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经济步入新常态(大家手笔)

吕 政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17日   07 版)

2001—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工业增长构成以重工业高速增长为主导。2011年,工业增长速度开始回落,2011、2012、2013年分别为10.4%、7.7%、7.6%。我国工业从10%以上的高速增长回落到7%—8%的中高速增长,不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暂时现象,而是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缘于市场需求规模、结构和增速变化的新常态。

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后期。2000年以来,我国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扩张,成为拉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例如,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00年的1.63万公里增长到2012年的9.62万公里,年均增长15.9%。而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进入后期,建设重点转向车流量较少的偏线和冷线;港口吞吐能力已经出现过剩;机场建设重点转向二、三线城市的支线机场。

城市空间扩张规模变化。2000—2012年的12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约2.3万平方公里,超过1949—200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总和。由于受到土地供给瓶颈的约束,未来我国城市面积扩张不可能继续保持这样的规模和速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化工业产品需求的增长将趋缓。

汽车进入家庭增速的变化。2000—2010年,我国轿车进入家庭出现了井喷式的高速增长,年销量由60万辆上升到960万辆,年均增长31.76%。而2011—2013年平均每年仅增长7.8%。2013年城镇每百户家庭轿车拥有量全国平均约为24辆,远低于发达国家,仍然有广阔增长空间。问题在于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受收入水平的制约,汽车进入家庭将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井喷式增长难以重现。

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我国人均占有工业产品的数量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能力还有扩张空间,目前工业生产的过剩是相对过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民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消费品市场增长的突出矛盾。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低收入群体有效需求不足,也制约着消费需求增长。

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压缩了其他产业的市场空间。2004年以来,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加重了以居住为目的购房者的经济压力,削弱了对其他消费品的购买力,压缩了其他产业的市场空间,阻碍了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工业品出口形成制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货物贸易从2001—2007年年均增长14.1%回落到2008—2011年的3.8%。发达国家为应对国内经济危机采取“再工业化”等措施,国际资本流动放缓甚至回流,国际产业转移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外出口增速回落不可避免。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工业增长速度回落是客观趋势。当然,我国人均GDP只有7000美元左右,工业化和城镇化任务尚未完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还有广阔空间,保持7%—8%的中高速增长是可能的。在工业增长速度回落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扩大开放以及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促进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和高效益增长。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

吕 政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17日   07 版)

2001—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工业增长构成以重工业高速增长为主导。2011年,工业增长速度开始回落,2011、2012、2013年分别为10.4%、7.7%、7.6%。我国工业从10%以上的高速增长回落到7%—8%的中高速增长,不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暂时现象,而是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缘于市场需求规模、结构和增速变化的新常态。

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后期。2000年以来,我国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扩张,成为拉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例如,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00年的1.63万公里增长到2012年的9.62万公里,年均增长15.9%。而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进入后期,建设重点转向车流量较少的偏线和冷线;港口吞吐能力已经出现过剩;机场建设重点转向二、三线城市的支线机场。

城市空间扩张规模变化。2000—2012年的12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约2.3万平方公里,超过1949—200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总和。由于受到土地供给瓶颈的约束,未来我国城市面积扩张不可能继续保持这样的规模和速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化工业产品需求的增长将趋缓。

汽车进入家庭增速的变化。2000—2010年,我国轿车进入家庭出现了井喷式的高速增长,年销量由60万辆上升到960万辆,年均增长31.76%。而2011—2013年平均每年仅增长7.8%。2013年城镇每百户家庭轿车拥有量全国平均约为24辆,远低于发达国家,仍然有广阔增长空间。问题在于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受收入水平的制约,汽车进入家庭将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井喷式增长难以重现。

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我国人均占有工业产品的数量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能力还有扩张空间,目前工业生产的过剩是相对过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民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消费品市场增长的突出矛盾。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低收入群体有效需求不足,也制约着消费需求增长。

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压缩了其他产业的市场空间。2004年以来,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加重了以居住为目的购房者的经济压力,削弱了对其他消费品的购买力,压缩了其他产业的市场空间,阻碍了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工业品出口形成制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货物贸易从2001—2007年年均增长14.1%回落到2008—2011年的3.8%。发达国家为应对国内经济危机采取“再工业化”等措施,国际资本流动放缓甚至回流,国际产业转移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外出口增速回落不可避免。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工业增长速度回落是客观趋势。当然,我国人均GDP只有7000美元左右,工业化和城镇化任务尚未完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还有广阔空间,保持7%—8%的中高速增长是可能的。在工业增长速度回落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扩大开放以及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促进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和高效益增长。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


相关文章

  •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 亮点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查看


  • 向阳创卫汇报片[人居美景入画来]解说词
  • 向阳创卫汇报片文稿修改版 注:1 2.红色加底线表示新增加的内容 一座城市,总有她的精神特质,一个乡镇,也从来不乏她动人的风采与人文底蕴. 广汉,携着古蜀文明的悠远灿烂,正泼墨书写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华彩篇章.位其最南端的向阳镇,也正秉承 ...查看


  • 2015河南遴选公务员考试热点:认识新常态
  • 2015河南遴选公务员考试热点:认识新常态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 ...查看


  • 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 [摘要]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中国的经济改革面临新的挑战.逐步适应和习惯当下中国的新常态,迅速调整思路,调整眼界,调整定位.未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 ...查看


  •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机遇
  •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机遇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9日 06版) 编者按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如何看待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又将迎来哪些机遇?要理 ...查看


  • [市场风险]A股市场的风险逻辑
  • (注:"风控博士沙龙"微信公众平台于2016年1月13日发布了笔者录制的视频<2016年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逻辑>,该视频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热心的朋友渴望阅读到相关的文字稿,为此在该视频内容的基础上撰写了本 ...查看


  • 分析经济形势有规范的理论框架
  • 分析经济形势有规范的理论框架,也有实践中形成的观察视角,有时后者能够更加直观.简捷地把握经济走势和运行状态.经济理论和国内外实践表明,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等实物量和金融指标的变化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常被大家认为是观察经济走势的 ...查看


  • 充分认识新常态 积极适应新常态
  • 话题 缘起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7月底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再一次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 ...查看


  • 关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 关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时期,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如何适应新常态,持续健康发展?结合**经济发展实际,谈谈新常态下关于我市旅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