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一梦 梦楼兰

  岁月的风尘如障如屏,时常遮了我们回望历史的眼睛。   那厚重的屏障之后,遥远的西北荒漠漫天飞沙的巨幅油画里,酣睡着一段神秘的过往;那驼铃声起声歇的苍茫古道,那渐行渐远的落日凄凉的美丽中,曾有一段盛极一时的灿烂与辉煌――楼兰(Kroraina),一个少女般的名字。   她是兵家必争之地, 她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咽喉要道, 她是那么多美丽与富足。   而今天我们只能凭楼兰这个美丽的名字去凭吊这个盛极一时的古国, 我们也只能凭楼兰这个名字去遐想去感受那种古时的塞外风情……   1.   当朝露化做暮雨,当霓虹渲成晚霞,当一切的一切都映在落日绯色的轮圈里,静谧如天边悄悄浮过的流云,我的等待,我的爱恋都不会终结。   耳边,只有风,在低低吟唱……吟唱着那个风柔云淡的日子,属于我们的旋律……   2.   曾经水草丰美的时光早成旧迹,罗布泊边,孔雀河上,楼兰空自繁华,我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任风撩动如雪的裙纱,远处驼铃叮当,叮当,黑发的男子啊,你来自何方?   回眸浅笑,风吹走了肩上的轻纱,他明朗的笑容俘虏了我,在他扬起手中的轻纱,张开双臂的那一刻,我毫不犹豫地跳下高高的城墙,投向他的怀抱……   只有他带着我看星光,看晚霞,只有他带着我看落日,看风沙,只有他带着我站在高高的城墙上,静静地听风吟唱,填满我整个心灵的,是那温情浅笑的影子……   可是,听听这狂妄的宣战书吧,听听:“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因为这狂妄的挑衅,因为对家园的眷恋,他义无反顾的跨上了出征的骏马!   3.   我深深地记得当他骑着骏马走过半坠的夕阳,踏过无垠的沙漠时,风奏起凄丽的乐章,耳边有他的誓言久久回荡――   “我发誓当我们垂垂老去的时候,我仍会带着你看落日,看星光,仍会牵着你的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静静地听风吟唱――   然后,我会对即使容颜不再的你说,你依旧美丽,因为你仍然是我的新娘――   所以,请等待我的归来,我的――新娘”   那场战争在两年后结束,两年的时光恍如隔世,我们的勇士们就要踏着流浪的黄沙归来!   插上洁白的翎羽,我要亲自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如同第一次相遇……我终于就要成为你的新娘!   鲜花洒落一地,是快乐,明媚,亦或是,忧伤?   4.   远远的,驮队近了,风沙也近了,漫天的风沙席卷而来,湮没了这块古老的土地,湮没了所有的记忆与梦想,也湮没了你深深眷恋的新娘!   孔雀河发出最后的一声咽呜,胡杨林在哭泣,眼前闪过他温柔宽仁的笑脸…… 最后一丝风沙终于掩盖了我,四周一片静寂……   “我发誓当我们垂垂老去的时候,我仍会带着你看落日,看星光,仍会牵着你的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静静地听风吟唱……   然后,我会对着仍然温情浅笑着的你说:   不管时间有多漫长,   不管空间有多宽广,   我永远是你的――   楼兰新娘……   几个世纪后,被湮没的古城楼兰终于走出了风沙的包围,在一株枯萎的胡杨林边,发现了一具女性的尸体,头上插着鸟羽的女子,死前是位新娘!   不管时间有多漫长,   不管空间有多宽广,   我永远是你的――   楼兰新娘……”   这是我们梦里的楼兰新娘,这是我们想象中的楼兰,她是如此的浪漫与多情,她是如此的妩媚与坚毅。   公元前380年,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明媚善舞的新娘……   5.   楼兰,最早见于我国西汉史籍。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还说它“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囊驼。”其实,司马迁没去过楼兰,他是根据他同时代的大使节张骞的报告写的。可见当时,楼兰古国由于地处丝绸要道,加上水土肥美,曾经盛极一时。   匈奴是汉朝西北最大的敌人。为争夺西域疆土,汉朝同匈奴进行了长达七八十年的战争,楼兰首当其冲。这种争夺曾一度白热化。直到公元前77年,大将霍光派傅介子刺杀了楼兰国王,另立其弟为王,迁都伊循城。楼兰古国改名为鄯善国。   此后,楼兰一直都是汉王朝的西域重镇。   东汉,班超曾活动于此。   三国,鄯善属魏。   西晋,封鄯善王为归义侯。   五世纪,名僧宋云曾赴鄯善,城中住着吐谷浑的宁西将军。   此后,古楼兰国消失了,它再也没进入任何文献记载。到了唐代,疆域空前辽阔,唐代大军到达西域时曾经寻找过楼兰,可是没有找到,它从此消失了,只存在于边塞诗人们的想象之中。   6.   1274 年,大探险家马可・波罗沿古丝绸之路东来,也没见过楼兰,看见的只有莽莽黄沙。   它到底到哪里去了呢?难道它不翼而飞了?不,它静静地躺在莽莽黄沙之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两千多年以后,一位名叫斯文・赫丁的西方人,在罗布泊沙漠找到了楼兰古城的遗址,发现了耸立于沙海之上的高门大柱、断壁残垣……   7.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的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一天,天色渐晚,探险队伍决定停下宿营,明天再进发。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身边丢失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东西――用来挖水的铁铲。领队斯文・赫定立即让熟悉地形的新疆维吾尔族向导奥尔德克前去寻找。奥尔德克在顺利地找到了铁铲准备返回的时候,沙漠里突然刮起了沙尘暴,狂风呼啸而来,卷夹着滚滚沙尘,遮天蔽日,天地间一片昏黑。   8.   无处藏身的奥尔德克被风吹裹着不知跑了多远。风沙终于停下来的时候,他慢慢睁开眼,突然发现眼前竟像变魔术一般出现了一个梦幻一般的奇迹!就在他眼前,荒无人烟的废墟,灰色的城墙,沧桑的占城,长长的街市,参差不齐的房屋,高耸的泥塔,荒废的烽火台……一座城市横亘在沙漠上。   奥尔德克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他开始时以为是遇到了海市蜃楼,但这种天气是不可能布海市蜃楼山现的。   奥尔德克走进建筑废墟。忽然,脚下踩到了什么,险些将他绊倒。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两块布满尘土的雕花木板,周围还散布着一些锈迹斑斑的古币。   奥尔德克拣了几个古币,拿着木板开始寻找返回的路。   很快,奥尔德克找到了队伍。他向队友讲述了自己刚刚经历的一切。斯文・赫定从奥尔德克手中接过那几片木雕残片和古币一看,就兴奋异常的惊叫起来。他一眼就看出这些残木片上的雕塑具有明显的希腊化的艺术风格。因此,他断定这片人烟罕至的大沙漠里一定埋藏着一个古老的文明。   9.   赫定已经兴奋难耐,很想第二天一早就动身去寻找那个古城。但队伍只剩下两天的水了,而古城还不知道究竟具体在哪个方向。经过一番权衡和思考之后,赫定决定先回去,做好充分准备后再来寻找这座神秘的古城!   带着疑问,时隔一年之后,赫定在奥尔德克的引导下,费尽周折再次回到了那座废墟上的古城。赫定首先调查了奥尔德克发现木雕残片的那个废墟,发掘了其中的佛塔以及周围三个殿堂,发现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木雕建筑构件、木雕塔刹、刻有带翼兽的木雕板、莲花纹木雕板、金刚橡木浮雕、小陶碗、五铢钱以及一封�衣�文书信。   这所寺院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大寺院群中的一所。赫定探险队还在这片废墟东南一线发现许多烽火台,它们构成一条戍守古代东西交通要道的烽燧线,一直向东延伸,直到罗布泊西岸一座风沙半没的古城。   10.   随后,赫定在古城内13个地点大肆发掘,获取了大批汉魏古钱、一枚罗马钱币、―枚于阗钱币、各类精美的丝织品、颇具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那么,这座埋藏着如此之多的文物的古城究竟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来历呢?赫定不知道。   1902年赫定回到瑞典,将考察资料和在罗布泊发现的一些木简、残纸交给专家辨认。德国语言学家们经过仔细的研究和确认,得出了一个举世震惊的结论――这片被流沙掩埋了长达十几个世纪之久的方圆10多万平方千米的罗布泊荒漠,就是中国《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后来又莫名消失了的丝绸之路重镇――楼兰!   在销声匿迹了1000多年之后,楼兰,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类的梦中家园,终于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而这一次,它是以一种突然闯入的方式再次登场,让世人都为之惊诧不已。辉煌的楼兰古国,终于重见天日了!   一时间,举世震惊:这一片方圆10多万平方千米的罗布淖尔荒漠竟就是历史上名噪一时的楼兰城!   11.   楼兰新娘   席幕蓉   我的爱人 曾含泪   将我埋葬   用珠玉 用乳香   将我光滑的身躯包裹   再用颤抖的手 将鸟羽   插在我如缎的发上   他轻轻地阖上我的双眼   知道 他是我眼中   最后的形象   把鲜花洒满在我胸前   同时洒落的   还有他的爱和忧伤   夕阳西下   楼兰空自繁华   我的爱人孤独地离去   遗我以亘古的黑暗   和 亘古的甜蜜与悲凄   而我绝不能饶恕你们   这样鲁莽地把我惊醒   曝我于不再相识的荒凉之上   敲碎我   敲碎我曾那样温柔的心   只有斜阳仍是当日的斜阳   可是有谁 有谁   有谁能把我重新埋葬   还我千年旧梦   我应仍是   楼兰的新娘   席慕蓉的一首《楼兰新娘》以美丽凄婉的诗句让人们记住了这样一个远古时代美丽的楼兰姑娘。她的翩翩舞衣早已在驼铃的摇曳里飘飞而去,但那纤巧的足尖踏响的音韵,依旧在西北荒漠的天空下回荡,每一颗扬起的沙粒都诉说着一个眼神、一个梦想……   12.   1980年春天,新疆考古队同《丝绸之路》拍摄组一起来到罗布泊,探索古国楼兰。十分偶然的在一个寸草不生的土埠顶上,他们看到了一些干枯的树枝和芦苇秆。   考古队估计这里可能有古人活动的遗迹,于是将上层的浮土小心地清除。果然,他们发现下边显现出一座古代楼兰人的墓葬!考古队员们又惊又喜,并马上着手挖掘,他们用了一天的时间,先将古墓周围的积土清除掉,接着小心翼翼地将填压在死者身上的树枝和芦苇秆取了下来。   当将墓穴清理得差不多后,眼前的发现将所有人都惊呆了!那是一具完整的古代楼兰女性的尸体,一具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干尸!   13.   墓穴之中发现尸体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但是这位楼兰姑娘脸面清秀,鼻梁尖高,眼大窝深,甚至连长长的睫毛都清晰可见,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毛发、皮肤、指甲都保存完好,发长一尺有余,肌肤尚富有弹性。   这具女尸的头上戴着尖顶毡帽,帽插数支翎,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跟粗线缝制的毛皮靴,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仿佛刚刚睡去。   她那健壮的骨骼、古铜色的皮肤让人相信她随时会站起来奔跑,甚至她的头发和皮鞋里的虱子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14.   科学测定该女子死时为四十五岁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现重10.1千克,血型为O型。经用她身上裹的丰皮残片作碳14测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   在此之前,人们从来没有真正见过楼兰人的样子,更不用说这么直接、这么形象。一时间,“楼兰美女”的称谓响遍世界。   2003年一个沉睡了3800年的楼兰美女,在罗布泊的小河墓地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她迷人的微笑。   15.   中国的考古学者在一个名为小河墓地的地方发掘了多具船棺。其中一只船棺上面覆盖着生牛皮。楼兰人当年应该是把活牛拉到下葬现场宰杀,当即剥下牛皮包裹棺木。   这样随着牛皮中的血水逐渐蒸发,牛皮收缩,就会把棺木包裹得异常紧密,除非人为破坏,否则风沙雨水是很难侵蚀到棺木中的墓主人的。开棺的时候,由于牛皮把棺木包裹得非常紧密,以致某些地方不得不使用必要的工具才能把它揭开。   揭开牛皮后,人们发现,墓棺是由两块长2米上下、宽约40厘米、厚度在10厘米左右的胡杨板材,经人为加工成弧形,然后两头对接,中间鼓两头尖,形状酷似一只独木舟,但没有底,卧于平整后的沙土之上;上部盖着一块块长短不一的小板拼接出来的棺盖,整个看上去就像是把一条独木舟底朝天扣在了地上。   16.   当棺木顶头上的第一块盖板被取下时,里面露出些许淡黄色的毛绒物。   就在第二块盖板被拿起时,一个头戴毛毡帽的极其美丽的年轻女尸的脸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位静静地躺在棺木里被称之为小河公主的年轻女子,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的标致女孩:她头戴毛毡帽,身裹毛织斗篷并别以木质别针。   她脸庞不大,下颏尖圆,双眼大大,似乎还能令我们感觉到那双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强了整个脸庞的造型美。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曲的长发,很有风致地散披肩后,头顶则卷压在尖尖的毡帽中。黑褐色的毡帽缘边饰有耀眼的红色绒线,色彩协调、美观,帽顶左右还缀有几支彩色斑斓的翎羽。颈部,围有一条绒绒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躯紧裹在一件毛线毯中。   出露的双脚穿着一双几经补破缀新的短腰皮靴。以一种朴素而又美丽的装扮安度着她在沙海之中的“沉睡”。   17.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卷一百一十・匈奴列传》,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时(相当于我国秦朝初年),楼兰就已建立了国家,紧挨着罗布泊蒲昌海西岸,以经营粗放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罗布泊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望无际,“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罗布泊水量如此丰盈,甚至让不少人认为它就是中原黄河的上源,从先秦到清代,这种观点一直广为流传。如今的罗布泊已经成为一片干涸的盐泽,成为亚洲大陆上的“魔鬼三角区”,不少探险者或是埋骨于此,或是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著名者如科学家彭加木、探险家余纯顺。面对荒芜和苍凉,谁还能想象得到罗布泊当年烟波浩渺的风光。   18.   汉代以前,楼兰受当时占据河西的强国大月氏的统治。大约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向大月氏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打败了大月氏,迫使其余众越过天山,向伊犁河流域迁徙。   大月氏反而由此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来创造了闻名于世的贵霜王朝。原大月氏统治地区为匈奴所占领,匈奴由此确立了在西域的统治地位。据《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载,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说:“以大之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楼兰在摆脱了大月氏统治后,又为匈奴统治。匈奴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楼兰和西域诸国被迫向其交纳税,但匈奴“虽能得其马畜旃,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   19.   汉朝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朝,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朝不能越过这―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朝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初年,汉朝为了解除北方劲敌匈奴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藉以联络大月氏、大宛、乌孙等西域诸国,共击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却加深了汉朝和西域诸国的相互了解。此后,汉朝开始经营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被人形象地称为“横系在欧西大陆上的金腰带”。在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以前,这条黄金大道实际上就已经以民间的方式存在。   当初张骞出使大月氏时,曾经发现了当地有不少邛山竹杖和四川细布,经印度运来,便是明证。   20.   丝绸之路合法化后,贸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当道丝绸之路的西域国家均因此而受益。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南北两线的分岔点,因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汉王朝经营丝绸之路、控制西城时,楼兰的水利、屯田得到大规模开发,楼兰人一度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东方的丝绸制品,陶器,漆器、铁器,中亚的棉布、毛布制品,铜镜甚至海贝,波斯,希腊、罗马的艺术品都在楼兰出现。这里长年商旅如织,荟萃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说着各式各样的语言使用着各式各样的货币。   单是东西方的货币都可以在楼兰流通这一点,已经足以证明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不可替代的位置。除了财富外,楼兰还以它广博的胸怀,同时接纳了东西方文化的洗礼,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方文化的交界点,也造就了举世无双的楼兰文明。   然而,楼兰的利益也引起了匈奴的窥觑。汉、匈奴在西域的争夺,多次围绕着楼兰而展开。   21.   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因楼兰和龟兹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使者傅介子受诏前去谴责楼兰。傅介子与部下带着金币,来到楼兰。楼兰王安归对傅介子一行相当冷淡,并没有接见。傅介子便假装要离开楼兰,去其他西域国家。   到了楼兰西部边界派翻译去向楼兰王安归传话:“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并拿出金币给翻译看。翻译回去向楼兰王报告。楼兰王贪图汉朝财物,便赶来会见使者。   傅介子与楼兰王同坐饮酒,把财物拿出来让他看。酒喝得差不多了,傅介子故意对楼兰王说:“我们汉朝皇帝派我来,有秘密要告诉国王。”   楼兰王相信了,站起来跟随傅子介进入帐中密谈。事先埋伏的两名壮士从背后用剑刺楼兰王,剑刃穿出胸前。楼兰王当场死去。国王的侍从人员都吓得逃散。   傅介子向楼兰宣告:“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楼兰上下惧怕汉朝的君威没有引发动乱。   22.   忠于匈奴的楼兰王安归被杀后,汉朝立在一直汉朝当质子的楼兰前国王之弟尉屠耆为王,并仿昔日王昭君下嫁匈奴单于,赐汉宫女给尉屠誉为夫人,更其国名为鄯善。   但西域人、包括部善人自己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使用“楼兰”的名称,“鄯善”只是中原政权对其国家的称呼。尉屠耆因久居长安,深感自身在鄯善国内势单力薄,生怕为前王之子势力谋害,特意上书请求汉朝派将士在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著名�I米兰遗址所在地)屯田,作为其后盾,并将国都由罗布泊南迁至�I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魏晋时期,西域地区已经分属六大政权:于阗吞并了戎卢、扦弥、渠勒、皮山以及曾为汉军屯驻中心的轮台、乌垒,鄯善吞并了且末、小宛、精绝,成为丝路南道的两个大国,焉耆吞并丁尉犁、危须、山国,龟兹吞并了姑墨、温宿、尉头,疏勒吞并丁莎车、竭石、渠沙、捐毒、休循,成为丝路中道三大国;原来迁入天山北麓的车师后国等山北六国被车师前部吞并,以车师为名,成为西域北部的大国。   根据《册府元龟》记载,太康四年(283年),鄯善王派儿子元英到中原做人质,西晋还因此封鄯善王为归义侯。   23.   尽管鄯善尚在,原来的楼兰国都故地却逐渐湮没在黄沙之中。而在这之前,大部分丝绸贸易已经转向海路。后世在楼兰占城发掘的汉文纪年文书最晚为东晋咸和五年(330年,木简卜为“建兴十八年”,为前凉政权年号),内容包括朝廷诏令、行政长官西域长史及军事长官都督的衙署公文、公私信函等。   这一年,鄯善王为安归迦,而中原正值东晋十六国时期,南方东晋晋成帝在位,北方石勒称帝建后赵。可见直到此时,鄯善王依久在楼兰城设有官署。但楼兰城到底何时湮没于沙海,到底为什么消亡,至今仍是难解的谜团。   24.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到印度求法时,路过楼兰国都故地,记录此地已经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目为标识耳”。   可见谱写了几百年辉煌的楼兰文明已经在公元四世纪时消失了,如一阵风一般,消失在浩瀚的黄沙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如同玛雅文明的消失一样,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从此,楼兰只是存在于边塞诗人的意象之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直到现在,“楼兰”这两个字代表的仅仅只是古老与神秘。   而鄯善其时旧势也已经江河口下,据法显在其《佛国记》中记载:“其地(鄯善)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毡褐为异。”法显形迹飘过鄯善后二十年,鄯善国便发生了战乱。   根据《魏书・卷一百零二・西域传》记载,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攻打北凉,北凉主沮渠牧犍投降,北凉就此灭亡,同时也宣告了西晋末年以来的十六国时期结束。但沮渠牧犍之弟沮渠无讳和沮渠安周却向西逃走。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44年午),沮渠无讳兄弟攻克部善、高昌,据地自立。   鄯善国王比龙率众西舱末国(时为鄯善国属国,今新疆且末一带)避乱,比龙世子率四千民众投降了沮渠安周,随其迁居高昌。到高昌后,这部分部善人被安置在库姆塔格沙漠北缘的绿洲地带,鄯善人将这片绿洲命名为“蒲昌”,以示对故土罗布泊蒲昌海的纪念。   这样,鄯善国的政治中心便由于战争被迫移到了且末国一带。   25.   三年后,北魏因为鄯善封闭北魏与西域交通,派将军万度归率轻骑五千自敦煌攻袭鄯善。鄯善国王时为真达,不战而降。   之后,真达本人被迁往内地,直到死去,再也没有回到西域。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北魏任命交趾公韩拔为鄯善王,镇鄯善之地,赋役与内地相同。实际上,鄯善至此已经正式变成了北魏的郡县。   这一事件,标志着鄯善彻底亡国。这是古代史籍中最后一次与楼兰国有关的记载,从此,无论是楼兰国,还是鄯善国,都永久地走进了历史尘埃。   26.   漂泊的湖   席幕蓉   楼兰已毁 尽管   那里曾经有过多少难舍的爱   多少细细堆砌而成的我们   难舍的繁华   当你执意要做善变的河流   我就只能   成为那迁移无定的湖了   而我并没有忘记 每个月夜   我都在月光下记录着水文的痕迹   为的是好在千年之后   重回原处 等你   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从出现在《史记》《汉书》中开始,楼兰只活跃了几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了。《周书》是最后一部对楼兰王国作了专门介绍的正史。到了唐代,“楼兰”却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只是在诗人的诗句中才偶有闪现。   27.   一个曾经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几百年之后就这么销声匿迹了,一个曾经融会了西方文化精华的楼兰文明也就此失落了。   楼兰文明是怎么失落的呢?这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疑问,至今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归纳几十种的推测,自然环境的变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和人类活动破坏自然三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   斯坦因是“自然环境的变化说”的最先提出者。   20世纪初,他从楼兰考察回国之后,就发表了冰山退缩导致河流流量减少,土地被沙漠化,而楼兰就是这么被废弃掉的。楼兰所在之地本身就气候恶劣,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天气有100多天,夏季高温可达50多度,冬季寒冷可至零下30多度,楼兰古城周围是广阔的雅丹地貌。雅丹是一种长期强烈风蚀和水蚀形成的像海中礁石一样的土堆群,地表沟壑纵横,起伏不平,连汽车都很难行驶。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楼兰、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说”则认为:是丝绸之路使得楼兰日益兴盛,同时也是它使楼兰日渐衰落。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楼兰便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人类活动破坏自然说”则认为,楼兰人在创造高度发达的文明的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制造着沙漠。由于楼兰人违背了自然规律,盲目乱砍滥伐,从而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王国的必然消亡。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这些同样是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都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楼兰亦是如此。   28.   但也有人认为,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传说在沙漠中有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徙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哪里去,哪里能活命,就往哪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   楼兰国就这样消逝了。   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这种“瘟疫说”是有道理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楼兰古城是突然间被废弃的。没有战争的痕迹,也不像是人类渐渐迁移之后留下的遗迹。无论是珍贵的文献,还是各种财物,在楼兰古城的废墟中都曾被大量发掘。这不同于在墓葬中发现的陪葬品。如果是因干旱等原因,楼兰人怎么会如此仓促地离开家园,抛弃下如此之多的财物?也许,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让人不顾一切地逃离。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29.   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岁月的风尘如障如屏,时常遮了我们回望历史的眼睛。   那厚重的屏障之后,遥远的西北荒漠漫天飞沙的巨幅油画里,酣睡着一段神秘的过往;那驼铃声起声歇的苍茫古道,那渐行渐远的落日凄凉的美丽中,曾有一段盛极一时的灿烂与辉煌――楼兰(Kroraina),一个少女般的名字。   她是兵家必争之地, 她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咽喉要道, 她是那么多美丽与富足。   而今天我们只能凭楼兰这个美丽的名字去凭吊这个盛极一时的古国, 我们也只能凭楼兰这个名字去遐想去感受那种古时的塞外风情……   1.   当朝露化做暮雨,当霓虹渲成晚霞,当一切的一切都映在落日绯色的轮圈里,静谧如天边悄悄浮过的流云,我的等待,我的爱恋都不会终结。   耳边,只有风,在低低吟唱……吟唱着那个风柔云淡的日子,属于我们的旋律……   2.   曾经水草丰美的时光早成旧迹,罗布泊边,孔雀河上,楼兰空自繁华,我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任风撩动如雪的裙纱,远处驼铃叮当,叮当,黑发的男子啊,你来自何方?   回眸浅笑,风吹走了肩上的轻纱,他明朗的笑容俘虏了我,在他扬起手中的轻纱,张开双臂的那一刻,我毫不犹豫地跳下高高的城墙,投向他的怀抱……   只有他带着我看星光,看晚霞,只有他带着我看落日,看风沙,只有他带着我站在高高的城墙上,静静地听风吟唱,填满我整个心灵的,是那温情浅笑的影子……   可是,听听这狂妄的宣战书吧,听听:“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因为这狂妄的挑衅,因为对家园的眷恋,他义无反顾的跨上了出征的骏马!   3.   我深深地记得当他骑着骏马走过半坠的夕阳,踏过无垠的沙漠时,风奏起凄丽的乐章,耳边有他的誓言久久回荡――   “我发誓当我们垂垂老去的时候,我仍会带着你看落日,看星光,仍会牵着你的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静静地听风吟唱――   然后,我会对即使容颜不再的你说,你依旧美丽,因为你仍然是我的新娘――   所以,请等待我的归来,我的――新娘”   那场战争在两年后结束,两年的时光恍如隔世,我们的勇士们就要踏着流浪的黄沙归来!   插上洁白的翎羽,我要亲自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如同第一次相遇……我终于就要成为你的新娘!   鲜花洒落一地,是快乐,明媚,亦或是,忧伤?   4.   远远的,驮队近了,风沙也近了,漫天的风沙席卷而来,湮没了这块古老的土地,湮没了所有的记忆与梦想,也湮没了你深深眷恋的新娘!   孔雀河发出最后的一声咽呜,胡杨林在哭泣,眼前闪过他温柔宽仁的笑脸…… 最后一丝风沙终于掩盖了我,四周一片静寂……   “我发誓当我们垂垂老去的时候,我仍会带着你看落日,看星光,仍会牵着你的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静静地听风吟唱……   然后,我会对着仍然温情浅笑着的你说:   不管时间有多漫长,   不管空间有多宽广,   我永远是你的――   楼兰新娘……   几个世纪后,被湮没的古城楼兰终于走出了风沙的包围,在一株枯萎的胡杨林边,发现了一具女性的尸体,头上插着鸟羽的女子,死前是位新娘!   不管时间有多漫长,   不管空间有多宽广,   我永远是你的――   楼兰新娘……”   这是我们梦里的楼兰新娘,这是我们想象中的楼兰,她是如此的浪漫与多情,她是如此的妩媚与坚毅。   公元前380年,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明媚善舞的新娘……   5.   楼兰,最早见于我国西汉史籍。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还说它“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囊驼。”其实,司马迁没去过楼兰,他是根据他同时代的大使节张骞的报告写的。可见当时,楼兰古国由于地处丝绸要道,加上水土肥美,曾经盛极一时。   匈奴是汉朝西北最大的敌人。为争夺西域疆土,汉朝同匈奴进行了长达七八十年的战争,楼兰首当其冲。这种争夺曾一度白热化。直到公元前77年,大将霍光派傅介子刺杀了楼兰国王,另立其弟为王,迁都伊循城。楼兰古国改名为鄯善国。   此后,楼兰一直都是汉王朝的西域重镇。   东汉,班超曾活动于此。   三国,鄯善属魏。   西晋,封鄯善王为归义侯。   五世纪,名僧宋云曾赴鄯善,城中住着吐谷浑的宁西将军。   此后,古楼兰国消失了,它再也没进入任何文献记载。到了唐代,疆域空前辽阔,唐代大军到达西域时曾经寻找过楼兰,可是没有找到,它从此消失了,只存在于边塞诗人们的想象之中。   6.   1274 年,大探险家马可・波罗沿古丝绸之路东来,也没见过楼兰,看见的只有莽莽黄沙。   它到底到哪里去了呢?难道它不翼而飞了?不,它静静地躺在莽莽黄沙之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两千多年以后,一位名叫斯文・赫丁的西方人,在罗布泊沙漠找到了楼兰古城的遗址,发现了耸立于沙海之上的高门大柱、断壁残垣……   7.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的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一天,天色渐晚,探险队伍决定停下宿营,明天再进发。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身边丢失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东西――用来挖水的铁铲。领队斯文・赫定立即让熟悉地形的新疆维吾尔族向导奥尔德克前去寻找。奥尔德克在顺利地找到了铁铲准备返回的时候,沙漠里突然刮起了沙尘暴,狂风呼啸而来,卷夹着滚滚沙尘,遮天蔽日,天地间一片昏黑。   8.   无处藏身的奥尔德克被风吹裹着不知跑了多远。风沙终于停下来的时候,他慢慢睁开眼,突然发现眼前竟像变魔术一般出现了一个梦幻一般的奇迹!就在他眼前,荒无人烟的废墟,灰色的城墙,沧桑的占城,长长的街市,参差不齐的房屋,高耸的泥塔,荒废的烽火台……一座城市横亘在沙漠上。   奥尔德克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他开始时以为是遇到了海市蜃楼,但这种天气是不可能布海市蜃楼山现的。   奥尔德克走进建筑废墟。忽然,脚下踩到了什么,险些将他绊倒。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两块布满尘土的雕花木板,周围还散布着一些锈迹斑斑的古币。   奥尔德克拣了几个古币,拿着木板开始寻找返回的路。   很快,奥尔德克找到了队伍。他向队友讲述了自己刚刚经历的一切。斯文・赫定从奥尔德克手中接过那几片木雕残片和古币一看,就兴奋异常的惊叫起来。他一眼就看出这些残木片上的雕塑具有明显的希腊化的艺术风格。因此,他断定这片人烟罕至的大沙漠里一定埋藏着一个古老的文明。   9.   赫定已经兴奋难耐,很想第二天一早就动身去寻找那个古城。但队伍只剩下两天的水了,而古城还不知道究竟具体在哪个方向。经过一番权衡和思考之后,赫定决定先回去,做好充分准备后再来寻找这座神秘的古城!   带着疑问,时隔一年之后,赫定在奥尔德克的引导下,费尽周折再次回到了那座废墟上的古城。赫定首先调查了奥尔德克发现木雕残片的那个废墟,发掘了其中的佛塔以及周围三个殿堂,发现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木雕建筑构件、木雕塔刹、刻有带翼兽的木雕板、莲花纹木雕板、金刚橡木浮雕、小陶碗、五铢钱以及一封�衣�文书信。   这所寺院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大寺院群中的一所。赫定探险队还在这片废墟东南一线发现许多烽火台,它们构成一条戍守古代东西交通要道的烽燧线,一直向东延伸,直到罗布泊西岸一座风沙半没的古城。   10.   随后,赫定在古城内13个地点大肆发掘,获取了大批汉魏古钱、一枚罗马钱币、―枚于阗钱币、各类精美的丝织品、颇具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那么,这座埋藏着如此之多的文物的古城究竟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来历呢?赫定不知道。   1902年赫定回到瑞典,将考察资料和在罗布泊发现的一些木简、残纸交给专家辨认。德国语言学家们经过仔细的研究和确认,得出了一个举世震惊的结论――这片被流沙掩埋了长达十几个世纪之久的方圆10多万平方千米的罗布泊荒漠,就是中国《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后来又莫名消失了的丝绸之路重镇――楼兰!   在销声匿迹了1000多年之后,楼兰,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类的梦中家园,终于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而这一次,它是以一种突然闯入的方式再次登场,让世人都为之惊诧不已。辉煌的楼兰古国,终于重见天日了!   一时间,举世震惊:这一片方圆10多万平方千米的罗布淖尔荒漠竟就是历史上名噪一时的楼兰城!   11.   楼兰新娘   席幕蓉   我的爱人 曾含泪   将我埋葬   用珠玉 用乳香   将我光滑的身躯包裹   再用颤抖的手 将鸟羽   插在我如缎的发上   他轻轻地阖上我的双眼   知道 他是我眼中   最后的形象   把鲜花洒满在我胸前   同时洒落的   还有他的爱和忧伤   夕阳西下   楼兰空自繁华   我的爱人孤独地离去   遗我以亘古的黑暗   和 亘古的甜蜜与悲凄   而我绝不能饶恕你们   这样鲁莽地把我惊醒   曝我于不再相识的荒凉之上   敲碎我   敲碎我曾那样温柔的心   只有斜阳仍是当日的斜阳   可是有谁 有谁   有谁能把我重新埋葬   还我千年旧梦   我应仍是   楼兰的新娘   席慕蓉的一首《楼兰新娘》以美丽凄婉的诗句让人们记住了这样一个远古时代美丽的楼兰姑娘。她的翩翩舞衣早已在驼铃的摇曳里飘飞而去,但那纤巧的足尖踏响的音韵,依旧在西北荒漠的天空下回荡,每一颗扬起的沙粒都诉说着一个眼神、一个梦想……   12.   1980年春天,新疆考古队同《丝绸之路》拍摄组一起来到罗布泊,探索古国楼兰。十分偶然的在一个寸草不生的土埠顶上,他们看到了一些干枯的树枝和芦苇秆。   考古队估计这里可能有古人活动的遗迹,于是将上层的浮土小心地清除。果然,他们发现下边显现出一座古代楼兰人的墓葬!考古队员们又惊又喜,并马上着手挖掘,他们用了一天的时间,先将古墓周围的积土清除掉,接着小心翼翼地将填压在死者身上的树枝和芦苇秆取了下来。   当将墓穴清理得差不多后,眼前的发现将所有人都惊呆了!那是一具完整的古代楼兰女性的尸体,一具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干尸!   13.   墓穴之中发现尸体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但是这位楼兰姑娘脸面清秀,鼻梁尖高,眼大窝深,甚至连长长的睫毛都清晰可见,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毛发、皮肤、指甲都保存完好,发长一尺有余,肌肤尚富有弹性。   这具女尸的头上戴着尖顶毡帽,帽插数支翎,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跟粗线缝制的毛皮靴,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仿佛刚刚睡去。   她那健壮的骨骼、古铜色的皮肤让人相信她随时会站起来奔跑,甚至她的头发和皮鞋里的虱子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14.   科学测定该女子死时为四十五岁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现重10.1千克,血型为O型。经用她身上裹的丰皮残片作碳14测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   在此之前,人们从来没有真正见过楼兰人的样子,更不用说这么直接、这么形象。一时间,“楼兰美女”的称谓响遍世界。   2003年一个沉睡了3800年的楼兰美女,在罗布泊的小河墓地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她迷人的微笑。   15.   中国的考古学者在一个名为小河墓地的地方发掘了多具船棺。其中一只船棺上面覆盖着生牛皮。楼兰人当年应该是把活牛拉到下葬现场宰杀,当即剥下牛皮包裹棺木。   这样随着牛皮中的血水逐渐蒸发,牛皮收缩,就会把棺木包裹得异常紧密,除非人为破坏,否则风沙雨水是很难侵蚀到棺木中的墓主人的。开棺的时候,由于牛皮把棺木包裹得非常紧密,以致某些地方不得不使用必要的工具才能把它揭开。   揭开牛皮后,人们发现,墓棺是由两块长2米上下、宽约40厘米、厚度在10厘米左右的胡杨板材,经人为加工成弧形,然后两头对接,中间鼓两头尖,形状酷似一只独木舟,但没有底,卧于平整后的沙土之上;上部盖着一块块长短不一的小板拼接出来的棺盖,整个看上去就像是把一条独木舟底朝天扣在了地上。   16.   当棺木顶头上的第一块盖板被取下时,里面露出些许淡黄色的毛绒物。   就在第二块盖板被拿起时,一个头戴毛毡帽的极其美丽的年轻女尸的脸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位静静地躺在棺木里被称之为小河公主的年轻女子,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的标致女孩:她头戴毛毡帽,身裹毛织斗篷并别以木质别针。   她脸庞不大,下颏尖圆,双眼大大,似乎还能令我们感觉到那双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强了整个脸庞的造型美。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曲的长发,很有风致地散披肩后,头顶则卷压在尖尖的毡帽中。黑褐色的毡帽缘边饰有耀眼的红色绒线,色彩协调、美观,帽顶左右还缀有几支彩色斑斓的翎羽。颈部,围有一条绒绒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躯紧裹在一件毛线毯中。   出露的双脚穿着一双几经补破缀新的短腰皮靴。以一种朴素而又美丽的装扮安度着她在沙海之中的“沉睡”。   17.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卷一百一十・匈奴列传》,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时(相当于我国秦朝初年),楼兰就已建立了国家,紧挨着罗布泊蒲昌海西岸,以经营粗放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罗布泊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望无际,“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罗布泊水量如此丰盈,甚至让不少人认为它就是中原黄河的上源,从先秦到清代,这种观点一直广为流传。如今的罗布泊已经成为一片干涸的盐泽,成为亚洲大陆上的“魔鬼三角区”,不少探险者或是埋骨于此,或是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著名者如科学家彭加木、探险家余纯顺。面对荒芜和苍凉,谁还能想象得到罗布泊当年烟波浩渺的风光。   18.   汉代以前,楼兰受当时占据河西的强国大月氏的统治。大约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向大月氏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打败了大月氏,迫使其余众越过天山,向伊犁河流域迁徙。   大月氏反而由此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来创造了闻名于世的贵霜王朝。原大月氏统治地区为匈奴所占领,匈奴由此确立了在西域的统治地位。据《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载,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说:“以大之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楼兰在摆脱了大月氏统治后,又为匈奴统治。匈奴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楼兰和西域诸国被迫向其交纳税,但匈奴“虽能得其马畜旃,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   19.   汉朝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朝,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朝不能越过这―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朝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初年,汉朝为了解除北方劲敌匈奴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藉以联络大月氏、大宛、乌孙等西域诸国,共击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却加深了汉朝和西域诸国的相互了解。此后,汉朝开始经营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被人形象地称为“横系在欧西大陆上的金腰带”。在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以前,这条黄金大道实际上就已经以民间的方式存在。   当初张骞出使大月氏时,曾经发现了当地有不少邛山竹杖和四川细布,经印度运来,便是明证。   20.   丝绸之路合法化后,贸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当道丝绸之路的西域国家均因此而受益。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南北两线的分岔点,因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汉王朝经营丝绸之路、控制西城时,楼兰的水利、屯田得到大规模开发,楼兰人一度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东方的丝绸制品,陶器,漆器、铁器,中亚的棉布、毛布制品,铜镜甚至海贝,波斯,希腊、罗马的艺术品都在楼兰出现。这里长年商旅如织,荟萃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说着各式各样的语言使用着各式各样的货币。   单是东西方的货币都可以在楼兰流通这一点,已经足以证明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不可替代的位置。除了财富外,楼兰还以它广博的胸怀,同时接纳了东西方文化的洗礼,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方文化的交界点,也造就了举世无双的楼兰文明。   然而,楼兰的利益也引起了匈奴的窥觑。汉、匈奴在西域的争夺,多次围绕着楼兰而展开。   21.   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因楼兰和龟兹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使者傅介子受诏前去谴责楼兰。傅介子与部下带着金币,来到楼兰。楼兰王安归对傅介子一行相当冷淡,并没有接见。傅介子便假装要离开楼兰,去其他西域国家。   到了楼兰西部边界派翻译去向楼兰王安归传话:“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并拿出金币给翻译看。翻译回去向楼兰王报告。楼兰王贪图汉朝财物,便赶来会见使者。   傅介子与楼兰王同坐饮酒,把财物拿出来让他看。酒喝得差不多了,傅介子故意对楼兰王说:“我们汉朝皇帝派我来,有秘密要告诉国王。”   楼兰王相信了,站起来跟随傅子介进入帐中密谈。事先埋伏的两名壮士从背后用剑刺楼兰王,剑刃穿出胸前。楼兰王当场死去。国王的侍从人员都吓得逃散。   傅介子向楼兰宣告:“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楼兰上下惧怕汉朝的君威没有引发动乱。   22.   忠于匈奴的楼兰王安归被杀后,汉朝立在一直汉朝当质子的楼兰前国王之弟尉屠耆为王,并仿昔日王昭君下嫁匈奴单于,赐汉宫女给尉屠誉为夫人,更其国名为鄯善。   但西域人、包括部善人自己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使用“楼兰”的名称,“鄯善”只是中原政权对其国家的称呼。尉屠耆因久居长安,深感自身在鄯善国内势单力薄,生怕为前王之子势力谋害,特意上书请求汉朝派将士在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著名�I米兰遗址所在地)屯田,作为其后盾,并将国都由罗布泊南迁至�I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魏晋时期,西域地区已经分属六大政权:于阗吞并了戎卢、扦弥、渠勒、皮山以及曾为汉军屯驻中心的轮台、乌垒,鄯善吞并了且末、小宛、精绝,成为丝路南道的两个大国,焉耆吞并丁尉犁、危须、山国,龟兹吞并了姑墨、温宿、尉头,疏勒吞并丁莎车、竭石、渠沙、捐毒、休循,成为丝路中道三大国;原来迁入天山北麓的车师后国等山北六国被车师前部吞并,以车师为名,成为西域北部的大国。   根据《册府元龟》记载,太康四年(283年),鄯善王派儿子元英到中原做人质,西晋还因此封鄯善王为归义侯。   23.   尽管鄯善尚在,原来的楼兰国都故地却逐渐湮没在黄沙之中。而在这之前,大部分丝绸贸易已经转向海路。后世在楼兰占城发掘的汉文纪年文书最晚为东晋咸和五年(330年,木简卜为“建兴十八年”,为前凉政权年号),内容包括朝廷诏令、行政长官西域长史及军事长官都督的衙署公文、公私信函等。   这一年,鄯善王为安归迦,而中原正值东晋十六国时期,南方东晋晋成帝在位,北方石勒称帝建后赵。可见直到此时,鄯善王依久在楼兰城设有官署。但楼兰城到底何时湮没于沙海,到底为什么消亡,至今仍是难解的谜团。   24.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到印度求法时,路过楼兰国都故地,记录此地已经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目为标识耳”。   可见谱写了几百年辉煌的楼兰文明已经在公元四世纪时消失了,如一阵风一般,消失在浩瀚的黄沙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如同玛雅文明的消失一样,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从此,楼兰只是存在于边塞诗人的意象之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直到现在,“楼兰”这两个字代表的仅仅只是古老与神秘。   而鄯善其时旧势也已经江河口下,据法显在其《佛国记》中记载:“其地(鄯善)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毡褐为异。”法显形迹飘过鄯善后二十年,鄯善国便发生了战乱。   根据《魏书・卷一百零二・西域传》记载,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攻打北凉,北凉主沮渠牧犍投降,北凉就此灭亡,同时也宣告了西晋末年以来的十六国时期结束。但沮渠牧犍之弟沮渠无讳和沮渠安周却向西逃走。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44年午),沮渠无讳兄弟攻克部善、高昌,据地自立。   鄯善国王比龙率众西舱末国(时为鄯善国属国,今新疆且末一带)避乱,比龙世子率四千民众投降了沮渠安周,随其迁居高昌。到高昌后,这部分部善人被安置在库姆塔格沙漠北缘的绿洲地带,鄯善人将这片绿洲命名为“蒲昌”,以示对故土罗布泊蒲昌海的纪念。   这样,鄯善国的政治中心便由于战争被迫移到了且末国一带。   25.   三年后,北魏因为鄯善封闭北魏与西域交通,派将军万度归率轻骑五千自敦煌攻袭鄯善。鄯善国王时为真达,不战而降。   之后,真达本人被迁往内地,直到死去,再也没有回到西域。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北魏任命交趾公韩拔为鄯善王,镇鄯善之地,赋役与内地相同。实际上,鄯善至此已经正式变成了北魏的郡县。   这一事件,标志着鄯善彻底亡国。这是古代史籍中最后一次与楼兰国有关的记载,从此,无论是楼兰国,还是鄯善国,都永久地走进了历史尘埃。   26.   漂泊的湖   席幕蓉   楼兰已毁 尽管   那里曾经有过多少难舍的爱   多少细细堆砌而成的我们   难舍的繁华   当你执意要做善变的河流   我就只能   成为那迁移无定的湖了   而我并没有忘记 每个月夜   我都在月光下记录着水文的痕迹   为的是好在千年之后   重回原处 等你   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从出现在《史记》《汉书》中开始,楼兰只活跃了几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了。《周书》是最后一部对楼兰王国作了专门介绍的正史。到了唐代,“楼兰”却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只是在诗人的诗句中才偶有闪现。   27.   一个曾经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几百年之后就这么销声匿迹了,一个曾经融会了西方文化精华的楼兰文明也就此失落了。   楼兰文明是怎么失落的呢?这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疑问,至今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归纳几十种的推测,自然环境的变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和人类活动破坏自然三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   斯坦因是“自然环境的变化说”的最先提出者。   20世纪初,他从楼兰考察回国之后,就发表了冰山退缩导致河流流量减少,土地被沙漠化,而楼兰就是这么被废弃掉的。楼兰所在之地本身就气候恶劣,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天气有100多天,夏季高温可达50多度,冬季寒冷可至零下30多度,楼兰古城周围是广阔的雅丹地貌。雅丹是一种长期强烈风蚀和水蚀形成的像海中礁石一样的土堆群,地表沟壑纵横,起伏不平,连汽车都很难行驶。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楼兰、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说”则认为:是丝绸之路使得楼兰日益兴盛,同时也是它使楼兰日渐衰落。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楼兰便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人类活动破坏自然说”则认为,楼兰人在创造高度发达的文明的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制造着沙漠。由于楼兰人违背了自然规律,盲目乱砍滥伐,从而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王国的必然消亡。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这些同样是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都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楼兰亦是如此。   28.   但也有人认为,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传说在沙漠中有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徙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哪里去,哪里能活命,就往哪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   楼兰国就这样消逝了。   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这种“瘟疫说”是有道理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楼兰古城是突然间被废弃的。没有战争的痕迹,也不像是人类渐渐迁移之后留下的遗迹。无论是珍贵的文献,还是各种财物,在楼兰古城的废墟中都曾被大量发掘。这不同于在墓葬中发现的陪葬品。如果是因干旱等原因,楼兰人怎么会如此仓促地离开家园,抛弃下如此之多的财物?也许,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让人不顾一切地逃离。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29.   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相关文章

  • 楼兰古国起源
  • 楼兰文明编辑 历史 楼兰遗址 许多商队经过这一绿洲时,都要在楼兰古国休憩.楼兰古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王国 ...查看


  • 解密:神秘的西域古国楼兰为什么会最终消失?
  • 楼兰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城邦国家,在汉武帝时并入西汉版图.据历史文献记载,楼兰原是个很大的城市,城内人口众多,相当繁华.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进入塔里木盆地的第一站就是楼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是,时过不久,这座繁华的城市忽然消失了,从东晋 ...查看


  • 楼兰人种之谜
  • 一提到楼兰的人种,大家第一个念头都是想到那些出土干尸,尤其是小河墓地被发现以后,大量的具有欧罗巴人种特征的干尸被发现,似乎在说明楼兰人的人种早已被证实是欧罗巴人无疑,可实际真是如此吗? 古提人.月氏人和楼兰人 一提到楼兰的人种,大家第一个念 ...查看


  • 未解之谜:著名楼兰古城是如何突然神秘消失
  • 如此丰富的水源为什么会枯竭呢?有人认为是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河流缓缓改道,楼兰绿洲来水日复一日逐渐减少,最终断流.也有人认为风沙堵塞了下游河道,塔里木河改道南流.楼兰国民对此智穷力尽,束手无策,只好携儿带女,背井离乡.公元542年,在一个叫 ...查看


  • 罗布泊绿洲生死咏叹诗
  • 当罗布泊湖底最后一滴水珠被蒸发成一丝袅袅白气时,湖上空的飞鸟早已绝迹多年,死寂笼罩四野,漫漫黄沙下,不甘心的森森白骨倔强地从黄沙下探出了躯体:千年不死的胡杨林.红柳林此时也叹息着,放弃了生的挣扎,颓然成片倒下,做了母亲河的陪葬.如果这时有蚂 ...查看


  • [楼兰的忧郁]教学设计之二
  • 教学目标 1.理解"吞噬"."湮没"."踩覆"."暴戾"."回眸"."悲怆"."晓谕臣民".&quo ...查看


  • 若羌县"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 若羌县"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县文化产业发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查看


  • 生与死的楼兰
  • 生与死的楼兰 摘记:看到这个标题时,我的思绪在4000年的时空里穿梭,在神秘的罗布泊出现了一个外族墓葬,这是一个经长途迁徙而在此定居的古代部落.联想到我们河口,经历百年.千年之后,当考古学家让深居于地下的老河口人重现天日,他们的脸上也会布满 ...查看


  • 历史手抄报资料:楼兰消失之谜初探
  • 楼兰消失之谜初探 罗布泊是一个变化无常的湖泊,被称为"会迁徙的湖泊".古代,罗布泊就在楼兰古城北,司马迁说楼兰古城:"临盐泽",就是指的罗布泊.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