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那里看看!(看录象)
2、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3、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要求: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找小海锣帮忙。
⑴ 认读生字:老师把生字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能有礼貌地和他打招呼吗?自由读生字。抽卡片读。
⑵ 读了这篇课文,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吗?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三、学习课文
1、教学第2段: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 齐读。
2、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⑴ 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⑵ 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象脚鼓声、人们)
①“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
教学“敲”人们高高兴兴地一次又一次地敲着象脚鼓,是多么高兴啊!
C、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
②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来欢迎周总理。
B、从“地上洒满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你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了吗?指名读读课文里的句子,齐读。
③“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看到什么?
B、比较“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C、把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和喜庆读进去吧。
④ 人们欢呼着:“总理来了!”
A、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你看到旁边的老百姓表情怎么样?(想象说话)你会怎么喊?
B、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周总理来了。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
⑶ 1961年的早晨是这样的难忘,让老师带着你们再去现场感受一下吧,闭上眼睛。(播放音乐)
① 师配:“象脚鼓响起来了,快乐的呼喊声来了,龙船划起来了,花炮升起来了,多热闹啊,” ② 把你们感受到的高兴放到课文中。
③ 读课文的1~3段。
3.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四、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五、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六、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七、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那里看看!(看录象)
2、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3、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要求: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找小海锣帮忙。
⑴ 认读生字:老师把生字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能有礼貌地和他打招呼吗?自由读生字。抽卡片读。
⑵ 读了这篇课文,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吗?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三、学习课文
1、教学第2段: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 齐读。
2、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⑴ 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⑵ 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象脚鼓声、人们)
①“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
教学“敲”人们高高兴兴地一次又一次地敲着象脚鼓,是多么高兴啊!
C、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
②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来欢迎周总理。
B、从“地上洒满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你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了吗?指名读读课文里的句子,齐读。
③“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看到什么?
B、比较“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C、把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和喜庆读进去吧。
④ 人们欢呼着:“总理来了!”
A、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你看到旁边的老百姓表情怎么样?(想象说话)你会怎么喊?
B、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周总理来了。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
⑶ 1961年的早晨是这样的难忘,让老师带着你们再去现场感受一下吧,闭上眼睛。(播放音乐)
① 师配:“象脚鼓响起来了,快乐的呼喊声来了,龙船划起来了,花炮升起来了,多热闹啊,” ② 把你们感受到的高兴放到课文中。
③ 读课文的1~3段。
3.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四、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五、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六、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七、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