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的前学科发展史概述
戴 年
(贵阳学院 外语系,贵州 贵阳 550005)
摘 要:现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而为了克服英国和欧洲各国贸易活动中的语言障碍所编写的商务用途英语学习书籍早在15世纪末就已经出现;在中国,近代的商务英语教学可分为早期语言接触时的洋泾浜英语教学和语言交流成熟时期的标准英语的商务用途教学两个阶段。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教材读物的出现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其学科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商务英语;前学科;专门用途英语;洋泾浜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志码:A
商务英语被认为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的一个分支学科,而ESP又是英语语言教学(ELT)下英语作为外语(EFL)领域中新崛起的分支[1]。人们普遍认为ESP产生于1960年代,理所当然商务英语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也就从这个时间开始。[2]但纵观英语语言教学的历史,我们发现商务英语(更确切说是外贸用途的商
①务英语English for commercial purposes)早在ESP产生之前就已成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
重要部分,可以说是ESP的先驱。因而,按照与ESP的关系史来看,商务英语可以分为前ESP和ESP时期两个阶段,即实用性商务用途英语教学阶段和系统学科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学阶段。也就是说,一方面以商务成功进行为目的的英语教学促成了ESP作为一个分支学科的产生,另一方面ESP的产生和发展又将商务英语教学从简单的状态带入到了系统全面的学科阶段。
本文将以英语语言教学历史为线索,对国际、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的前学科阶段进行研究,使读者能够把握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历史传承,从而廓清商务英语教学的前学科阶段与学科阶段两个时期的联系与发展,为商务英语的学科发展提供一个历史参考。
一、商务英语的前学科教育
现代意义上的ESP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而为了克服英国和欧洲各国贸易活动中的语言障碍所编写的商务用途英语学习书籍早在15世纪末就已经出现[3],这甚至比第一
②批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教授(TEFL)的课本还早。
早期的商务英语学习书籍确切地说是英语与其它语言(特别是法语)的对照手册。第一
③本这样的手册是由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 于1483年左右在他位于威斯敏斯特
新建成的印刷厂里印刷成册。这本手册很简短,包括一些日常对话和其它的文章。这本书几乎是14世纪在欧洲大陆弗莱德(Flanders)地区布鲁格斯(Bruges)市出现的一本弗莱德语·法语手册的翻版。卡克斯顿曾是弗莱德地区布鲁格斯市英国商会的一名领导人,可能是在该地从事纺织品贸易的经历使他确信英语在英吉利海峡贸易中同样有市场(当时的英语并不象如今这样使用广泛),所以将那本弗莱德语·法语手册带回英国进行仿改。
④卡克斯顿手册的对象是以法语为主要国际商用通用语言(lingua franca) 的商人和法
语本族语使用者。对此,Howatt不无幽默地评价道,“这也许是由于英国商人的法语有时难以让人理解的缘故,所以这些人决定亲自学习英语”[4]P6。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商人们认识到即使对顾客的母语只有一些肤浅的了解,对自己的生意也是大有益处的,而且还能够防止被骗。
卡克斯顿手册沿袭传统的手册(manières)风格,但采用了双语对照形式。手册以学习者的商务需求为出发点,突出实用,不包括英语或者法语的语言知识信息。前半部分以日常对话开始,如第一篇就是一个习惯性打招呼的对话:
“Syre, god you kepe!„I haue not seen you in longe tyme„Syre, gramercy of your courtoys wordes and of your good wyll”
而后是一些介绍日常词汇的简单文章,如家居用品、家庭关系、佣人等。接着又是一个购物的对话,对话下是一系列肉蛋奶禽的单词表。此外,还有一个有关买卖各种纺织原料的详细对话,主要是有关羊毛的买卖,也有关于皮革等其它材质的。
手册的后半部分更有趣,且有独创性,包含一个按字母顺序编排的人物简介,其中主要是商贩,如“Agnes我们的女仆”、“Colard金匠”、“George书商”等。
卡克斯顿手册及此后早期的英语与其它语种的双语及多语手册、字典都体现了商业需求的特点,目的是使使用者利用这些语言获得“生存知识”(survival knowledge)。比如,1540年出版的一本七国语言字典(这也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多语种字典)就是针对位于比利时港口城市安特卫普(Antwerp)的操多种语言的北欧布匹交易商的贸易所用。
在这一时期,安特卫普还出现了我们已知最早的TEFL老师法国人莫里哀(Gabriel Meurier)。他于1553年编写出版了一本教材《论学习讲说法语和英语》(A Treatise for to Learn to Speak French and English)。其实这也是一本英法双语对照的手册。从该书的承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那些学生的商业兴趣(commercial interests)倾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早期对实用的商务用途英语的需求成为促使TEFL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后,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及近代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语取代了法语在国际商务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商务尺牍课程(commercial correspondence courses)和一些商务英语的词汇和常用对话手册就成为各国有志于从事商务贸易的英语学习者的必修课程和读物。甚至ESP当中的“专门用途”(special purpose)这一概念本身就让人想起自“从十九世纪以来就已成为语言教学场景中的一个特色的商务英语手册”。[4]P218-219但商务英语教学方面的创新努力仍在不断地进行着,特别是ESP学科正式建
⑤立前的十年,在教材方面,人们熟悉的商务尺牍课程逐渐被新观点的教材所取代,如
Howatt、 Webb和Knight所编写的第一个使用真实听力材料的出版教材《现代商务英语课
⑥程》(A Modern Course in Business English)(1963/1966)等。这些商务英语教学方面的努
力为ESP学科的最终建立在实践方面做出了贡献。
二、商务英语在中国的前学科教育
商务英语在中国的发端与近现代中国的命运密不可分,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商务英语与商务英语教学。根据语言特征和对外贸易情况,中国近代的商务英语教学可分为早期语言接触时的洋泾浜英语教学和语言交流成熟时期的标准英语的商务用途教学两个阶段。
(一)洋泾浜英语的教学
洋泾浜语是指为了和其他某个集团进行交际而所产生的一种混合语或称接触语(contact language)。郝德森指出:“鉴于要求和其他社区的成员进行交流的原因常常系贸易,所以洋泾浜语可以是所谓贸易语言,但不是所有洋泾浜语仅限于用做贸易语言,也并非所有贸易语言都是洋泾浜语。”[5]中国的洋泾浜英语(Chinese Pidgin English,简称CPE)正是作为一种贸易语言而产生的。在近代中国,“‘Pidgin English’最初表示的是‘Business English’,也就是最早在英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使用的商业语言。”[6]
CPE出现在中英贸易开始之后,产生于1699年到1747年之间[7],先后经历了“广州/广东英语(Canton jargon/English)”和“中国沿海英语”等发展阶段。
世界上的洋泾浜语言多由西方人先发明(发明者多为传教士),然后传授给当地的使用者,而与此不同,CPE是由中国人发明,其教学也就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由于英语和汉语巨大的差异,CPE在产生之初就对英语以及与之掺杂的其它语言的词汇、语音、语法等进行了改变和简化,使之更接近中国当地人的表达习惯,因而“进校后他们(注:CPE学习者)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掌握有关的词语,死记硬背记住这些语词后再本质上根据汉语的语法、语音说出CPE句子即可”。[8]如表1。
(转引自张振江,2009)
由于CPE是一种主要由中、英语接触而形成的口头语言,始终没有书面形式,这就导致了CPE的教学甚至根本不涉及英文而完全采用汉字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在CPE早期的“广州英语”时期所使用,而且也为后来的“沿海英语”如上海洋泾浜英语时期所采用,不过那时CPE词语的注音已由“粤腔”变成当地的“吴调”了。[9]从CPE的习得途径来看也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早期的CPE主要是通过与外国人直接接触模仿而形成。[7]此外,师徒相承也是一个早期CPE习得的特点,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如上海第一个买办宁波人穆炳元,在鸦片战争期间,定海沦陷时为英军所俘;英人“以其年少且习于琐务,即教以英语及普通学科”。英军攻占上海,他随舰到沪,其时“已熟悉英语,受外人指挥”。据说他“颇得外人之信用,无论何人接有大宗交易,必央穆为之居中,而穆又另收学徒若干,教以英语,教以与外人贸易之手续法,及外人商业愈繁,穆一人不能兼顾,乃使其学徒出任介绍”。[10]P230-231后来随着中外贸易的扩大,对CPE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机构教学(培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在上海,1860年后社会上的英文培训班(学校)快速增长。[11]甚至,很多外商洋行内部就设有这样的培训机构。这些机构教学实用,内容主要以
⑦英语为主,辅以其他简单的商业技能,[12]如西士麦开的洋文书塾以捷径教授写报关单、栈货单等与外商打交道时最需要的知识技能。随着一些CPE学习书籍的出现,自学也是习得的一种形式,“不过,完全依靠自学这条途径的效果似乎较小,当时识字的华人也偏少,自学这条途径在早期香港所起的作用不大”[8],在其它地方也大抵如此。
教授CPE的书本早在“广州英语”时期就已出现,所有的书籍都有“记音汉字”(phonetic character)标音。先期CPE书籍都为常用单词,标以汉字示音。以《红毛买卖通用鬼话》(Hungmaou maemae tungyung Kweihwa)为例。最初它只有16页,372个词条依照中国传统编入生意数目、人物俗语、言语通用和食物杂用等四个“门”,所有词语均以繁体汉字与广东土语标音对应,整册不见一个英文符号。这本书派生出了若干种内容或书名微别的小册子。由于这类书籍很有帮助,后来人们又仿照新编了不少课本。后来的CPE教材不但讲授常用单词、短语,而且由词及句,如《无师自通英语录》将常用的英语句子收录其中,每个句子下面用汉语的谐音进行标注。这本书一共收录了900个句子,堪称最早的“英语900句”。
从学术层面对CPE进行系统研究的努力从19世纪初以来一直在进行着。早期的研究主要以研究CPE的词汇为主,研究者以西方人士居多。最早比较系统记录研究洋泾浜英语词汇的是马礼逊父子,他们在各自的论著中,从语音、词汇、语法、词源等各方面对CPE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记录和解释,尤其是儿子马儒翰的著作“在对词义的解释中已带有对洋泾浜英语的研究性质”。[13]此后,中国人对洋泾浜英语的特点也有所注意。如1862年唐廷枢出
版了《英语集全》一书,这是一本大部头的辞书,也是当时教授正规英语最好的教材。此书附有详细的《切字论》和《读法》说明,并经常以CPE与正规英语作比较,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CPE的形态。
虽然CPE只是一种很不规范的接触语,但与西方的弗兰卡语 一样,CPE是世界贸易初期特有的语言交流现象。CPE的出现及其教学促进了近代早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并催
⑧生了一个中国近代史上特有的买办和通事阶层,但一定程度上也正是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
和买办、通事阶层的“暴富”和“媚外”加速了CPE退出历史的舞台,使之在中国最终没能演化为一种克里奥耳语(Creole),对此我们将另文进行阐述。
(二)标准英语的商务用途教学
中国的标准英语教育正式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教会学校的创办,时间要晚于CPE的兴
[8]起,而且其影响力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如功利的CPE学校。当时社会对功利的追逐使得
教会学校本身也不能够免俗。如中国最早的教会学校马礼逊学校由于受到财力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和当时的商业巨头协作,以便获得他们的资助,因此也就肩负着为这些巨商培养和训练贸易通事的任务。“不少学生的英语有了一定的水平,就被英国商人请去当翻译或买办,而中途辍学。”[14]前身为教会学校的“沪上有名书院”英华书馆,为迎合当时的社会需求,课程不但有英文,还增加了算学和司账等与商业有关的财会知识。这种“短、平、快”式的功利教育反映了条约口岸城市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外文和商业人才的短缺。在正规的商业学校教育产生之前,这些学校和培训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发展对商业人才急需的紧张局面,并对“中国教育和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
1862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标志着我国外语教育史上学校正规外语教学的开端,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则是我国近代高等外语教学的开端。19世纪末,正式的商科学校也建立起来,到1917私立复旦大学增设了商科从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等商科专业,自此商科与英语成为两个独立的重要教育学科。由于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外语教育与外语交流都得到了畸形的发展,有的商科学校甚至直接采用英美原版教材。[16]与留学海外的毕业生一起,那些受过正规近代教育,操着标准英语的人士逐渐成为中外贸易往来的主力军,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商业的发展。但同时,当时中国正规的外语教育并未与商务教育形成学科交叉,各自都是按照传统学科的道路独立发展,因为学生所学的英语仍是普通英语(General English),所学的专业多是用汉语讲授的,很难有机地融合。虽然有的商科学校和专业采用原版英文教学,但那应属于英语商务教学(Business in English)的范畴而非商务英语教学。[17]
新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创建了第一所贸易专业高等院校——北京对外经贸学院(现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学校开设了一门《外贸函电》的特色课程,课本由一些从事外贸的老业务人员根据实际工作中往来的业务函电编写成适应我国外贸业务的教材,主要涉及货物贸易各个环节,既可供公司培训之用,也在外贸院校中使用。从那时起,这门课程沿袭至今,教材以后虽有不同程度的改编,但基本上大同小异。由于建国初期国际国内复杂的政治形势,商务英语教学一度停滞不前,20世纪70年代,虽然有了另一门课程《外贸英语会话》与之搭档,经贸英语仍只能作为外经贸教育中的一两门课而“惨淡经营”。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商务英语在中国的教学与研究才形成一股热潮,从此商务英语在中国逐渐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18]
商务英语作为ESP的分支,从ESP作为学科正式确立开始算起不过五十年,而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已进行了近五百年。早期的商务英语与当时各国间商务活动的主要形式密切相连,以进出口贸易特别是港口贸易为主要内容。早期的学习者对商务英语不求甚解,只为着贸易双方的快速交易,于是实用的商务常用语手册往往在早期非常流行。早期的商务英语教
学虽然不够系统、弊端颇多,但的确缓解了当时贸易各方克服语言障碍的需求,并为其学科的建立在实践上奠定了基础,一些好的方法贯彻至今。但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它还缺乏最
⑨为重要的理论基础,甚至时至今日,关于商务英语的学科界定仍是一些论文论述的对象。
[19]
注释:
①本文中商务英语为commercial English译名,其中的commercial与business同义,但我们认为commercial来源的名词commerce更强调国际间的商务贸易,而正是国际商务贸易活动中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完成交易的实际目的成为促进英语语言教学大发展的原因之一,与本文从历史角度探讨商务用途英语的发展相吻合。
②尽管有证据可表明TEFL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 (Braine, 2005:xi),但第一批专门的TEFL课本直到16世纪晚期大批的法国胡格诺教派(Huguenot)难民涌入英国时才出现。(Howatt, 1984/1999:6-8)
③威廉〃卡克斯顿(1422?-1491)也是最初把印刷术引入英国的人。
④也称弗兰卡语,本指15、16世纪通行于地中海各港口间的一种商业通用语言,这是一种法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希腊语、西班牙语等的混合语言,现在该词已泛指为使用数种语言的地区内所采用的共同语言。
⑤“据说现代意义上的ESP开始于1969年一份名为《专门用途语言》(Languages for Special Purposes)的会议报告的发表。”(Howatt, 1984/1999:222)
⑥196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福克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发行;1966年又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75年刊印第二版。
⑦“广州英语”时期,所谓的英语培训机构(学校)只教授CPE(张振江,2009),而且在后来取代广州成为通商贸易中心的上海,开埠前期 “英语补习学校虽然颇多,但教授的多是CPE”。(张振江,2006)
⑧据周庆云《南浔志》所述“与洋商交易,通语言者谓之通事;在洋行服务者谓之买办。” ⑨关于ESP学科建立的理论基础可参见鞠玉梅,2006;Howatt,1984/1999:222-6.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UP, 1987/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 Ellis, M. & Johnson, C.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 Cambridge: CUP, 1994./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 Braine,George.(Ed.). Teaching English to the World: History,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M].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
[4] Howatt, A. P. R.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UP, 198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5]周毅.论近代中国最早的洋泾浜语——广东葡语的历史渊源和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7-122.
[6]邱志红. 洋泾浜英语小述[J].清史研究,2005(2):104-108.
[7]张振江. 国洋泾浜英语研究述评与探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8-38.
[8]张振江.早期香港的中国洋泾浜英语学习[J].语言研究,2009(2):114-121.
[9]周毅.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J].中国文化研究,2005春之卷:110-122.
[10]刘惠吾.上海近代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11]孙展.同文馆与洋泾浜[J].读书文摘(上半月),2009(5):62-66.
[12]常国良.中国近代商业教育之萌芽——以19世纪后期上海买办的教育背景为中心进行考察[J].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7.
[13]周振鹤.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J].广东社会科学,2003(1):77-84.
[14]顾卫星.同文馆创办前的中国学校英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42-46.
[15]俞希.《中国英语的社会语言史》评介[J].现代外语,2004(2):213-215.
[16]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17-319.
[17]Li,Lixin.Theoretical Base and Problems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EB/OL].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World Journal, (2004-8-10)[2009-07-15].http://www.esp-world.info/Articles_8/Li.htm.
[18]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143-150.
[19]鞠玉梅.国外EAP教学与研究概览[J].外语教学,2006(2):1-6.
An Overview On the History of Pre-discipline of Business English
DAI Ni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Guiyang College, Guiyang 550005,China)
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ESP was born in the 1960s. While English books for business occurred as early as the late 15th century in order to overcome language barriers in the trades betwee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In China, the moder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has undergone two phases, that is, the early period of Pidg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maturity period of Standard English for business use. The emergence of read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ome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discipline. And the significance can not be ignored.
Key words: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pre-discipline; English for special use; Pidgin English
商务英语的前学科发展史概述
戴 年
(贵阳学院 外语系,贵州 贵阳 550005)
摘 要:现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而为了克服英国和欧洲各国贸易活动中的语言障碍所编写的商务用途英语学习书籍早在15世纪末就已经出现;在中国,近代的商务英语教学可分为早期语言接触时的洋泾浜英语教学和语言交流成熟时期的标准英语的商务用途教学两个阶段。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教材读物的出现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其学科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商务英语;前学科;专门用途英语;洋泾浜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志码:A
商务英语被认为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的一个分支学科,而ESP又是英语语言教学(ELT)下英语作为外语(EFL)领域中新崛起的分支[1]。人们普遍认为ESP产生于1960年代,理所当然商务英语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也就从这个时间开始。[2]但纵观英语语言教学的历史,我们发现商务英语(更确切说是外贸用途的商
①务英语English for commercial purposes)早在ESP产生之前就已成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
重要部分,可以说是ESP的先驱。因而,按照与ESP的关系史来看,商务英语可以分为前ESP和ESP时期两个阶段,即实用性商务用途英语教学阶段和系统学科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学阶段。也就是说,一方面以商务成功进行为目的的英语教学促成了ESP作为一个分支学科的产生,另一方面ESP的产生和发展又将商务英语教学从简单的状态带入到了系统全面的学科阶段。
本文将以英语语言教学历史为线索,对国际、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的前学科阶段进行研究,使读者能够把握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历史传承,从而廓清商务英语教学的前学科阶段与学科阶段两个时期的联系与发展,为商务英语的学科发展提供一个历史参考。
一、商务英语的前学科教育
现代意义上的ESP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而为了克服英国和欧洲各国贸易活动中的语言障碍所编写的商务用途英语学习书籍早在15世纪末就已经出现[3],这甚至比第一
②批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教授(TEFL)的课本还早。
早期的商务英语学习书籍确切地说是英语与其它语言(特别是法语)的对照手册。第一
③本这样的手册是由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 于1483年左右在他位于威斯敏斯特
新建成的印刷厂里印刷成册。这本手册很简短,包括一些日常对话和其它的文章。这本书几乎是14世纪在欧洲大陆弗莱德(Flanders)地区布鲁格斯(Bruges)市出现的一本弗莱德语·法语手册的翻版。卡克斯顿曾是弗莱德地区布鲁格斯市英国商会的一名领导人,可能是在该地从事纺织品贸易的经历使他确信英语在英吉利海峡贸易中同样有市场(当时的英语并不象如今这样使用广泛),所以将那本弗莱德语·法语手册带回英国进行仿改。
④卡克斯顿手册的对象是以法语为主要国际商用通用语言(lingua franca) 的商人和法
语本族语使用者。对此,Howatt不无幽默地评价道,“这也许是由于英国商人的法语有时难以让人理解的缘故,所以这些人决定亲自学习英语”[4]P6。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商人们认识到即使对顾客的母语只有一些肤浅的了解,对自己的生意也是大有益处的,而且还能够防止被骗。
卡克斯顿手册沿袭传统的手册(manières)风格,但采用了双语对照形式。手册以学习者的商务需求为出发点,突出实用,不包括英语或者法语的语言知识信息。前半部分以日常对话开始,如第一篇就是一个习惯性打招呼的对话:
“Syre, god you kepe!„I haue not seen you in longe tyme„Syre, gramercy of your courtoys wordes and of your good wyll”
而后是一些介绍日常词汇的简单文章,如家居用品、家庭关系、佣人等。接着又是一个购物的对话,对话下是一系列肉蛋奶禽的单词表。此外,还有一个有关买卖各种纺织原料的详细对话,主要是有关羊毛的买卖,也有关于皮革等其它材质的。
手册的后半部分更有趣,且有独创性,包含一个按字母顺序编排的人物简介,其中主要是商贩,如“Agnes我们的女仆”、“Colard金匠”、“George书商”等。
卡克斯顿手册及此后早期的英语与其它语种的双语及多语手册、字典都体现了商业需求的特点,目的是使使用者利用这些语言获得“生存知识”(survival knowledge)。比如,1540年出版的一本七国语言字典(这也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多语种字典)就是针对位于比利时港口城市安特卫普(Antwerp)的操多种语言的北欧布匹交易商的贸易所用。
在这一时期,安特卫普还出现了我们已知最早的TEFL老师法国人莫里哀(Gabriel Meurier)。他于1553年编写出版了一本教材《论学习讲说法语和英语》(A Treatise for to Learn to Speak French and English)。其实这也是一本英法双语对照的手册。从该书的承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那些学生的商业兴趣(commercial interests)倾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早期对实用的商务用途英语的需求成为促使TEFL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后,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及近代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语取代了法语在国际商务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样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商务尺牍课程(commercial correspondence courses)和一些商务英语的词汇和常用对话手册就成为各国有志于从事商务贸易的英语学习者的必修课程和读物。甚至ESP当中的“专门用途”(special purpose)这一概念本身就让人想起自“从十九世纪以来就已成为语言教学场景中的一个特色的商务英语手册”。[4]P218-219但商务英语教学方面的创新努力仍在不断地进行着,特别是ESP学科正式建
⑤立前的十年,在教材方面,人们熟悉的商务尺牍课程逐渐被新观点的教材所取代,如
Howatt、 Webb和Knight所编写的第一个使用真实听力材料的出版教材《现代商务英语课
⑥程》(A Modern Course in Business English)(1963/1966)等。这些商务英语教学方面的努
力为ESP学科的最终建立在实践方面做出了贡献。
二、商务英语在中国的前学科教育
商务英语在中国的发端与近现代中国的命运密不可分,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商务英语与商务英语教学。根据语言特征和对外贸易情况,中国近代的商务英语教学可分为早期语言接触时的洋泾浜英语教学和语言交流成熟时期的标准英语的商务用途教学两个阶段。
(一)洋泾浜英语的教学
洋泾浜语是指为了和其他某个集团进行交际而所产生的一种混合语或称接触语(contact language)。郝德森指出:“鉴于要求和其他社区的成员进行交流的原因常常系贸易,所以洋泾浜语可以是所谓贸易语言,但不是所有洋泾浜语仅限于用做贸易语言,也并非所有贸易语言都是洋泾浜语。”[5]中国的洋泾浜英语(Chinese Pidgin English,简称CPE)正是作为一种贸易语言而产生的。在近代中国,“‘Pidgin English’最初表示的是‘Business English’,也就是最早在英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使用的商业语言。”[6]
CPE出现在中英贸易开始之后,产生于1699年到1747年之间[7],先后经历了“广州/广东英语(Canton jargon/English)”和“中国沿海英语”等发展阶段。
世界上的洋泾浜语言多由西方人先发明(发明者多为传教士),然后传授给当地的使用者,而与此不同,CPE是由中国人发明,其教学也就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由于英语和汉语巨大的差异,CPE在产生之初就对英语以及与之掺杂的其它语言的词汇、语音、语法等进行了改变和简化,使之更接近中国当地人的表达习惯,因而“进校后他们(注:CPE学习者)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掌握有关的词语,死记硬背记住这些语词后再本质上根据汉语的语法、语音说出CPE句子即可”。[8]如表1。
(转引自张振江,2009)
由于CPE是一种主要由中、英语接触而形成的口头语言,始终没有书面形式,这就导致了CPE的教学甚至根本不涉及英文而完全采用汉字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在CPE早期的“广州英语”时期所使用,而且也为后来的“沿海英语”如上海洋泾浜英语时期所采用,不过那时CPE词语的注音已由“粤腔”变成当地的“吴调”了。[9]从CPE的习得途径来看也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早期的CPE主要是通过与外国人直接接触模仿而形成。[7]此外,师徒相承也是一个早期CPE习得的特点,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如上海第一个买办宁波人穆炳元,在鸦片战争期间,定海沦陷时为英军所俘;英人“以其年少且习于琐务,即教以英语及普通学科”。英军攻占上海,他随舰到沪,其时“已熟悉英语,受外人指挥”。据说他“颇得外人之信用,无论何人接有大宗交易,必央穆为之居中,而穆又另收学徒若干,教以英语,教以与外人贸易之手续法,及外人商业愈繁,穆一人不能兼顾,乃使其学徒出任介绍”。[10]P230-231后来随着中外贸易的扩大,对CPE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机构教学(培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在上海,1860年后社会上的英文培训班(学校)快速增长。[11]甚至,很多外商洋行内部就设有这样的培训机构。这些机构教学实用,内容主要以
⑦英语为主,辅以其他简单的商业技能,[12]如西士麦开的洋文书塾以捷径教授写报关单、栈货单等与外商打交道时最需要的知识技能。随着一些CPE学习书籍的出现,自学也是习得的一种形式,“不过,完全依靠自学这条途径的效果似乎较小,当时识字的华人也偏少,自学这条途径在早期香港所起的作用不大”[8],在其它地方也大抵如此。
教授CPE的书本早在“广州英语”时期就已出现,所有的书籍都有“记音汉字”(phonetic character)标音。先期CPE书籍都为常用单词,标以汉字示音。以《红毛买卖通用鬼话》(Hungmaou maemae tungyung Kweihwa)为例。最初它只有16页,372个词条依照中国传统编入生意数目、人物俗语、言语通用和食物杂用等四个“门”,所有词语均以繁体汉字与广东土语标音对应,整册不见一个英文符号。这本书派生出了若干种内容或书名微别的小册子。由于这类书籍很有帮助,后来人们又仿照新编了不少课本。后来的CPE教材不但讲授常用单词、短语,而且由词及句,如《无师自通英语录》将常用的英语句子收录其中,每个句子下面用汉语的谐音进行标注。这本书一共收录了900个句子,堪称最早的“英语900句”。
从学术层面对CPE进行系统研究的努力从19世纪初以来一直在进行着。早期的研究主要以研究CPE的词汇为主,研究者以西方人士居多。最早比较系统记录研究洋泾浜英语词汇的是马礼逊父子,他们在各自的论著中,从语音、词汇、语法、词源等各方面对CPE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记录和解释,尤其是儿子马儒翰的著作“在对词义的解释中已带有对洋泾浜英语的研究性质”。[13]此后,中国人对洋泾浜英语的特点也有所注意。如1862年唐廷枢出
版了《英语集全》一书,这是一本大部头的辞书,也是当时教授正规英语最好的教材。此书附有详细的《切字论》和《读法》说明,并经常以CPE与正规英语作比较,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CPE的形态。
虽然CPE只是一种很不规范的接触语,但与西方的弗兰卡语 一样,CPE是世界贸易初期特有的语言交流现象。CPE的出现及其教学促进了近代早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并催
⑧生了一个中国近代史上特有的买办和通事阶层,但一定程度上也正是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
和买办、通事阶层的“暴富”和“媚外”加速了CPE退出历史的舞台,使之在中国最终没能演化为一种克里奥耳语(Creole),对此我们将另文进行阐述。
(二)标准英语的商务用途教学
中国的标准英语教育正式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教会学校的创办,时间要晚于CPE的兴
[8]起,而且其影响力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如功利的CPE学校。当时社会对功利的追逐使得
教会学校本身也不能够免俗。如中国最早的教会学校马礼逊学校由于受到财力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和当时的商业巨头协作,以便获得他们的资助,因此也就肩负着为这些巨商培养和训练贸易通事的任务。“不少学生的英语有了一定的水平,就被英国商人请去当翻译或买办,而中途辍学。”[14]前身为教会学校的“沪上有名书院”英华书馆,为迎合当时的社会需求,课程不但有英文,还增加了算学和司账等与商业有关的财会知识。这种“短、平、快”式的功利教育反映了条约口岸城市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外文和商业人才的短缺。在正规的商业学校教育产生之前,这些学校和培训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发展对商业人才急需的紧张局面,并对“中国教育和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
1862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标志着我国外语教育史上学校正规外语教学的开端,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则是我国近代高等外语教学的开端。19世纪末,正式的商科学校也建立起来,到1917私立复旦大学增设了商科从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等商科专业,自此商科与英语成为两个独立的重要教育学科。由于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外语教育与外语交流都得到了畸形的发展,有的商科学校甚至直接采用英美原版教材。[16]与留学海外的毕业生一起,那些受过正规近代教育,操着标准英语的人士逐渐成为中外贸易往来的主力军,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商业的发展。但同时,当时中国正规的外语教育并未与商务教育形成学科交叉,各自都是按照传统学科的道路独立发展,因为学生所学的英语仍是普通英语(General English),所学的专业多是用汉语讲授的,很难有机地融合。虽然有的商科学校和专业采用原版英文教学,但那应属于英语商务教学(Business in English)的范畴而非商务英语教学。[17]
新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创建了第一所贸易专业高等院校——北京对外经贸学院(现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学校开设了一门《外贸函电》的特色课程,课本由一些从事外贸的老业务人员根据实际工作中往来的业务函电编写成适应我国外贸业务的教材,主要涉及货物贸易各个环节,既可供公司培训之用,也在外贸院校中使用。从那时起,这门课程沿袭至今,教材以后虽有不同程度的改编,但基本上大同小异。由于建国初期国际国内复杂的政治形势,商务英语教学一度停滞不前,20世纪70年代,虽然有了另一门课程《外贸英语会话》与之搭档,经贸英语仍只能作为外经贸教育中的一两门课而“惨淡经营”。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商务英语在中国的教学与研究才形成一股热潮,从此商务英语在中国逐渐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18]
商务英语作为ESP的分支,从ESP作为学科正式确立开始算起不过五十年,而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已进行了近五百年。早期的商务英语与当时各国间商务活动的主要形式密切相连,以进出口贸易特别是港口贸易为主要内容。早期的学习者对商务英语不求甚解,只为着贸易双方的快速交易,于是实用的商务常用语手册往往在早期非常流行。早期的商务英语教
学虽然不够系统、弊端颇多,但的确缓解了当时贸易各方克服语言障碍的需求,并为其学科的建立在实践上奠定了基础,一些好的方法贯彻至今。但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它还缺乏最
⑨为重要的理论基础,甚至时至今日,关于商务英语的学科界定仍是一些论文论述的对象。
[19]
注释:
①本文中商务英语为commercial English译名,其中的commercial与business同义,但我们认为commercial来源的名词commerce更强调国际间的商务贸易,而正是国际商务贸易活动中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完成交易的实际目的成为促进英语语言教学大发展的原因之一,与本文从历史角度探讨商务用途英语的发展相吻合。
②尽管有证据可表明TEFL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 (Braine, 2005:xi),但第一批专门的TEFL课本直到16世纪晚期大批的法国胡格诺教派(Huguenot)难民涌入英国时才出现。(Howatt, 1984/1999:6-8)
③威廉〃卡克斯顿(1422?-1491)也是最初把印刷术引入英国的人。
④也称弗兰卡语,本指15、16世纪通行于地中海各港口间的一种商业通用语言,这是一种法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希腊语、西班牙语等的混合语言,现在该词已泛指为使用数种语言的地区内所采用的共同语言。
⑤“据说现代意义上的ESP开始于1969年一份名为《专门用途语言》(Languages for Special Purposes)的会议报告的发表。”(Howatt, 1984/1999:222)
⑥196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福克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发行;1966年又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75年刊印第二版。
⑦“广州英语”时期,所谓的英语培训机构(学校)只教授CPE(张振江,2009),而且在后来取代广州成为通商贸易中心的上海,开埠前期 “英语补习学校虽然颇多,但教授的多是CPE”。(张振江,2006)
⑧据周庆云《南浔志》所述“与洋商交易,通语言者谓之通事;在洋行服务者谓之买办。” ⑨关于ESP学科建立的理论基础可参见鞠玉梅,2006;Howatt,1984/1999:222-6.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UP, 1987/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 Ellis, M. & Johnson, C.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 Cambridge: CUP, 1994./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 Braine,George.(Ed.). Teaching English to the World: History,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M].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
[4] Howatt, A. P. R.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UP, 198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5]周毅.论近代中国最早的洋泾浜语——广东葡语的历史渊源和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7-122.
[6]邱志红. 洋泾浜英语小述[J].清史研究,2005(2):104-108.
[7]张振江. 国洋泾浜英语研究述评与探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8-38.
[8]张振江.早期香港的中国洋泾浜英语学习[J].语言研究,2009(2):114-121.
[9]周毅.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J].中国文化研究,2005春之卷:110-122.
[10]刘惠吾.上海近代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11]孙展.同文馆与洋泾浜[J].读书文摘(上半月),2009(5):62-66.
[12]常国良.中国近代商业教育之萌芽——以19世纪后期上海买办的教育背景为中心进行考察[J].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7.
[13]周振鹤.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J].广东社会科学,2003(1):77-84.
[14]顾卫星.同文馆创办前的中国学校英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42-46.
[15]俞希.《中国英语的社会语言史》评介[J].现代外语,2004(2):213-215.
[16]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17-319.
[17]Li,Lixin.Theoretical Base and Problems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EB/OL].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World Journal, (2004-8-10)[2009-07-15].http://www.esp-world.info/Articles_8/Li.htm.
[18]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143-150.
[19]鞠玉梅.国外EAP教学与研究概览[J].外语教学,2006(2):1-6.
An Overview On the History of Pre-discipline of Business English
DAI Ni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Guiyang College, Guiyang 550005,China)
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ESP was born in the 1960s. While English books for business occurred as early as the late 15th century in order to overcome language barriers in the trades betwee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In China, the moder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has undergone two phases, that is, the early period of Pidg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maturity period of Standard English for business use. The emergence of read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ome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discipline. And the significance can not be ignored.
Key words: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pre-discipline; English for special use; Pidgin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