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级别高血压对动脉血管功能的影响

第20卷第7期 2012年7月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Vol.20 No.7 Jul,2012

临床研究・ ・

不同级别高血压对动脉血管功能的影响

滕雅轩

(抚顺市中医院 心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8)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级别高血压对动脉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63例,应用彩色

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应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脉搏波速度(PWV),并与20例健康者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baPWV和IMT值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的健康者(P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血管功能;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速度 中图分类号:R 361.25 文献标识码:B 高血压是我国心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但单纯测量血压无法准确评估心血管病变过程,需要直接测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了解高血压对血管的损伤。近来研究表明,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所反映的大动脉僵硬度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因素,而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则反映动脉结构的变化。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动脉功能的改变,旨在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为早期积极降压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2月我院心内科初次就诊及体检科首次发现的高血压患者63例,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龄27-82岁,平均(59.47±5.62)岁。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其中1级高血压20例,男13例,女7例;2级高血压22例,男12例,女8例,3级高血压21例,男14例,女7例。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甲亢、肾脏疾病以及系统性疾病。随机抽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0例进行对比观察。1.2方法

1.2.1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身高、体重,完善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等生化检测。

1.2.2脉搏波速度的测定:使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 在25℃左右室温下进行检查,检查前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指标。患者平卧于检查床安静休息 15 min,四

肢缚4个示波血压袖带,连接好肢导联和心电图电极,并将1个心音图PCG传感器放置在心电图胸导联V4的位置上,4个袖带同时充放气,并监测心电图和PCG。取左右两侧的baPWV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1.2.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定:由专人应用日本产阿洛卡α-10彩色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取颈动脉长轴切面,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远侧壁1-1.5cm处,测量IMT,若该处存在斑块,则取病变近端1-1.5cm处进行测量,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0.9 mm视为IMT增厚,IMT≥1.3 mm视为粥样斑块形成[2]。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所有入选患者的baPWV(m/s ) 和IMT(mm)的改变(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的baPWV(cm/s ) 和IMT(mm)的改变(x±s) 例数 baPWV(m/s ) IMT(mm)1级高血压 20 1465.29±135.35 0.87±0.25* 2级高血压 22 1506.11±140.41 0.91±0.22 3级高血压 21 1627.34±145.38*# 1.15±0.24*#健康对照组 20 1282.61±130.17 0.75±0.16注:与1、2级高血压患者比较 *P

2.2一般资料:所有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脂、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见表2)

-

表2 一般资料 (x±s)

例数 年龄 TC TG LDL-C HDL-C BMI CRP 空腹血糖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kg/m2) ( mg/ l) (mmol/L)1级高血压 20 57.98±7.39 6..11±0.17 1.47±0.14 2.65±0.41 0.96±0.15 22.93±2.14 5.06±0.12 5.13±0.21 2级高血压 22 60.41±8.41 5.97±0.22 1.51±0.13 2.60±0.46 1.02±0.12 23.84±2.47 6.47±0.11 5.51±0.33 3级高血压 21 59.94±6.19 6.07±0.22 1.49±0.11 2.72±0.47 0.95±0.11 24.02±3.01 6.82±0.14* 6.04±0.26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P

3 讨论

高血压是引起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弥漫性疾病,临床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血管壁病变发生的基础,它早于内-中膜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IMT的改变又早于斑块的发

收稿日期:2012-05-16

生。大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包括高血压在内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的血管结构及功能改变,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评估大动脉弹性方法,PWV改变是主动脉结构与功能异常的总体反映,不仅和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相关性,而且对其预后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外周动脉IMT是早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性诊断

・ ・128

第20卷第7期 2012年7月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Vol.20 No.7 Jul,2012

临床研究・ ・

不同级别高血压对动脉血管功能的影响

滕雅轩

(抚顺市中医院 心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8)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级别高血压对动脉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63例,应用彩色

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应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脉搏波速度(PWV),并与20例健康者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baPWV和IMT值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的健康者(P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血管功能;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速度 中图分类号:R 361.25 文献标识码:B 高血压是我国心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但单纯测量血压无法准确评估心血管病变过程,需要直接测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了解高血压对血管的损伤。近来研究表明,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所反映的大动脉僵硬度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因素,而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则反映动脉结构的变化。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动脉功能的改变,旨在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为早期积极降压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2月我院心内科初次就诊及体检科首次发现的高血压患者63例,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龄27-82岁,平均(59.47±5.62)岁。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其中1级高血压20例,男13例,女7例;2级高血压22例,男12例,女8例,3级高血压21例,男14例,女7例。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甲亢、肾脏疾病以及系统性疾病。随机抽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0例进行对比观察。1.2方法

1.2.1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身高、体重,完善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等生化检测。

1.2.2脉搏波速度的测定:使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 在25℃左右室温下进行检查,检查前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指标。患者平卧于检查床安静休息 15 min,四

肢缚4个示波血压袖带,连接好肢导联和心电图电极,并将1个心音图PCG传感器放置在心电图胸导联V4的位置上,4个袖带同时充放气,并监测心电图和PCG。取左右两侧的baPWV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1.2.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定:由专人应用日本产阿洛卡α-10彩色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取颈动脉长轴切面,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远侧壁1-1.5cm处,测量IMT,若该处存在斑块,则取病变近端1-1.5cm处进行测量,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0.9 mm视为IMT增厚,IMT≥1.3 mm视为粥样斑块形成[2]。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所有入选患者的baPWV(m/s ) 和IMT(mm)的改变(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的baPWV(cm/s ) 和IMT(mm)的改变(x±s) 例数 baPWV(m/s ) IMT(mm)1级高血压 20 1465.29±135.35 0.87±0.25* 2级高血压 22 1506.11±140.41 0.91±0.22 3级高血压 21 1627.34±145.38*# 1.15±0.24*#健康对照组 20 1282.61±130.17 0.75±0.16注:与1、2级高血压患者比较 *P

2.2一般资料:所有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脂、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见表2)

-

表2 一般资料 (x±s)

例数 年龄 TC TG LDL-C HDL-C BMI CRP 空腹血糖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kg/m2) ( mg/ l) (mmol/L)1级高血压 20 57.98±7.39 6..11±0.17 1.47±0.14 2.65±0.41 0.96±0.15 22.93±2.14 5.06±0.12 5.13±0.21 2级高血压 22 60.41±8.41 5.97±0.22 1.51±0.13 2.60±0.46 1.02±0.12 23.84±2.47 6.47±0.11 5.51±0.33 3级高血压 21 59.94±6.19 6.07±0.22 1.49±0.11 2.72±0.47 0.95±0.11 24.02±3.01 6.82±0.14* 6.04±0.26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P

3 讨论

高血压是引起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弥漫性疾病,临床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血管壁病变发生的基础,它早于内-中膜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IMT的改变又早于斑块的发

收稿日期:2012-05-16

生。大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包括高血压在内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的血管结构及功能改变,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评估大动脉弹性方法,PWV改变是主动脉结构与功能异常的总体反映,不仅和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相关性,而且对其预后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外周动脉IMT是早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性诊断

・ ・128


相关文章

  • 3.术中液体治疗相关临床指南
  •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吴新民.于布为.薛张纲. 徐建国.岳云.叶铁虎.王俊科.黄文起(执笔) 一.概述 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维持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手术中患者需要补充正常的生理需要量以及 ...查看


  • 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 62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1月 第30卷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November,2015,Vol. 30 Supplment 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 李迪,王文志 关键 ...查看


  •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
  •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VD) 掌握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特点及治疗措施 重点:掌握概念.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诊 ...查看


  •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 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4.1. 按血压水平分类 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收缩压 人群中诊室血压水平呈连续正态分布,血压升高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因此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是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来确定的.高血压定义为:在 ...查看


  • 脑梗死定位
  •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全网发布:2011-06-23 22:02 发表者:徐江(访问人次:2451)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一.前循环脑梗塞 1. 颈内动脉: 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不产生任何症状和体征. 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同侧半球从TIA到大面积 ...查看


  •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概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遍布全身各重要脏器,发病机制 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各种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并发症可在诊断糖尿病前 ...查看


  •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2)
  •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此标准适用于男 女任何年龄的成人.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常用高血压药物名称 剂量 用法 3.测量血压方法规范 测量血压前应让患者至少静坐休息5分 ...查看


  •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 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 早期复苏 1.一旦临床诊断严重感染, 应尽快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 6 h 内达到复苏目标: ①中心静脉压(CV P) 8-12mm Hg (1mm Hg= 0.133 kPa) ; ②平均动脉压≥65mm H ...查看


  • 高龄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靶器官损害研究进展
  • 高龄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靶器官损害研究进展 陈月云等 摘要:脉压增大对高血压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特别容易诱发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或造成死亡的原因,以及动脉硬化指标的反映,都与脉压增大密不可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