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3#
明确诊断。
6.3 婴幼儿洗胃 一般不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迅速,开口器要用无菌纱布缠好垫在上下牙之间,避免引起创伤,咬断胃管。婴儿哭泣时暂时停止插管,以免误入气管。
6.4 注意胃管插入深度 过深易引起胃黏膜出血,若胃管头部的小孔紧贴胃壁会影响胃液流出,在确定胃管在胃中时方可洗胃。
6.5 毒物如果是强酸强碱类 应禁止洗胃,以免造成胃穿孔或胃出血,应给予物理性对抗剂如牛奶、蛋清、氢氧化铝凝胶等。
6.6 洗胃前应做好急救准备 在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洗胃时各种并发症状的产生,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停止洗胃,并进行妥善处理。常见并发症有脑水肿与肺水肿、胃扩张与胃撕裂伤、窒息与心跳骤停、消化道出血以及电解质紊
[9]
乱等。
6.7 洗胃后的护理 注意不要让患儿突然改变体位,以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暖,以免受凉,预防并发症;洗胃后暂禁食1d,以利于消化道黏膜恢复,进食前先给氢氧化钠凝胶口服,以保护胃黏膜,开始先进流质,然后逐渐改为半流质、普食。
参考文献:
[1] 陈淑芳,梁妙玲.成人硅胶洗胃管应用于小儿洗胃的体会[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14.[2] 简道林,王世绪,汪敏,等.改进型气管导管经口插入胃内在小
儿急诊洗胃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2873-2874.
[3] 洪江澜.谈小儿洗胃[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5):468-469.
[4] 庞继艾.双腔洗胃管用于小儿中毒抢救[J].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4):300-301.[5] 蒋玲华,顾一萍.催吐法在小儿洗胃过程中的应用[J].浙江创
伤外科,2001,6(1):22.
[6] 徐晓燕.小儿洗胃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
283-284.[7] 王晓军.小儿洗胃改良法[J].护理研究,2001,15(3):152.[8] 肖鹏妹.护理干预对门诊洗胃患者的心理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46-1947.
[9] 尹蓉蓉.急性中毒洗胃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J].中华临床医学
研究杂志,2006,12(4):460-461.
(收稿日期:2006-07-12)
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及测定
苏庆军,王一男,陈建国,唐茂林
(解放军第322医院,山西大同037006)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测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5098(2006)23-4273-02
ClinicalValueandDetectionofFibrinogen
SUQing-jun,WANGY-inan,CHENJian-guo,TANGMao-lin
(322HospitalofthePLA,Datong,shanxi037006,China)Keywords:Fibrinogen;Clinicalvalue;Detection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分子量34万,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占血浆总蛋白的2%~3%,为机体止血生理中重要的凝血因子。正常人血浆中Fg浓度为2.0g/L~4.0g/L,半寿期约为3d,电泳分离显示在B2区带。Fg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等感染及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脑血栓、脑梗死、心肌梗死等无菌性炎症;另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Fg轻度增高。Fg减少较少见,但当其
[1]
机体可出现出血征象。一种先天性Fg缺乏症是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此患者肝脏不能合成Fg;继发性Fg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所致,如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进入血管形成血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使血中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增加,溶解纤维蛋白,消耗体内原有的Fg,使其含量减少;严重的肝实质损害,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都可出现Fg的减少;此外,严重的低Fg血症也可见于肺及前列腺手术中。1 Fg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群中的常见病,其发生大都存在着Fg的异常增高,Fg又是血浆黏度增高的主要因子,更是血栓病的主要基质[2]。Fg能增强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提高全血黏度,使血液处于高凝和高黏状态,影响组织血液灌注,促使血栓形成[3],且Fg能诱导内皮细胞(EC)PAI-1信使RNA及抗原呈剂量和时间依耐性增长,而t-PA信使RNA表达和抗原含量则无明显变化,最终导致EC表面纤溶活性降低,有利于血栓形成[4]。研究表明,Fg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血栓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血浆Fg浓度会明显增高;血浆Fg浓度增高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极危险因素[5]。近年的研究也发现,冠心病(CHD)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失衡,主要表现凝血功能过强及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这必将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浆Fg浓度升高与CHD发病密切相关,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亦可认为Fg升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6]。国内亦有人认为,Fg水平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程度和组织损伤程度有关,Fg水平仅在心脏有急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CHD中才明显增高,在组织损伤程度较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增高不明显[7]。总之,血降低
#4274#
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致残的有效措施之一。
2 FgG/A-455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的研究
Fg是一种糖基化蛋白,它由两条A链、两条B链和两条C链组成,每三条肽链(A、B、C肽链)结合成索状,形成两条索状肽链,两者的N-端通过二硫键相连,整个分子成纤维状。
Fg的三条多肽链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组成,其中B链的翻译和转录是Fg合成的限速性步骤。近年发现白种人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具有相关性,位于Fg-BB基因(B-fibrinogengene,FGB)5c端启动子区-455bp位点处的G/A-455是倍受关注的一个多态性位点。张烨霞等检测了国人CHD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G/A-455(FGB)基因多态性[8],发现CHD患者和EH患者均伴有Fg分子功能增强,但Fg分子功能与G/A-455基因多态性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A-455的基因频率不因性别不同以及有无高血压、冠心病而具差异有显著性,揭示G/A-455基因多态性与EH及CHD的发病危险性无显著相关性。国内另有文章报道[9],无论是CHD患者还是健康人群BHaeÓ多态性(H1H1、H1H2、H2H2)分布频率及血浆Fg浓度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女性携带H1H2杂合基因型频率比男性高(P0.05)。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尽一致,FGB基因及其他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Fg分子功能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是否具有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3 Fg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g呈高浓度水平,且较一般疾病显著增高,病情严重者Fg水平更高。Fg属粘附蛋白家族,与恶性实体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10,11],其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可作为不同粘附分子的配体,即桥梁作用,增加白细胞、血小板及肿瘤细胞间的粘附结合,化疗后已降低的Fg水平再次升高,常见于发生转移的患者,且随患者病情恶化程度增高而升高。但化疗药物对肝脏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会影响Fg的合成及分泌,有些患者虽病情加重,但Fg并不升高,反而降低[12]。总的说来,Fg作为一个简便、敏感的指标,从血凝学变化方面检测肿瘤转移、恶化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4 Fg与肾病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
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病患者(不论是否合并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均存在高凝状态,Fg含量增高为其重要特征,纤维蛋白在肾小球的沉积是肾病患者最常见的病理变化,35%的病例会发生血栓形成[13]。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尿中大量丢失以白蛋白为主的小分子量蛋白质,故易出现低蛋白血症,继而刺激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质增多,血浆Fg和凝血因子Ø活性增高被认为是肝脏合成蛋白质增多的一种表现,这两种高分子量的凝血前质不能由尿丢失,它们在血浆中的高浓度、高活性是肾病综合征血栓形成的部分危险因素[14]。糖尿病是血栓前状态[15],其血浆黏度、Fg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16],改善体内血浆黏度和Fg含量对控制和治疗肾病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5 Fg的测定方法
Fg定量测定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项试验,有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Fg常规测定方法VonCluass法及我国目前较常用的亚硫酸钠盐析法、热浊度法、免)含
量的PT-Der法等。VonCluass法属于功能法测定,是建立在Fg经凝血酶作用后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基础上的最能直接反应Fg的凝血功能,这也是目前国外最常用的常规方法[17];亚硫酸钠盐析法和热浊度法属于物理化学方法,是根据蛋白质的理化特性而建立的,这种方法特异性差、血浆中的其他蛋白质易影响其测定,所得结果往往偏高;免疫浊度法属于免疫学方法,目前多采用抗Fg多克隆抗体与Fg反应,其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也存在于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异常Fg中,故特异性也较差;PT-Der法是当PT测定完成时,全部纤维蛋白原均变成纤维蛋白,其形成的浊度和纤维蛋白的含量成正比,因此,不需另加任何试剂即可由浊度直接推算出Fg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捷且精密度相当高,但Fg在异常范围时,PT-Der法所测结果往往偏高,建议使用VonCluass法测定[17,18]。
参考文献:
[1] 周立红,刘敏涓,马西,等.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测定[J].陕西医学检验,2000,15(1):35-36.
[2] 尚人才,贾月霞,寇中新.心脑血管患者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
[J].实用医技杂志,2002,9(3):190.
[3] 吴杰,戴燕芳,吴洪飞,等.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浆黏度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54-56.[4] 陈晓春,黄春,蓝玉福,等.纤维蛋白原对内皮细胞t-PA和PAI-1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5):305-308.[5] 汲淼,崔娴维,赵威,等.脑梗死溶栓治疗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功能的变化[J].中华医学杂志,2001,25(1):21-22.
[6] 张国平,张连英,蒋耀昌,等.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2):52-54.
[7] 吴奇志,林涛,翁南星,等.冠心病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
白原和白细胞的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02,24(3):140-141.[8] 张烨霞,韩丽,马西.人纤维蛋白原G/A-455(FGB)基因多态性
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0,21(2):115-118.
[9] 马会利,陈纪林.冠心病及健康者男女BHaeÓ多态性与血浆纤
维蛋白原浓度比较[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16(1):32-34.
[10] 李家增,贺石林,王鸿利.血栓病学[M].第1版.北京: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8,243.
[11] 徐文,卢爱萍,夏大文,等.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与
小细胞肺癌相关性研究[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1,14(1):29-30.[12] 刘秀巧,王淑娟,吴振茹,等.恶性肿瘤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51-52.
[13] 周立红,刘敏娟,石惠敏,等.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0,27(2):28-29.[14] 张翠连,尹国燕,赵宪萍,等.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Ø、Û、Ü的改变[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1,15(1):41-42.
[15] 韩悦,王兆钺,朱明清,等.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
白及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3):129-131.
[16] 徐小燕.糖尿病、脑血栓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测定及其临床
意义[J].海南医学,2000,11(2):59.[17] 程烽,朱忠勇,王丹,等.5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J].
临床检验杂志,2000,18(1):12-14.
[18] 刘劲松,阳萍,桂勇.两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9(2):93.
(收稿日期:2006-07-31)
#4273#
明确诊断。
6.3 婴幼儿洗胃 一般不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迅速,开口器要用无菌纱布缠好垫在上下牙之间,避免引起创伤,咬断胃管。婴儿哭泣时暂时停止插管,以免误入气管。
6.4 注意胃管插入深度 过深易引起胃黏膜出血,若胃管头部的小孔紧贴胃壁会影响胃液流出,在确定胃管在胃中时方可洗胃。
6.5 毒物如果是强酸强碱类 应禁止洗胃,以免造成胃穿孔或胃出血,应给予物理性对抗剂如牛奶、蛋清、氢氧化铝凝胶等。
6.6 洗胃前应做好急救准备 在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洗胃时各种并发症状的产生,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停止洗胃,并进行妥善处理。常见并发症有脑水肿与肺水肿、胃扩张与胃撕裂伤、窒息与心跳骤停、消化道出血以及电解质紊
[9]
乱等。
6.7 洗胃后的护理 注意不要让患儿突然改变体位,以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暖,以免受凉,预防并发症;洗胃后暂禁食1d,以利于消化道黏膜恢复,进食前先给氢氧化钠凝胶口服,以保护胃黏膜,开始先进流质,然后逐渐改为半流质、普食。
参考文献:
[1] 陈淑芳,梁妙玲.成人硅胶洗胃管应用于小儿洗胃的体会[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14.[2] 简道林,王世绪,汪敏,等.改进型气管导管经口插入胃内在小
儿急诊洗胃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2873-2874.
[3] 洪江澜.谈小儿洗胃[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5):468-469.
[4] 庞继艾.双腔洗胃管用于小儿中毒抢救[J].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4):300-301.[5] 蒋玲华,顾一萍.催吐法在小儿洗胃过程中的应用[J].浙江创
伤外科,2001,6(1):22.
[6] 徐晓燕.小儿洗胃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
283-284.[7] 王晓军.小儿洗胃改良法[J].护理研究,2001,15(3):152.[8] 肖鹏妹.护理干预对门诊洗胃患者的心理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46-1947.
[9] 尹蓉蓉.急性中毒洗胃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J].中华临床医学
研究杂志,2006,12(4):460-461.
(收稿日期:2006-07-12)
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及测定
苏庆军,王一男,陈建国,唐茂林
(解放军第322医院,山西大同037006)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测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5098(2006)23-4273-02
ClinicalValueandDetectionofFibrinogen
SUQing-jun,WANGY-inan,CHENJian-guo,TANGMao-lin
(322HospitalofthePLA,Datong,shanxi037006,China)Keywords:Fibrinogen;Clinicalvalue;Detection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分子量34万,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占血浆总蛋白的2%~3%,为机体止血生理中重要的凝血因子。正常人血浆中Fg浓度为2.0g/L~4.0g/L,半寿期约为3d,电泳分离显示在B2区带。Fg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等感染及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脑血栓、脑梗死、心肌梗死等无菌性炎症;另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Fg轻度增高。Fg减少较少见,但当其
[1]
机体可出现出血征象。一种先天性Fg缺乏症是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此患者肝脏不能合成Fg;继发性Fg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所致,如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进入血管形成血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使血中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增加,溶解纤维蛋白,消耗体内原有的Fg,使其含量减少;严重的肝实质损害,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都可出现Fg的减少;此外,严重的低Fg血症也可见于肺及前列腺手术中。1 Fg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群中的常见病,其发生大都存在着Fg的异常增高,Fg又是血浆黏度增高的主要因子,更是血栓病的主要基质[2]。Fg能增强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提高全血黏度,使血液处于高凝和高黏状态,影响组织血液灌注,促使血栓形成[3],且Fg能诱导内皮细胞(EC)PAI-1信使RNA及抗原呈剂量和时间依耐性增长,而t-PA信使RNA表达和抗原含量则无明显变化,最终导致EC表面纤溶活性降低,有利于血栓形成[4]。研究表明,Fg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血栓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血浆Fg浓度会明显增高;血浆Fg浓度增高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极危险因素[5]。近年的研究也发现,冠心病(CHD)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失衡,主要表现凝血功能过强及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这必将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浆Fg浓度升高与CHD发病密切相关,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亦可认为Fg升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6]。国内亦有人认为,Fg水平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程度和组织损伤程度有关,Fg水平仅在心脏有急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CHD中才明显增高,在组织损伤程度较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增高不明显[7]。总之,血降低
#4274#
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致残的有效措施之一。
2 FgG/A-455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的研究
Fg是一种糖基化蛋白,它由两条A链、两条B链和两条C链组成,每三条肽链(A、B、C肽链)结合成索状,形成两条索状肽链,两者的N-端通过二硫键相连,整个分子成纤维状。
Fg的三条多肽链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组成,其中B链的翻译和转录是Fg合成的限速性步骤。近年发现白种人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具有相关性,位于Fg-BB基因(B-fibrinogengene,FGB)5c端启动子区-455bp位点处的G/A-455是倍受关注的一个多态性位点。张烨霞等检测了国人CHD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G/A-455(FGB)基因多态性[8],发现CHD患者和EH患者均伴有Fg分子功能增强,但Fg分子功能与G/A-455基因多态性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A-455的基因频率不因性别不同以及有无高血压、冠心病而具差异有显著性,揭示G/A-455基因多态性与EH及CHD的发病危险性无显著相关性。国内另有文章报道[9],无论是CHD患者还是健康人群BHaeÓ多态性(H1H1、H1H2、H2H2)分布频率及血浆Fg浓度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女性携带H1H2杂合基因型频率比男性高(P0.05)。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尽一致,FGB基因及其他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Fg分子功能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是否具有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3 Fg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g呈高浓度水平,且较一般疾病显著增高,病情严重者Fg水平更高。Fg属粘附蛋白家族,与恶性实体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10,11],其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可作为不同粘附分子的配体,即桥梁作用,增加白细胞、血小板及肿瘤细胞间的粘附结合,化疗后已降低的Fg水平再次升高,常见于发生转移的患者,且随患者病情恶化程度增高而升高。但化疗药物对肝脏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会影响Fg的合成及分泌,有些患者虽病情加重,但Fg并不升高,反而降低[12]。总的说来,Fg作为一个简便、敏感的指标,从血凝学变化方面检测肿瘤转移、恶化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4 Fg与肾病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
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病患者(不论是否合并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均存在高凝状态,Fg含量增高为其重要特征,纤维蛋白在肾小球的沉积是肾病患者最常见的病理变化,35%的病例会发生血栓形成[13]。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尿中大量丢失以白蛋白为主的小分子量蛋白质,故易出现低蛋白血症,继而刺激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质增多,血浆Fg和凝血因子Ø活性增高被认为是肝脏合成蛋白质增多的一种表现,这两种高分子量的凝血前质不能由尿丢失,它们在血浆中的高浓度、高活性是肾病综合征血栓形成的部分危险因素[14]。糖尿病是血栓前状态[15],其血浆黏度、Fg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16],改善体内血浆黏度和Fg含量对控制和治疗肾病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5 Fg的测定方法
Fg定量测定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项试验,有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Fg常规测定方法VonCluass法及我国目前较常用的亚硫酸钠盐析法、热浊度法、免)含
量的PT-Der法等。VonCluass法属于功能法测定,是建立在Fg经凝血酶作用后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基础上的最能直接反应Fg的凝血功能,这也是目前国外最常用的常规方法[17];亚硫酸钠盐析法和热浊度法属于物理化学方法,是根据蛋白质的理化特性而建立的,这种方法特异性差、血浆中的其他蛋白质易影响其测定,所得结果往往偏高;免疫浊度法属于免疫学方法,目前多采用抗Fg多克隆抗体与Fg反应,其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也存在于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异常Fg中,故特异性也较差;PT-Der法是当PT测定完成时,全部纤维蛋白原均变成纤维蛋白,其形成的浊度和纤维蛋白的含量成正比,因此,不需另加任何试剂即可由浊度直接推算出Fg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捷且精密度相当高,但Fg在异常范围时,PT-Der法所测结果往往偏高,建议使用VonCluass法测定[17,18]。
参考文献:
[1] 周立红,刘敏涓,马西,等.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测定[J].陕西医学检验,2000,15(1):35-36.
[2] 尚人才,贾月霞,寇中新.心脑血管患者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
[J].实用医技杂志,2002,9(3):190.
[3] 吴杰,戴燕芳,吴洪飞,等.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浆黏度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54-56.[4] 陈晓春,黄春,蓝玉福,等.纤维蛋白原对内皮细胞t-PA和PAI-1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5):305-308.[5] 汲淼,崔娴维,赵威,等.脑梗死溶栓治疗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功能的变化[J].中华医学杂志,2001,25(1):21-22.
[6] 张国平,张连英,蒋耀昌,等.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2):52-54.
[7] 吴奇志,林涛,翁南星,等.冠心病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纤维蛋
白原和白细胞的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02,24(3):140-141.[8] 张烨霞,韩丽,马西.人纤维蛋白原G/A-455(FGB)基因多态性
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0,21(2):115-118.
[9] 马会利,陈纪林.冠心病及健康者男女BHaeÓ多态性与血浆纤
维蛋白原浓度比较[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16(1):32-34.
[10] 李家增,贺石林,王鸿利.血栓病学[M].第1版.北京: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8,243.
[11] 徐文,卢爱萍,夏大文,等.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与
小细胞肺癌相关性研究[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1,14(1):29-30.[12] 刘秀巧,王淑娟,吴振茹,等.恶性肿瘤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51-52.
[13] 周立红,刘敏娟,石惠敏,等.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0,27(2):28-29.[14] 张翠连,尹国燕,赵宪萍,等.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Ø、Û、Ü的改变[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1,15(1):41-42.
[15] 韩悦,王兆钺,朱明清,等.脑梗死、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
白及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的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3):129-131.
[16] 徐小燕.糖尿病、脑血栓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测定及其临床
意义[J].海南医学,2000,11(2):59.[17] 程烽,朱忠勇,王丹,等.5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J].
临床检验杂志,2000,18(1):12-14.
[18] 刘劲松,阳萍,桂勇.两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9(2):93.
(收稿日期:2006-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