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陈词
婚姻是不是爱情的坟墓?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婚姻什么是爱情。
1,婚姻它是一种社会制度,它是对两性行为个人化的规范,以便于人在成家之后履行其相应的社会责任。 就婚姻制度本身来说,它更多的是社会和法律的需要,而不是个人的情感需要。甚至可以说,它是对于婚姻双方的一种压力。当然了,这是一种合理压力,它的作用在于稳定社会关系以及保护我们下一代的利益,利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繁衍和发展。
2,那爱情是什么呢?爱情是一种以人的性本能为基础的主观情绪体验。 神经内分泌学家休·卡特在美国《发现》杂志权威的解释,人类的情爱活动与三种基因有关,内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的分泌。这种刺激会给人愉快的,陶醉的体验,这就是我们觉得难以言喻的爱情的真相。但是人的身体是无法长期承受这种刺激的,所以大脑会将这三种成分新陈代谢掉,随着多巴胺的减少,人们的激情感会慢慢变淡,恢复到平静状态,没有什么爱情的化学反应是能够超过30个月的,因为这是人类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当然这个反应之后,人类的情感意识已经由初期的化学反应终点后,开始升华成行为习惯和依赖,这种情感就是亲情,亲情的爱,和爱情的爱,是两个性质的,二者没有等于。
可见,爱情它注定了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过后,我们主要是依靠亲情和责任来维系我们的家庭。
3,坟墓是一个容器,也是一种精神的纪念,它的含义是中立的,之后这个精神是好是坏与坟墓无关,在于个人。爱情结束了,我们用坟墓去纪念,但是也升华了亲情的起点
4,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它不是爱情的杀手。爱情是有赖于两个人的陌生感和新鲜感而存在情绪过程,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长久存在,所以更需要婚姻去收藏它,升华它变为亲情。
主要论点:
1,爱情是化学反应,激情不会超过30个月,所以爱情是必然会有终点的 2,坟墓是一个容器,也是一种精神的纪念,它的含义是中立的,之后这个精神是好是坏与坟墓无关,在于个人。爱情结束了,我们用坟墓去纪念,但是也升华了亲情的起点
3,亲情不是爱情,《新华字典》2011年第11版792页,“亲情”的解释是,有血统,婚姻的感情
4,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不是爱情的杀手,杀手是男女双方自己
巩固化学反应的另一个例子:
神经内分泌学家休·卡特就在研究中发现,大草原田鼠是一种“忠贞”的动物,雄鼠一旦与雌鼠交配,它就会恪守一条原则:不再与“第三者”发生性关系。经过进一步研究,卡特发现,田鼠的爱情来自大脑脑下垂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后叶催产素 。为了证实他的推论,卡特给田鼠的大脑注入一种抑制后叶催产素产生的化学物质,以阻断其分泌。结果,田鼠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它们立即抛弃了曾经深爱过的伴侣,开始滥交。
这个例子巩固了我方用科学去解释爱情的例子,理性客观的解释爱情的确是化学的产物,而之所以我们会觉得爱情是感性的,只是因为我们加了个人的感情色彩,所以是不够客观的,不具有说服力。
1,如果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那为什么现代大学生毕业后一谈婚论嫁,爱情在碰到婚姻这个就分手了呢
因为爱情是主观的情绪,而婚姻是现实的客观的,婚姻包含了家庭,工作,地域,文化乃至价值观,婚姻不能允许爱情的幻想成分存在,所以当30个月的爱情化学反应结束后,男女双方在生活中不能达成共识,就会选择分开,所以婚姻变成爱情的坟墓了,但是真正的杀手并不是婚姻,还是男女双方自己。
2,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爱情刻苦铭心,但是为什么林徽因并没有选择徐志摩结
婚?
因为林徽因是现实主义者,她要的不是徐志摩浪漫的“诗”,而是梁思成脚踏实地的“建筑”,她知道爱情的30个月之后将面临的是现实世界,是婚姻,而感性的徐志摩却不能保障这一点,林徽因则选择了离开,所以婚姻也变成了林徽因和徐志摩爱情的坟墓,杀手同样是林徽因和徐志摩自己。
3,人类终会死亡这是一个定律哈,我们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请问对方辩友在你生命结束之后你希望你的后代尊重你给你立坟墓吗? 那请问你尊重你的爱情吗?
拓展阅读
爱情 化学的奴隶
2003年5月,美国著名的科普杂志《发现》月刊发表了一篇关于破解爱情秘密的文章。该文章说,像所有情感一样,爱情也源于大脑,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爱的激情,是因为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化学体系使然。
早在20世纪80年代,神经内分泌学家休·卡特就在研究中发现,大草原田鼠是一种“忠贞”的动物,雄鼠一旦与雌鼠交配,它就会恪守一条原则:不再与“第三者”发生性关系。经过进一步研究,卡特发现,田鼠的爱情来自大脑脑下垂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后叶催产素 。为了证实他的推论,卡特给田鼠的大脑注入一种抑制后叶催产素产生的化学物质,以阻断其分泌。结果,田鼠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它们立即抛弃了曾经深爱过的伴侣,开始滥交。与此相反,那些大脑中被注入后叶催产素的雌田鼠,它们的择偶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不再象以前那么挑剔,一旦确定关系,就对“丈夫”忠心耿耿,对其他田鼠视而不见,颇有点“我的眼中只有你”的味道。
当然,田鼠与人不同,它的感情是否专一与道德或宗教无关,因为田鼠就是田鼠,它的选择皆出自天性。但是,田鼠这种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一夫一妻”的生活方式,还是激起了研究者的强烈兴趣。他们通过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发现,人类的情爱活动与三种基因有关,这三种基因分别负责指令人体内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其中,后叶催产素与人体天然产生的“鸦片”——内啡肽有协同作用,后叶催产素启动依恋他人的愿望,内啡肽则提供与爱人在一起时的那种陶醉感。因而,有人把后叶催产素称为“爱情激素”、“恋爱兴奋剂”。
爱情也有保鲜期
许多人期望的爱情是“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然而,神经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后,得出一个令人失望的结论:一对情侣之间的爱情最多只能持续30个月左右,再往后发展,爱情就会“变质”为亲情。
神经科学家已经发现,多巴胺、苯乙胺、后叶催产素等爱情化学物质大量释放,会给人以巅峰般的体验,极度欣快。但是,我们的大脑不可能长期不断地大量释放这些物质,因为神经细胞只有在受到新异刺激时才会兴奋。而固定的两性关系时间一长,相互间就再无新鲜感可言,也就再难以兴奋起来,那种刻骨铭心、神魂飘荡的爱情也随之消失了。
美国康奈尔大学生化博士辛迪·奈克斯在过去两年曾调查了37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5000对夫妇,并对他们进行医学测试,他得到的结论是,18至30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让男女相识、约会乃至结合和生子。在这些过程结束后,双方都不会再有心跳及冒汗的情况。奈克斯说,爱情其实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是由化学物质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组成,时间长了,人体便会对这三种物质产生抗体,“鸡尾酒”便会“过期”,这个时间大概在2年左右。之后,男女要不分手,要不便让爱成为习惯。反映婚外恋的国产电影《一声叹息》有一段台词,它出自一个有婚外恋的中年男子之口,大抵是说他和妻子在一起的感觉已经变成自己左右手相握的感觉(也就是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如果把那只“手”砍了,他仍会觉得痛。这虽然只是那些喜新不厌旧的已婚男人的个人体验(其实女人的感觉也差不多),但也不失为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生动实例。奈克斯就说过,爱情其实是一种精神状态,几年后,爱情走了,但你可能仍然喜欢他。所以,还是有很多人成功地跨越了30个月的爱情,将其婚姻维持到50年以上。
既然有人为爱情“变质”找到了科学解释,那么,挽救爱情和家庭危机是否也可以在技术层面上加以解决呢?从现实情况来看,答案是肯定的,科学家们还真的研制出了“爱情保鲜剂”。据德国《时代精神》月刊消息,2001年英国研制并生产了女人专用的“爱情药水”,它含有苯乙胺和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女人的魅力和感性。它的出现着实吸引了不少对爱情心灰意冷的女人们,以至于在伦敦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类似的产品也出现于2002年的德国,它是汉诺威医学院研制出的“爱情保鲜剂”,号称对男女都有作用,其主要成分是苯乙胺、多巴胺(男用型)或苯乙胺、多巴胺及催产素(女用型)。第一位接受“爱情保鲜剂”的试验者是25岁珍妮特·莎燕,她是一名化验员。据说,她就是因为身体中缺乏3种“爱情化学物质”而对丈夫冷漠,并最终导致分居。
爱情是有气味的
过去,人们把男女一见钟情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男女方对相互相貌、气质的认同,而现在一些专家认为,他(她)们身上的体味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
用。著有《性与嗅觉》一书的阿兰·赫思克博士说:“与其说‘一见钟情’,不如改成‘一闻钟情’更为贴切些。”芝加哥大学的两位研究者也在《自然基因》刊物上发表文章,指出女性更喜欢体味与自己的遗传体味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男子。他们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基因搭配系统”,它出现于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相同基因带来的病变,以确保后代拥有健康的免疫系统。从宏观上看,它可以降低人类过度繁殖或趋于灭绝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影响“一见钟情”的这组基因一般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以下简称MHC),它所制造的蛋白质能够确保体内细胞对免疫系统没有排斥性。MHC还是人体气味的来源,不同的MHC基因在人体上表现为不同的体味,而体味本身又等于一种信号,反过来通过择偶偏好去影响MHC在后代的生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男女之间爱情的产生深受嗅觉的影响。例如,让男士嗅闻女性分泌物可以提高男性的激素分泌;对不同的女性分泌物,男性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激素分泌量;女性倾向于选择喷洒过含有男性激素气味的座位,而男性则排斥带有其他男性体味的座位;一般人皆倾向排斥带有近亲体味的物品。 从上述的一系列实验可以看出,男女之间的“来电事件”的确事出有因,至少,它说明人类不单单是个纯情动物或精神动物,而是与大多数其他动物一样,要受到生物化学因素的制约。从某种程度上说,爱情也不过是生物化学的奴隶之一。很多专家们就认为,干净的头发和清新的皮肤所散发和分泌出的气味最具有性诱惑力,这些天然的气味可以激发人们的性欲。
对于这一非凡现象最为敏感的是那些生产香水的制造商们,事实上,这也是他们事业的基础和赚钱的不二法门。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有麝香气味的香水涂抹在女性的腋窝下会产生反应,散发出“爱情气味”,所以早在30年前的欧洲,他们就生产出了一种含有男性雄甾酮信息素的喷雾剂。除了香水,体味还可能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对此,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威廉姆·奥古斯特期望甚高,他相信包含体味的“信息素”将会成为21世纪治疗多种性功能障碍的最好的药物,甚至还可帮助人们利用化学的方法研制春药。不过,他同时承认,体味固然影响了择偶偏好,但现代社会中却有更多其他影响力强大的外在择偶条件,比如财富、社会地位等等,这些外在条件也许会令来自体味的诱惑黯然失色。他说:“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今天的离婚率会这么高!”
爱情的基础是基因
浪漫的爱情竟然和天生的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学家的这个结论足以震惊所有人。
美国人类学家戴维和吉文斯发现,在爱情不可言喻的神秘与伟大之下,还
隐藏着一些更为基本的基因法则:那些有优秀基因的人更容易成为异性追求的目标。因为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与一个产生多病后代或在把后代养大前就死去的生物配对无异于自取灭亡。只有爱上健康的人体,我们通过子女把基因留传下去的机会才最大。
激素含量是一个人免疫系统是否强大的标志,尤其是雄性睾丸激素和雌激素。但激素的具体情况通常难以检测,因而人们只好通过外部标志来判断。对于男性来说,他们的面部会反映出睾丸激素的含量。那些睾丸激素水平最高的男孩在成年后往往下巴更宽,额头更粗犷。而男性注意的则是雌激素塑造出的女性体态,其注意焦点主要集中在臀部积聚脂肪的多少,以及腰部相对于臀部的比例。
有趣的是,戴维和吉文斯还在老鼠身上发现了“忠诚”基因。他们将有“忠贞”荣誉的大草原田鼠的一个基因植入“生性风流”的雄性小家鼠体内,使后者变成了更忠诚的丈夫和更有“爱心”的父亲。而正常的雄性小家鼠通常在交配完成后 ,会立即抛弃其伴侣,并且一点也不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 注入了“忠诚”基因的老鼠尚且可以如此自律,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当然就不用说了。这样,有一个可能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既然有不少人饱受配偶不忠的痛苦,既然在伦理上人们认为配偶就是今生今世再也不愿离开的人,那么是否可以给人注入“忠诚”基因呢 ?想必大多数人会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尽管基因的作用很重要,但人类在爱情方面并不完全受到古老本能的支配。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夫妻,基因仅仅是他们婚姻的本能基础,在此之上还覆盖着他们层层叠叠的个人经历,所以即便基因完全相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因此,后天因素在人类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中仍然非常重要。
西方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话真的有道理吗?
我以前对西方人的说法总是有抵触,因为周围到处都是西方文化的影子,中国文化成为了一个摔碎的陶罐,虽然看起来到处都有,却都是碎片。因为这个原因,虽然自己是学了一些英语,也接触了一些西方文化,但我骨子里对西方的东西却有着莫名的抗拒意识,从西餐到圣经,都在抗拒。然而,越是成熟,越发现,原来西方人的很多说法都很有道理(我不敢说全部,因为我所知不多),反倒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到处都充满着谎言与虚伪。我终于明白了鲁迅所说的“不读中国书”的意思。 在看待婚姻和爱情上,中西之间的差距就是一个例子。中国人喜欢把婚姻作为爱情的归宿,或者说是终极目标,从小姐或丫鬟变成夫人,就算是修得正果了。否则,再美好的爱情也带有悲剧或淫乱的色彩。而西方人却把爱情与婚姻分得很清楚,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经历。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如今的多数人或许都同意这个观点:婚姻确实是爱情的坟墓。
我的问题不是这个结论本身,而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我们知其然,总应该知其所以然吧。 也许你会问:怎么突然想到了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事出有因,最近两天,连续看了有关邓丽君的节目和文章,于是勾起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在为邓丽君的红颜薄命唏嘘之余,不免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邓丽君真的嫁给了她最爱的林振发,或者是郭孔丞,又或是成龙,结局会怎样呢?真的会是一个完美的婚姻吗?我看未必。 如果你认真想一想,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爱情都是需要想象的,也就是说,爱情一定是要有虚幻的成分存在的。如果你对一个人完全了解了,你是不会爱上对方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明则无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而婚姻则完全不同,婚姻是要把所有虚幻成分剔除的,就像要剥开火龙果的皮一样,那外皮和内瓤是完全不同的。想想看,这样的两种状态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从爱情到婚姻,就像把一个梦想打破一样。这就像做梦,爱情是做梦的阶段,婚姻则是醒来之后。只要你醒了,梦也就破灭了。所以说,清醒就是美梦的坟墓。 和女同事们聊天的时候,有时会聊到这个话题。我发现,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样的说法,每个人几乎都希望自己的爱情能走入婚姻,而婚后能持续爱情的甜蜜。这样想看似没什么问题,因为我们都是接受这样的教育的,所有人都说,婚姻要经历爱情这个阶段。其实,这是启蒙运动后最大的谎言,从西方传遍世界的谎言,其虚假程度比圣经中说有上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别急着反驳,想想看,过去的人们(包括现在的一部分人),在婚姻之前经历过爱情的阶段吗?没有!因此,爱情与婚姻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这话不假吧? 再说,基于爱情的婚姻就一定是牢固的吗?看看如今的离婚率就知道了,城市离婚率远比农村高这个现象,至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基于爱情的婚姻并不牢固。我们知道,城市人口的婚姻基于所谓爱情的更多,这没错吧?
说到这里,我想有一个事实恐怕这些女同事们得承认了,爱情与婚姻并不等同,也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只是我们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说,应该让它们之间建立因果联系而已。 这也就是说,你想要在爱情中得到婚姻,或者婚姻中得到爱情,其实要的根本就不是一样东西,而你,一直以为他们俩就是一个人。所以,梦想破灭也就难免了。反过来,如
果你知道,其实这完全是两种人生经历,那么,你成熟了,你可以进入婚姻了,你也不会对婚姻感到失望了。 结论是,虽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没错,但我们不必感到悲观,因为这两者并不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经历,需要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和智慧。
一辨陈词
婚姻是不是爱情的坟墓?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婚姻什么是爱情。
1,婚姻它是一种社会制度,它是对两性行为个人化的规范,以便于人在成家之后履行其相应的社会责任。 就婚姻制度本身来说,它更多的是社会和法律的需要,而不是个人的情感需要。甚至可以说,它是对于婚姻双方的一种压力。当然了,这是一种合理压力,它的作用在于稳定社会关系以及保护我们下一代的利益,利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繁衍和发展。
2,那爱情是什么呢?爱情是一种以人的性本能为基础的主观情绪体验。 神经内分泌学家休·卡特在美国《发现》杂志权威的解释,人类的情爱活动与三种基因有关,内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的分泌。这种刺激会给人愉快的,陶醉的体验,这就是我们觉得难以言喻的爱情的真相。但是人的身体是无法长期承受这种刺激的,所以大脑会将这三种成分新陈代谢掉,随着多巴胺的减少,人们的激情感会慢慢变淡,恢复到平静状态,没有什么爱情的化学反应是能够超过30个月的,因为这是人类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当然这个反应之后,人类的情感意识已经由初期的化学反应终点后,开始升华成行为习惯和依赖,这种情感就是亲情,亲情的爱,和爱情的爱,是两个性质的,二者没有等于。
可见,爱情它注定了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过后,我们主要是依靠亲情和责任来维系我们的家庭。
3,坟墓是一个容器,也是一种精神的纪念,它的含义是中立的,之后这个精神是好是坏与坟墓无关,在于个人。爱情结束了,我们用坟墓去纪念,但是也升华了亲情的起点
4,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它不是爱情的杀手。爱情是有赖于两个人的陌生感和新鲜感而存在情绪过程,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长久存在,所以更需要婚姻去收藏它,升华它变为亲情。
主要论点:
1,爱情是化学反应,激情不会超过30个月,所以爱情是必然会有终点的 2,坟墓是一个容器,也是一种精神的纪念,它的含义是中立的,之后这个精神是好是坏与坟墓无关,在于个人。爱情结束了,我们用坟墓去纪念,但是也升华了亲情的起点
3,亲情不是爱情,《新华字典》2011年第11版792页,“亲情”的解释是,有血统,婚姻的感情
4,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不是爱情的杀手,杀手是男女双方自己
巩固化学反应的另一个例子:
神经内分泌学家休·卡特就在研究中发现,大草原田鼠是一种“忠贞”的动物,雄鼠一旦与雌鼠交配,它就会恪守一条原则:不再与“第三者”发生性关系。经过进一步研究,卡特发现,田鼠的爱情来自大脑脑下垂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后叶催产素 。为了证实他的推论,卡特给田鼠的大脑注入一种抑制后叶催产素产生的化学物质,以阻断其分泌。结果,田鼠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它们立即抛弃了曾经深爱过的伴侣,开始滥交。
这个例子巩固了我方用科学去解释爱情的例子,理性客观的解释爱情的确是化学的产物,而之所以我们会觉得爱情是感性的,只是因为我们加了个人的感情色彩,所以是不够客观的,不具有说服力。
1,如果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那为什么现代大学生毕业后一谈婚论嫁,爱情在碰到婚姻这个就分手了呢
因为爱情是主观的情绪,而婚姻是现实的客观的,婚姻包含了家庭,工作,地域,文化乃至价值观,婚姻不能允许爱情的幻想成分存在,所以当30个月的爱情化学反应结束后,男女双方在生活中不能达成共识,就会选择分开,所以婚姻变成爱情的坟墓了,但是真正的杀手并不是婚姻,还是男女双方自己。
2,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爱情刻苦铭心,但是为什么林徽因并没有选择徐志摩结
婚?
因为林徽因是现实主义者,她要的不是徐志摩浪漫的“诗”,而是梁思成脚踏实地的“建筑”,她知道爱情的30个月之后将面临的是现实世界,是婚姻,而感性的徐志摩却不能保障这一点,林徽因则选择了离开,所以婚姻也变成了林徽因和徐志摩爱情的坟墓,杀手同样是林徽因和徐志摩自己。
3,人类终会死亡这是一个定律哈,我们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请问对方辩友在你生命结束之后你希望你的后代尊重你给你立坟墓吗? 那请问你尊重你的爱情吗?
拓展阅读
爱情 化学的奴隶
2003年5月,美国著名的科普杂志《发现》月刊发表了一篇关于破解爱情秘密的文章。该文章说,像所有情感一样,爱情也源于大脑,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爱的激情,是因为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化学体系使然。
早在20世纪80年代,神经内分泌学家休·卡特就在研究中发现,大草原田鼠是一种“忠贞”的动物,雄鼠一旦与雌鼠交配,它就会恪守一条原则:不再与“第三者”发生性关系。经过进一步研究,卡特发现,田鼠的爱情来自大脑脑下垂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后叶催产素 。为了证实他的推论,卡特给田鼠的大脑注入一种抑制后叶催产素产生的化学物质,以阻断其分泌。结果,田鼠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它们立即抛弃了曾经深爱过的伴侣,开始滥交。与此相反,那些大脑中被注入后叶催产素的雌田鼠,它们的择偶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不再象以前那么挑剔,一旦确定关系,就对“丈夫”忠心耿耿,对其他田鼠视而不见,颇有点“我的眼中只有你”的味道。
当然,田鼠与人不同,它的感情是否专一与道德或宗教无关,因为田鼠就是田鼠,它的选择皆出自天性。但是,田鼠这种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一夫一妻”的生活方式,还是激起了研究者的强烈兴趣。他们通过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发现,人类的情爱活动与三种基因有关,这三种基因分别负责指令人体内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其中,后叶催产素与人体天然产生的“鸦片”——内啡肽有协同作用,后叶催产素启动依恋他人的愿望,内啡肽则提供与爱人在一起时的那种陶醉感。因而,有人把后叶催产素称为“爱情激素”、“恋爱兴奋剂”。
爱情也有保鲜期
许多人期望的爱情是“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然而,神经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后,得出一个令人失望的结论:一对情侣之间的爱情最多只能持续30个月左右,再往后发展,爱情就会“变质”为亲情。
神经科学家已经发现,多巴胺、苯乙胺、后叶催产素等爱情化学物质大量释放,会给人以巅峰般的体验,极度欣快。但是,我们的大脑不可能长期不断地大量释放这些物质,因为神经细胞只有在受到新异刺激时才会兴奋。而固定的两性关系时间一长,相互间就再无新鲜感可言,也就再难以兴奋起来,那种刻骨铭心、神魂飘荡的爱情也随之消失了。
美国康奈尔大学生化博士辛迪·奈克斯在过去两年曾调查了37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5000对夫妇,并对他们进行医学测试,他得到的结论是,18至30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让男女相识、约会乃至结合和生子。在这些过程结束后,双方都不会再有心跳及冒汗的情况。奈克斯说,爱情其实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是由化学物质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组成,时间长了,人体便会对这三种物质产生抗体,“鸡尾酒”便会“过期”,这个时间大概在2年左右。之后,男女要不分手,要不便让爱成为习惯。反映婚外恋的国产电影《一声叹息》有一段台词,它出自一个有婚外恋的中年男子之口,大抵是说他和妻子在一起的感觉已经变成自己左右手相握的感觉(也就是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如果把那只“手”砍了,他仍会觉得痛。这虽然只是那些喜新不厌旧的已婚男人的个人体验(其实女人的感觉也差不多),但也不失为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生动实例。奈克斯就说过,爱情其实是一种精神状态,几年后,爱情走了,但你可能仍然喜欢他。所以,还是有很多人成功地跨越了30个月的爱情,将其婚姻维持到50年以上。
既然有人为爱情“变质”找到了科学解释,那么,挽救爱情和家庭危机是否也可以在技术层面上加以解决呢?从现实情况来看,答案是肯定的,科学家们还真的研制出了“爱情保鲜剂”。据德国《时代精神》月刊消息,2001年英国研制并生产了女人专用的“爱情药水”,它含有苯乙胺和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女人的魅力和感性。它的出现着实吸引了不少对爱情心灰意冷的女人们,以至于在伦敦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类似的产品也出现于2002年的德国,它是汉诺威医学院研制出的“爱情保鲜剂”,号称对男女都有作用,其主要成分是苯乙胺、多巴胺(男用型)或苯乙胺、多巴胺及催产素(女用型)。第一位接受“爱情保鲜剂”的试验者是25岁珍妮特·莎燕,她是一名化验员。据说,她就是因为身体中缺乏3种“爱情化学物质”而对丈夫冷漠,并最终导致分居。
爱情是有气味的
过去,人们把男女一见钟情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男女方对相互相貌、气质的认同,而现在一些专家认为,他(她)们身上的体味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
用。著有《性与嗅觉》一书的阿兰·赫思克博士说:“与其说‘一见钟情’,不如改成‘一闻钟情’更为贴切些。”芝加哥大学的两位研究者也在《自然基因》刊物上发表文章,指出女性更喜欢体味与自己的遗传体味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男子。他们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基因搭配系统”,它出现于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相同基因带来的病变,以确保后代拥有健康的免疫系统。从宏观上看,它可以降低人类过度繁殖或趋于灭绝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影响“一见钟情”的这组基因一般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以下简称MHC),它所制造的蛋白质能够确保体内细胞对免疫系统没有排斥性。MHC还是人体气味的来源,不同的MHC基因在人体上表现为不同的体味,而体味本身又等于一种信号,反过来通过择偶偏好去影响MHC在后代的生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男女之间爱情的产生深受嗅觉的影响。例如,让男士嗅闻女性分泌物可以提高男性的激素分泌;对不同的女性分泌物,男性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激素分泌量;女性倾向于选择喷洒过含有男性激素气味的座位,而男性则排斥带有其他男性体味的座位;一般人皆倾向排斥带有近亲体味的物品。 从上述的一系列实验可以看出,男女之间的“来电事件”的确事出有因,至少,它说明人类不单单是个纯情动物或精神动物,而是与大多数其他动物一样,要受到生物化学因素的制约。从某种程度上说,爱情也不过是生物化学的奴隶之一。很多专家们就认为,干净的头发和清新的皮肤所散发和分泌出的气味最具有性诱惑力,这些天然的气味可以激发人们的性欲。
对于这一非凡现象最为敏感的是那些生产香水的制造商们,事实上,这也是他们事业的基础和赚钱的不二法门。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有麝香气味的香水涂抹在女性的腋窝下会产生反应,散发出“爱情气味”,所以早在30年前的欧洲,他们就生产出了一种含有男性雄甾酮信息素的喷雾剂。除了香水,体味还可能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对此,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威廉姆·奥古斯特期望甚高,他相信包含体味的“信息素”将会成为21世纪治疗多种性功能障碍的最好的药物,甚至还可帮助人们利用化学的方法研制春药。不过,他同时承认,体味固然影响了择偶偏好,但现代社会中却有更多其他影响力强大的外在择偶条件,比如财富、社会地位等等,这些外在条件也许会令来自体味的诱惑黯然失色。他说:“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今天的离婚率会这么高!”
爱情的基础是基因
浪漫的爱情竟然和天生的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学家的这个结论足以震惊所有人。
美国人类学家戴维和吉文斯发现,在爱情不可言喻的神秘与伟大之下,还
隐藏着一些更为基本的基因法则:那些有优秀基因的人更容易成为异性追求的目标。因为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与一个产生多病后代或在把后代养大前就死去的生物配对无异于自取灭亡。只有爱上健康的人体,我们通过子女把基因留传下去的机会才最大。
激素含量是一个人免疫系统是否强大的标志,尤其是雄性睾丸激素和雌激素。但激素的具体情况通常难以检测,因而人们只好通过外部标志来判断。对于男性来说,他们的面部会反映出睾丸激素的含量。那些睾丸激素水平最高的男孩在成年后往往下巴更宽,额头更粗犷。而男性注意的则是雌激素塑造出的女性体态,其注意焦点主要集中在臀部积聚脂肪的多少,以及腰部相对于臀部的比例。
有趣的是,戴维和吉文斯还在老鼠身上发现了“忠诚”基因。他们将有“忠贞”荣誉的大草原田鼠的一个基因植入“生性风流”的雄性小家鼠体内,使后者变成了更忠诚的丈夫和更有“爱心”的父亲。而正常的雄性小家鼠通常在交配完成后 ,会立即抛弃其伴侣,并且一点也不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 注入了“忠诚”基因的老鼠尚且可以如此自律,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当然就不用说了。这样,有一个可能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既然有不少人饱受配偶不忠的痛苦,既然在伦理上人们认为配偶就是今生今世再也不愿离开的人,那么是否可以给人注入“忠诚”基因呢 ?想必大多数人会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尽管基因的作用很重要,但人类在爱情方面并不完全受到古老本能的支配。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夫妻,基因仅仅是他们婚姻的本能基础,在此之上还覆盖着他们层层叠叠的个人经历,所以即便基因完全相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因此,后天因素在人类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中仍然非常重要。
西方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话真的有道理吗?
我以前对西方人的说法总是有抵触,因为周围到处都是西方文化的影子,中国文化成为了一个摔碎的陶罐,虽然看起来到处都有,却都是碎片。因为这个原因,虽然自己是学了一些英语,也接触了一些西方文化,但我骨子里对西方的东西却有着莫名的抗拒意识,从西餐到圣经,都在抗拒。然而,越是成熟,越发现,原来西方人的很多说法都很有道理(我不敢说全部,因为我所知不多),反倒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到处都充满着谎言与虚伪。我终于明白了鲁迅所说的“不读中国书”的意思。 在看待婚姻和爱情上,中西之间的差距就是一个例子。中国人喜欢把婚姻作为爱情的归宿,或者说是终极目标,从小姐或丫鬟变成夫人,就算是修得正果了。否则,再美好的爱情也带有悲剧或淫乱的色彩。而西方人却把爱情与婚姻分得很清楚,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经历。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如今的多数人或许都同意这个观点:婚姻确实是爱情的坟墓。
我的问题不是这个结论本身,而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我们知其然,总应该知其所以然吧。 也许你会问:怎么突然想到了这样的问题?其实也是事出有因,最近两天,连续看了有关邓丽君的节目和文章,于是勾起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在为邓丽君的红颜薄命唏嘘之余,不免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邓丽君真的嫁给了她最爱的林振发,或者是郭孔丞,又或是成龙,结局会怎样呢?真的会是一个完美的婚姻吗?我看未必。 如果你认真想一想,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爱情都是需要想象的,也就是说,爱情一定是要有虚幻的成分存在的。如果你对一个人完全了解了,你是不会爱上对方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明则无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而婚姻则完全不同,婚姻是要把所有虚幻成分剔除的,就像要剥开火龙果的皮一样,那外皮和内瓤是完全不同的。想想看,这样的两种状态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从爱情到婚姻,就像把一个梦想打破一样。这就像做梦,爱情是做梦的阶段,婚姻则是醒来之后。只要你醒了,梦也就破灭了。所以说,清醒就是美梦的坟墓。 和女同事们聊天的时候,有时会聊到这个话题。我发现,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样的说法,每个人几乎都希望自己的爱情能走入婚姻,而婚后能持续爱情的甜蜜。这样想看似没什么问题,因为我们都是接受这样的教育的,所有人都说,婚姻要经历爱情这个阶段。其实,这是启蒙运动后最大的谎言,从西方传遍世界的谎言,其虚假程度比圣经中说有上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别急着反驳,想想看,过去的人们(包括现在的一部分人),在婚姻之前经历过爱情的阶段吗?没有!因此,爱情与婚姻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这话不假吧? 再说,基于爱情的婚姻就一定是牢固的吗?看看如今的离婚率就知道了,城市离婚率远比农村高这个现象,至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基于爱情的婚姻并不牢固。我们知道,城市人口的婚姻基于所谓爱情的更多,这没错吧?
说到这里,我想有一个事实恐怕这些女同事们得承认了,爱情与婚姻并不等同,也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只是我们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说,应该让它们之间建立因果联系而已。 这也就是说,你想要在爱情中得到婚姻,或者婚姻中得到爱情,其实要的根本就不是一样东西,而你,一直以为他们俩就是一个人。所以,梦想破灭也就难免了。反过来,如
果你知道,其实这完全是两种人生经历,那么,你成熟了,你可以进入婚姻了,你也不会对婚姻感到失望了。 结论是,虽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没错,但我们不必感到悲观,因为这两者并不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生经历,需要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