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卷第4期2005年12月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 L OF J I NAN UNI VERSITY (Sci. &T ech 1)
V ol. 19 N o. 4
Dec. 2005
文章编号:1671-3559(2005) 04-0348-03
高程点与等高线快速赋值方法设计
段琪庆1, 席志芳1, 郝光荣2
(11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山东济南250022;2.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山东济南250012)
摘 要:对地形图等高线、高程点在大规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给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程序设计思路和部分代码, 在Mapin fo 基础上, 设计了快速赋值程序, 提供了利用本程序在Mapin fo 下制作DE M 的实例工程。关键词:测绘工程; 等高线、高程点赋值;DE M 生成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其显示形式为“。234”, 其中“。”为点符号转换来的
图形, 这是问题之一; 因为测量上点是以符号的形式表示, , 不占有面积, 而“。”是图形, 占有面积。C AD 大规模作业, 也不可能是1, . . 234234”这, . 下距离很近“, 234234”234的点进行的重复标注, 大规模作, 从图形的目视效果来看, 在一定的比例尺下是看不到这两种问题的, 这是问题之二; 对于这两种情况, 在GIS 的属性数据转换过程中, 点位与文本标注的一一对应关系要处理好, 这是问题之三; 高程文本的显示在GIS 的应用过程中, 不能作为1个图形目标来看待,
它只是该高程点的1个属性数据, 在C AD 转换为. tab 时, 它的属性为“-9”, 这是问题之四。在DE M 的制作过程中, 高程点数据很重要, 在大规模作业中, 其数据量是海量数据, (如潍坊1:5万地形图29182个点,19123条线, 这里只是计曲线) , 靠人工一点一点的赋值和修改, 从工作量来说是不现实的, 为此通过对在作业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转换后结果表现形式的分析, 笔者设计了自动转换与数据库形成程序。112 由. DWG 到. tab 地形高程点的转换并自动形成GIS 数据库的程序设计
高程点在GIS 数据库中的基本数据结构为:h-data float ,id integer 两个字段[2], 其中h-data 为高程点的高程值,id 为该点的图形目标索引号, 其大地点位隐含在图形库中, 在这里不加表述[3], 我们只讨论GIS 的数据库部分(以下不提及图形数据库部分) , 程序设计流程图如图1。
在数字高程模型(DE M ) 的制作过程中, 获得足够的高程点或等高线, 是基于地形图, 、M 应用时, [1], , 如作者利用1∶5万地形图制作山东潍坊市的DE M , 其特征高程点的数量为29182个, 等高线的折线段为19123条。工作中作业员要具备一定的地形图识图技术, 本文重点讨论地形图的快速赋值原理及其探索适合大规模、分散作业在Mapin fo 下的实现方法。
1 数字化地形图高程点文件的特点及
其自动赋值程序设计
111 目前数字化地形图高程点文件存在的问题及
其解决思路
利用AUT OC AD 进行地图的数字化工作应用范围很广, 在用C AD 成图过程中, 高程点数据以文本的形式形成. DWG 格式。其高程点在数字化过程中的操作为:打开高程点图层(或新建) , 在屏幕上或数字化仪上点击1个高程点, 然后对这个高程点进行文本标注, (如格式为. 234, 其中“. ”为高程点应在的大地坐标位置“, 234”为这个高程点的高程) , 这样的格式方式在将. DWG 文件格式转换为. tab 格式时,
收稿日期:2004-09-13
作者简介:段琪庆(1964-) , 男, 山东栖霞人, 济南大学土木工
程高级工程师。
第4期 段琪庆, 等:高程点与等高线快速赋值方法设计
图2 等高线示意图
在图幅的拼接和数字化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 如
上图断开的等高线其高程是160m , 在按照发展方向对等高线赋值, 其断开的等高线是不被赋值的, 这里就要解决哪些已被赋值, 哪些未赋值, 我们采用不同, 不但方1。其次, GIS 的应用中, 标注是, 在识别到文本后, 应, 如图3所示
。
图1 高程点自动赋值程序流程图
2 数字化地形图等高线文件的特点及
其人工干预赋值程序设计
2. 1 数字化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等高线分为计曲线、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在高山地区一般只数字化计曲线, 在平原地区有间曲线和助曲线, 在高山地区计曲线根据等高距的大小, 排列较为整齐, 很有规律, 特别适合于整体的计算机赋值, 如果在1幅图中有计曲线和间曲线等, 其等高距是不相同的, 这就存在一个分批赋值问题。当然, 在多人数字化同1幅地形图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这个问题, 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针对不同的地貌采取不同的分批、分类型的作业方法, 如图2。
如果我们设想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给定一个等高线的发展方向(如箭头示) , 起点给定高程值165. 3, 终点给定高程值98. 7, 那么我们对于每一条等高线都可以自动赋值。这里要解决如下问题, 在数字化过程中, 等高线的断点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现象
图3 等高线半自动赋值工作流程图
2. 2 等高线赋值的程序设计思想[3]
如图2所示, 在发展方向上, 从A 点到B 点, 形
成一目标线, 逐一求该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对于各交点, 求出到A 点的距离, 然后根据距离增加排序, 根据A 点的高程值, 等高距等输入参数, 对于每1条等高线进行自动赋值, 如果读到的目标为文本则删掉。对于已经赋过值的等高线用红色表示, 没有赋过值的等高线颜色不变, 这样对整个作业区进行高程的快速赋值得以实现。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3 结 语
作者利用本程序制作的山东潍坊等1∶5万DE M 如下,DE M 的生成是在Mapin fo 下完成的, 下面提供了DE M 的制作过程图和结果图示。本程序已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气象局、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使用, 大大提高了工效,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图4为本程序赋值后的图形, 其文本已被隐含在数据库中, 图5为利用本等高线进行插值运算生成的栅格DE M , 图6是与原等高线数据的比较, 其精度满足农业气象的服务要求
。
图6 DE M 与等高线的叠加显示
参考文献:
[1]超1:,
apin [M].北京:电子工
, 郝光荣. M apin fo 下数据离散化程序设计[J].山东建筑
工程学院学报,2004,19(3) :51-60.
4 Design Method of the Assignment for E levation Points and Contours
DUAN Qi 2qing 1,XI Zhi 2fang 1,H AO Guang 2rong 2(1.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Jinan University ,Jinan 250022,China ;21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Jinan 250014,China )
图5 潍坊1∶50000DE M 图
Abstract :Through analyse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 2tours and
elevation points in a map , a design idea and part of codes to s olve these problems are given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 idea , we design a quick assignment program and provide an example of making DE M using Mapin fo too.
K ey w ords :surveying and drawing engineering ;assignment for elevation point and contours ;DE M production
第19卷第4期2005年12月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 L OF J I NAN UNI VERSITY (Sci. &T ech 1)
V ol. 19 N o. 4
Dec. 2005
文章编号:1671-3559(2005) 04-0348-03
高程点与等高线快速赋值方法设计
段琪庆1, 席志芳1, 郝光荣2
(11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山东济南250022;2.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山东济南250012)
摘 要:对地形图等高线、高程点在大规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给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程序设计思路和部分代码, 在Mapin fo 基础上, 设计了快速赋值程序, 提供了利用本程序在Mapin fo 下制作DE M 的实例工程。关键词:测绘工程; 等高线、高程点赋值;DE M 生成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其显示形式为“。234”, 其中“。”为点符号转换来的
图形, 这是问题之一; 因为测量上点是以符号的形式表示, , 不占有面积, 而“。”是图形, 占有面积。C AD 大规模作业, 也不可能是1, . . 234234”这, . 下距离很近“, 234234”234的点进行的重复标注, 大规模作, 从图形的目视效果来看, 在一定的比例尺下是看不到这两种问题的, 这是问题之二; 对于这两种情况, 在GIS 的属性数据转换过程中, 点位与文本标注的一一对应关系要处理好, 这是问题之三; 高程文本的显示在GIS 的应用过程中, 不能作为1个图形目标来看待,
它只是该高程点的1个属性数据, 在C AD 转换为. tab 时, 它的属性为“-9”, 这是问题之四。在DE M 的制作过程中, 高程点数据很重要, 在大规模作业中, 其数据量是海量数据, (如潍坊1:5万地形图29182个点,19123条线, 这里只是计曲线) , 靠人工一点一点的赋值和修改, 从工作量来说是不现实的, 为此通过对在作业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转换后结果表现形式的分析, 笔者设计了自动转换与数据库形成程序。112 由. DWG 到. tab 地形高程点的转换并自动形成GIS 数据库的程序设计
高程点在GIS 数据库中的基本数据结构为:h-data float ,id integer 两个字段[2], 其中h-data 为高程点的高程值,id 为该点的图形目标索引号, 其大地点位隐含在图形库中, 在这里不加表述[3], 我们只讨论GIS 的数据库部分(以下不提及图形数据库部分) , 程序设计流程图如图1。
在数字高程模型(DE M ) 的制作过程中, 获得足够的高程点或等高线, 是基于地形图, 、M 应用时, [1], , 如作者利用1∶5万地形图制作山东潍坊市的DE M , 其特征高程点的数量为29182个, 等高线的折线段为19123条。工作中作业员要具备一定的地形图识图技术, 本文重点讨论地形图的快速赋值原理及其探索适合大规模、分散作业在Mapin fo 下的实现方法。
1 数字化地形图高程点文件的特点及
其自动赋值程序设计
111 目前数字化地形图高程点文件存在的问题及
其解决思路
利用AUT OC AD 进行地图的数字化工作应用范围很广, 在用C AD 成图过程中, 高程点数据以文本的形式形成. DWG 格式。其高程点在数字化过程中的操作为:打开高程点图层(或新建) , 在屏幕上或数字化仪上点击1个高程点, 然后对这个高程点进行文本标注, (如格式为. 234, 其中“. ”为高程点应在的大地坐标位置“, 234”为这个高程点的高程) , 这样的格式方式在将. DWG 文件格式转换为. tab 格式时,
收稿日期:2004-09-13
作者简介:段琪庆(1964-) , 男, 山东栖霞人, 济南大学土木工
程高级工程师。
第4期 段琪庆, 等:高程点与等高线快速赋值方法设计
图2 等高线示意图
在图幅的拼接和数字化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 如
上图断开的等高线其高程是160m , 在按照发展方向对等高线赋值, 其断开的等高线是不被赋值的, 这里就要解决哪些已被赋值, 哪些未赋值, 我们采用不同, 不但方1。其次, GIS 的应用中, 标注是, 在识别到文本后, 应, 如图3所示
。
图1 高程点自动赋值程序流程图
2 数字化地形图等高线文件的特点及
其人工干预赋值程序设计
2. 1 数字化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等高线分为计曲线、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在高山地区一般只数字化计曲线, 在平原地区有间曲线和助曲线, 在高山地区计曲线根据等高距的大小, 排列较为整齐, 很有规律, 特别适合于整体的计算机赋值, 如果在1幅图中有计曲线和间曲线等, 其等高距是不相同的, 这就存在一个分批赋值问题。当然, 在多人数字化同1幅地形图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这个问题, 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针对不同的地貌采取不同的分批、分类型的作业方法, 如图2。
如果我们设想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给定一个等高线的发展方向(如箭头示) , 起点给定高程值165. 3, 终点给定高程值98. 7, 那么我们对于每一条等高线都可以自动赋值。这里要解决如下问题, 在数字化过程中, 等高线的断点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现象
图3 等高线半自动赋值工作流程图
2. 2 等高线赋值的程序设计思想[3]
如图2所示, 在发展方向上, 从A 点到B 点, 形
成一目标线, 逐一求该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对于各交点, 求出到A 点的距离, 然后根据距离增加排序, 根据A 点的高程值, 等高距等输入参数, 对于每1条等高线进行自动赋值, 如果读到的目标为文本则删掉。对于已经赋过值的等高线用红色表示, 没有赋过值的等高线颜色不变, 这样对整个作业区进行高程的快速赋值得以实现。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3 结 语
作者利用本程序制作的山东潍坊等1∶5万DE M 如下,DE M 的生成是在Mapin fo 下完成的, 下面提供了DE M 的制作过程图和结果图示。本程序已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气象局、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使用, 大大提高了工效,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图4为本程序赋值后的图形, 其文本已被隐含在数据库中, 图5为利用本等高线进行插值运算生成的栅格DE M , 图6是与原等高线数据的比较, 其精度满足农业气象的服务要求
。
图6 DE M 与等高线的叠加显示
参考文献:
[1]超1:,
apin [M].北京:电子工
, 郝光荣. M apin fo 下数据离散化程序设计[J].山东建筑
工程学院学报,2004,19(3) :51-60.
4 Design Method of the Assignment for E levation Points and Contours
DUAN Qi 2qing 1,XI Zhi 2fang 1,H AO Guang 2rong 2(1.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Jinan University ,Jinan 250022,China ;21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Jinan 250014,China )
图5 潍坊1∶50000DE M 图
Abstract :Through analyse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n 2tours and
elevation points in a map , a design idea and part of codes to s olve these problems are given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 idea , we design a quick assignment program and provide an example of making DE M using Mapin fo too.
K ey w ords :surveying and drawing engineering ;assignment for elevation point and contours ;DE M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