词藻繁缛,有明显的贵族化特征,引导诗歌脱离口语。
③表现手法上,他喜用对偶句式,有利于诗歌技巧的发展。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语言精当,出语自然。虽有对句而不刻意工巧,运用典故而恰当贴切。
四、以咏史的方式抒写怀抱,将咏史与抒怀结合,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③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孙绰:玄言诗代表作家。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①打破玄言诗统治诗坛局面。
②开创田园诗创作的道路。在陶渊明之前,还没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歌来歌咏农村田园生活。他将自己新颖的思想、真淳的人格和田园生活完美地结合起来,为诗歌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③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的风格。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
1、平淡自然与诗意淳美的统一
2、情、景、理的统一
陶渊明的诗大都是抒情作品,他把自己的感情象一股泉水渗透于景物描写中,从而使情与景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3、豪迈雄健
陶渊明诗歌的影响
1、打破玄言诗统治诗坛局面
2、开创田园诗创作的道路
3、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的风格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曹操的诗歌艺术成就
1、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2、虽沿用乐府古题,却又是以古题写时事,可谓是袭古题而不袭古意。
3、他的诗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极为本色,绝少华美辞藻。
4、在体裁上,他四言、五言均有,且皆成就不凡。就四言而言,他是《诗经》之后复兴四言的大家,使四言诗在《诗经》之后又大放异彩。
《燕歌行》是现存较早的比较完整、成熟的七言诗,体现了曹丕诗歌轻俊流畅的风格。
曹植的诗歌成就
①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②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
③他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
洛神寓意:
①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②“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但她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中难以找到。
③以此赋托意,寄托自己无奈而悲哀的情怀。因为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故无奈而悲哀。 《洛神赋》最突出的特点:
①丰富的想象。
②词藻华丽而不浮躁,令人神爽。
③讲究排偶,对仗,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
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成就
1、善于写景:能客观地描绘出山水本来的面目,精雕细刻、鲜丽清新。
2、有相对固定的结构:登临或出游—写景—阐发玄理。
3、这些山水诗是作者仕途挫折的产物,所以情感孤独苦闷,希望解脱而终难以解脱。
谢朓的诗的艺术成就
1、他的诗也以写景见长。尤其突出的,是使山水诗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善于从寻常景物中发现新鲜动人的美感,构造清丽的意象,令读者觉得亲切。
2、诗中的感情大多表现为迷惘、忧伤。
谢朓山水诗和谢灵运山水诗有何不同?
1、去掉了谢灵运山水诗常有的玄言尾巴。
2、文辞更加清新自然,没有谢灵运刻意雕琢的痕迹。
3、结构上改变了谢灵运移步换景的散点透视,而变为驻足某处的定点透视,从而开拓了绵远辽阔的审美空间。
4、他对山水景物的描绘渗透着自己的人生感受,即初步做到了情景交融,而非谢灵运那样主要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
庾信(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的诗歌
1、诗歌面貌达到“情文兼至”的浑成境界。庾信以聪颖的资质,在南朝梁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
2、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庾信保留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又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浩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自己诗歌的审美意境,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神话的特点是什么?
1、神话反映现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方式是借助想象和幻想的方式,而非科学的方式
2、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诗经》的性质: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的艺术特点
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③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
④灵活的句式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长短自如,比较灵活。
《离骚》艺术特色
1、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风格
2、比兴手法的拓展
3、一虚一实的抒情结构
4、屈原突破四言,加长诗句,创造了一种句式长短不一韵散相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兮”字的运用增强了节奏感和咏叹意味。
5、语言华美有力,情绪徘徊不绝。
《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浪漫主义是《离骚》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1)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的主人公餐英饮露,披花戴草,光照着黑暗污浊的现实,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2)诗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如上叩帝门、下索美女等情节表现了屈原为追求理想上下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是浪漫主义精神的实质。
(3)《离骚》大量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在诗人笔下,日神、月神任他随意驱遣;咸池、崦嵫任他自由登临。而这一切又是为全诗的抒情主题服务的。
(4)《离骚》的浪漫主义艺术描写,使得全诗境界奇伟,气象恢宏,充分地表现出诗人深刻的思想、博大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
《尚书》的艺术特色:
(1)、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其中所用语言同秦汉时的古汉语已有很大不同,加以年代久远,传写讹误,十分艰涩难读。韩愈谓之“佶屈聱牙”(《进学解》)。
(2)、抛开文字的障碍不谈,在情感的表达上,其实是朴素而简要的。如“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有惟艰哉!”又如“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以尚一人之庆。”(《秦誓》)
(3)、古奥是一种特殊的美感,《尚书》的文章正是因此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尚书》真正标志了散文的形成,代表了我国最初阶段散文表达的水平。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传述《春秋》的编年史,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意味最为浓厚的作品。 《左传》的艺术成就
(1)善于叙事。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2)善于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3)《左传》的外交辞令精炼严密,委曲达意,且有力量。
(4)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的文学成就不如《左传》,但它长于对话,有些人物对话写得生动、
风趣,相当精彩。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的艺术特色
(1)《战国策》的语言较《左传》更为明快流畅,委曲尽情。无论叙事还是说理,《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
(2)《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
(3)《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譬喻和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以增强说服力。 《孟子》文学成就
1、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有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2、《孟子》的突出特点是善用比喻。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
3、善设机巧,请君入彀。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慢慢引入正题,使对方陷入论辩的困境。
4、《孟子》散文富有气势。多用排比,表现出激越的阳刚之美。
《荀子》的思想:
(1)、他着重发挥孔子的“礼”,主张“礼”、“法”并重。他是从儒家转向法家的过渡思想家。
(2)、提出“性恶论”,这是荀子主张礼治兼法治的理论依据。
(3)他不信天命,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有唯物主义的倾向。
《荀子》的艺术特色:
1、打破了对话体的框架,结构完整,论说严密,形成了专题的议论文。
2、篇幅宏大,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
3、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博喻,反复论证,精彩贴切。
4、多用排偶,句法整齐,节奏感强,适于诵读。具有整齐和谐之美。
庄子的艺术特色
1、《庄子》全书基本上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些寓言,描述了众多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他惊世骇俗的深刻思想和深沉感情。
2、《庄子》的论辩风格不重逻辑推理,而常用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表述,因此《庄子》的哲学充满诗意。
3、《庄子》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
4、《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节奏鲜明,具有诗歌语言的美感。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1、执着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2、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与追求。
3、执着于真实的人生。
4、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5、消解人的中心主义。
《韩非子》的艺术特色:
(1)、论说切中要害,锋芒锐利,论断明快,具有刚毅直接之美。其文章的美妙,使得秦王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2)、分析透彻,说理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3)、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材料,感染力强。
《史记》人物形象塑造
1、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写史,这是司马迁的首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通过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人物描绘出历史的伟大与平凡。
2、善于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中鲜明呈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如《鸿门宴》。
3、洞察人性的丰富性和矛盾性,善用“互见法”,多角度透视人物。
4、《史记》善于通过语言和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
5、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移入了自己的感情,寄托了自己人生的感慨,使人物形象富于感染力。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和诗中叙事成分的比重加大。
2、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和独白。
3、形式比较自由。
4、语言质朴、简练。
《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总结
1、 在《古诗十九首》中,我们看到了汉末下层文人的生命状态和心灵历程。其生命状态是“他们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厚度,却可以用增强生命的密度来弥补”,即及时行乐,在及时行乐的表现中充满对生命的眷恋和无奈。这是一群在苦闷彷徨中仍不忘探索生命价值的追求者。
2、《古诗十九首》所渲泻的情绪乃是一种沉重的孤独感。对于这份孤独,他们想藉爱情来排解,想藉友情、亲情、思乡情来排解,想用及时行乐来排解,想用写诗来排解。正是在排解孤独和痛苦的动机中,吟成了这千古绝唱。 为什么《古诗十九首》描写人生比较低调、比较世俗的心理内容,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真感情、真性情是十九首的灵魂,同时,也是抒情诗的灵魂。诗人向往真挚的爱情,渴望真挚的友情,追求真实的人生,在清新优美的诗句里,在低沉感伤的情调中,回荡着人间真情美的主旋律,闪动着诗人坦诚纯真的心灵。
2、这种真率之情,既是面对一己生命真实的存在,是面对自我灵魂的歌唱;同时也非常具有人生情感的普遍性,容易引发人的共鸣。
3、寓意深长的兴象,可以表达更为广泛的思念与想往。
4、多首之间,有一种和谐奇妙的互补关系。
5、语言自然清新而意味深长。
《古诗十九首》独特的艺术风格可总结为:是情真意切的艺术,是文人抒情诗的典范。
《古诗十九首》的意义
1、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崭新的诗歌形式及圆熟的艺术技巧,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创造了不可重复的境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它在中国诗学史上,上承《诗经》、《楚辞》,下开建安,拓展了诗歌的疆域。 从此,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古诗正式宣布五言诗开始登上中国诗坛,并取代四言,成为中国诗学的新范型。
《七发》在写作上的特点
①《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展开的。
②《七发》是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文体,夸张靡丽。
③《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以分事成段的方式构成。
散体大赋的特征
散体大赋在内容上是铺写豪华生活,极力描写各类事物,“劝百而讽一”;
形式上多为长篇巨制,多用主客问答,文辞富丽,铺叙细腻,好用典故和难字,句式参差。
对汉大赋的评价
汉大赋在内容上通过空间的极度排比展现了汉代大一统的繁荣景象,并具有一定的讽谏意味;
在艺术上发展了“赋”这种以铺叙为主的表现手法,丰富了文学的词语。
然而,汉大赋在内容上过分歌功颂德,缺乏真情实感;在艺术上有类型化之嫌,且生僻字太多,有如字林。 汉大赋兴盛的原因
1、经济基础:汉朝国力强盛,物质实力雄厚(根本原因)
2、上层建筑:汉王朝的文艺政策和统治者好大喜功的心理(外因)
3、文体发展:前代创作经验的积累(内因)
张衡的汉赋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标志。
抒情小赋的特点相对于汉大赋有了哪些变化?
抒情小赋在内容上:回到抒发个人感情的路上;
在风格上:语言清新自然,情景和谐交融;
结构上:突破了主客问答的虚构框架。
抒情小赋是时代生活的必然产物。
陆机的艺术成就:
①写景致力于刻画体物,为后人在山水描写的表现技巧上提供了某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②词藻繁缛,有明显的贵族化特征,引导诗歌脱离口语。
③表现手法上,他喜用对偶句式,有利于诗歌技巧的发展。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语言精当,出语自然。虽有对句而不刻意工巧,运用典故而恰当贴切。
四、以咏史的方式抒写怀抱,将咏史与抒怀结合,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③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孙绰:玄言诗代表作家。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①打破玄言诗统治诗坛局面。
②开创田园诗创作的道路。在陶渊明之前,还没有一个诗人写过这样多的诗歌来歌咏农村田园生活。他将自己新颖的思想、真淳的人格和田园生活完美地结合起来,为诗歌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③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的风格。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
1、平淡自然与诗意淳美的统一
2、情、景、理的统一
陶渊明的诗大都是抒情作品,他把自己的感情象一股泉水渗透于景物描写中,从而使情与景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3、豪迈雄健
陶渊明诗歌的影响
1、打破玄言诗统治诗坛局面
2、开创田园诗创作的道路
3、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的风格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曹操的诗歌艺术成就
1、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2、虽沿用乐府古题,却又是以古题写时事,可谓是袭古题而不袭古意。
3、他的诗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极为本色,绝少华美辞藻。
4、在体裁上,他四言、五言均有,且皆成就不凡。就四言而言,他是《诗经》之后复兴四言的大家,使四言诗在《诗经》之后又大放异彩。
《燕歌行》是现存较早的比较完整、成熟的七言诗,体现了曹丕诗歌轻俊流畅的风格。
曹植的诗歌成就
①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②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
③他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
洛神寓意:
①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②“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但她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中难以找到。
③以此赋托意,寄托自己无奈而悲哀的情怀。因为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故无奈而悲哀。 《洛神赋》最突出的特点:
①丰富的想象。
②词藻华丽而不浮躁,令人神爽。
③讲究排偶,对仗,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
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成就
1、善于写景:能客观地描绘出山水本来的面目,精雕细刻、鲜丽清新。
2、有相对固定的结构:登临或出游—写景—阐发玄理。
3、这些山水诗是作者仕途挫折的产物,所以情感孤独苦闷,希望解脱而终难以解脱。
谢朓的诗的艺术成就
1、他的诗也以写景见长。尤其突出的,是使山水诗从深山老林中走出来。善于从寻常景物中发现新鲜动人的美感,构造清丽的意象,令读者觉得亲切。
2、诗中的感情大多表现为迷惘、忧伤。
谢朓山水诗和谢灵运山水诗有何不同?
1、去掉了谢灵运山水诗常有的玄言尾巴。
2、文辞更加清新自然,没有谢灵运刻意雕琢的痕迹。
3、结构上改变了谢灵运移步换景的散点透视,而变为驻足某处的定点透视,从而开拓了绵远辽阔的审美空间。
4、他对山水景物的描绘渗透着自己的人生感受,即初步做到了情景交融,而非谢灵运那样主要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
庾信(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的诗歌
1、诗歌面貌达到“情文兼至”的浑成境界。庾信以聪颖的资质,在南朝梁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
2、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庾信保留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又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浩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自己诗歌的审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