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那树》
教学目标 :
1、通过感悟分析“把握树的形象”,“感受树的命运”。
2、通过品味语言,聆听作者心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3、通过体验反思,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
1、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命运。
2、品析关键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品析关键语句,体味作者崇敬、痛惜、痛恨、愤激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教师: 做好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 观看影片导入。2. 生谈感受
3. 师:在地球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却放弃了对环境的保护,如果我们放弃,许多动、植物就会消失,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人类的这种行为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许多事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那树》一文,让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
二、日日积累: 在此之前,我们已要求大家预习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展示生字生词:生字注音
佝偻( ) 倒坍( )屹立 ( ) 荫庇( )
引颈受戮( ) 虬须( )刽子手( )周道如砥(
三、走近那树的形象:
1、请学生速读课文,结合文中语句概括那是一棵怎样的树?
2. 生答后,师明确:
从文章第1段可以看出那是一棵古老的树;从第2段可以看出那是一棵茂盛而又坚固稳定的树;从3---8段可以看出那是一棵无私高尚的树;从9—11可以看出那又是一棵命运悲惨的树。
(过渡:这样一棵高尚而伟大的树,为什么会被屠杀呢?)
四、感受那树的命运:
1. 导致大树被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是醉汉驾车出事而连累了大树。)
2. 那么如果没有这件事发生,大树是否就可以躲过被屠杀的命运呢?大树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结合语句来分析。)
3. 生答后师明确:
从第6段第一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在追求经济的飞速发展,所有生长在地面上的东西都要被铲除,而此时,司机和乘客都觉得树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由此看来:树的存在与时代已格格不入,它的存在受到了人们的质疑,经济的发展是树被伐的根本原因。
五、聆听作者的心声:
1. 作者那树”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对树和对人)
明确:对树的高尚无私的赞美与崇敬;对其不幸的痛惜与怜悯;同时对人类行为的痛恨
与批判。
2. 品读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1)师引导:最能体现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的段落是哪一段?
明确:第8段,后生齐读。
2)引导生从本段或前文,寻找流露作者赞美与崇敬之情的语句进行品读。
3)在生赏析的基础上,师范例:
“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赏析:
本句运用了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沉默”和“一厘米一厘米”等词,形象地突出了“那树”默默而又执著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那树”的崇敬之情。
4)归纳赏析三步曲:
句子的手法+句子内容+作者感情
句子手法一般包括(修辞、重点词、表达方式),引导生在此方法的基础,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灵活地进行品读。
5)生根据所学方法,寻找体现作者对树痛惜,对人痛恨的语句,再次品读。
交流之后,一起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1.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2. 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时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匝,表示了依依不舍。
第2句通过写蚂蚁有情与前文人的行为形成对比,反衬人的无义;树同样有惠于人类,而人却如此残忍,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人的痛恨与批判。
六、思索那树的启示:
1. 作者仅仅在关心一棵树的命运吗?这棵树带给作者怎样深沉的思索呢?
2. 生交流认识,畅所欲言。
明确:通过写一棵树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树的赞美与痛惜,对人类的谴责与批判,同时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七、体验升华感情:
1. 如果那树有灵,它会向人类诉说什么,请展开你的想象,以“那树的诉说”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
2. 生交流自己的作品。
3. 师生共赏:
配乐朗诵:那树的诉说
上帝啊,人类的福音书丢了。
他们是无常,他们太无情。
他们到了该忏悔的时候了。
我不奢求他们的顶礼膜拜
也不奢求他们对我的过度依恋。
我只渴望他们不要过多的侵占
——侵占我的家园,赶走我的蚂蚁。
我只渴望他们在砍我的时候
轻一点,就轻一点。
——更不要把我的根也一并闷死。
上帝啊,人类的福音书丢了。
我只担心:我死后,
你该怎么办?
八、作业:
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 谈谈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教后感: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解决生字词、把握文章大意,课堂上,通过品析重点句
子把握文章的主题。
7. 《那树》
教学目标 :
1、通过感悟分析“把握树的形象”,“感受树的命运”。
2、通过品味语言,聆听作者心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3、通过体验反思,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
1、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命运。
2、品析关键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品析关键语句,体味作者崇敬、痛惜、痛恨、愤激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教师: 做好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 观看影片导入。2. 生谈感受
3. 师:在地球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却放弃了对环境的保护,如果我们放弃,许多动、植物就会消失,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人类的这种行为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许多事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那树》一文,让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
二、日日积累: 在此之前,我们已要求大家预习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展示生字生词:生字注音
佝偻( ) 倒坍( )屹立 ( ) 荫庇( )
引颈受戮( ) 虬须( )刽子手( )周道如砥(
三、走近那树的形象:
1、请学生速读课文,结合文中语句概括那是一棵怎样的树?
2. 生答后,师明确:
从文章第1段可以看出那是一棵古老的树;从第2段可以看出那是一棵茂盛而又坚固稳定的树;从3---8段可以看出那是一棵无私高尚的树;从9—11可以看出那又是一棵命运悲惨的树。
(过渡:这样一棵高尚而伟大的树,为什么会被屠杀呢?)
四、感受那树的命运:
1. 导致大树被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是醉汉驾车出事而连累了大树。)
2. 那么如果没有这件事发生,大树是否就可以躲过被屠杀的命运呢?大树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结合语句来分析。)
3. 生答后师明确:
从第6段第一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在追求经济的飞速发展,所有生长在地面上的东西都要被铲除,而此时,司机和乘客都觉得树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由此看来:树的存在与时代已格格不入,它的存在受到了人们的质疑,经济的发展是树被伐的根本原因。
五、聆听作者的心声:
1. 作者那树”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对树和对人)
明确:对树的高尚无私的赞美与崇敬;对其不幸的痛惜与怜悯;同时对人类行为的痛恨
与批判。
2. 品读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1)师引导:最能体现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的段落是哪一段?
明确:第8段,后生齐读。
2)引导生从本段或前文,寻找流露作者赞美与崇敬之情的语句进行品读。
3)在生赏析的基础上,师范例:
“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赏析:
本句运用了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沉默”和“一厘米一厘米”等词,形象地突出了“那树”默默而又执著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那树”的崇敬之情。
4)归纳赏析三步曲:
句子的手法+句子内容+作者感情
句子手法一般包括(修辞、重点词、表达方式),引导生在此方法的基础,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灵活地进行品读。
5)生根据所学方法,寻找体现作者对树痛惜,对人痛恨的语句,再次品读。
交流之后,一起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1.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2. 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时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匝,表示了依依不舍。
第2句通过写蚂蚁有情与前文人的行为形成对比,反衬人的无义;树同样有惠于人类,而人却如此残忍,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人的痛恨与批判。
六、思索那树的启示:
1. 作者仅仅在关心一棵树的命运吗?这棵树带给作者怎样深沉的思索呢?
2. 生交流认识,畅所欲言。
明确:通过写一棵树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树的赞美与痛惜,对人类的谴责与批判,同时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七、体验升华感情:
1. 如果那树有灵,它会向人类诉说什么,请展开你的想象,以“那树的诉说”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
2. 生交流自己的作品。
3. 师生共赏:
配乐朗诵:那树的诉说
上帝啊,人类的福音书丢了。
他们是无常,他们太无情。
他们到了该忏悔的时候了。
我不奢求他们的顶礼膜拜
也不奢求他们对我的过度依恋。
我只渴望他们不要过多的侵占
——侵占我的家园,赶走我的蚂蚁。
我只渴望他们在砍我的时候
轻一点,就轻一点。
——更不要把我的根也一并闷死。
上帝啊,人类的福音书丢了。
我只担心:我死后,
你该怎么办?
八、作业:
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 谈谈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教后感: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解决生字词、把握文章大意,课堂上,通过品析重点句
子把握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