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春
第一次读到赵熙(1867-1948,字尧生,别号香宋)的诗词乃至剧本《情探》,便自吃了一惊:光宣诗坛还有如此俊俏的格调?等到再见了赵熙的字,风神洒脱,峭拔劲挺,我便想这“俊俏”二字的评价竟是绝不改易了,满把都是巴山蜀水的神气与精神呢。
赵熙二十几岁时有句云:“自踏落花穿市过,世人知我是何人”、“年年细雨乡关路,都在桃花浅淡中”,虽算不得惊人手笔,但清新自然,流丽婉转有竹枝词味。香宋词则豪宕骚雅,体近稼轩。每见这样的诗词,不由得就要想起四川茶来。
同为大西南重镇,四川茶较之云南、贵州、广西,名声要好得久远,名茶也叫得响亮,茶性区别很大。
学界研究证明,中国茶叶(亦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既在云贵,也在四川。如据《神农本草》中所提供资料,野生茶之鲜叶作为解毒剂,其产地在“益州川谷山陵道旁”,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地区。据说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四川已经建有茶园,“园有芳蒻香茗”(《华阳国志·巴志》)。
四川盆地周围有着广阔的丘陵地带,同时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丘陵的排水性也较好,加上土壤多呈酸性,这些,都是适宜茶树生成的自然条件。
巴山雀舌和竹叶青都是四川名茶,地气透着热辣,偶尔还透露出一点煞气。和江南茶比,是打网球的遇见下围棋的,好自好,就是不可比。
竹叶青产于大名鼎鼎的峨眉山,位于半山腰(海拔800-1200米)的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均盛产竹叶青。竹叶青茶形扁秀尖细,貌似竹叶,汤色清明,滋味高鲜,叶底嫩绿均匀。这竹叶青茶的得名尚有一番来历,据说乃是1964年,颇有诗人气质的川籍元帅陈毅信口呼之。
西蜀“碧螺春”据说是四川当地最贵的茶之一,但喝起来有土腥气,是为茶之大忌。
网上几乎查不到任何资讯的产于重庆市云阳县歧耀山的磐龙云雾,不愧是来自三峡库区的清茶,有野生基因在,香芬超逸,耐泡耐品,此处亦是张飞庙所在地。
“幸福茶”名字不甚雅驯,茶却不恶,凉山州贝母山岭峻岩峭,想来亦是没甚污染,茶干净,是四川茶“招牌”性的郁烈突兀,甚至有点辛辣,喝猛了会刮胃。最奇特的是,此茶有着当地另一特产“苦荞”茶类似的糊粮食香——不知是出自地气,还是出自工艺?姑且存疑。
若论古来四川茶入诗最多的,则非蒙顶茶莫属,例如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李白),“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蜀土茶称圣,蒙顶味独尊”(文同),“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文彦博)……四川本多名山胜地,素有“剑阁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称(可怜剑阁已遭遇一次火灾)。蒙山则位于邛崃山脉中段,成都平原之西,地跨名山、雅安两县,其山势巍峨,峰峦挺秀,云雾弥漫,不亚峨眉、青城。蒙山产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西汉末年,蒙山寺院普慧禅师在上清峰栽种下七棵茶树,人称“仙茶”,汉、明、清诸朝石碑及《名山县志》于此均有记述。不过,目前蒙山上清峰仙茶院供奉的雕塑可是“吴理真”,似乎是一位道长?所谓“普慧禅师”则好像是后世皇帝追封的。吴理真原本是个娶了妖精鱼娘的多情种子。至于这七棵茶树的具体来路,则有认为从云贵高原引入的,有认为从福建建溪引入的,也有认为从峨眉山采集的茶种培植而来的。
唐朝以始蒙山茶就列为“贡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这一殊荣一直延续至清。尤其不动法师自西域来归,于此处永兴寺创建《蒙山施食仪规》,编入僧众晚课,其中赞词专有“蒙山雀舌茶奉献”,这是现有文献中“以茶供佛”的最早记载。
蒙山茶久以黄芽著称,但现在常见的说法,则是蒙顶甘露了。甘露在梵语是“念祖”之意,又可隐喻茶汤似甘露,倒吻合其茶出自佛门的身份。甘露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甚是美观,叶嫩芽壮,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高爽甘鲜。
2007年,五月初的春夏之交,我游山玩水至四川,初登青城,跋涉上山之途,曾脱口而出:“这山怎么绿得一条缝都没有!真是青青之城了!”在都江堰的宝瓶口与成都的锦江边,我都专门要了一杯青城茶,一边吃茶一边听川大教授、彝族诗人阿库雾乌有搭没搭讲凉山之“万物有灵”,喝的是那份气氛与情味。那时用的自然是四川茶馆流行的大盖碗。
青城茶外形甚是壮丽,肥硕结实,气高味浓,汤绿清澈,只是青气太重,不甚柔和滋润,戒心也重,喝起来入表不入里,青得咄咄逼人,所谓“青气退,香气起”的茶之要诀把持得并不好,便也是容易招惹人“醉”(“烧心”)的茶,因其生涩未净,气脉稍乱,茶而有荼意,茗而有草气。
倏忽已隔二载。去年彼日,那里却是近十万生命的蒙难、一大片锦绣的粉碎,遭此天劫的应包括从松潘到成都我一路走过的许多茶舍茶馆。
汶川地震后,我居然又收到热心的四川朋友寄来的一包劫后余生的青城茶。我特意托人捎去一撮给远在美国的茶友。这茶现在喝来分外小心,说不出的沉重。
青城茶是青城“四绝”之一,其他三绝,分别是洞天乳酒(野生猕猴桃酿制)、白果炖鸡和青城山老泡菜。
文汇报2009年6月8日第十一版
■秦燕春
第一次读到赵熙(1867-1948,字尧生,别号香宋)的诗词乃至剧本《情探》,便自吃了一惊:光宣诗坛还有如此俊俏的格调?等到再见了赵熙的字,风神洒脱,峭拔劲挺,我便想这“俊俏”二字的评价竟是绝不改易了,满把都是巴山蜀水的神气与精神呢。
赵熙二十几岁时有句云:“自踏落花穿市过,世人知我是何人”、“年年细雨乡关路,都在桃花浅淡中”,虽算不得惊人手笔,但清新自然,流丽婉转有竹枝词味。香宋词则豪宕骚雅,体近稼轩。每见这样的诗词,不由得就要想起四川茶来。
同为大西南重镇,四川茶较之云南、贵州、广西,名声要好得久远,名茶也叫得响亮,茶性区别很大。
学界研究证明,中国茶叶(亦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既在云贵,也在四川。如据《神农本草》中所提供资料,野生茶之鲜叶作为解毒剂,其产地在“益州川谷山陵道旁”,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地区。据说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四川已经建有茶园,“园有芳蒻香茗”(《华阳国志·巴志》)。
四川盆地周围有着广阔的丘陵地带,同时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丘陵的排水性也较好,加上土壤多呈酸性,这些,都是适宜茶树生成的自然条件。
巴山雀舌和竹叶青都是四川名茶,地气透着热辣,偶尔还透露出一点煞气。和江南茶比,是打网球的遇见下围棋的,好自好,就是不可比。
竹叶青产于大名鼎鼎的峨眉山,位于半山腰(海拔800-1200米)的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均盛产竹叶青。竹叶青茶形扁秀尖细,貌似竹叶,汤色清明,滋味高鲜,叶底嫩绿均匀。这竹叶青茶的得名尚有一番来历,据说乃是1964年,颇有诗人气质的川籍元帅陈毅信口呼之。
西蜀“碧螺春”据说是四川当地最贵的茶之一,但喝起来有土腥气,是为茶之大忌。
网上几乎查不到任何资讯的产于重庆市云阳县歧耀山的磐龙云雾,不愧是来自三峡库区的清茶,有野生基因在,香芬超逸,耐泡耐品,此处亦是张飞庙所在地。
“幸福茶”名字不甚雅驯,茶却不恶,凉山州贝母山岭峻岩峭,想来亦是没甚污染,茶干净,是四川茶“招牌”性的郁烈突兀,甚至有点辛辣,喝猛了会刮胃。最奇特的是,此茶有着当地另一特产“苦荞”茶类似的糊粮食香——不知是出自地气,还是出自工艺?姑且存疑。
若论古来四川茶入诗最多的,则非蒙顶茶莫属,例如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李白),“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蜀土茶称圣,蒙顶味独尊”(文同),“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文彦博)……四川本多名山胜地,素有“剑阁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称(可怜剑阁已遭遇一次火灾)。蒙山则位于邛崃山脉中段,成都平原之西,地跨名山、雅安两县,其山势巍峨,峰峦挺秀,云雾弥漫,不亚峨眉、青城。蒙山产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西汉末年,蒙山寺院普慧禅师在上清峰栽种下七棵茶树,人称“仙茶”,汉、明、清诸朝石碑及《名山县志》于此均有记述。不过,目前蒙山上清峰仙茶院供奉的雕塑可是“吴理真”,似乎是一位道长?所谓“普慧禅师”则好像是后世皇帝追封的。吴理真原本是个娶了妖精鱼娘的多情种子。至于这七棵茶树的具体来路,则有认为从云贵高原引入的,有认为从福建建溪引入的,也有认为从峨眉山采集的茶种培植而来的。
唐朝以始蒙山茶就列为“贡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这一殊荣一直延续至清。尤其不动法师自西域来归,于此处永兴寺创建《蒙山施食仪规》,编入僧众晚课,其中赞词专有“蒙山雀舌茶奉献”,这是现有文献中“以茶供佛”的最早记载。
蒙山茶久以黄芽著称,但现在常见的说法,则是蒙顶甘露了。甘露在梵语是“念祖”之意,又可隐喻茶汤似甘露,倒吻合其茶出自佛门的身份。甘露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甚是美观,叶嫩芽壮,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高爽甘鲜。
2007年,五月初的春夏之交,我游山玩水至四川,初登青城,跋涉上山之途,曾脱口而出:“这山怎么绿得一条缝都没有!真是青青之城了!”在都江堰的宝瓶口与成都的锦江边,我都专门要了一杯青城茶,一边吃茶一边听川大教授、彝族诗人阿库雾乌有搭没搭讲凉山之“万物有灵”,喝的是那份气氛与情味。那时用的自然是四川茶馆流行的大盖碗。
青城茶外形甚是壮丽,肥硕结实,气高味浓,汤绿清澈,只是青气太重,不甚柔和滋润,戒心也重,喝起来入表不入里,青得咄咄逼人,所谓“青气退,香气起”的茶之要诀把持得并不好,便也是容易招惹人“醉”(“烧心”)的茶,因其生涩未净,气脉稍乱,茶而有荼意,茗而有草气。
倏忽已隔二载。去年彼日,那里却是近十万生命的蒙难、一大片锦绣的粉碎,遭此天劫的应包括从松潘到成都我一路走过的许多茶舍茶馆。
汶川地震后,我居然又收到热心的四川朋友寄来的一包劫后余生的青城茶。我特意托人捎去一撮给远在美国的茶友。这茶现在喝来分外小心,说不出的沉重。
青城茶是青城“四绝”之一,其他三绝,分别是洞天乳酒(野生猕猴桃酿制)、白果炖鸡和青城山老泡菜。
文汇报2009年6月8日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