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体意识是身体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实践性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基本特征。改善身体意识旨在通过提高身体体验、感知,增强自我使用、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更大程度地实现个人快乐、幸福的目的。当今文化现象中身体地位的凸显是身体意识研究的现实语境,改善身体意识能够充实艺术经验、增强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调整习惯的身体等途径可以实现身体意识的改善,但是也面临身体意识是否拥有反思性及其反思限度的问题。 关键词:身体意识;文学艺术;习惯的身体;身体反思 中图分类号:B 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2-0044-06 身体意识是身体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实用主义强调实践的首要性,它关注行动的结果、效用。舒斯特曼关于身体意识改善的观点也体现了这一基本特征。改善身体意识旨在通过提高身体体验、感知,增强自我使用、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更大程度地达成个人快乐、幸福的目的。本文主要涉及舒斯特曼身体意识研究的现实语境,身体意识与艺术审美感知的关系,调整习惯的身体状态进而改善身体意识的方式以及面临着身体意识的反思及其限度的问题。 一、身体意识研究的语境 西方哲学传统主要追求一种抽象思辨的理论演绎,试图透过事物表面现象探寻其内在本质,把哲学的最高目标定为探索真理知识。与此相反,实用主义则强调人们应该过一种审美的哲学生活,把哲学当作一种生存方式,或者说一种生活实践。舒斯特曼在《哲学实践》的中译本序中指出,实用主义区别于大多数现代西方哲学主要表现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鲜活的生活经验的核心地位,哲学首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实用主义把生活作为哲学和认识的中心,因此,认识的目标是为了增进经验和完善人性从而使生活更有生机活力。在此基础上,作为审美的哲学生活开始转向身体,身体与认识、审美等其他方面共同展示哲学生活样式的存在价值,“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把体验放置在哲学的中心位置,而充满活力而敏锐的身体处于组织体验的核心。”因此,保存丰富感知经验的身体成为实用主义哲学的聚焦点。 在当今文化现象中,身体逐渐成为区分身份的重要标识,但同时身体也问题重重,危机四伏。一方面,虚拟网络日渐普及,机器人广泛运用,造成身体可以不在场的存在危机;另一方面,视觉消费泛滥,到处充斥着身体影像。舒斯特曼认为当今诸多文化面临的困境都是由于身体状况造成的,身体意识的改善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此类现象,并且获得更大的审美快感。简言之,身体体验状态对人的生存具有重要价值。 身体意识与实用主义身体美学有怎样的关联,或者说实用主义身体美学为什么要强调身体意识呢?对于“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这一术语,舒斯特曼指出,“身体美学”的“身体”与“肉体”相对,指活态灵动的、具有敏锐感知和反思的人类身体,兼具物质性和社会性。而“美学”涵义则要从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加登说起,他指出,人类的心理活动由知、情、意构成,当时研究理智认识的学科被称为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被称为伦理学,因此,他试图建立一门介于逻辑学和伦理学之间的关于感官认识的学科,即美学或感性学,以完善全面的知识体系。审美活动以感受器官的感知为根基,而感知不是孤立的、纯粹的感官认知,而是有判断、推理等理智活动的参与。在重新审视鲍姆加登感性学概念的基础上,舒斯特曼发现感性学概念在创立之初就具有实践意义和被忽视的身体培养。舒斯特曼在《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的中译本序中指出,鲍姆加登的美学具有一个关键性的实践目标:即增强人的感知能力与感官意识以便能够提高欣赏和表演,而欣赏和表演的范围则包括艺术、美的事物与生活中的实践事务。鲍姆加登所提出的美学具有改善感知能力与感官意识的实践性,从中能够探究到感官意识是美学学科的组成部分。舒斯特曼尝试着对“身体美学”术语做出概念上的厘清,身体美学是“一门兼具批判与改良双重性质学科,它将身体作为感性审美欣赏与创造性自我塑造的核心场所,并研究人的身体体验与身体应用。因此,身体美学也致力于探索相关知识、著述与学科,它们能够建立这样的身体关怀并完善它”。舒斯特曼在中译本序中开门见山地指出,身体意识(body con-sciousness)“不仅是心灵对于作为对象的身体的意识,而且也包括‘身体化的意识’:活生生的身体直接与世界接触、在世界之内体验它”。这说明身体既是被感知到的客观物质对象,又是积极体验世界能动的意识主体。因此,身体美学不仅研究包括形貌、姿态在内的外在身体对象,而且主要研究身体内在的审美意识。事实上,身体美学与身体意识是一种包含关系,身体意识是身体美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身体意识的研究是身体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舒斯特曼对身体意识持有改善主义的观点,强调要通过完善身体感受,增强自我使用的能力。 二、身体意识与文学艺术 身体意识始终如幽灵般存在于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维度,实用主义美学家根据身体意识的改良特性探讨其与文学艺术的关系。舒斯特曼强烈地反对审美自律,在黑格尔、本雅明、瓦提默以及丹托等人纷纷提出艺术终结时,他认为过时的艺术范式终结了,包括身体、通俗和生活在内的新艺术形式复生了。杜威用审美经验来定义艺术,他所说的审美经验不仅指艺术经验,而且包括动态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经验。这一审美经验得到舒斯特曼的继承和发展。虽然审美经验的边界不断扩大,但它与文学艺术密切勾连是不争的事实,充裕的审美经验为知识累积和文艺批评提供依据。 梅洛一庞蒂认为关于身体的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知觉理论,感觉器官不仅作为感受事物的中介,而且其生理印象内含在感性事物中成为知觉的构成元素。感知是呈现给我们的一种活态性质的体验,“感知始终在参照身体”。他不仅指出身体的构造与艺术作品的整体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可比性,而且具体研究塞尚的绘画与身体的关系,认为人通过肌肉感觉拥有整个世界,绘画是世界通过身体内部秘密机制的情感勃发。他在《眼与心》中指出绘画成为塞尚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杜威认为知觉是有机体与外在环境交相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的镜式反应。他阐释审美知觉对于艺术批评的作用,他说:“知觉向判断提供材料”,“控制知觉材料,以保证合适的判断资料”,“由于审美批评的质料就是对审美对象的知觉,自然与艺术批评总是由第一手知觉的性质所决定”。对于审美对象的知觉与审美批评的材料互为统一体,知觉在艺术批评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身体是构成艺术的元素,作为艺术媒介的身体进入全部的整合对象之中。杜威指出,艺术可以划分为根据艺术家身体组织(心-身)为媒介的自动艺术和更大程度上依赖外在于身体材料为媒介的造型艺术。舞蹈、传奇讲述,身体的标识、纹身和提高在嗓音、姿势方面的修养以增加社交时的风度等被称为自动艺术,而造型艺术基本上以个人身体运动介入和保存在改造材料之内的程度为辨别标准。总之,无论在自动艺术还是在造型艺术中,感受器官不可避免地在感知活动中使得身体参与其中。
摘要:身体意识是身体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实践性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基本特征。改善身体意识旨在通过提高身体体验、感知,增强自我使用、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更大程度地实现个人快乐、幸福的目的。当今文化现象中身体地位的凸显是身体意识研究的现实语境,改善身体意识能够充实艺术经验、增强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调整习惯的身体等途径可以实现身体意识的改善,但是也面临身体意识是否拥有反思性及其反思限度的问题。 关键词:身体意识;文学艺术;习惯的身体;身体反思 中图分类号:B 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2-0044-06 身体意识是身体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实用主义强调实践的首要性,它关注行动的结果、效用。舒斯特曼关于身体意识改善的观点也体现了这一基本特征。改善身体意识旨在通过提高身体体验、感知,增强自我使用、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更大程度地达成个人快乐、幸福的目的。本文主要涉及舒斯特曼身体意识研究的现实语境,身体意识与艺术审美感知的关系,调整习惯的身体状态进而改善身体意识的方式以及面临着身体意识的反思及其限度的问题。 一、身体意识研究的语境 西方哲学传统主要追求一种抽象思辨的理论演绎,试图透过事物表面现象探寻其内在本质,把哲学的最高目标定为探索真理知识。与此相反,实用主义则强调人们应该过一种审美的哲学生活,把哲学当作一种生存方式,或者说一种生活实践。舒斯特曼在《哲学实践》的中译本序中指出,实用主义区别于大多数现代西方哲学主要表现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鲜活的生活经验的核心地位,哲学首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实用主义把生活作为哲学和认识的中心,因此,认识的目标是为了增进经验和完善人性从而使生活更有生机活力。在此基础上,作为审美的哲学生活开始转向身体,身体与认识、审美等其他方面共同展示哲学生活样式的存在价值,“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把体验放置在哲学的中心位置,而充满活力而敏锐的身体处于组织体验的核心。”因此,保存丰富感知经验的身体成为实用主义哲学的聚焦点。 在当今文化现象中,身体逐渐成为区分身份的重要标识,但同时身体也问题重重,危机四伏。一方面,虚拟网络日渐普及,机器人广泛运用,造成身体可以不在场的存在危机;另一方面,视觉消费泛滥,到处充斥着身体影像。舒斯特曼认为当今诸多文化面临的困境都是由于身体状况造成的,身体意识的改善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此类现象,并且获得更大的审美快感。简言之,身体体验状态对人的生存具有重要价值。 身体意识与实用主义身体美学有怎样的关联,或者说实用主义身体美学为什么要强调身体意识呢?对于“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这一术语,舒斯特曼指出,“身体美学”的“身体”与“肉体”相对,指活态灵动的、具有敏锐感知和反思的人类身体,兼具物质性和社会性。而“美学”涵义则要从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加登说起,他指出,人类的心理活动由知、情、意构成,当时研究理智认识的学科被称为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被称为伦理学,因此,他试图建立一门介于逻辑学和伦理学之间的关于感官认识的学科,即美学或感性学,以完善全面的知识体系。审美活动以感受器官的感知为根基,而感知不是孤立的、纯粹的感官认知,而是有判断、推理等理智活动的参与。在重新审视鲍姆加登感性学概念的基础上,舒斯特曼发现感性学概念在创立之初就具有实践意义和被忽视的身体培养。舒斯特曼在《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的中译本序中指出,鲍姆加登的美学具有一个关键性的实践目标:即增强人的感知能力与感官意识以便能够提高欣赏和表演,而欣赏和表演的范围则包括艺术、美的事物与生活中的实践事务。鲍姆加登所提出的美学具有改善感知能力与感官意识的实践性,从中能够探究到感官意识是美学学科的组成部分。舒斯特曼尝试着对“身体美学”术语做出概念上的厘清,身体美学是“一门兼具批判与改良双重性质学科,它将身体作为感性审美欣赏与创造性自我塑造的核心场所,并研究人的身体体验与身体应用。因此,身体美学也致力于探索相关知识、著述与学科,它们能够建立这样的身体关怀并完善它”。舒斯特曼在中译本序中开门见山地指出,身体意识(body con-sciousness)“不仅是心灵对于作为对象的身体的意识,而且也包括‘身体化的意识’:活生生的身体直接与世界接触、在世界之内体验它”。这说明身体既是被感知到的客观物质对象,又是积极体验世界能动的意识主体。因此,身体美学不仅研究包括形貌、姿态在内的外在身体对象,而且主要研究身体内在的审美意识。事实上,身体美学与身体意识是一种包含关系,身体意识是身体美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身体意识的研究是身体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舒斯特曼对身体意识持有改善主义的观点,强调要通过完善身体感受,增强自我使用的能力。 二、身体意识与文学艺术 身体意识始终如幽灵般存在于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维度,实用主义美学家根据身体意识的改良特性探讨其与文学艺术的关系。舒斯特曼强烈地反对审美自律,在黑格尔、本雅明、瓦提默以及丹托等人纷纷提出艺术终结时,他认为过时的艺术范式终结了,包括身体、通俗和生活在内的新艺术形式复生了。杜威用审美经验来定义艺术,他所说的审美经验不仅指艺术经验,而且包括动态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经验。这一审美经验得到舒斯特曼的继承和发展。虽然审美经验的边界不断扩大,但它与文学艺术密切勾连是不争的事实,充裕的审美经验为知识累积和文艺批评提供依据。 梅洛一庞蒂认为关于身体的理论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知觉理论,感觉器官不仅作为感受事物的中介,而且其生理印象内含在感性事物中成为知觉的构成元素。感知是呈现给我们的一种活态性质的体验,“感知始终在参照身体”。他不仅指出身体的构造与艺术作品的整体有内在的统一性和可比性,而且具体研究塞尚的绘画与身体的关系,认为人通过肌肉感觉拥有整个世界,绘画是世界通过身体内部秘密机制的情感勃发。他在《眼与心》中指出绘画成为塞尚的思考方式、生活方式。杜威认为知觉是有机体与外在环境交相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的镜式反应。他阐释审美知觉对于艺术批评的作用,他说:“知觉向判断提供材料”,“控制知觉材料,以保证合适的判断资料”,“由于审美批评的质料就是对审美对象的知觉,自然与艺术批评总是由第一手知觉的性质所决定”。对于审美对象的知觉与审美批评的材料互为统一体,知觉在艺术批评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身体是构成艺术的元素,作为艺术媒介的身体进入全部的整合对象之中。杜威指出,艺术可以划分为根据艺术家身体组织(心-身)为媒介的自动艺术和更大程度上依赖外在于身体材料为媒介的造型艺术。舞蹈、传奇讲述,身体的标识、纹身和提高在嗓音、姿势方面的修养以增加社交时的风度等被称为自动艺术,而造型艺术基本上以个人身体运动介入和保存在改造材料之内的程度为辨别标准。总之,无论在自动艺术还是在造型艺术中,感受器官不可避免地在感知活动中使得身体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