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8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福利国家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原因: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手段方式: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局限性:但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法国科尔说:我们太贵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滞胀局面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8)发展过程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福利制度。 ②罗斯福新政,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③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3)影响: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但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2.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旧课本没有
(1)“人民资本主义”:概念:
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概念: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基本已不存在。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影响: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
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经营者革命”应运而生。
概念: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影响:“经营者革命”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3.福利国家的出现
(1)含义: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前提: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
(3)资金来源:社会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英国、丹麦等国国家补贴占社会福利资金总额的1/3以上。
(4)变化: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各种免费或低收费社会服务。 (5)福利制度的特点:由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6)种类: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7)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进步性。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贫富差距的拉大,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社会更公平,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经济发展。
③二战后,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福利制度,后来泛称为“福利国家” ④福利制度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
⑤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端开始显露,因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英法美开始改革并逐渐削减福利的规模。
⑥自从1990年苏东剧变以后,北欧国家却“逆向而行”,实行了扩大福利制度的改革
【典例讲练】
4材料一
材料二 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说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有何特点?
(2)从材料二看,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是建立在怎样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3)“福利国家”建成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看法。 5.(2005·江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他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己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了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和调整,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此外,它们还扩大政府开支,采取了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材料三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材料四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请回答:
(1)综合以上材料,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2)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扭转70年代经济滞胀采取了哪些措施?
4.(1)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具体结合材料展开) 。(2)高财政支出。(3)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解决了温饱问题。财政支出扩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
5.(1)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答自由放任思想亦可)。(2)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3)原因: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干预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答出“滞账”亦可)。成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持续增长(答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下降亦可)。原因:政府减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加大国防。福利国家。
6.(1)国家干预经济方式。主要有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对经济进行宏观指导;增加政府开支并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发展股份制企业,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吸收社会大量资金,缓和社会矛盾。(2)降低税率;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对企业的干预。
学案 8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福利国家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原因: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手段方式: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局限性:但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积极性,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法国科尔说:我们太贵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滞胀局面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8)发展过程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福利制度。 ②罗斯福新政,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③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3)影响: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但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2.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旧课本没有
(1)“人民资本主义”:概念:
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概念: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基本已不存在。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影响: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
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经营者革命”应运而生。
概念: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影响:“经营者革命”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3.福利国家的出现
(1)含义: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前提: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
(3)资金来源:社会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英国、丹麦等国国家补贴占社会福利资金总额的1/3以上。
(4)变化: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各种免费或低收费社会服务。 (5)福利制度的特点:由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6)种类: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7)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进步性。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贫富差距的拉大,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社会更公平,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经济发展。
③二战后,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福利制度,后来泛称为“福利国家” ④福利制度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
⑤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端开始显露,因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英法美开始改革并逐渐削减福利的规模。
⑥自从1990年苏东剧变以后,北欧国家却“逆向而行”,实行了扩大福利制度的改革
【典例讲练】
4材料一
材料二 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说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有何特点?
(2)从材料二看,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是建立在怎样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3)“福利国家”建成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看法。 5.(2005·江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他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己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了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和调整,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此外,它们还扩大政府开支,采取了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材料三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材料四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请回答:
(1)综合以上材料,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2)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扭转70年代经济滞胀采取了哪些措施?
4.(1)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具体结合材料展开) 。(2)高财政支出。(3)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解决了温饱问题。财政支出扩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
5.(1)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答自由放任思想亦可)。(2)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3)原因: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干预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答出“滞账”亦可)。成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持续增长(答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下降亦可)。原因:政府减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加大国防。福利国家。
6.(1)国家干预经济方式。主要有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对经济进行宏观指导;增加政府开支并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发展股份制企业,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吸收社会大量资金,缓和社会矛盾。(2)降低税率;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对企业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