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长烟一空一:(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3)野芳发而幽香发:(4)后天下之乐而乐后: .(5)杂然而前陈者 陈:(6)云归而岩穴暝 归: ..(7)至于负者歌于途负: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 ....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C、衔/远山,吞/长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沙尘暴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6.《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7、下面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行者休于树(在)

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6)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选文第(2)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10.《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朝晖夕阴 晖: ②薄暮冥冥 薄:

③刻于其上 于: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连月不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乃重修岳阳楼 见渔人乃大惊

D、醉翁之意 前人之述备矣

3、翻译句子。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填空。

《岳阳楼记》写景侧重描写和 两种情境,表达迁客骚人

和之情,与“古仁人”的,形成鲜明对比。而《醉翁亭记》写景重点写了和之景,表达了作者的,其实质是

(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云归而岩穴暝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B、予观夫巴陵胜状 未几,夫齁声起。

C、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D、野芳发而幽香 芳草鲜美

3.翻译下列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下文,这个“异”字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1)

(2)

5.甲段中“前人之述备矣”其中“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的句。(用课文中原话回答)。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段,成语是:。

6.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景,乙描写了景,两者写景的角度不同:。

7.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中的“乐”与甲段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

(甲)《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乙)《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负者歌于途 ( ) (2)杂然而前陈者 ( )

(3)去国还乡( ) (4)长烟一空 (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颓然乎其间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而不知人之乐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5、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

6.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佳木秀而繁阴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野芳发而幽香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醉翁亭记 B、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饮少辄醉 浅尝辄止D、醉翁之意不在酒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 .翻译下列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甲﹞文概说阴晴变化的语句是,;﹝乙﹞文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语句是,。

5、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

《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或异才者之为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乎?⑥醉能同其乐,醒能迷以文者 ..⑦微斯人,吾谁与归?⑧树林阴翳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是进亦忧,退亦忧 斯是陋室

C、或异二者之为 醒能迷以文者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⑤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⑥醉能同其乐,醒能迷以文者,太守也。

4、两文都在此段中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在表达方式是都运用了和;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岳》的主旨句是,《醉》的主旨句是。

5、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岳》一文着眼于,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一文则寄情山水,将和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6、两文作者虽都被贬,但仍有所作为,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醉能同其乐( )

2.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 不以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

C. 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翻译下列句子: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4、内容理解:

(1)甲文假借古仁人之心,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主要突出一个“”字;乙文中以“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之乐,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突出一个“”字。

(2)甲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和的意味。乙段写。这一段有,有,更融入和,托出全文的主旨。

《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薛集)答案:1、①求:探索 之:的 心:思想感情 ②之:的 为:心理活动 ③以:为 ④庙堂:指朝廷 则:那么就 其:他的 ⑤而:可是 其:他们 ⑥其:他们 以:用 者:的

人 ⑦微:没有 归:归依 ⑧从:跟从 ⑨翳:遮盖 ⑩谓:是 2、C 3、①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理。②为因为外物的好坏、我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③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④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⑤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⑥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4、抒情 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迷以文者,太守也 5、“忧” 醉 乐 6、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对比阅读训练题答案

1 (1) 一:全 (2)以 :因

(3) 发: 开放 (4) 后:在~~~~之后

(5) 陈:摆开 (6) 归:聚拢

(7) 负:背着东西

2:D 3:A

4: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或: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5:B 6:忧 醉与乐 7:C

8:(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得昏暗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9.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与民同乐

《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答案: 1、日光;迫近; 在;来 2、D 3、略 4、悲凉;阳光灿烂;悲;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早晚;四季;山水之乐;与民同乐

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

(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答案:1.尽;昏暗 2.D 3.(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2)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4.(1)外界景物好,自己的得而喜;(2)外界环境坏,自己的失而悲。 5.唐贤今人诗赋,水落石出 6.洞庭湖雄伟景色、醉翁亭周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两者不同表现在:甲概括描写,乙紧扣朝暮、四季特征具体描写。

7.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甲)《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乙)《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答案: 1、(1)背着 (2)摆放) (3)国都) (4)全 2、B 3、(1)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2)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D 5、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的“览物之情”是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 “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范仲淹的立足点是“民”,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6、略

(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答案:1、(1) 晖:日光 (2) 秀:滋长 (3)好的,美的 (4)香花 2、C 3、

(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2)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前人之述备矣)(1分) 而乐亦无穷也(1分) 不同点:①﹝甲﹞写水景,﹝乙﹞写山景 ②﹝甲﹞写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四季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写景注重秀美多变。(答案不仅限此,意思对即给分,答对两个意思就给满分。

《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三中)答案:1、探求 代词,他们 2、D 3.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4.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 民同乐 “乐” (2)抒情和议论 日暮醉归 描写 叙事 抒情 议论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长烟一空一:(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3)野芳发而幽香发:(4)后天下之乐而乐后: .(5)杂然而前陈者 陈:(6)云归而岩穴暝 归: ..(7)至于负者歌于途负: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 ....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C、衔/远山,吞/长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沙尘暴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6.《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7、下面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行者休于树(在)

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6)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选文第(2)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10.《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朝晖夕阴 晖: ②薄暮冥冥 薄:

③刻于其上 于: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连月不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乃重修岳阳楼 见渔人乃大惊

D、醉翁之意 前人之述备矣

3、翻译句子。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填空。

《岳阳楼记》写景侧重描写和 两种情境,表达迁客骚人

和之情,与“古仁人”的,形成鲜明对比。而《醉翁亭记》写景重点写了和之景,表达了作者的,其实质是

(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云归而岩穴暝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B、予观夫巴陵胜状 未几,夫齁声起。

C、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D、野芳发而幽香 芳草鲜美

3.翻译下列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下文,这个“异”字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1)

(2)

5.甲段中“前人之述备矣”其中“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的句。(用课文中原话回答)。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段,成语是:。

6.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景,乙描写了景,两者写景的角度不同:。

7.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中的“乐”与甲段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

(甲)《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乙)《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负者歌于途 ( ) (2)杂然而前陈者 ( )

(3)去国还乡( ) (4)长烟一空 (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颓然乎其间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而不知人之乐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5、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

6.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佳木秀而繁阴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野芳发而幽香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醉翁亭记 B、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饮少辄醉 浅尝辄止D、醉翁之意不在酒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 .翻译下列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甲﹞文概说阴晴变化的语句是,;﹝乙﹞文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语句是,。

5、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

《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或异才者之为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乎?⑥醉能同其乐,醒能迷以文者 ..⑦微斯人,吾谁与归?⑧树林阴翳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是进亦忧,退亦忧 斯是陋室

C、或异二者之为 醒能迷以文者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⑤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⑥醉能同其乐,醒能迷以文者,太守也。

4、两文都在此段中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在表达方式是都运用了和;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岳》的主旨句是,《醉》的主旨句是。

5、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岳》一文着眼于,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一文则寄情山水,将和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6、两文作者虽都被贬,但仍有所作为,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醉能同其乐( )

2.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 不以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

C. 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翻译下列句子: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4、内容理解:

(1)甲文假借古仁人之心,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主要突出一个“”字;乙文中以“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之乐,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突出一个“”字。

(2)甲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和的意味。乙段写。这一段有,有,更融入和,托出全文的主旨。

《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薛集)答案:1、①求:探索 之:的 心:思想感情 ②之:的 为:心理活动 ③以:为 ④庙堂:指朝廷 则:那么就 其:他的 ⑤而:可是 其:他们 ⑥其:他们 以:用 者:的

人 ⑦微:没有 归:归依 ⑧从:跟从 ⑨翳:遮盖 ⑩谓:是 2、C 3、①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理。②为因为外物的好坏、我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③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④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⑤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⑥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4、抒情 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迷以文者,太守也 5、“忧” 醉 乐 6、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对比阅读训练题答案

1 (1) 一:全 (2)以 :因

(3) 发: 开放 (4) 后:在~~~~之后

(5) 陈:摆开 (6) 归:聚拢

(7) 负:背着东西

2:D 3:A

4: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或: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5:B 6:忧 醉与乐 7:C

8:(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得昏暗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9.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与民同乐

《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答案: 1、日光;迫近; 在;来 2、D 3、略 4、悲凉;阳光灿烂;悲;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早晚;四季;山水之乐;与民同乐

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

(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答案:1.尽;昏暗 2.D 3.(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2)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4.(1)外界景物好,自己的得而喜;(2)外界环境坏,自己的失而悲。 5.唐贤今人诗赋,水落石出 6.洞庭湖雄伟景色、醉翁亭周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两者不同表现在:甲概括描写,乙紧扣朝暮、四季特征具体描写。

7.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甲)《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乙)《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答案: 1、(1)背着 (2)摆放) (3)国都) (4)全 2、B 3、(1)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2)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D 5、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的“览物之情”是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 “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范仲淹的立足点是“民”,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6、略

(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答案:1、(1) 晖:日光 (2) 秀:滋长 (3)好的,美的 (4)香花 2、C 3、

(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2)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前人之述备矣)(1分) 而乐亦无穷也(1分) 不同点:①﹝甲﹞写水景,﹝乙﹞写山景 ②﹝甲﹞写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四季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写景注重秀美多变。(答案不仅限此,意思对即给分,答对两个意思就给满分。

《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三中)答案:1、探求 代词,他们 2、D 3.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4.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 民同乐 “乐” (2)抒情和议论 日暮醉归 描写 叙事 抒情 议论


相关文章

  • 岳阳楼记复习资料
  • 岳阳楼记复习资料 一.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二. 气象 若夫霪雨 形体 国 四. 问答 1. 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答: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查看


  • 九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
  • 九年级语文上段考复习 古诗文阅读诗词赏析 一.(共14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查看


  • 九上单元题答案
  • 北师大版语文九上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C (羊圈 2.C(账簿 帐幔 惊惶失措) 3.A 4. B (A. "认识她,.ju àn 很不相称.ch ân ) 了解她,她爱,娶她": ...查看


  • 八年级下册对联
  • 八年级下册对联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阅读<藤野先生>,根据课文内容.写法.主旨等,补全下联: 出:恶东京,赴仙台,恩师正直严教苦学: 对: 出:异国恩师情难忘: 对: 2.阅读<我的母亲>,根据课文内容.写法 ...查看


  • 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对比阅读 练习题
  •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10分)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张 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 ...查看


  •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纲解读及指导策略
  • 2014年安徽省中考考纲(语文)解读及指导策略 一.2014年安徽省中考考纲(语文)解读(课标引路,吃透考纲,关注变化) 2014年<考纲>[语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编写说明: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例证性试题:考试形式和试卷 ...查看


  • 初二语文下复习资料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17页) 作者:百色民族高中初中部李长安([email protected])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 不逊 匿名( )诘责( )喝彩( )绯红( )深恶痛疾( )文绉绉 ( )眼........ ...查看


  • 200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12答案
  • 2008中考12篇文言文阅读练习 1<曹刿论战>阅读练习 一. 整体感知 1. 概括回答课文记叙的历史事件是:齐鲁长勺之战. 2. 概括回答曹刿所论的主要内容:战前准备.战时正确战机的把握.战后胜利原因的分 析. 3. 原文回答 ...查看


  • 阅读下面两段文1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