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 矿区及地面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

二00七年五月

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 矿区及地面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经 理:袁星箭

总工程师:段 竹

审 核:陈厚国

拟 编:陈仁如

编制单位: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

编制时间:二00七年五月

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矿区及地

面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自评意见

受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经对评估区现场调查及资料整理分析后,确定了评估级别,并按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了评估工作,编制的三级评估说明书经公司审查后作出如下评审意见:

一、评估说明书目的明确、任务清楚、章节及内容安排合理、图件清晰、美观、规范。

二、评估级别确定为一般性建设项目类型,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即三级评估,定级准确。

三、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论述清楚。

四、说明书中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依据充分、结论正确、建议合理。

五、评估说明书达到三级评估技术要求,同意交矿山请有关部门审查。

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

二00七年五月

附图目录

附件:

1、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目 录

前 言 ......................................................................................................... 1

一、任务由来.......................................................................................... 1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 1

三、目的任务.......................................................................................... 1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 2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矿区范围 ......................................................... 2

二、以往工作程度 ................................................................................. 4

三、工作概况及完成的工作量 ............................................................. 4

四、评估范围和级别的确定 ................................................................. 5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 6

一、气象、水文 ..................................................................................... 6

二、地形地貌.......................................................................................... 7

三、地层岩性.......................................................................................... 7

四、矿区可采煤层特征 ......................................................................... 9

五、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 10

六、水文地质条件 ............................................................................... 10

七、工程地质条件 ............................................................................... 15

八、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16

九、社会环境条件 ............................................................................... 17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 .................................................... 23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 23

一、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 23

二、工业场地、村寨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25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 26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及量化指标的确定 ................... 26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 27

三、矿区建设的适宜性评估 ............................................................... 27

四、防治措施........................................................................................ 28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29

一、结论 ................................................................................................ 29

二、建议 ................................................................................................ 30

前 言

一、任务由来

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根据县国土资源局关于“为避免矿山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对矿山财产及矿山范围内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同时为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破坏。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减灾防灾目的”的要求,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特委托我公司对该煤矿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原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年制定的三下采煤规程,即《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4、《地方煤炭实用手册》(1989年,地质出版社)。

5、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的委托书。

三、目的任务

(一) 目的

1、根据新设矿井半边山煤矿所处的平面位臵,地质环境条件,采矿开拓设计方案,预测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为了避免因矿山开采而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3、预防地质灾害对矿山采区范围及周边居民的危害。

4、预防矿山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使矿山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和使用安全。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对该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进

行评估。

(二)任务

1、基本查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现有地质灾害类型、成因、规模、分布及特征,并对其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

2、预测矿山地下开采及地面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对工程本身和矿区及周边村寨、公路等的影响和危害,预测评估其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3、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级、分区,评估矿区地下开采和地面工程建设的适宜性。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矿区范围

1、工程概况

本矿为威宁县规划新设的年产15万吨矿井。根据《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普查地质报告》,确定可采煤层M2、M5估算煤炭资源量333+(334)?+村寨煤柱=1288.4万吨,其中333资源量349.5万吨,(334)?资源量822.6万吨,村寨煤柱资源量116.3万吨。在采矿范围内, M2煤层平均厚度为1.52m,上距T1f煤层约30m;M5煤层平均厚度为1.80m,上距M2煤层约59—60m。矿山采用井下开采,利用原富贵煤矿的一对斜井,对矿区二层煤进行开采。地面工程主要为矿山管理用房、堆渣场、堆煤场、主井及风井。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矿区及征地范围

半边山煤矿位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城东南方向,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城有102省道至水城,从水城沿102省道行至309公里处有至龙场镇的乡村公路,沿该乡村公路行驶6公里直通矿区,交通尚便(见交通位置图)。

矿区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0′56″—104°33′40″,北纬26°42′48″—26°43′59″。半边山矿区南北长约1205m,东西宽约4170m,矿区范围由矿山提供的1、2、3、4、5、6陆个拐点所圈定,其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号为黔煤办字[2006]97号。矿区拐点坐标见表1:

矿界拐点坐标表 表1

面积:5.3077km2。煤层开采深度:标高为2200——1600m。 根据矿山开拓设计方案,矿区内以M2、M5煤层为开采煤层,在采区内布臵采矿主井,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主井口标高为2210m,详见环境地质图。

利用主井,采用井下方式开采,同样利用风井作通风井,新设工业场地及设施布臵于主井口的南面较平缓地方。其工业场地拐点坐标见表2:

工业场地拐点坐标表2:

二、以往工作程度 20世纪70年代初贵州省地质局108队在该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并提交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G-48-Ⅸ威宁幅》(1:20万)。20世纪90年代初贵州省地质局113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并提交了《1:5万二塘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3年9月,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受原丰源煤矿委托,对拟建矿界范围东南部作过地质简测,提交了《贵州省威宁县龙场镇丰源煤矿、凉风垭口煤矿地质简测报告》。2003年10月,对拟建矿界范围中部、西北部作过简单地质工作,综上所叙,以往评估区内煤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2007年1月由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提交了《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地质普查报告》,综上所述,评估区内总体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三、工作概况及完成的工作量

本次评估工作自2007年3月11日至4月27日对矿山矿界及其附近范围进行了实地踏勘、调查。完成了1:5000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约

5.3077Km2。经对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完成1:5000“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1张、1:5000“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剖面图”五条及“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一份。

四、评估范围和级别的确定

根据矿山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到矿界以外矿山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对矿山和村寨的影响,评估范围在矿界范围外向四周作适当扩展作为评估区范围:其范围大致以矿界向外推至最低一级分水岭为界,评估范围面积13.21Km2。

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1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资料收集分析认为,织金县上坪寨乡克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矿山建设及开采规模为一般乡镇煤矿矿山,评估等级定为三级。

插图1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克沟煤矿交通位置图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区内属亚热带高原型气候,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据威宁县气象局1992-2001年十年气象资料,年均气温14o C,最高气温32oC,极端最低气温-12.3oC 。最热为6-7月,月均气温17.2oC;最冷为1月,月均气温2.1oC。年最大降水量达1150.2mm;年最少降水量仅554.8mm;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0mm;5-8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80%以

上。

评估区内水系较发育,主要河流为干河,但溪沟较多。各水系以区内西北部延伸至西南部的山脊为分水岭,形成一条主要的水系分布带流出区外,区内流量枯水季节最小0.1米3/秒,最大20米3/秒,雨季时各支流暴涨,区内流量最大可达100米3/秒以上。

评估区内还有其它的少量雨源性溪沟,雨季暴涨,另外,区内小井众多,大多为沿区内西北部延伸至西南部的分水岭两侧分布,基本为村民饮水井泉,流量0.1 升/秒左右。区内河流、溪沟的流水经漏斗、地下河等向南汇入可渡河,流经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等后进入珠江,属珠江水系。

二、地形地貌

评估区为中山地区,岩溶及沟谷较发育,地形切割较大,总体趋势中部及北东部高、西南部及东南部较低。最高处海拔2453.1m,位于评估区西北部;最低2060.0m,位于评估区东南部边缘;最大相对高差393.1m。

矿区为切割较强烈的中山地貌,地形切割较大,冲沟发育,山岭与缓坡地带呈带状展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较强烈。

三、地层岩性

评估区及附近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Q),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飞仙关组(T1f),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二段(P3l 2)、龙潭组第一段(P3l 1)和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中二叠统栖霞(P2m)、茅口组(P2q)及下二叠统梁山组(P2l),上石炭统马平组(C2mp)、

滑石板组(C2h)及下石炭统摆佐组(C1b)。区内出露各地层特征简述

于下:

1.第四系(Q):黄色、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及植物根系,含砾砂、砂岩、泥岩碎块,主要分布在评估区缓坡、沟谷及低洼地带。厚0—20没。

2.三叠系(T)

(1)永宁镇组(T1yn):出露于评估区西南部。灰色中薄层灰岩

为主,局部含灰色薄层白云岩,夹黄、紫红色泥岩及白云质泥岩。厚672-910m。

(2)飞仙关组(T1f):出露于评估区西南部。紫色、灰黄色薄层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及页岩,厚373-436m。与下伏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二段(P3l 2)假整合接触。

3.二叠系(P)

(1)、龙潭组第二段(P3l 2):岩性以褐黄、灰绿、灰褐色薄-中

厚层砂岩和薄层泥岩、页岩及砂质页岩为主,含煤10-15层,一般13层,可采2层,可采煤编号为:M2、M5,该岩组平均厚111米。

(2)、龙潭组第一段(P3l1):岩性为褐黄、灰绿、灰褐色薄-中

厚层砂岩和薄层泥岩、页岩为主,夹灰色中厚灰岩及煤层。含煤9-19层,一般12层,均不可采。本岩组平均厚110米

(3)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为暗绿、暗灰蓝、油绿色细粒玄

武岩、拉斑玄武岩为主,夹玄武质熔岩砾岩、玄武质凝灰岩、玻屑凝灰岩以及铁质粘土岩、炭质页岩及砂岩等,底部常为一层铝土质页岩。

厚316-460m。

(4).中统茅口组(P2m):灰至深灰色厚层块状致密灰岩,夹薄层

状少量泥灰岩。平均厚200-218米。

(5).中统栖霞组(P2q):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块状灰岩,夹燧石

结核及不规则白云质灰岩,下部夹较多炭质泥灰岩及钙质页岩。平均厚238-258米。

(6)下统梁山组(P1l):出露于评估区北部。灰、浅灰色中厚层

砂岩及灰色页岩,夹炭质页岩,局部夹含砾粗砂岩、白云岩及灰岩透镜体。厚度92-131m。与下伏石炭系下统马平组假整合接触。

4.石炭系

(1)上统马平组(C2mp):出露于评估区东北部、西北部地段。浅

灰、灰白色厚层灰岩为主,中上部普遍具“豆状构造”,中下部时夹少量灰紫、灰绿色瘤状灰岩、泥灰岩及泥、页岩。厚44-172mm。

(2)上统滑石板组(C2h):出露于评估区东北部。浅灰、灰白色

厚层块状灰岩为主,次为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燧石灰岩及硅质岩。厚8-291m。

(3)下统摆佐组(C1b):出露于评估区东北角。深灰、浅灰、灰

白色厚层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灰岩、硅质岩。厚41-513m。

四、矿区可采煤层特征

本区可采煤层为M2、M5。现将各煤层特征列表如下:

M2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上部,上距飞仙关组底界30m,煤层大部分为粉状,少量的块状,结构简单至复杂,无夹石,煤层厚

1.60—2.0米,一般在1.52米左右,层位稳定,全区可采,顶板为泥质粉砂岩,易垮塌,底板为粉砂岩。

M5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下部,上距M2煤层59--60m,煤层大部分为块状,少量为粉状,结构复杂。上部煤层较疏松,煤层厚度在1.60—2.23米,一般在1.80m左右,层位稳定,全区可采,细—中条带状结构,细至中条带状结构,半亮型,以亮煤为主,夹镜煤条带及少量丝炭,似金属光泽,贝壳状断口,顶板为粉砂岩及泥岩,底板为粉砂岩及泥岩。

五、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评估区位于威水背斜南西翼,总体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为南东-北西向,倾向南西,倾角86-88°,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出现波状起伏,但起伏不大。主要的构造为褶皱、小断层,构造线基本呈南东—北西向展布。

综合上述评估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一)井、泉、溪河

评估区内水系发育,主要河流为干河,但溪沟较多。各水系以区内西北部延伸至西南部的山脊为分水岭,形成三条主要的水系分布带,一为西北部的清水河,区内流量枯水季节最小0.1m3/秒,最大

20m3/秒,雨季时各支流暴涨,区内流量最大可达100m3/秒以上;另一分布在区内的中东部,水系较分散,从地下河流出区外,区内流量枯水季节均较小, 0.1m3/秒至0.3m3/秒不等,雨季时各支流暴涨,区内流量最大可达30m3/秒以上;区内小井较少,主要分布于七座炉二厂村寨西北部延伸至南东部的分水岭两侧分布的下降泉,基本为村民饮水井泉,流量0.1升/秒左右。评估区内河流、溪沟的流水经漏斗、地下河等向南汇入可渡河,流经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等后进入珠江,属珠江水系。

地表水排泄条件尚好,当地最低侵蚀基础面标高为2060.0m,可采煤层大部份位于该标高以下。

(二)地下水类型

根据评估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地下水动力条件,将评估区地下水类型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层孔隙水。

1、碳酸盐岩岩溶水

主要赋存于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茅口组(P2m);石炭系中统马平组(C2m)、中统滑石板组(C2h)、下统摆佐组(C1b)碳酸盐岩类岩石溶蚀裂隙和溶洞中,地表水通过溶

蚀裂隙补给地下水。场区未见泉点,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为4~6lL/s〃Km2。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富水性中等~强。

2、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下二叠统梁山组(P2l)、下三叠统飞仙关(T1f)、龙

潭组(P3l)钙质粉砂岩及钙质泥岩夹泥灰岩,以及玄武岩组玄武岩、

凝灰岩的节理裂隙中。评估区内冲沟边侧局部见泉点分布,泉流量0.1~0.2l/s。枯季地下迳流模数为<3l/s〃Km2。沟谷地带含水较均匀,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矿区内地下水位0~5m,季节性变幅0~2m。富水性弱-中等。

3、松散层孔隙水

赋存于第四系(Q)松散堆积层孔隙中,主要分布于沟谷及低洼地带。沟谷附近以含碎石粘土为主,富水性弱,透水性较好。

(三)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根据岩性组合、岩层富水性和可采煤层赋存空间等因素,将井田内地层划为5个含水岩组,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Q)孔隙含水岩组:分布于沟谷、洼地及缓坡地带,主要为冲积砂砾,残坡积角砾亚粘土,砂质粘土及崩积物组成,厚一般为1—15m。含孔隙水,富水性弱。

2.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灰色中薄层灰岩为主,局部含灰

色薄层白云岩、夹黄、紫红色泥岩及白云质泥岩。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岩溶极发育,富水性强,为评估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3.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紫色、灰黄色薄层粉砂岩、泥质粉

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及页岩。为层间裂隙水含水岩组,富水性弱。

4.上二叠统龙潭组(P3l):褐黄、灰绿、灰褐色薄-中厚层砂岩

和薄层泥岩、页岩及砂质页岩为主,夹灰、黄灰、灰绿色中厚层玄武岩、灰岩及煤层。为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富水性较弱-中等。

5.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暗绿、暗灰蓝、油绿色细粒玄武岩、

拉斑玄武岩为主,夹玄武质熔岩砾岩、玄武质凝灰岩、玻屑凝灰岩以及铁质粘土岩、炭质页岩及砂岩等,底部常为一层铝土质页岩。为火山喷出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富水性弱。

6.中二叠统栖霞(P2q)、茅口组(P2m):灰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灰

岩,夹燧石结核及不规则白云质灰岩,下部夹较多炭质泥灰岩及钙质页岩。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岩溶极发育,富水性强,为评估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7.下二叠统梁山组(P1l):灰、浅灰色中厚层砂岩及灰色页岩,

夹炭质页岩,局部夹含砾粗砂岩、白云岩及灰岩透镜体。为基岩层间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较弱。

8.上石炭统马平组(C2mp):浅灰、灰白色厚层灰岩为主,中上

部普遍具“豆状构造”,中下部时夹少量灰紫、灰绿色瘤状灰岩、泥灰岩及泥页岩。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岩溶发育,富水性强,为评估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9.上石炭统滑石板组(C2h):以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为主,

次为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燧石灰岩及硅质岩。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岩溶发育,富水性强,为评估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10.下石炭统摆佐组(C1b):深灰、浅灰、灰白色厚层白云岩为

主,夹少量灰岩、硅质岩。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岩溶中等发育,富水性较强,为评估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矿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矿区内出露岩层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少量松散残坡积土层,地下水赋存于其风化带和岩溶裂隙溶洞之中,为碎屑岩表层风化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由于风化带发育不深,且随地形的起伏而变化,因此矿区地下水体没有统一的地下水面而被地形切割成许多小单元。矿区的每一个小冲沟都是一个补、径、排水文地质单元,其地表分水岭就是水文地质边界,地下水在冲沟中就近补给就近排泄。另一部份通过残坡积层孔隙、基岩裂隙补给矿区地下水顺岩层走向径流,在最低侵蚀基准面溢出或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以泉点的方式排泄。

干河所经过的区域多受泉水及地表水补给,其流量大,雨季暴涨,对将来煤矿开采威胁最大。可采煤层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其它积水洼地及溪沟,旱季干枯或流量小。区内流量枯水季节最小0.1m3/秒,最大20m3/秒,雨季时各支流暴涨,区内流量最大可达100m3/秒以上。区内其它溪沟(河)和泉点为季节性,枯水期无水,雨季流量为0.1—5m3/s。地表水排泄条件尚好。

(四)矿床充水因素

矿床充水主要有干河及其它溪沟流域的地表水、断层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老窑积水,现分述如下:

1.干河及其它溪沟流域的地表水:所经过的区域多受泉水及地

表水补给,其流量大,雨季暴涨,对将来煤矿开采威胁最大。可采煤层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和河水位之下,是矿床充水主要因素之一。

2.老窑积水,在煤层露头线浅部,历史上造成的乱采烂挖留下的小煤窑、老煤窑均有积水,矿坑如果揭穿老硐,老硐中的积水可能对矿床开采产生一定影响。

3.地下水:矿区内煤层属于地下开采,开采中如果揭穿含水层和局部产生裂隙,会使基岩裂隙水及上覆地层岩溶水沿松动面涌入矿坑,是矿床充水因素之一。开采时要予以重视和监测。

4、岩溶水:矿区内煤层属于地下开采,开采中如果采动裂隙沟通岩溶管道,会使岩溶水沿松动面涌入矿坑,是矿床充水因素之一。开采时要予以重视和监测。

综上所述,井田内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地下水具有较好的排泄条件。矿井直接充水含水段,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为主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 七、工程地质条件

评估区岩性组合复杂多样,主要为炭质页岩、砂质页岩、粘土岩、凝灰岩、泥质页岩、灰岩及、白云岩、玄武岩。按其岩性组合及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特征,分为松散岩类岩组、碎屑岩类软质夹硬质岩组及碳酸盐岩、玄武岩硬质岩组。

1、松散岩类岩组

本岩组由第四系粘土、砂质粘土、残坡积物构成,主要分布在缓

坡及低洼处,厚度变化大,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性质差。

2、碎屑岩类软质夹硬质岩组

本岩组主要为飞仙关组(T1f)、龙潭组(P3l)、梁山组(P1L)炭质页岩、凝灰岩、凝灰质粘土岩、泥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地段。本岩组抗风化能力弱,风化后呈土状结构,含泥砂重,粘结力弱,遇水易软化,岩土工程性质较差,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碳酸盐岩及玄武岩硬质岩组

本组岩性主要为关岭组(T2g)、永宁镇组(T1yn)、飞仙关组(T1f)、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栖霞组(P2q)、茅口组(P2m)、马平组(C2mp)、滑石板组(C2h)、摆佐组(C1b),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玄武岩,节理裂隙发育,且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坚硬——半坚硬,岩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八、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矿区属以剥蚀、侵蚀作用为主的中山及河谷地貌形态,地形切割较大,冲沟发育,山岭与缓坡地带呈带状展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较强烈。区内主要人为工程活动为老窑开采、现矿区内有部分老窑,老窑开采多以季节性土法开采为主,常年开采较少。以开采M2、M5煤层。这些煤窑多为顺煤层倾向掘进10-400米后,再沿走向开采30-200米,矿灯照明、炮采、水泵抽水,多因水大及通风困难而停产;非法开采的煤矿在关井压产的治理整顿中被关闭。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为工程活动较强烈。

九、社会环境条件

评估区内及附近有七座炉二厂、大坪子、干河、古咪院子、半家岩脚、等村民居住区。居民住户230户(约919人)左右,矿区上述居住地有部份稻田,其它地带多为荒地、灌木林、耕地、植被覆盖率约30%。社会环境条件较复杂。

各村寨情况详见表2。

评估区村寨情况一览表 表2

七座炉二厂村

村寨名

小结:评估区地形较复杂;岩性变化较大,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社会环境条件较复杂;破坏地质环境的人为工程活动较强烈。故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

经实地调查和了解,评估区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小结:经调查,评估区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故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根据评估区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特征、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随矿区建设和采煤活动的不断开展,将导致区内地质环境条件现状的改变而造成危害。为此,对矿区工程建设及井下采煤活动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1、工业广场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克沟煤矿设计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为小型矿井,服务年限10年,其建筑物于主井附近地带,依山而建的工业广场,工业广场主要设施有生产管理用房、堆煤场、堆渣场、及生产矿井口,现对各建筑物评估如下:

(1)生产管理用房,切填方高度0—5.33m,引发岩土质边坡滑坡、崩塌、滑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2)堆渣场(即煤矸石堆积场)和堆煤场依山就势而建,堆积

量大,堆填高度大于6.0m,引发堆体滑塌和雨季泥石流的可能性大。

(3)主井口施工:井口标高2210m,切方高达4m,由于坑口顶板为软质岩,引发井口边坡滑坡、崩塌及井口浅埋硐段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2、地下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1)安全采深及移动参数确定:

安全开采深度计算公式(《地方煤矿实用手册》) Hδ=K×Mn

Hδ—安全深度(m)

K—安全系数(按Ⅱ类煤田二级保护取150) Mn—煤层采高或综合作用厚度(m) 综合作用厚度计算表

(注:煤层采高以煤层最大厚度计算;若最大厚度小于2.2m,则以正规煤巷开拓高度2.2m计。系数c根据h/m查表确定)

该矿M2、M5二层煤开采的安全深度为 Hδ=K×Mn=150×3.88=582m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及《地方煤矿实用手册》,结合本矿区软~中硬覆岩、两煤层重复采

动和山区的实际情况,岩层移动参数取值如下:

走向移动角δ=上山移动角γ= 65°,

下山移动角β=δ-0.4α=65°-0.4×88°=30°,

底板移动角λ=50°。

2、地下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矿区煤层覆岩厚度几乎都小于该矿安全采深582m,采空区覆岩移动必然影响到地表,在矿区开采移动影响范围内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二、工业场地、村寨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工业场地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根据前述预测评估的结果,工业场地平场切、填方及堆填高度大,引发切填方边坡滑坡、滑塌、崩塌及堆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施工人员、设备及工程建设本身遭受上述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工业场地位于矿山斜坡下方和开采煤层上方,遭受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矿山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2、附近村寨、农田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七座炉二厂、干河等村寨和农田等位于矿山及其影响和危害范围内,遭受地面塌陷、地裂缝、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综上所述:矿山地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工业场地切、填方及堆填高度大,引

发切填方边坡滑坡、滑塌、崩塌及堆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因此矿山地下开采和工业场地的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矿区及影响和危害范围内的村寨及工业场地遭受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及量化指标的确定

一、分区原则

1、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结合本项目建设工程特点及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术(试行)》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分区。

2、在进行具体的分区时,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切填方、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程度、影响范围、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并遵循地质灾害危险性 “就高不就低,从大不从小”、“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分区相对独立、完整”的原则。

3、按照上山、走向移动角,下山移动角30°及底板移动角,进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的圈定。

二、量化指标

1、地下开采:(1)根据矿山提供矿界范围,结合矿区采空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灾害,以矿界结合煤矿开采技术要求:煤层倾角急倾斜煤层时,其岩层移动角按:走向移动角(δ)= 上山移动角(γ)=65;下山移动角(β)= 走向移动角(δ)-0.4×煤层倾角(α) ,即: β=65°-0.4×88°=30°及底板移动角(λ)=50°。根据移动角,推测其岩层移动范围。

(2)根据影响及危害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分区。煤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深度(582m)的移动影响范围全部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2、地表工程:将地面设施建设地段(包括生产管理用房、堆煤场、堆渣场)采用切填方高度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及《技术要求》中的有关分类标准,并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就大不就小”的原则,对威宁县半边山煤矿地下开采、地面工程建设及其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级。即将矿区及其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全部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并划出2个禁采区。

1、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区):该区为地下开采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面积7.92km2。引发、加剧和遭受山体滑坡、岩土体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危害程度大。

2、禁采区:

1#禁采区:位于矿区北西部,为七座炉二厂等村寨村民居住区, 井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甚至村民房屋开裂、倒塌的可能性大, 危害程度大。因此,为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该区设为禁采区。

2#禁采区:位于矿区中部,该区为工业广场、为管理人员、矿山工人,井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甚至工业广场建筑物开裂、倒塌的可能性大, 危害程度大。因此,为确保管理人员、矿山工人生命财产安全,该区设为禁采区。

三、矿区建设的适宜性评估

根据矿区煤层产出特征、分布规律及采煤活动,经以上地质灾害

危险性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以及综合评估,在今后矿区的建设和采煤活动过程中引发、加剧地面塌陷、地裂缝、山体滑坡、岩体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矿山工业广场和村民住户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该矿山建设适宜性差。必须确保村寨禁采区禁采或将禁采区保护的村民住户搬迁至矿区地下开采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以外的安全地带,必须将未受禁采区保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内的村民住户全部搬出采矿活动影响和危害范围,必须确保工业场地禁采区禁采,并针对地下开采和地面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治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村民住户和工业场地安全的前提下,矿区方才适宜开采和建设。

四、防治措施

1、矿区坑道施工及采煤时,尽量控制坑道断面,合理预留保安煤柱和煤墙。

2、在断层破碎带和泥质页岩、粘土岩较厚处采取密集支护措施。

3、严禁越界开采。

4、如主、风井布臵在沟系附近,应挖防洪沟或修筑防洪墙,改变地表水流向,确保主、风井的安全。

5、修建稳定的挡土墙和拦渣坝,规范堆煤场和堆渣场,实行集中堆放,保证煤和矿渣堆放稳定及安全,避免堆体滑塌和雨季泥石流地质灾害。

6、矿山建设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进行开采,留设足够的村寨和工业场地禁采区、保安煤柱;对采矿巷道及矿井井口进行有效支护,特

别是从矿层底板通过的运输巷道,必须进行可靠支护;作好排水工作。工业广场上方山体斜坡的下伏煤层,应采用充填法、条带法开采,以防止崩塌、滑坡等矿山地质灾害危及工业场地人员、设施的安全。未受禁采区保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内的村寨住户必须搬迁至安全地带。

7、生产管理用房修建时,切方区应自上而下、分级分段开挖,对开挖形成的边坡应及时进行可靠治理,如护坡,设挡墙等。填方采取分层碾压夯实或其它加固措施处理,保证其安全;排矸场必须修建可靠的拦渣坝,防止堆体滑塌及雨季泥石流灾害。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本项目为地方小型矿山建设,属一般性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定为三级。

2、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层岩性较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3、经调查,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现状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4、矿区煤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采深,地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对矿山开采影响和危害范围的七座炉二厂、干河等村寨住户及矿山工业场地的危害

程度大;工业场地建设切填方高度0—5.33m、堆场堆填高度大于6.00m,引发和遭受边坡滑坡、崩塌、滑塌及堆场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对拟建工程和施工人员、设备及下游农田的危害程度大。

5、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将矿区和地面工程建设及其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全部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并针对工业广场、七座炉二厂村寨划出了2个禁采区。

6、矿山建设适宜性差。必须确保村寨禁采区禁采或将禁采区保护的村民住户全部搬迁至矿区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以外的安全地带;必须将未受禁采区保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内的村民住户全部搬出采矿活动影响和危害范围;必须确保工业场地禁采区禁采,并针对矿区地下开采和地面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工业场地和村民住户安全的前提下,矿山方才适宜开采和建设。

二、建议

1、规范井下开采施工、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并聘请相应的地质技术人员指导矿山生产。

2、修建稳定的挡土墙及拦渣坝,建设规范堆煤场和矿渣堆放场,集中堆放,保证煤和矿渣堆放稳定及安全,避免产生不良地质灾害。

3、矿山建设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进行开采,留设足够的村寨禁采区及保留保安煤柱;对采煤井巷及矿井井口进行支护,特别是从煤层底板通过的运输巷道,必须进行可靠支护;作好排水工作。

4、井下施工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加强安全知识和防灾知

识的培训,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建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规程。

5、对井下采空区过大、过高地段在回采结束时进行放顶降压,以免造成较大面积的地面沉陷。

6、工业场地上方高陡斜坡下伏煤层应采用充填法、条带法开采,避免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危及工业场地安全。

7、危险性大区内的村民住户必须搬迁至安全地带。

8、本次评估是针对现矿区范围、开采标高及M2、M5煤层进行的,若今后扩大矿区范围、降低开采标高或发现并开采新的可采煤层时,应另行评估。

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 矿区及地面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

二00七年五月

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 矿区及地面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经 理:袁星箭

总工程师:段 竹

审 核:陈厚国

拟 编:陈仁如

编制单位: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

编制时间:二00七年五月

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矿区及地

面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自评意见

受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经对评估区现场调查及资料整理分析后,确定了评估级别,并按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了评估工作,编制的三级评估说明书经公司审查后作出如下评审意见:

一、评估说明书目的明确、任务清楚、章节及内容安排合理、图件清晰、美观、规范。

二、评估级别确定为一般性建设项目类型,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即三级评估,定级准确。

三、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论述清楚。

四、说明书中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依据充分、结论正确、建议合理。

五、评估说明书达到三级评估技术要求,同意交矿山请有关部门审查。

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

二00七年五月

附图目录

附件:

1、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目 录

前 言 ......................................................................................................... 1

一、任务由来.......................................................................................... 1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 1

三、目的任务.......................................................................................... 1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 2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矿区范围 ......................................................... 2

二、以往工作程度 ................................................................................. 4

三、工作概况及完成的工作量 ............................................................. 4

四、评估范围和级别的确定 ................................................................. 5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 6

一、气象、水文 ..................................................................................... 6

二、地形地貌.......................................................................................... 7

三、地层岩性.......................................................................................... 7

四、矿区可采煤层特征 ......................................................................... 9

五、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 10

六、水文地质条件 ............................................................................... 10

七、工程地质条件 ............................................................................... 15

八、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16

九、社会环境条件 ............................................................................... 17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 .................................................... 23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 23

一、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 23

二、工业场地、村寨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25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 26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及量化指标的确定 ................... 26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 27

三、矿区建设的适宜性评估 ............................................................... 27

四、防治措施........................................................................................ 28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29

一、结论 ................................................................................................ 29

二、建议 ................................................................................................ 30

前 言

一、任务由来

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根据县国土资源局关于“为避免矿山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对矿山财产及矿山范围内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同时为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破坏。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减灾防灾目的”的要求,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特委托我公司对该煤矿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2、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原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年制定的三下采煤规程,即《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4、《地方煤炭实用手册》(1989年,地质出版社)。

5、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的委托书。

三、目的任务

(一) 目的

1、根据新设矿井半边山煤矿所处的平面位臵,地质环境条件,采矿开拓设计方案,预测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为了避免因矿山开采而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3、预防地质灾害对矿山采区范围及周边居民的危害。

4、预防矿山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使矿山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和使用安全。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对该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进

行评估。

(二)任务

1、基本查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现有地质灾害类型、成因、规模、分布及特征,并对其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

2、预测矿山地下开采及地面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对工程本身和矿区及周边村寨、公路等的影响和危害,预测评估其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3、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级、分区,评估矿区地下开采和地面工程建设的适宜性。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矿区范围

1、工程概况

本矿为威宁县规划新设的年产15万吨矿井。根据《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普查地质报告》,确定可采煤层M2、M5估算煤炭资源量333+(334)?+村寨煤柱=1288.4万吨,其中333资源量349.5万吨,(334)?资源量822.6万吨,村寨煤柱资源量116.3万吨。在采矿范围内, M2煤层平均厚度为1.52m,上距T1f煤层约30m;M5煤层平均厚度为1.80m,上距M2煤层约59—60m。矿山采用井下开采,利用原富贵煤矿的一对斜井,对矿区二层煤进行开采。地面工程主要为矿山管理用房、堆渣场、堆煤场、主井及风井。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矿区及征地范围

半边山煤矿位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城东南方向,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城有102省道至水城,从水城沿102省道行至309公里处有至龙场镇的乡村公路,沿该乡村公路行驶6公里直通矿区,交通尚便(见交通位置图)。

矿区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0′56″—104°33′40″,北纬26°42′48″—26°43′59″。半边山矿区南北长约1205m,东西宽约4170m,矿区范围由矿山提供的1、2、3、4、5、6陆个拐点所圈定,其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号为黔煤办字[2006]97号。矿区拐点坐标见表1:

矿界拐点坐标表 表1

面积:5.3077km2。煤层开采深度:标高为2200——1600m。 根据矿山开拓设计方案,矿区内以M2、M5煤层为开采煤层,在采区内布臵采矿主井,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主井口标高为2210m,详见环境地质图。

利用主井,采用井下方式开采,同样利用风井作通风井,新设工业场地及设施布臵于主井口的南面较平缓地方。其工业场地拐点坐标见表2:

工业场地拐点坐标表2:

二、以往工作程度 20世纪70年代初贵州省地质局108队在该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并提交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G-48-Ⅸ威宁幅》(1:20万)。20世纪90年代初贵州省地质局113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并提交了《1:5万二塘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3年9月,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受原丰源煤矿委托,对拟建矿界范围东南部作过地质简测,提交了《贵州省威宁县龙场镇丰源煤矿、凉风垭口煤矿地质简测报告》。2003年10月,对拟建矿界范围中部、西北部作过简单地质工作,综上所叙,以往评估区内煤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2007年1月由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提交了《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地质普查报告》,综上所述,评估区内总体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三、工作概况及完成的工作量

本次评估工作自2007年3月11日至4月27日对矿山矿界及其附近范围进行了实地踏勘、调查。完成了1:5000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约

5.3077Km2。经对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完成1:5000“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1张、1:5000“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剖面图”五条及“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一份。

四、评估范围和级别的确定

根据矿山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到矿界以外矿山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对矿山和村寨的影响,评估范围在矿界范围外向四周作适当扩展作为评估区范围:其范围大致以矿界向外推至最低一级分水岭为界,评估范围面积13.21Km2。

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1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资料收集分析认为,织金县上坪寨乡克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矿山建设及开采规模为一般乡镇煤矿矿山,评估等级定为三级。

插图1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克沟煤矿交通位置图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区内属亚热带高原型气候,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据威宁县气象局1992-2001年十年气象资料,年均气温14o C,最高气温32oC,极端最低气温-12.3oC 。最热为6-7月,月均气温17.2oC;最冷为1月,月均气温2.1oC。年最大降水量达1150.2mm;年最少降水量仅554.8mm;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0mm;5-8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80%以

上。

评估区内水系较发育,主要河流为干河,但溪沟较多。各水系以区内西北部延伸至西南部的山脊为分水岭,形成一条主要的水系分布带流出区外,区内流量枯水季节最小0.1米3/秒,最大20米3/秒,雨季时各支流暴涨,区内流量最大可达100米3/秒以上。

评估区内还有其它的少量雨源性溪沟,雨季暴涨,另外,区内小井众多,大多为沿区内西北部延伸至西南部的分水岭两侧分布,基本为村民饮水井泉,流量0.1 升/秒左右。区内河流、溪沟的流水经漏斗、地下河等向南汇入可渡河,流经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等后进入珠江,属珠江水系。

二、地形地貌

评估区为中山地区,岩溶及沟谷较发育,地形切割较大,总体趋势中部及北东部高、西南部及东南部较低。最高处海拔2453.1m,位于评估区西北部;最低2060.0m,位于评估区东南部边缘;最大相对高差393.1m。

矿区为切割较强烈的中山地貌,地形切割较大,冲沟发育,山岭与缓坡地带呈带状展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较强烈。

三、地层岩性

评估区及附近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Q),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飞仙关组(T1f),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二段(P3l 2)、龙潭组第一段(P3l 1)和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中二叠统栖霞(P2m)、茅口组(P2q)及下二叠统梁山组(P2l),上石炭统马平组(C2mp)、

滑石板组(C2h)及下石炭统摆佐组(C1b)。区内出露各地层特征简述

于下:

1.第四系(Q):黄色、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及植物根系,含砾砂、砂岩、泥岩碎块,主要分布在评估区缓坡、沟谷及低洼地带。厚0—20没。

2.三叠系(T)

(1)永宁镇组(T1yn):出露于评估区西南部。灰色中薄层灰岩

为主,局部含灰色薄层白云岩,夹黄、紫红色泥岩及白云质泥岩。厚672-910m。

(2)飞仙关组(T1f):出露于评估区西南部。紫色、灰黄色薄层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及页岩,厚373-436m。与下伏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二段(P3l 2)假整合接触。

3.二叠系(P)

(1)、龙潭组第二段(P3l 2):岩性以褐黄、灰绿、灰褐色薄-中

厚层砂岩和薄层泥岩、页岩及砂质页岩为主,含煤10-15层,一般13层,可采2层,可采煤编号为:M2、M5,该岩组平均厚111米。

(2)、龙潭组第一段(P3l1):岩性为褐黄、灰绿、灰褐色薄-中

厚层砂岩和薄层泥岩、页岩为主,夹灰色中厚灰岩及煤层。含煤9-19层,一般12层,均不可采。本岩组平均厚110米

(3)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为暗绿、暗灰蓝、油绿色细粒玄

武岩、拉斑玄武岩为主,夹玄武质熔岩砾岩、玄武质凝灰岩、玻屑凝灰岩以及铁质粘土岩、炭质页岩及砂岩等,底部常为一层铝土质页岩。

厚316-460m。

(4).中统茅口组(P2m):灰至深灰色厚层块状致密灰岩,夹薄层

状少量泥灰岩。平均厚200-218米。

(5).中统栖霞组(P2q):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块状灰岩,夹燧石

结核及不规则白云质灰岩,下部夹较多炭质泥灰岩及钙质页岩。平均厚238-258米。

(6)下统梁山组(P1l):出露于评估区北部。灰、浅灰色中厚层

砂岩及灰色页岩,夹炭质页岩,局部夹含砾粗砂岩、白云岩及灰岩透镜体。厚度92-131m。与下伏石炭系下统马平组假整合接触。

4.石炭系

(1)上统马平组(C2mp):出露于评估区东北部、西北部地段。浅

灰、灰白色厚层灰岩为主,中上部普遍具“豆状构造”,中下部时夹少量灰紫、灰绿色瘤状灰岩、泥灰岩及泥、页岩。厚44-172mm。

(2)上统滑石板组(C2h):出露于评估区东北部。浅灰、灰白色

厚层块状灰岩为主,次为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燧石灰岩及硅质岩。厚8-291m。

(3)下统摆佐组(C1b):出露于评估区东北角。深灰、浅灰、灰

白色厚层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灰岩、硅质岩。厚41-513m。

四、矿区可采煤层特征

本区可采煤层为M2、M5。现将各煤层特征列表如下:

M2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上部,上距飞仙关组底界30m,煤层大部分为粉状,少量的块状,结构简单至复杂,无夹石,煤层厚

1.60—2.0米,一般在1.52米左右,层位稳定,全区可采,顶板为泥质粉砂岩,易垮塌,底板为粉砂岩。

M5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下部,上距M2煤层59--60m,煤层大部分为块状,少量为粉状,结构复杂。上部煤层较疏松,煤层厚度在1.60—2.23米,一般在1.80m左右,层位稳定,全区可采,细—中条带状结构,细至中条带状结构,半亮型,以亮煤为主,夹镜煤条带及少量丝炭,似金属光泽,贝壳状断口,顶板为粉砂岩及泥岩,底板为粉砂岩及泥岩。

五、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评估区位于威水背斜南西翼,总体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为南东-北西向,倾向南西,倾角86-88°,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出现波状起伏,但起伏不大。主要的构造为褶皱、小断层,构造线基本呈南东—北西向展布。

综合上述评估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一)井、泉、溪河

评估区内水系发育,主要河流为干河,但溪沟较多。各水系以区内西北部延伸至西南部的山脊为分水岭,形成三条主要的水系分布带,一为西北部的清水河,区内流量枯水季节最小0.1m3/秒,最大

20m3/秒,雨季时各支流暴涨,区内流量最大可达100m3/秒以上;另一分布在区内的中东部,水系较分散,从地下河流出区外,区内流量枯水季节均较小, 0.1m3/秒至0.3m3/秒不等,雨季时各支流暴涨,区内流量最大可达30m3/秒以上;区内小井较少,主要分布于七座炉二厂村寨西北部延伸至南东部的分水岭两侧分布的下降泉,基本为村民饮水井泉,流量0.1升/秒左右。评估区内河流、溪沟的流水经漏斗、地下河等向南汇入可渡河,流经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等后进入珠江,属珠江水系。

地表水排泄条件尚好,当地最低侵蚀基础面标高为2060.0m,可采煤层大部份位于该标高以下。

(二)地下水类型

根据评估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地下水动力条件,将评估区地下水类型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层孔隙水。

1、碳酸盐岩岩溶水

主要赋存于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茅口组(P2m);石炭系中统马平组(C2m)、中统滑石板组(C2h)、下统摆佐组(C1b)碳酸盐岩类岩石溶蚀裂隙和溶洞中,地表水通过溶

蚀裂隙补给地下水。场区未见泉点,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为4~6lL/s〃Km2。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富水性中等~强。

2、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下二叠统梁山组(P2l)、下三叠统飞仙关(T1f)、龙

潭组(P3l)钙质粉砂岩及钙质泥岩夹泥灰岩,以及玄武岩组玄武岩、

凝灰岩的节理裂隙中。评估区内冲沟边侧局部见泉点分布,泉流量0.1~0.2l/s。枯季地下迳流模数为<3l/s〃Km2。沟谷地带含水较均匀,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矿区内地下水位0~5m,季节性变幅0~2m。富水性弱-中等。

3、松散层孔隙水

赋存于第四系(Q)松散堆积层孔隙中,主要分布于沟谷及低洼地带。沟谷附近以含碎石粘土为主,富水性弱,透水性较好。

(三)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根据岩性组合、岩层富水性和可采煤层赋存空间等因素,将井田内地层划为5个含水岩组,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Q)孔隙含水岩组:分布于沟谷、洼地及缓坡地带,主要为冲积砂砾,残坡积角砾亚粘土,砂质粘土及崩积物组成,厚一般为1—15m。含孔隙水,富水性弱。

2.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灰色中薄层灰岩为主,局部含灰

色薄层白云岩、夹黄、紫红色泥岩及白云质泥岩。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岩溶极发育,富水性强,为评估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3.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紫色、灰黄色薄层粉砂岩、泥质粉

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及页岩。为层间裂隙水含水岩组,富水性弱。

4.上二叠统龙潭组(P3l):褐黄、灰绿、灰褐色薄-中厚层砂岩

和薄层泥岩、页岩及砂质页岩为主,夹灰、黄灰、灰绿色中厚层玄武岩、灰岩及煤层。为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富水性较弱-中等。

5.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暗绿、暗灰蓝、油绿色细粒玄武岩、

拉斑玄武岩为主,夹玄武质熔岩砾岩、玄武质凝灰岩、玻屑凝灰岩以及铁质粘土岩、炭质页岩及砂岩等,底部常为一层铝土质页岩。为火山喷出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富水性弱。

6.中二叠统栖霞(P2q)、茅口组(P2m):灰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灰

岩,夹燧石结核及不规则白云质灰岩,下部夹较多炭质泥灰岩及钙质页岩。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岩溶极发育,富水性强,为评估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7.下二叠统梁山组(P1l):灰、浅灰色中厚层砂岩及灰色页岩,

夹炭质页岩,局部夹含砾粗砂岩、白云岩及灰岩透镜体。为基岩层间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较弱。

8.上石炭统马平组(C2mp):浅灰、灰白色厚层灰岩为主,中上

部普遍具“豆状构造”,中下部时夹少量灰紫、灰绿色瘤状灰岩、泥灰岩及泥页岩。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岩溶发育,富水性强,为评估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9.上石炭统滑石板组(C2h):以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为主,

次为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燧石灰岩及硅质岩。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岩溶发育,富水性强,为评估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10.下石炭统摆佐组(C1b):深灰、浅灰、灰白色厚层白云岩为

主,夹少量灰岩、硅质岩。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岩溶中等发育,富水性较强,为评估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矿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矿区内出露岩层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少量松散残坡积土层,地下水赋存于其风化带和岩溶裂隙溶洞之中,为碎屑岩表层风化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由于风化带发育不深,且随地形的起伏而变化,因此矿区地下水体没有统一的地下水面而被地形切割成许多小单元。矿区的每一个小冲沟都是一个补、径、排水文地质单元,其地表分水岭就是水文地质边界,地下水在冲沟中就近补给就近排泄。另一部份通过残坡积层孔隙、基岩裂隙补给矿区地下水顺岩层走向径流,在最低侵蚀基准面溢出或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以泉点的方式排泄。

干河所经过的区域多受泉水及地表水补给,其流量大,雨季暴涨,对将来煤矿开采威胁最大。可采煤层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其它积水洼地及溪沟,旱季干枯或流量小。区内流量枯水季节最小0.1m3/秒,最大20m3/秒,雨季时各支流暴涨,区内流量最大可达100m3/秒以上。区内其它溪沟(河)和泉点为季节性,枯水期无水,雨季流量为0.1—5m3/s。地表水排泄条件尚好。

(四)矿床充水因素

矿床充水主要有干河及其它溪沟流域的地表水、断层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老窑积水,现分述如下:

1.干河及其它溪沟流域的地表水:所经过的区域多受泉水及地

表水补给,其流量大,雨季暴涨,对将来煤矿开采威胁最大。可采煤层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和河水位之下,是矿床充水主要因素之一。

2.老窑积水,在煤层露头线浅部,历史上造成的乱采烂挖留下的小煤窑、老煤窑均有积水,矿坑如果揭穿老硐,老硐中的积水可能对矿床开采产生一定影响。

3.地下水:矿区内煤层属于地下开采,开采中如果揭穿含水层和局部产生裂隙,会使基岩裂隙水及上覆地层岩溶水沿松动面涌入矿坑,是矿床充水因素之一。开采时要予以重视和监测。

4、岩溶水:矿区内煤层属于地下开采,开采中如果采动裂隙沟通岩溶管道,会使岩溶水沿松动面涌入矿坑,是矿床充水因素之一。开采时要予以重视和监测。

综上所述,井田内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地下水具有较好的排泄条件。矿井直接充水含水段,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为主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 七、工程地质条件

评估区岩性组合复杂多样,主要为炭质页岩、砂质页岩、粘土岩、凝灰岩、泥质页岩、灰岩及、白云岩、玄武岩。按其岩性组合及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特征,分为松散岩类岩组、碎屑岩类软质夹硬质岩组及碳酸盐岩、玄武岩硬质岩组。

1、松散岩类岩组

本岩组由第四系粘土、砂质粘土、残坡积物构成,主要分布在缓

坡及低洼处,厚度变化大,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性质差。

2、碎屑岩类软质夹硬质岩组

本岩组主要为飞仙关组(T1f)、龙潭组(P3l)、梁山组(P1L)炭质页岩、凝灰岩、凝灰质粘土岩、泥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地段。本岩组抗风化能力弱,风化后呈土状结构,含泥砂重,粘结力弱,遇水易软化,岩土工程性质较差,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碳酸盐岩及玄武岩硬质岩组

本组岩性主要为关岭组(T2g)、永宁镇组(T1yn)、飞仙关组(T1f)、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栖霞组(P2q)、茅口组(P2m)、马平组(C2mp)、滑石板组(C2h)、摆佐组(C1b),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玄武岩,节理裂隙发育,且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坚硬——半坚硬,岩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八、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矿区属以剥蚀、侵蚀作用为主的中山及河谷地貌形态,地形切割较大,冲沟发育,山岭与缓坡地带呈带状展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较强烈。区内主要人为工程活动为老窑开采、现矿区内有部分老窑,老窑开采多以季节性土法开采为主,常年开采较少。以开采M2、M5煤层。这些煤窑多为顺煤层倾向掘进10-400米后,再沿走向开采30-200米,矿灯照明、炮采、水泵抽水,多因水大及通风困难而停产;非法开采的煤矿在关井压产的治理整顿中被关闭。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为工程活动较强烈。

九、社会环境条件

评估区内及附近有七座炉二厂、大坪子、干河、古咪院子、半家岩脚、等村民居住区。居民住户230户(约919人)左右,矿区上述居住地有部份稻田,其它地带多为荒地、灌木林、耕地、植被覆盖率约30%。社会环境条件较复杂。

各村寨情况详见表2。

评估区村寨情况一览表 表2

七座炉二厂村

村寨名

小结:评估区地形较复杂;岩性变化较大,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社会环境条件较复杂;破坏地质环境的人为工程活动较强烈。故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

经实地调查和了解,评估区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小结:经调查,评估区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故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根据评估区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特征、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随矿区建设和采煤活动的不断开展,将导致区内地质环境条件现状的改变而造成危害。为此,对矿区工程建设及井下采煤活动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1、工业广场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克沟煤矿设计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为小型矿井,服务年限10年,其建筑物于主井附近地带,依山而建的工业广场,工业广场主要设施有生产管理用房、堆煤场、堆渣场、及生产矿井口,现对各建筑物评估如下:

(1)生产管理用房,切填方高度0—5.33m,引发岩土质边坡滑坡、崩塌、滑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2)堆渣场(即煤矸石堆积场)和堆煤场依山就势而建,堆积

量大,堆填高度大于6.0m,引发堆体滑塌和雨季泥石流的可能性大。

(3)主井口施工:井口标高2210m,切方高达4m,由于坑口顶板为软质岩,引发井口边坡滑坡、崩塌及井口浅埋硐段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2、地下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1)安全采深及移动参数确定:

安全开采深度计算公式(《地方煤矿实用手册》) Hδ=K×Mn

Hδ—安全深度(m)

K—安全系数(按Ⅱ类煤田二级保护取150) Mn—煤层采高或综合作用厚度(m) 综合作用厚度计算表

(注:煤层采高以煤层最大厚度计算;若最大厚度小于2.2m,则以正规煤巷开拓高度2.2m计。系数c根据h/m查表确定)

该矿M2、M5二层煤开采的安全深度为 Hδ=K×Mn=150×3.88=582m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及《地方煤矿实用手册》,结合本矿区软~中硬覆岩、两煤层重复采

动和山区的实际情况,岩层移动参数取值如下:

走向移动角δ=上山移动角γ= 65°,

下山移动角β=δ-0.4α=65°-0.4×88°=30°,

底板移动角λ=50°。

2、地下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矿区煤层覆岩厚度几乎都小于该矿安全采深582m,采空区覆岩移动必然影响到地表,在矿区开采移动影响范围内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二、工业场地、村寨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工业场地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根据前述预测评估的结果,工业场地平场切、填方及堆填高度大,引发切填方边坡滑坡、滑塌、崩塌及堆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施工人员、设备及工程建设本身遭受上述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工业场地位于矿山斜坡下方和开采煤层上方,遭受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矿山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2、附近村寨、农田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七座炉二厂、干河等村寨和农田等位于矿山及其影响和危害范围内,遭受地面塌陷、地裂缝、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综上所述:矿山地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工业场地切、填方及堆填高度大,引

发切填方边坡滑坡、滑塌、崩塌及堆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因此矿山地下开采和工业场地的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矿区及影响和危害范围内的村寨及工业场地遭受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及量化指标的确定

一、分区原则

1、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结合本项目建设工程特点及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术(试行)》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分区。

2、在进行具体的分区时,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切填方、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程度、影响范围、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并遵循地质灾害危险性 “就高不就低,从大不从小”、“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分区相对独立、完整”的原则。

3、按照上山、走向移动角,下山移动角30°及底板移动角,进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的圈定。

二、量化指标

1、地下开采:(1)根据矿山提供矿界范围,结合矿区采空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地质灾害,以矿界结合煤矿开采技术要求:煤层倾角急倾斜煤层时,其岩层移动角按:走向移动角(δ)= 上山移动角(γ)=65;下山移动角(β)= 走向移动角(δ)-0.4×煤层倾角(α) ,即: β=65°-0.4×88°=30°及底板移动角(λ)=50°。根据移动角,推测其岩层移动范围。

(2)根据影响及危害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分区。煤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深度(582m)的移动影响范围全部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2、地表工程:将地面设施建设地段(包括生产管理用房、堆煤场、堆渣场)采用切填方高度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半边山煤矿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及《技术要求》中的有关分类标准,并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就大不就小”的原则,对威宁县半边山煤矿地下开采、地面工程建设及其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级。即将矿区及其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全部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并划出2个禁采区。

1、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区):该区为地下开采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面积7.92km2。引发、加剧和遭受山体滑坡、岩土体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危害程度大。

2、禁采区:

1#禁采区:位于矿区北西部,为七座炉二厂等村寨村民居住区, 井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甚至村民房屋开裂、倒塌的可能性大, 危害程度大。因此,为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该区设为禁采区。

2#禁采区:位于矿区中部,该区为工业广场、为管理人员、矿山工人,井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甚至工业广场建筑物开裂、倒塌的可能性大, 危害程度大。因此,为确保管理人员、矿山工人生命财产安全,该区设为禁采区。

三、矿区建设的适宜性评估

根据矿区煤层产出特征、分布规律及采煤活动,经以上地质灾害

危险性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以及综合评估,在今后矿区的建设和采煤活动过程中引发、加剧地面塌陷、地裂缝、山体滑坡、岩体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矿山工业广场和村民住户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该矿山建设适宜性差。必须确保村寨禁采区禁采或将禁采区保护的村民住户搬迁至矿区地下开采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以外的安全地带,必须将未受禁采区保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内的村民住户全部搬出采矿活动影响和危害范围,必须确保工业场地禁采区禁采,并针对地下开采和地面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治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村民住户和工业场地安全的前提下,矿区方才适宜开采和建设。

四、防治措施

1、矿区坑道施工及采煤时,尽量控制坑道断面,合理预留保安煤柱和煤墙。

2、在断层破碎带和泥质页岩、粘土岩较厚处采取密集支护措施。

3、严禁越界开采。

4、如主、风井布臵在沟系附近,应挖防洪沟或修筑防洪墙,改变地表水流向,确保主、风井的安全。

5、修建稳定的挡土墙和拦渣坝,规范堆煤场和堆渣场,实行集中堆放,保证煤和矿渣堆放稳定及安全,避免堆体滑塌和雨季泥石流地质灾害。

6、矿山建设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进行开采,留设足够的村寨和工业场地禁采区、保安煤柱;对采矿巷道及矿井井口进行有效支护,特

别是从矿层底板通过的运输巷道,必须进行可靠支护;作好排水工作。工业广场上方山体斜坡的下伏煤层,应采用充填法、条带法开采,以防止崩塌、滑坡等矿山地质灾害危及工业场地人员、设施的安全。未受禁采区保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内的村寨住户必须搬迁至安全地带。

7、生产管理用房修建时,切方区应自上而下、分级分段开挖,对开挖形成的边坡应及时进行可靠治理,如护坡,设挡墙等。填方采取分层碾压夯实或其它加固措施处理,保证其安全;排矸场必须修建可靠的拦渣坝,防止堆体滑塌及雨季泥石流灾害。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本项目为地方小型矿山建设,属一般性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定为三级。

2、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层岩性较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3、经调查,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现状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4、矿区煤层覆岩厚度小于安全采深,地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对矿山开采影响和危害范围的七座炉二厂、干河等村寨住户及矿山工业场地的危害

程度大;工业场地建设切填方高度0—5.33m、堆场堆填高度大于6.00m,引发和遭受边坡滑坡、崩塌、滑塌及堆场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对拟建工程和施工人员、设备及下游农田的危害程度大。

5、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将矿区和地面工程建设及其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全部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并针对工业广场、七座炉二厂村寨划出了2个禁采区。

6、矿山建设适宜性差。必须确保村寨禁采区禁采或将禁采区保护的村民住户全部搬迁至矿区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以外的安全地带;必须将未受禁采区保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内的村民住户全部搬出采矿活动影响和危害范围;必须确保工业场地禁采区禁采,并针对矿区地下开采和地面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治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工业场地和村民住户安全的前提下,矿山方才适宜开采和建设。

二、建议

1、规范井下开采施工、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并聘请相应的地质技术人员指导矿山生产。

2、修建稳定的挡土墙及拦渣坝,建设规范堆煤场和矿渣堆放场,集中堆放,保证煤和矿渣堆放稳定及安全,避免产生不良地质灾害。

3、矿山建设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进行开采,留设足够的村寨禁采区及保留保安煤柱;对采煤井巷及矿井井口进行支护,特别是从煤层底板通过的运输巷道,必须进行可靠支护;作好排水工作。

4、井下施工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加强安全知识和防灾知

识的培训,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建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规程。

5、对井下采空区过大、过高地段在回采结束时进行放顶降压,以免造成较大面积的地面沉陷。

6、工业场地上方高陡斜坡下伏煤层应采用充填法、条带法开采,避免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危及工业场地安全。

7、危险性大区内的村民住户必须搬迁至安全地带。

8、本次评估是针对现矿区范围、开采标高及M2、M5煤层进行的,若今后扩大矿区范围、降低开采标高或发现并开采新的可采煤层时,应另行评估。


相关文章

  • 川底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 川底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 法 ×××煤矿 2017年度 关于下发<×××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 控管理办法>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 按照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查看


  •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平坝县马幺坡煤矿)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名称为贵州省平坝县乐平镇马幺坡煤矿,主营业务范围是采掘.原煤生产销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12.6年,项目 ...查看


  •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 六枝特区郎岱镇青菜塘煤矿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 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青菜塘煤矿 2017年3月8日 - 0 -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查看


  •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矿井水害防治浅析
  • [摘  要]矿水害防治是一个多专业.多部门的工作,通过探讨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水工作体系,对于预防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以石圪台矿水害防治为例,并结合本矿区其他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先进经验,探讨了矿井水害防治体 ...查看


  • 安全生产应急知识复习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应急知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唯一一个正确选项,填入括号内 1.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把( C )和安全生产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之中. A预防艾滋病 B防范恐怖袭击 C应急管理 2.( ...查看


  • 201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方案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 ...查看


  •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
  •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 兰州市国土资源局 二OO六年十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地质灾害防治....................................................................1 一.地质灾害的 ...查看


  •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06-2015年) 前言 贵州省国土面积176128万km2,全省总人口3798.51万,省内山高.坡陡.降雨频繁.由于受地理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易发区,也 ...查看


  •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直接延期自查报告书
  • 鹤郑力源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直接延期自查报告书 郑州鹤郑力源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郑州鹤郑力源煤业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许可证直接延期自查报告书 一.矿井概况 ××煤业有限公司(原新密市瑞金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