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媒体课堂学习设计
《金色花》
教 学 设 计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5班
陈萌萌 40702258
《金色花》
学习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萌萌
一、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都是书写亲情的美文。《金色花》这一散文诗中所表达的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优美的语言也足以感染每一个情感丰富的学生。学习本课,首先要达成本单元要求,即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其次,还要能感受母子情深,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熏陶作用。从上述内容分析来看,我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达到三个层次的目标: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文中生字词; (2)作者泰戈尔的文学常识; (3)品味散文诗的语言美。 2.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引导学习,能够感受到母爱,感恩母亲。 三、学习对象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情况中来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感恩父母。因此,学习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亲。 四、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听录音范读,个别学生单独读,全班齐读等多形式的朗读方式,体会文章中语言的优美、自然,从而能够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能够理解文章情感,感悟浓浓的母爱。
五、学习思路设计:
本课的学习设计,是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在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内容的调整,教法、学法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上:
除了原有目标外,着眼与社会的需求,重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知识后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亲情的珍贵,从而学会感恩。
(二)学习内容的确立上: 基本保持与学习目标一致,即: 1. 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文中生字词; (2)作者泰戈尔的文学常识; (3)品味散文诗的语言美。 2.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引导学习,能够感受到母爱,感恩母亲。 (三)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1.教法方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充分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学习的整合,而一般的计算机辅助学习(CAI)中,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主要在于辅助教师的学习,演示作用为主,教师在学习中主要是起一个组织、引导、督促的作用。然而传统教学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跟学生有更好的互动,拉近距离。因此我将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形式。
2.学法方面: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自主性。
打破课内外的约束,将课内外学生活动的结合。强调课前预习,因此在文学常识部分检查预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主动性学习;在课堂上,采用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学习。这样充分交流,共同发展提高,实现学习的互动性;采用自由诵读等学生自主方式进行课文学习而网站上丰富的资源库,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愿望,一定程度的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3.学习流程:
智力小游戏导入→各种形式朗诵→教师与学生一起理解文章→升华文章主题→反馈评讲。通过语言讲授和多媒体相配合,以讨论法、多种形式朗诵法、设问法等组织整个学习过
程。
七、学习软件设计:
整堂课采用了3种学习软件。课前利用Frontpage2000,根据学习内容制作了网站《金色花》学习园地,并将学习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
网站分为四个部分,“课件专区”、“学生作业展览区”、“交流区”和“相关知识拓展区”,分别由不同的兴趣小组完成。 八、学习准备:
1.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2.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九、课时安排:1课时。
十、学习程序设计: (一)学习流程图
第一课时学习流程图
图形说明:
活动教师 学生活动 媒体选用
(二)详细学习程序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1) 〔智力小游戏导入〕:由妈妈和花这两个词语,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2) 〔引言设计〕:在遥远的印度,有一个非常爱妈妈的孩子,他突发奇想,把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闹着玩儿。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这个可爱的孩子一起走进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深情。
(1分钟)
2.探求新知〔讲授新课〕——自主探究
〔电脑视频---出示标题〕
金色花 泰戈尔
〔学生活动〕:(6分钟)
(1) 在教师引导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电脑打出问题〕:
1、 同学们都喜欢文章中的那些句子呢?能不能再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可以用
从“··· ···”中我感受到了“··· ···”的句式表达。
〔教师活动〕:
(1) 明确活动要求 结合问题仔细听朗诵录音。 (2) 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讨论专区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 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4) 进入论坛区,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 〔学生活动〕:(7分钟)
(1)进入讨论区,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论坛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 (2) 在论坛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 (3) 全班讨论交流: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感受朗读时语气语调等。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言。(3分钟) 〔过渡〕: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几人以小组进行。 〔学生活动〕:(10分钟) 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师小结〕:进一步明确在文章朗读时应该注意的方面。在此自由朗读,并达标感受。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并发表感受。 (5分钟) 〔电脑打出朗读技巧、特点等〕
〔过渡〕:我们已经能够朗读的比较到位了,那么现在我们来理解文章,我想会很简单了,大家加油!
〔电脑打出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2个句子。(2分钟) 〔学生活动〕:(5分钟)
(1)根据教师分析,自主讨论分析剩下句子。 (2) 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教师活动〕:学生将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的同时,教师给予一定得教学评价和补充。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配合老师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篇文章。 〔电脑视频---出示文章思想感情〕
〔教师结束语〕:〔音乐背景〕并且有感情的朗诵一段抒情性文字,进一步深化母爱主题,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
〔电脑打出课后作业:给母亲写一小段表达爱的文字。〕 〔学生活动〕再一次随着背景音乐,齐声朗诵散文诗《金色花》。
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媒体课堂学习设计
《金色花》
教 学 设 计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5班
陈萌萌 40702258
《金色花》
学习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萌萌
一、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都是书写亲情的美文。《金色花》这一散文诗中所表达的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优美的语言也足以感染每一个情感丰富的学生。学习本课,首先要达成本单元要求,即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其次,还要能感受母子情深,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熏陶作用。从上述内容分析来看,我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达到三个层次的目标: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文中生字词; (2)作者泰戈尔的文学常识; (3)品味散文诗的语言美。 2.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引导学习,能够感受到母爱,感恩母亲。 三、学习对象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情况中来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感恩父母。因此,学习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亲。 四、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听录音范读,个别学生单独读,全班齐读等多形式的朗读方式,体会文章中语言的优美、自然,从而能够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能够理解文章情感,感悟浓浓的母爱。
五、学习思路设计:
本课的学习设计,是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在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内容的调整,教法、学法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上:
除了原有目标外,着眼与社会的需求,重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知识后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亲情的珍贵,从而学会感恩。
(二)学习内容的确立上: 基本保持与学习目标一致,即: 1. 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文中生字词; (2)作者泰戈尔的文学常识; (3)品味散文诗的语言美。 2.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引导学习,能够感受到母爱,感恩母亲。 (三)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1.教法方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充分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学习的整合,而一般的计算机辅助学习(CAI)中,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主要在于辅助教师的学习,演示作用为主,教师在学习中主要是起一个组织、引导、督促的作用。然而传统教学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跟学生有更好的互动,拉近距离。因此我将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形式。
2.学法方面: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自主性。
打破课内外的约束,将课内外学生活动的结合。强调课前预习,因此在文学常识部分检查预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主动性学习;在课堂上,采用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学习。这样充分交流,共同发展提高,实现学习的互动性;采用自由诵读等学生自主方式进行课文学习而网站上丰富的资源库,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愿望,一定程度的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3.学习流程:
智力小游戏导入→各种形式朗诵→教师与学生一起理解文章→升华文章主题→反馈评讲。通过语言讲授和多媒体相配合,以讨论法、多种形式朗诵法、设问法等组织整个学习过
程。
七、学习软件设计:
整堂课采用了3种学习软件。课前利用Frontpage2000,根据学习内容制作了网站《金色花》学习园地,并将学习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
网站分为四个部分,“课件专区”、“学生作业展览区”、“交流区”和“相关知识拓展区”,分别由不同的兴趣小组完成。 八、学习准备:
1.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2.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九、课时安排:1课时。
十、学习程序设计: (一)学习流程图
第一课时学习流程图
图形说明:
活动教师 学生活动 媒体选用
(二)详细学习程序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1) 〔智力小游戏导入〕:由妈妈和花这两个词语,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2) 〔引言设计〕:在遥远的印度,有一个非常爱妈妈的孩子,他突发奇想,把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闹着玩儿。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这个可爱的孩子一起走进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深情。
(1分钟)
2.探求新知〔讲授新课〕——自主探究
〔电脑视频---出示标题〕
金色花 泰戈尔
〔学生活动〕:(6分钟)
(1) 在教师引导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电脑打出问题〕:
1、 同学们都喜欢文章中的那些句子呢?能不能再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可以用
从“··· ···”中我感受到了“··· ···”的句式表达。
〔教师活动〕:
(1) 明确活动要求 结合问题仔细听朗诵录音。 (2) 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讨论专区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
(3) 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4) 进入论坛区,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 〔学生活动〕:(7分钟)
(1)进入讨论区,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论坛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 (2) 在论坛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 (3) 全班讨论交流: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感受朗读时语气语调等。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言。(3分钟) 〔过渡〕: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几人以小组进行。 〔学生活动〕:(10分钟) 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师小结〕:进一步明确在文章朗读时应该注意的方面。在此自由朗读,并达标感受。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并发表感受。 (5分钟) 〔电脑打出朗读技巧、特点等〕
〔过渡〕:我们已经能够朗读的比较到位了,那么现在我们来理解文章,我想会很简单了,大家加油!
〔电脑打出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2个句子。(2分钟) 〔学生活动〕:(5分钟)
(1)根据教师分析,自主讨论分析剩下句子。 (2) 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教师活动〕:学生将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的同时,教师给予一定得教学评价和补充。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配合老师思考文章的思想感情。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篇文章。 〔电脑视频---出示文章思想感情〕
〔教师结束语〕:〔音乐背景〕并且有感情的朗诵一段抒情性文字,进一步深化母爱主题,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
〔电脑打出课后作业:给母亲写一小段表达爱的文字。〕 〔学生活动〕再一次随着背景音乐,齐声朗诵散文诗《金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