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理论

一、 名词解释

1. 体育:(2)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作为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和教育过程,实质包含了体育教

育和体育运动这两层涵义。它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

服务。

体育(狭义):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

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体育(广义):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水平,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2. 体质:(7)指的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

机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综合的、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3. 健康:是一个概括而又完整的概念,并非单指无病,还应包括强壮的体力,完美的神经,充沛的精

力,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对疾病有强大的抵抗力,对自然、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剧烈变化有高度的

适应性。

4. 暴发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力量的能力。

5. 肌肉延迟性疼痛(42):在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以后,或是隔了较长时间未锻炼,刚开始锻炼之后,

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肌肉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以

后,因此称为延迟性疼痛。

6. 最大吸氧量(58):是指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达到最大能力时人体每分钟所能摄

取的氧量。

7. 卡氏公式(59):芬兰的卡沃宁提出了一个发展最大吸氧量锻炼强度阈的计算公式,公式是:有氧训

练强度阈(每分钟心率次数)=安静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60%。(要懂得如何计算)

Eg,一个安静时心率为每分钟70次的20岁大学生,发展有氧呼吸能力锻炼的强阈应是:70

+{(220-20)-70}*0.6=148次

8. 运动性疲劳(62):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能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

9. 全面性原则(74):是指体育锻炼必须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

10. 体育锻炼原则(74):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实践,达到理想效果所必须

遵循的基本法则。【主要原则有全面性、经常性、适量性、针对性、渐进性原则】

11. 针对性原则(75):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决定其行之有效的项目、内

容、方法、负荷量、强度、次数等。

12. 渐进性原则(75):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按个人自然发展、机体适应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增

强体质效果。(全面性原则:指体育锻炼必须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达到健康,健心,健美的效果。

经常性原则,指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保持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次数的衔接性和连接性。)

13. 运动处方(76):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体育锻炼方法。

14. 克拖莱特指数(肥胖指数)(84):它表示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值,用相对体重来反映人体营养状况和

胖瘦程度。

15. 极点(93):在开始运动时,常常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急促、胸部胀闷、肌肉酸

痛、动作迟钝、协调性下降、精神低落、运动欲望骤减,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

称为“极点”。

16. 第二次呼吸(93):“极点”出现后,运动速度有所下降,运动器官对氧的需要量暂时减少,而内脏

器官的供氧能力又开始加强,体内堆积的乳酸得到氧化,血液中的化学刺激物得到缓解,体热放散

作用也开始顺利进行,激素分泌旺盛。【因此动力定型的协调关系得以恢复,就出现了“第二次呼吸”】

17. 超量恢复:(94)运动时被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会超出原有水

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18. 肌肉痉挛(95):运动中有时肌肉会不自主地强直收缩(痉挛性收缩),不能放松,伴有疼痛,影响

运动,俗称“抽筋”。

19. 晕厥(97):由于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而发生的暂时性知觉丧失的现象。

20. 身体素质(150):是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各种器官系统表现出的各种机能能力。

21. 爆发力(151):在最短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速度力量的一种。

22. 耐力素质(157):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他取决于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机体

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能力,耐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23. 速度素质(163):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即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完成某一动作或通过某一距

离的能力。

二、 简答题:

1. 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和生理健康。作用:

1) 促进人脑的清醒和思维的敏捷;

2)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3) 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4) 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5) 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 增强肌体的免疫能力。

2. 高校体育的任务是什么?(13)

(一)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二) 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三)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提高道德素养

(四) 发展大学生的体育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促进体育进一步普及

3. 为什么体育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7,8)(1)通过各种体育锻炼手段和方法可以锻炼意志和品

质,催人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协调人际关系,是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及

时排除个人性格和心理状态中不健康的因素,由此可带来欢愉,轻松和活泼,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

良性调节,在适应与环境的过程中,是个体与环境和谐统一,以达到精神健康的目的,并使身体健

康得到维护。(整段)(2)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促进形体与内脏器

官的正常发育,而且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还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

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状况,对提高肌肉力量、耐久力、敏捷性、灵巧性及调节能力

等作用都很明显。

4. 影响肌肉收缩力量的因素有哪些?:(40)

肌肉力量的大小与很多生理因素有关。主要因素有:

(一)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二) 肌群的协调能力;

(三) 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四) 肌肉收缩的代谢适应;

5. 肌肉延迟性疼痛的生理本质是什么?:(43)

近代运动生理医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延迟性疼痛)原因是运动时肌纤维的痉挛所致。不少生理生化的研究,证实了酸痛时这种局部细微损伤及肌纤维痉挛的存在。由于这种肌纤维细微损伤及痉挛是局部的,因而就整块肌肉而言,仍能完成运动功能,但存在酸痛感。酸痛后,经过肌肉内局部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变得较前强壮,以后同样负荷将不易再发生损伤(酸痛)。

6. 预防肌肉延迟性疼痛的对策?:(43)

1) 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

2) 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肌肉负担过重);

3) 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负荷重的局部肌肉活动得更充分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

4) 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

防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酸痛的发生。)

当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疼痛后,所采取得对策?:(43)

(1)热敷。(2)伸展练习。(3)按摩。(4)口服维生素C。(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作用。

7. 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本质?(62)

(1)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变化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因素。

(2)体内能源储备的减少和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降低,这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原因。

(3)精神意志因素也与疲劳密切相关。

8. 如何加速消除疲劳?:(62)

1) 良好的睡眠与安静休息 2)活动性休息 3)采用一些物理恢复手段4)营养合理补充5)心理调节

9. 体育锻炼的原则(74):

体育锻炼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实践,达到理想效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主要原则有:全面性、经常性、适量性、针对性和渐进性原则等。

10. 贯彻全面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各点:

1) 身心全面发展,要从适应环境、抵抗疾病的能力,改善机体形态、提高机能的水平,陶冶精神、丰

富文化娱乐生活着眼。

2) 针对个人实际,有选择地从事简单易行,富有实效的锻炼内容进行锻炼。

3) 锻炼内容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予以适当调整,而且要针对自身的薄弱部位采取“抑其过而

补其不足”的方案,促进身体各部分与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

贯彻经常性原则

(1) 坚持安排合理的锻炼间隔,要有长期计划,短期安排,计划安排要根据身体适应运动负荷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轻微的运动安排间隔时间要短,强度大的运动安排的次数可少。(2)锻炼要恒心,

持久锻炼,日积月累,从而养成锻炼的习惯。

贯彻适量性原则注意

(1) 锻炼时要注意量力而行,遵循客观标准和注重自我感觉

(2) 要根据年龄特征,气候情况,劳动强度,睡眠,营养等统筹安排运动和合理的运动间歇

(3) 要渐进的增加运动量,以达到新的适应

贯彻针对性原则

(1) 按个人锻炼计划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时,计划或处方应当严谨,执行应当严格,并注意阶段性调

(2) 体育锻炼形成以个人为佳,有必要参加集体锻炼和集体项目活动时,要注重从实际出发,量力而

行。

11. 1.运动处方的种类:(77)

健身运动处方【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 预防性运动处方【以中老年人为对象】; 治疗性运动处方【以某些慢性疾病患者,急性病和创伤健康者为对象】; 竞技性运动处方【针对竞技运动】。

2.运动处方的内容(制定运动处方)(77):确定目标,选择运动项目,确定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

运动频率。

12. 为什么体育锻炼前要做准备活动?(91)

答: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在运动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练习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它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运动得惰性,为正式练习或比赛进一步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13. 体育锻炼前做准备活动的作用(91)

14. (1)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它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

运动得惰性。

(2)准备活动还能使体温升高、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肌肉的粘滞性降低、促进肌肉中氧与二氧化碳更好地交换、提高肌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力、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心输出量增加、肌肉收缩与放松的速

度加快、肺通气量增大、体内物质能量代谢加强。

15. 准备活动的作用(慢跑、热身准备活动的意义?)(91)

1) 准备活动能够转移运动者的注意力,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适宜的水平。

2) 准备活动还能使体温升高、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肌肉的粘滞性降低、促进肌肉中氧与二氧化碳更好

地交换、提高肌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力、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心输出量增加、肌肉收缩与放松的速

度加快、肺通气量增大、体内物质能量代谢加强。

16. 运动中引起肌肉痉挛的原因?(95)

冷刺激;大量排汗;肌肉收缩失调;运动中身体过于疲劳。

17. 预防和处理肌肉痉挛(95)(1)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耐寒力和耐久力,这是预防肌肉痉挛的最

积极的方法。(2)在运动前要做的准备活动,特别是将要在寒冷的环境下运动时,要多做一些有关肌

肉的静力性伸展练习。(3)游泳下水前要用冷水淋擦全身。(4)不要在水温很低的情况下在水中停留

时间过长。(5)疲劳或饥饿时,不进行剧烈运动。(6)大量出汗后及时地补充水分和微量的盐都可

以有效地防止肌肉痉挛的发生。 处理:(1)首先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慌失措。(2)用力拉痉挛

的肌肉,可缓解或解除痉挛。

18. 举例说明接上一题的题目(96):如大腿四头肌痉挛,可用力使小腿屈,紧贴大腿然后伸直小腿反复

进行数次即可。小腿腓肠肌痉挛时,可用力将脚尖勾起,伸直小腿或用手紧握患侧足拇指,然后用

力将小腿伸直,稍坚持片刻即可解除。屈拇指,屈趾肌痉挛时,可用力勾脚尖。

19. 晕厥产生的原因:(97)1.由于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而发生的暂时性知觉丧失。2.在体育运动中,

跑后即停,由于下肢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对它们的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关系,

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舒张的血管中,加上回心血量减少,使脑部突然缺血,可引起晕厥。

20. 运动中暑的处理方法(98):

运动中发生中暑应首先将患者扶送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同时采取降温消暑手段,如解开衣领、额部冷敷作头部降温,喝些清凉饮料、十滴水,并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等。

21. 低血糖症发生后如何进行急救?(99)

使病人平卧,保暖,神志清醒的可饮糖水及吃少量食品,一般情况下短时间后症状即可消失,当出现严重低血糖现象时,可针刺或掐点急救穴,并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100毫升,提高血糖浓度,就可使病情迅速好转。

22. 踝关节韧带扭伤如何处理?(106)

伤后应立即用拇指指腹压迫痛点止血,并趁局部疼痛轻,肿胀不明显时立即进行踝关节强迫内、外翻试验,以了解韧带是否断裂,如属轻度扭伤,用绷带包扎4-7天,同时可外敷活血散淤消肿止痛中药,并配合理疗和功能锻炼,较重的韧带扭伤除上述方法外,应配合内服活血化淤药,固定时间约三周,踝关节内外翻试验明显松动者,现场急救后,应及时送医院。

23.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和方法(108)(一般为论述题)

(一)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处理原则是:止血、保护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典酒、酒精在伤

口周围消毒、小面积的冲洗后涂红药水或紫药水,大面积要包扎,为防止感染可内服抗生素。

(二)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1. 急性损伤 (1)早期: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减轻炎症,处理方法应用泠敷,

加压包扎(24小时后可拆除)及抬高伤肢,另外可敷新伤药,重者内服止痛片、七里散等,但

切忌在伤处按摩,否则人加重病情。 (2)中期:处理原则是改善伤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

淤血肿胀吸收组织修复,处理方法应以热敷、按摩为主。 (3)后期:处理原则是增强和恢复

肌肉、关节功能。方法以功能锻炼、按摩理疗为主。(有时候出简答题:软组织损伤早,中,后

期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2. 慢性损伤 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与合理安排局部负担量,方

法与急性损伤中、后期处理大致相同,但功能锻炼要与按摩、药物理疗紧密结合。

24. 什么是休克?如何急救?(109)

1. 休克是指人体受到强烈有害因素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症,是临床上各种严重疾

病中常见的并发症。

2. 急救:

1) 保暖和保持安静。

2) 急救体位。采取平卧头稍低位,保护呼吸道通畅,将伤者衣领松开,对呼吸道分泌物应及时清除。

3) 针刺人中、百会、内关等穴。

4) 对大出血引起休克者除止血外应及时补充足够的血容量。

25. 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9)

人在水中成平卧姿势和水对身体的按摩作用,就给静脉血的回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血液循环的进行,呼吸的加深与肌肉有节奏的运动,加大了心脏的工作负担,经常游泳的人心肌壁层与血管壁层增厚,弹性加大,每搏输出量增加,安静时心跳走向缓慢。再之,游泳也常进行缺氧训练,使机体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功能得到提高,为了适应激烈活动储备了力量,使心脏在安静时跳动慢,心肌不易疲劳,而在大强度活动时,心脏功能又可以很快动员起来,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

26. 游泳为何能塑造优美的体型?(121)

1) 游泳时,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820倍左右,水的导热能力比空气大25倍左右,所以消耗的能量比

陆地上多。在同样的时间、强度下进行运动,水中要比陆地上运动消耗的能量多得多。这些能量的供应要靠消耗体内的糖和脂肪来补充。经常进行游泳运动,就可逐渐去掉体内过多的脂肪,而不会长得肥胖。

2) 经常在低温下游泳,还能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强皮下组织的营养供应,使皮肤红润健康。游泳

时,又由于水的起伏激荡,对肌肤起了很好的按摩作用,使皮肤变得有光泽和弹性,形成一种“流线美”。

27. 游泳运动注意事项(140)

1) 必须要树立安全观念,克服麻痹思想。

2) 饮酒、饱食、饥饿、激烈运动后和过分疲劳后都不宜马上游泳。

3) 下水前要用冷水沐浴全身。

4) 游泳衣、游泳裤要合体,以不透明的深色为宜。

5) 在天然浴场游泳,要先了解情况,要选择水底平坦,无淤泥、碎砖瓦砾、木桩,无急流漩涡,无丛

生水草以及水质无污染的水域为好。

6) 游泳结束应在水中放松再出水,出水后应立即擦干身体,穿衣保温。

三、 论述题:

28. 大学生生理心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6)

(一) 身体形态 机体进入青春期后2-3年内,人体身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女子17岁,男子19岁,

增长的速度才日趋缓慢,直至完成骨化而终止。我国18-25岁的男大学生身高均值为170厘米,女大学生均值为159厘米。男大学生的体重均值为58.5千克,女大学生均值为51.5千克。

(二) 身体机能 大学生年龄阶段神经系统发展更为完善,大脑皮层的发育呈现出一种飞跃状态,内

分泌活动发生变化,性腺活动加强,神经系统稳定性受影响,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女生表现更明显。 我国19-22岁大学生(汉族、城市)心率男75.6次/分,女77.3/分,肺活量男3800-4000毫升,女2700-3100毫升。

(三) 身体素质和性成熟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增长高峰期已过,19岁以后进入相对下降期,

因此,应加强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以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29. 论述肌肉延迟性疼痛的生理本质,如何预防及出现疼痛应采取什么对策?(43)

(一) 肌肉延迟性疼痛的生理本质:(42)

近代运动生理医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延迟性疼痛)原因是运动时肌纤维的痉挛所致。 预防肌肉延迟性疼痛可采取如下对策:

1) 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

2) 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肌肉负担过重);

3) 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负荷重的局部肌肉活动得更充分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

4) 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

防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酸痛的发生。)

(二) 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疼痛后,采取以下对策:(43)

(1)热敷。可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2)伸展练习。可对酸痛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但注意做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牵拉时再使肌纤维损伤;(3)按摩。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4)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骨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加速受损伤结缔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和缓解酸痛;(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作用。

30. 阐述超量恢复原理与增强体质的关系。(53)(运动后能量物质的恢复?)

运动时体内代谢过程加强,以不断满足运动时能源的需要,运动中及运动停止后,能量物质需要不断进行补充与恢复,能量物质的恢复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进行当中,恢复过程就已开始。这时机体一边进行锻炼消耗,同时就进行能量物质的恢复补充,但由于锻炼中消耗多,此时的恢复跟不上消耗的量,因此能量物质贮备逐渐下降; 第二阶段是运动结束后,此时体内能量物质消耗逐渐减少,而恢复过程却不断加强,锻炼中消耗的能量物质不断得到补充,直至补充到锻炼前的原水平; 第三阶段是超量恢复阶段,能量物质恢复到原水平时并未停止,而是继续恢复补充,在一段时间中,能量物质的恢复可超过原来贮备的水平,比锻炼前能量物质的贮备量还要多,称超量恢复。过一段时间后能量物质的贮备又回到原来水平。如果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体内能量物质不断消耗,而恢复过程也不断加强,超量恢复能达到更高程度,体质也不断获得增加。

31. 体育锻炼对氧运输的良好影响:(56)

1) 锻炼对心脏的良好影响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脏的重量、直径、容积均比一般人大,心脏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细胞能获得更充足的氧气及营养供应,因而心肌细胞产生营养性肥大,使心脏重量增加,容积增大,搏动有力。 经常锻炼的人,由于心肌收缩强有力,每搏输出血量多,因而安静时心跳次数比一般人慢。 锻炼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锻炼使心脏功能增强,血管机能水平提高,同时还改善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保持与增进血管壁的良好弹性;经常锻炼还可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并能使具有保护性的高密度脂蛋白增加,这些都对心血管疾病起到积极预防的作用。

2) 锻炼对呼吸系统的良好影响

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肌肉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因而呼吸次数增加,深度加深,肺通气量大大增加。 经常锻炼能使呼吸肌力量增大,使呼吸动作的幅度加大,表现为呼吸差增大。

32. 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种类有哪些内容,欲提高女生800米成绩、男生1000米成绩,如何

制定运动处方?(76-80)

(一) 运动处方(76):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体育锻炼方法。

(二) 运动处方的种类:(77)

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的,称为健身运动处方;以中老年人为对象的,称为预防性运动处方;以某些慢性病患者、急性病创伤康复患者为对象的,称治疗性运动处方;此外针对竞技运动的,称竞技性运动处方。

(三)运动处方的内容包括,确定目标,选定运动项目,确定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

(三) 欲提高女生800米成绩,男生1000米成绩,如何制定运动处方?(80)(蓝色注释为题目

33. 阐述如何制定周锻炼计划?(82)(什么是耐力素质?请结合个人锻炼计划制定一名男1000米,女

800米的周锻炼计划。)答:周锻炼计划是个人锻炼计划的具体化。现以大一某男生为例,该生以全

一、 名词解释

1. 体育:(2)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作为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和教育过程,实质包含了体育教

育和体育运动这两层涵义。它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

服务。

体育(狭义):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

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体育(广义):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水平,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2. 体质:(7)指的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

机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综合的、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3. 健康:是一个概括而又完整的概念,并非单指无病,还应包括强壮的体力,完美的神经,充沛的精

力,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对疾病有强大的抵抗力,对自然、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剧烈变化有高度的

适应性。

4. 暴发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力量的能力。

5. 肌肉延迟性疼痛(42):在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以后,或是隔了较长时间未锻炼,刚开始锻炼之后,

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肌肉酸痛不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以

后,因此称为延迟性疼痛。

6. 最大吸氧量(58):是指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达到最大能力时人体每分钟所能摄

取的氧量。

7. 卡氏公式(59):芬兰的卡沃宁提出了一个发展最大吸氧量锻炼强度阈的计算公式,公式是:有氧训

练强度阈(每分钟心率次数)=安静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60%。(要懂得如何计算)

Eg,一个安静时心率为每分钟70次的20岁大学生,发展有氧呼吸能力锻炼的强阈应是:70

+{(220-20)-70}*0.6=148次

8. 运动性疲劳(62):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能力暂时下降的正常生理现象。

9. 全面性原则(74):是指体育锻炼必须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

10. 体育锻炼原则(74):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实践,达到理想效果所必须

遵循的基本法则。【主要原则有全面性、经常性、适量性、针对性、渐进性原则】

11. 针对性原则(75):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决定其行之有效的项目、内

容、方法、负荷量、强度、次数等。

12. 渐进性原则(75):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按个人自然发展、机体适应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增

强体质效果。(全面性原则:指体育锻炼必须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达到健康,健心,健美的效果。

经常性原则,指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保持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次数的衔接性和连接性。)

13. 运动处方(76):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体育锻炼方法。

14. 克拖莱特指数(肥胖指数)(84):它表示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值,用相对体重来反映人体营养状况和

胖瘦程度。

15. 极点(93):在开始运动时,常常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急促、胸部胀闷、肌肉酸

痛、动作迟钝、协调性下降、精神低落、运动欲望骤减,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

称为“极点”。

16. 第二次呼吸(93):“极点”出现后,运动速度有所下降,运动器官对氧的需要量暂时减少,而内脏

器官的供氧能力又开始加强,体内堆积的乳酸得到氧化,血液中的化学刺激物得到缓解,体热放散

作用也开始顺利进行,激素分泌旺盛。【因此动力定型的协调关系得以恢复,就出现了“第二次呼吸”】

17. 超量恢复:(94)运动时被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会超出原有水

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18. 肌肉痉挛(95):运动中有时肌肉会不自主地强直收缩(痉挛性收缩),不能放松,伴有疼痛,影响

运动,俗称“抽筋”。

19. 晕厥(97):由于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而发生的暂时性知觉丧失的现象。

20. 身体素质(150):是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各种器官系统表现出的各种机能能力。

21. 爆发力(151):在最短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速度力量的一种。

22. 耐力素质(157):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他取决于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机体

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能力,耐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23. 速度素质(163):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即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完成某一动作或通过某一距

离的能力。

二、 简答题:

1. 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和生理健康。作用:

1) 促进人脑的清醒和思维的敏捷;

2)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3) 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4) 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5) 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 增强肌体的免疫能力。

2. 高校体育的任务是什么?(13)

(一)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二) 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三)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提高道德素养

(四) 发展大学生的体育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促进体育进一步普及

3. 为什么体育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7,8)(1)通过各种体育锻炼手段和方法可以锻炼意志和品

质,催人奋发进取,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协调人际关系,是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及

时排除个人性格和心理状态中不健康的因素,由此可带来欢愉,轻松和活泼,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

良性调节,在适应与环境的过程中,是个体与环境和谐统一,以达到精神健康的目的,并使身体健

康得到维护。(整段)(2)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促进形体与内脏器

官的正常发育,而且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还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

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状况,对提高肌肉力量、耐久力、敏捷性、灵巧性及调节能力

等作用都很明显。

4. 影响肌肉收缩力量的因素有哪些?:(40)

肌肉力量的大小与很多生理因素有关。主要因素有:

(一)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二) 肌群的协调能力;

(三) 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四) 肌肉收缩的代谢适应;

5. 肌肉延迟性疼痛的生理本质是什么?:(43)

近代运动生理医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延迟性疼痛)原因是运动时肌纤维的痉挛所致。不少生理生化的研究,证实了酸痛时这种局部细微损伤及肌纤维痉挛的存在。由于这种肌纤维细微损伤及痉挛是局部的,因而就整块肌肉而言,仍能完成运动功能,但存在酸痛感。酸痛后,经过肌肉内局部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变得较前强壮,以后同样负荷将不易再发生损伤(酸痛)。

6. 预防肌肉延迟性疼痛的对策?:(43)

1) 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

2) 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肌肉负担过重);

3) 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负荷重的局部肌肉活动得更充分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

4) 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

防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酸痛的发生。)

当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疼痛后,所采取得对策?:(43)

(1)热敷。(2)伸展练习。(3)按摩。(4)口服维生素C。(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作用。

7. 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本质?(62)

(1)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变化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因素。

(2)体内能源储备的减少和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降低,这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原因。

(3)精神意志因素也与疲劳密切相关。

8. 如何加速消除疲劳?:(62)

1) 良好的睡眠与安静休息 2)活动性休息 3)采用一些物理恢复手段4)营养合理补充5)心理调节

9. 体育锻炼的原则(74):

体育锻炼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实践,达到理想效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主要原则有:全面性、经常性、适量性、针对性和渐进性原则等。

10. 贯彻全面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各点:

1) 身心全面发展,要从适应环境、抵抗疾病的能力,改善机体形态、提高机能的水平,陶冶精神、丰

富文化娱乐生活着眼。

2) 针对个人实际,有选择地从事简单易行,富有实效的锻炼内容进行锻炼。

3) 锻炼内容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予以适当调整,而且要针对自身的薄弱部位采取“抑其过而

补其不足”的方案,促进身体各部分与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

贯彻经常性原则

(1) 坚持安排合理的锻炼间隔,要有长期计划,短期安排,计划安排要根据身体适应运动负荷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轻微的运动安排间隔时间要短,强度大的运动安排的次数可少。(2)锻炼要恒心,

持久锻炼,日积月累,从而养成锻炼的习惯。

贯彻适量性原则注意

(1) 锻炼时要注意量力而行,遵循客观标准和注重自我感觉

(2) 要根据年龄特征,气候情况,劳动强度,睡眠,营养等统筹安排运动和合理的运动间歇

(3) 要渐进的增加运动量,以达到新的适应

贯彻针对性原则

(1) 按个人锻炼计划或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时,计划或处方应当严谨,执行应当严格,并注意阶段性调

(2) 体育锻炼形成以个人为佳,有必要参加集体锻炼和集体项目活动时,要注重从实际出发,量力而

行。

11. 1.运动处方的种类:(77)

健身运动处方【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 预防性运动处方【以中老年人为对象】; 治疗性运动处方【以某些慢性疾病患者,急性病和创伤健康者为对象】; 竞技性运动处方【针对竞技运动】。

2.运动处方的内容(制定运动处方)(77):确定目标,选择运动项目,确定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

运动频率。

12. 为什么体育锻炼前要做准备活动?(91)

答: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在运动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练习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它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运动得惰性,为正式练习或比赛进一步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13. 体育锻炼前做准备活动的作用(91)

14. (1)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它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

运动得惰性。

(2)准备活动还能使体温升高、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肌肉的粘滞性降低、促进肌肉中氧与二氧化碳更好地交换、提高肌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力、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心输出量增加、肌肉收缩与放松的速

度加快、肺通气量增大、体内物质能量代谢加强。

15. 准备活动的作用(慢跑、热身准备活动的意义?)(91)

1) 准备活动能够转移运动者的注意力,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适宜的水平。

2) 准备活动还能使体温升高、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肌肉的粘滞性降低、促进肌肉中氧与二氧化碳更好

地交换、提高肌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力、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心输出量增加、肌肉收缩与放松的速

度加快、肺通气量增大、体内物质能量代谢加强。

16. 运动中引起肌肉痉挛的原因?(95)

冷刺激;大量排汗;肌肉收缩失调;运动中身体过于疲劳。

17. 预防和处理肌肉痉挛(95)(1)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耐寒力和耐久力,这是预防肌肉痉挛的最

积极的方法。(2)在运动前要做的准备活动,特别是将要在寒冷的环境下运动时,要多做一些有关肌

肉的静力性伸展练习。(3)游泳下水前要用冷水淋擦全身。(4)不要在水温很低的情况下在水中停留

时间过长。(5)疲劳或饥饿时,不进行剧烈运动。(6)大量出汗后及时地补充水分和微量的盐都可

以有效地防止肌肉痉挛的发生。 处理:(1)首先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慌失措。(2)用力拉痉挛

的肌肉,可缓解或解除痉挛。

18. 举例说明接上一题的题目(96):如大腿四头肌痉挛,可用力使小腿屈,紧贴大腿然后伸直小腿反复

进行数次即可。小腿腓肠肌痉挛时,可用力将脚尖勾起,伸直小腿或用手紧握患侧足拇指,然后用

力将小腿伸直,稍坚持片刻即可解除。屈拇指,屈趾肌痉挛时,可用力勾脚尖。

19. 晕厥产生的原因:(97)1.由于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而发生的暂时性知觉丧失。2.在体育运动中,

跑后即停,由于下肢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对它们的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关系,

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舒张的血管中,加上回心血量减少,使脑部突然缺血,可引起晕厥。

20. 运动中暑的处理方法(98):

运动中发生中暑应首先将患者扶送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同时采取降温消暑手段,如解开衣领、额部冷敷作头部降温,喝些清凉饮料、十滴水,并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等。

21. 低血糖症发生后如何进行急救?(99)

使病人平卧,保暖,神志清醒的可饮糖水及吃少量食品,一般情况下短时间后症状即可消失,当出现严重低血糖现象时,可针刺或掐点急救穴,并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100毫升,提高血糖浓度,就可使病情迅速好转。

22. 踝关节韧带扭伤如何处理?(106)

伤后应立即用拇指指腹压迫痛点止血,并趁局部疼痛轻,肿胀不明显时立即进行踝关节强迫内、外翻试验,以了解韧带是否断裂,如属轻度扭伤,用绷带包扎4-7天,同时可外敷活血散淤消肿止痛中药,并配合理疗和功能锻炼,较重的韧带扭伤除上述方法外,应配合内服活血化淤药,固定时间约三周,踝关节内外翻试验明显松动者,现场急救后,应及时送医院。

23.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和方法(108)(一般为论述题)

(一)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处理原则是:止血、保护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典酒、酒精在伤

口周围消毒、小面积的冲洗后涂红药水或紫药水,大面积要包扎,为防止感染可内服抗生素。

(二)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1. 急性损伤 (1)早期: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减轻炎症,处理方法应用泠敷,

加压包扎(24小时后可拆除)及抬高伤肢,另外可敷新伤药,重者内服止痛片、七里散等,但

切忌在伤处按摩,否则人加重病情。 (2)中期:处理原则是改善伤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

淤血肿胀吸收组织修复,处理方法应以热敷、按摩为主。 (3)后期:处理原则是增强和恢复

肌肉、关节功能。方法以功能锻炼、按摩理疗为主。(有时候出简答题:软组织损伤早,中,后

期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2. 慢性损伤 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与合理安排局部负担量,方

法与急性损伤中、后期处理大致相同,但功能锻炼要与按摩、药物理疗紧密结合。

24. 什么是休克?如何急救?(109)

1. 休克是指人体受到强烈有害因素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症,是临床上各种严重疾

病中常见的并发症。

2. 急救:

1) 保暖和保持安静。

2) 急救体位。采取平卧头稍低位,保护呼吸道通畅,将伤者衣领松开,对呼吸道分泌物应及时清除。

3) 针刺人中、百会、内关等穴。

4) 对大出血引起休克者除止血外应及时补充足够的血容量。

25. 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9)

人在水中成平卧姿势和水对身体的按摩作用,就给静脉血的回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血液循环的进行,呼吸的加深与肌肉有节奏的运动,加大了心脏的工作负担,经常游泳的人心肌壁层与血管壁层增厚,弹性加大,每搏输出量增加,安静时心跳走向缓慢。再之,游泳也常进行缺氧训练,使机体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功能得到提高,为了适应激烈活动储备了力量,使心脏在安静时跳动慢,心肌不易疲劳,而在大强度活动时,心脏功能又可以很快动员起来,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

26. 游泳为何能塑造优美的体型?(121)

1) 游泳时,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820倍左右,水的导热能力比空气大25倍左右,所以消耗的能量比

陆地上多。在同样的时间、强度下进行运动,水中要比陆地上运动消耗的能量多得多。这些能量的供应要靠消耗体内的糖和脂肪来补充。经常进行游泳运动,就可逐渐去掉体内过多的脂肪,而不会长得肥胖。

2) 经常在低温下游泳,还能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强皮下组织的营养供应,使皮肤红润健康。游泳

时,又由于水的起伏激荡,对肌肤起了很好的按摩作用,使皮肤变得有光泽和弹性,形成一种“流线美”。

27. 游泳运动注意事项(140)

1) 必须要树立安全观念,克服麻痹思想。

2) 饮酒、饱食、饥饿、激烈运动后和过分疲劳后都不宜马上游泳。

3) 下水前要用冷水沐浴全身。

4) 游泳衣、游泳裤要合体,以不透明的深色为宜。

5) 在天然浴场游泳,要先了解情况,要选择水底平坦,无淤泥、碎砖瓦砾、木桩,无急流漩涡,无丛

生水草以及水质无污染的水域为好。

6) 游泳结束应在水中放松再出水,出水后应立即擦干身体,穿衣保温。

三、 论述题:

28. 大学生生理心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6)

(一) 身体形态 机体进入青春期后2-3年内,人体身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女子17岁,男子19岁,

增长的速度才日趋缓慢,直至完成骨化而终止。我国18-25岁的男大学生身高均值为170厘米,女大学生均值为159厘米。男大学生的体重均值为58.5千克,女大学生均值为51.5千克。

(二) 身体机能 大学生年龄阶段神经系统发展更为完善,大脑皮层的发育呈现出一种飞跃状态,内

分泌活动发生变化,性腺活动加强,神经系统稳定性受影响,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女生表现更明显。 我国19-22岁大学生(汉族、城市)心率男75.6次/分,女77.3/分,肺活量男3800-4000毫升,女2700-3100毫升。

(三) 身体素质和性成熟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增长高峰期已过,19岁以后进入相对下降期,

因此,应加强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以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29. 论述肌肉延迟性疼痛的生理本质,如何预防及出现疼痛应采取什么对策?(43)

(一) 肌肉延迟性疼痛的生理本质:(42)

近代运动生理医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延迟性疼痛)原因是运动时肌纤维的痉挛所致。 预防肌肉延迟性疼痛可采取如下对策:

1) 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负荷不要过大,也不宜增加过猛);

2) 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肌肉负担过重);

3) 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负荷重的局部肌肉活动得更充分些,对损伤有预防作用;

4) 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

防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酸痛的发生。)

(二) 已经出现肌肉延迟性疼痛后,采取以下对策:(43)

(1)热敷。可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2)伸展练习。可对酸痛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但注意做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牵拉时再使肌纤维损伤;(3)按摩。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4)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骨胶元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加速受损伤结缔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和缓解酸痛;(5)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作用。

30. 阐述超量恢复原理与增强体质的关系。(53)(运动后能量物质的恢复?)

运动时体内代谢过程加强,以不断满足运动时能源的需要,运动中及运动停止后,能量物质需要不断进行补充与恢复,能量物质的恢复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进行当中,恢复过程就已开始。这时机体一边进行锻炼消耗,同时就进行能量物质的恢复补充,但由于锻炼中消耗多,此时的恢复跟不上消耗的量,因此能量物质贮备逐渐下降; 第二阶段是运动结束后,此时体内能量物质消耗逐渐减少,而恢复过程却不断加强,锻炼中消耗的能量物质不断得到补充,直至补充到锻炼前的原水平; 第三阶段是超量恢复阶段,能量物质恢复到原水平时并未停止,而是继续恢复补充,在一段时间中,能量物质的恢复可超过原来贮备的水平,比锻炼前能量物质的贮备量还要多,称超量恢复。过一段时间后能量物质的贮备又回到原来水平。如果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体内能量物质不断消耗,而恢复过程也不断加强,超量恢复能达到更高程度,体质也不断获得增加。

31. 体育锻炼对氧运输的良好影响:(56)

1) 锻炼对心脏的良好影响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脏的重量、直径、容积均比一般人大,心脏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细胞能获得更充足的氧气及营养供应,因而心肌细胞产生营养性肥大,使心脏重量增加,容积增大,搏动有力。 经常锻炼的人,由于心肌收缩强有力,每搏输出血量多,因而安静时心跳次数比一般人慢。 锻炼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锻炼使心脏功能增强,血管机能水平提高,同时还改善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保持与增进血管壁的良好弹性;经常锻炼还可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并能使具有保护性的高密度脂蛋白增加,这些都对心血管疾病起到积极预防的作用。

2) 锻炼对呼吸系统的良好影响

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肌肉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因而呼吸次数增加,深度加深,肺通气量大大增加。 经常锻炼能使呼吸肌力量增大,使呼吸动作的幅度加大,表现为呼吸差增大。

32. 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种类有哪些内容,欲提高女生800米成绩、男生1000米成绩,如何

制定运动处方?(76-80)

(一) 运动处方(76):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体育锻炼方法。

(二) 运动处方的种类:(77)

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的,称为健身运动处方;以中老年人为对象的,称为预防性运动处方;以某些慢性病患者、急性病创伤康复患者为对象的,称治疗性运动处方;此外针对竞技运动的,称竞技性运动处方。

(三)运动处方的内容包括,确定目标,选定运动项目,确定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

(三) 欲提高女生800米成绩,男生1000米成绩,如何制定运动处方?(80)(蓝色注释为题目

33. 阐述如何制定周锻炼计划?(82)(什么是耐力素质?请结合个人锻炼计划制定一名男1000米,女

800米的周锻炼计划。)答:周锻炼计划是个人锻炼计划的具体化。现以大一某男生为例,该生以全


相关文章

  • 大学体育 (11)
  • 新时期高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结构改革的发展与构想 --以武汉市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 周晨晨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中国 430079 email: [email protected] 摘要:体育课在高校的开展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深受广大体 ...查看


  • 形成审美品格的途径
  • 形成审美品格的途径 大学生爱美.追求美,虽然会受到自身知识水平.文化素质以及经济能力的制约,但自发地追随社会时尚感的状况还很多,这与我国审美教育的发展状况有关.自发的追随有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不符合大学生自身形象的,是大学生对美的模糊的.零散 ...查看


  •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
  • |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 天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课程模块 通识教育 英语 计算机 通识 通修 通修 通修 通修 数学 通修 通修 通修 通识通修 通修 通修课程 思想政治 通修 通修 通修 通修 通修 体育 通修 通修 通修 军事 通修 ...查看


  •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专业
  •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专业 中小学名师省级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振兴浙江省基础教育事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为依据,根据"科教兴省"的战略要求,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 ...查看


  •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指南 1.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 有氧耐力减肥机制的研究 不同体质群体的运动处方 运动性疲劳的再研究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与消除手段的研究 运动性损伤防治与 ...查看


  • 田径专修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现状与分析
  • 第32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月 Vol. 32 No. 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10 田径专修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现状与分析 杨杰夫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 ...查看


  •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教学计划及实施细则
  •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教学计划及实施细则 一.体育的总目标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的总目标是"健康第一,体育育人",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成为有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具体目标是:增进学生 ...查看


  • ]2013高考就业率超低的5大专业
  • 作者:一叶知秋   以前几乎每个大学生都认为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就像拿到了找到好工作的通行证,然而面对今天的紧张就业形势,很多学子的气势不抵过去.就业到底有多难? 超低就业率的专业又是什么? 根据2009-2011年各专业就业率整体分析,统计 ...查看


  •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 <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讨论稿 (第一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 编 写 人:石松 审 稿 人:韩志刚 杨俊刚 李风晴 魏永旺 一.课程说明: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查看


  • 宁夏医科大学教务处
  • 宁医教发[2009]53号 宁夏医科大学教务处 关于下达2009-2010学年 第二学期教学任务安排的通知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检验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外国语教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