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
1、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轻捷(jiã ) 云霄 (xiāo) 臃(yō.
ng)肿(zhǒng) 攒(cuán)成 敛 (liǎn) 脑髓(suǐ) 鉴(jiàn)赏 人迹罕(hǎn)至 觅(mì)食 竹筛(shāi) 秕(bǐ)谷 书塾(shú) 蝉蜕(tuì) 倜(tìng)傥 (tǎng) 拗(ǎo)过去 人声鼎(dǐng)沸
2、 肿(zhǒng)胀(zhàng) 掸(dǎn)子 咻咻(xiū) 撩(liáo)起 栅(zhà)栏
玉簪(zān)花 骊(lí)歌 徘(pái)(huái) 花圃(pǔ)
3、 丑陋(lîu) 讪(shàn)笑 来势汹汹(xiōng) 嫉(jí)妒(dù) 木屐(jī)
4、 瞬(shùn)息 涉(shâ)足 伫(zhù)立 荒草萋萋(qī) 延(yán)绵(mián)
5、 扳(pān) 泯(mǐn)然 环谒 (yâ)
6、 巅 (diān) 澎(pãng)湃(pài) 狂澜 (lán) 屏(píng)障 滋(zī)长 哺(bǔ)育 九
曲(qū)连环
7、 喧(xuān)闹 踱(duï)步 郝(hǎo)叟(sǒu) 诧(chà)异 懊(ào)悔 祈(qí)祷(dǎo)
哽(gěng)住
8、 逼狭(xiá) 险峻(jùn) 崎(qí)岖(qū) 浊(zhuï)流 阻抑 (yù) 回环曲(qū)折 亦(yì)
复如是
9、 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幽远谰(lán)语 怪诞(dàn) 亘(gân)古 默契(qì)
田垄(lǒng) 蚱(zhà)蜢(měng) 镐(gǎo)头 碾(niǎn)谷 辘辘 (lù) 污秽(huì)
10、 唧唧(jī) 可(kân)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âi)头 溅(jiān) 胡骑(jì) 扑朔(shuî)迷离 雄雌(cí)
11、宰(zǎi)割 可歌可泣(qì) 鲜(xiǎn)为人知 元勋(xūn) 鞠躬尽瘁(cuì) 锋芒毕露(lù) 妇孺(rú)皆知 筹((chïu)划 彷(páng)徨
12、仰之弥(mí)高 锲(qiè)而不舍 地壳(qiào) 目不窥(kuī)园 兀兀(wù)穷年 沥(lì)尽心血 深宵(xiāo) 群蚁排衙(yá) 赫(hâ) 潜(qián)心贯注 心会神凝(níng) 迥(jiǒng)乎不同 一反既(jì)往 迭(diã)起 慷慨(kǎi)淋漓 气冲斗(dǒu)牛 衰(shuāi)微
13、门槛 (kǎn) 惹(rě)人注目 杂乱无章(zhāng) 重荷(hâ) 深邃(suì) 踌(chïu)躇(chú) 磐(pán)石
14、 一拍即(jí)合 捋(lǚ) 脚踝(huái) 荒谬(miù) 义愤填膺(yīng)
15、卿(qīng) 遂(suì)
16. 归省 (xǐng) 惮(dàn) 嘱(zhǔ)咐(fù) 怠(dài)慢 撺(cuān)掇 (duo) 凫(fú)水 橹(lǔ) 潺潺(chán) 撮(cuō) 枯桕(jiù)树 行辈(háng)
17. 恬(tián)静 亢(kàng)奋 晦(huì)暗 束缚 (fù) 羁(jī)绊 闭塞(sâ) 蓦(mî)然 冗(rǒng)杂 烧灼(zhuï) 磅(páng)礴 戛(jiá)然而止
18.水门汀 (tīng) 口头禅(chán) 参(cēn)差(cī)不齐 蘸 (zhàn)
19. 绚(xuàn)丽 阐(chǎn)述 颦(pín)蹙(cù) 笑颊璀璨 低回婉转 娇羞 张目嗔(chēn)视 叱(chì)咤(zhà)风云 细腻妥帖 浑身解(xiâ)数 雏(chú)凤 尽太极妍(yán) 蠕(rú)动 惆(chïu)怅(chàng) 粲(càn)然
20.屏障(zhàng) 少(shǎo)顷 呓(yì)语 中间(jiàn)几(jī)欲先走
21.拽(zhuài) 无垠(yín) 战栗(lì) 不可思议(yì) 风餐露宿(sù) 毛骨悚(sǒng)然 履(lǚ)行 怏(yàng)怏不乐 姗姗(shān)来迟 凛(lǐn)冽 (liâ) 忧心忡(chōng)忡 充沛(pâi) 毋(wú)宁 吞噬(shì) 销蚀(shí) 防御 (yù)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羸(léi)弱 蹒(pán)跚 告罄(qìng) 白雪皑皑(ái) 遗孀 (shuāng) 疲惫不堪(kān) 鲁莽(mǎng)大胆
22.噎( yē) 辐(fú)射 筛(shāi)糠 脐(qí)带 真谛(dì)
23. 养精蓄(xù)锐 齐心协(xiã)力 砭(biān)骨 履践(jiàn) 崔(cuī)巍(wēi) 滞(zhì)留
24. 哀悼(dào) 孜(zī)孜不倦 阴霾(mái) 疆域(yù)
25.夸父逐(zhú)日 水潦(lǎo)
26.污涩(sâ)红绫(líng)怂(sǒng)恿(yǒng) 蜷(quán)伏
惩(chãng)戒
27.狩(shîu)猎 进退维(wãi)谷 逞(chěng)能 山涧 (jiàn) 坠(zhuì)落 湛(zhàn)蓝 苍穹 (qiïng) 悲怆(chuàng) 娴(xián)熟 略胜一筹(chïu) 眼花缭(liáo)乱 秩(zhì)序井然
28.叽叽喳喳(zhā) 抽搐 (chù) 铰(jiǎo)掉 沟壑(hâ) 不羁(jī)
29. 剽(piāo)悍 疆(jiāng)场 慷慨以赴(fù) 驯(xùn)良 驾驭(yù) 窥伺(sì) 疮(chuāng)痍 阔绰(chuò) 观瞻项鬣(liè) 庇(bì)荫(yìn) 遒(qiú)劲 畸(jī)形 相得益彰(zhāng) 面面相觑(qù) 颚(â)骨 犷(guǎng)野
30.屠(tú)夫 缀(zhùì)行 眈(dān)眈相向 瞑(míng) 尻(kāo)尾 狡黠(xiá)
七年级下1-6单元解词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豫不决。
炽痛:热烈而深切。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孺,小孩。 .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非常显著。
颦蹙:皱着眉头。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的显示出来。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告罄:指财物用完。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这里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 ..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筹,筹码,计数的用具。 .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的惊人。剽悍:勇猛,强健。
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窥伺:暗中观察情况。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庇荫:遮挡阳光的树木等。
遒劲:雄健有力。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情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
更加。彰,明显。
七下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
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
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 时间 、 地点 、 工具 、 条件 、 方法 、收获 。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课文第9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 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重点背诵: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至少一个)
“快回家去„„为什么呀?”“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3.“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 “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5.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花,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很重感情。
第七课 《最后一课》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A、对比。B、前呼后应。C、以小见大。D、烘托手法。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 人物:①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小弗朗士出是一个怎么样的儿童?
由贪玩不爱学习但能管住自己慢慢开始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不断升华憎恨敌人的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儿童形象。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热爱学生,热爱祖国,道德高尚的老师。
2.情节:本文 “宣布下课”属于小说的哪个情节?
高潮结局
3.环境: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1.韩麦尔今天为什么穿戴的和平常不一样?
纪念最后一课,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镇上的人的表现为什么又和平常不一样?
感谢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24-29段
1.课文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 “忽然”表明了什么?
“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增强了悲怆的气氛。
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5.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表现出了他对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5.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6、24-29段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表达了韩麦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7、选文中哪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第十一课 《邓稼先》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
齐。
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
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 “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二、阅读《我不能走》片断、回答问题: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一句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4、结尾部分引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5、最后为什么要补充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药方”是比喻的说法,只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的方法,也还是仅仅走出了一步。
3、 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因它打开光明之路”中的“它”指深夜灯火,这句的意思是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闻一多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已在表现闻先生的深夜从事文学研究室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4、 他潜心关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闻一多从事文学研究非常深入,用心极专极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他分心。
二、5、解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
古代典籍。
6、你知道“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7、“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一多的什么态度?
8、结合全文看7、8、9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7总结上文,8、9开启下文。两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9、“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这指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他是青年的领导人,他要先宣传然后用行动去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10、请找出闻一多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第18段,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11、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的成果有哪些?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特点是什么?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
1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又有做了哪些事,这又体现出了他怎样的特点?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游行示威;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1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第十六课 《社戏》
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
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
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重点阅读段:第10——14段、第22、23段、第40段。
6.中心。
一、1.为什么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平桥村有淳朴好客的村民,美丽的景致,有趣的事情。
2.平桥村村民都具有哪些特点?平桥村的孩子们具有什么特点?
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善良、好客、活泼、聪明、驾船技术高。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踊跃的铁的兽瘠„„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写出了的什么心情,为什么用“踊跃”来写山?
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或把静物写活了)写出了船行之快。
4.课文第22段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描写,表达了什么心情?
景物描写,表达了我的留恋之情。
5.课文第23段“老渔父”为什么喝采?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船行的快,侧面描写烘托出孩子们驾船技术高。
6.“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中的修辞及作用,“蹿”能否改成“游”好不好,为什么?
比喻形象写出了船行之快表现孩子们驾船技术高。;不能改,“蹿”更能表现船行之快。
二、课内阅读训练
朗读课文“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到“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汊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视觉、听觉、嗅觉,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清新醉人的夜景,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农村的热爱之情。
2、“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点”、“磕”用得好在哪里?
“点”“磕”二字,好在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能干。
3、“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我”的什么感受?
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急于看戏的心情。
4、“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
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句中的“似乎”和“也许”“料想”能否去掉?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能。因为这些词语都表示推测,说明听到的、看到的都不确切。这样写突出了“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心情。
※《伤仲永》复习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题目中的“伤”意即哀伤叹惜。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世隶耕lì 或以钱币乞之qǐ 日扳仲永pān 环谒于邑人yâ yì .....
不能称前时之闻chân 泯然众人矣mǐn 今夫不受之天fú 而已邪 yã ....
三、重点实词。
世隶耕(属于) 称前时之闻(相当) 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彼其受之天也(他) ...
泯然众人矣(消失,这里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 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
人) 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 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父异焉(对„„感到诧异) 即书诗四句(写) ....
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父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还自扬州(从) .
复到舅家问焉(复:又 焉:代指方仲永的情况 )卒之为众人(最后)固众人(本来)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四、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
五、各种词类活用(一般了解即可)
②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对„„感到惊奇”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诧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有利可图”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或“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六、重点句子翻译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异,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
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
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来请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
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
的人高的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7.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
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
就为止了吗?
七年级下册“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
1、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轻捷(jiã ) 云霄 (xiāo) 臃(yō.
ng)肿(zhǒng) 攒(cuán)成 敛 (liǎn) 脑髓(suǐ) 鉴(jiàn)赏 人迹罕(hǎn)至 觅(mì)食 竹筛(shāi) 秕(bǐ)谷 书塾(shú) 蝉蜕(tuì) 倜(tìng)傥 (tǎng) 拗(ǎo)过去 人声鼎(dǐng)沸
2、 肿(zhǒng)胀(zhàng) 掸(dǎn)子 咻咻(xiū) 撩(liáo)起 栅(zhà)栏
玉簪(zān)花 骊(lí)歌 徘(pái)(huái) 花圃(pǔ)
3、 丑陋(lîu) 讪(shàn)笑 来势汹汹(xiōng) 嫉(jí)妒(dù) 木屐(jī)
4、 瞬(shùn)息 涉(shâ)足 伫(zhù)立 荒草萋萋(qī) 延(yán)绵(mián)
5、 扳(pān) 泯(mǐn)然 环谒 (yâ)
6、 巅 (diān) 澎(pãng)湃(pài) 狂澜 (lán) 屏(píng)障 滋(zī)长 哺(bǔ)育 九
曲(qū)连环
7、 喧(xuān)闹 踱(duï)步 郝(hǎo)叟(sǒu) 诧(chà)异 懊(ào)悔 祈(qí)祷(dǎo)
哽(gěng)住
8、 逼狭(xiá) 险峻(jùn) 崎(qí)岖(qū) 浊(zhuï)流 阻抑 (yù) 回环曲(qū)折 亦(yì)
复如是
9、 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幽远谰(lán)语 怪诞(dàn) 亘(gân)古 默契(qì)
田垄(lǒng) 蚱(zhà)蜢(měng) 镐(gǎo)头 碾(niǎn)谷 辘辘 (lù) 污秽(huì)
10、 唧唧(jī) 可(kân)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âi)头 溅(jiān) 胡骑(jì) 扑朔(shuî)迷离 雄雌(cí)
11、宰(zǎi)割 可歌可泣(qì) 鲜(xiǎn)为人知 元勋(xūn) 鞠躬尽瘁(cuì) 锋芒毕露(lù) 妇孺(rú)皆知 筹((chïu)划 彷(páng)徨
12、仰之弥(mí)高 锲(qiè)而不舍 地壳(qiào) 目不窥(kuī)园 兀兀(wù)穷年 沥(lì)尽心血 深宵(xiāo) 群蚁排衙(yá) 赫(hâ) 潜(qián)心贯注 心会神凝(níng) 迥(jiǒng)乎不同 一反既(jì)往 迭(diã)起 慷慨(kǎi)淋漓 气冲斗(dǒu)牛 衰(shuāi)微
13、门槛 (kǎn) 惹(rě)人注目 杂乱无章(zhāng) 重荷(hâ) 深邃(suì) 踌(chïu)躇(chú) 磐(pán)石
14、 一拍即(jí)合 捋(lǚ) 脚踝(huái) 荒谬(miù) 义愤填膺(yīng)
15、卿(qīng) 遂(suì)
16. 归省 (xǐng) 惮(dàn) 嘱(zhǔ)咐(fù) 怠(dài)慢 撺(cuān)掇 (duo) 凫(fú)水 橹(lǔ) 潺潺(chán) 撮(cuō) 枯桕(jiù)树 行辈(háng)
17. 恬(tián)静 亢(kàng)奋 晦(huì)暗 束缚 (fù) 羁(jī)绊 闭塞(sâ) 蓦(mî)然 冗(rǒng)杂 烧灼(zhuï) 磅(páng)礴 戛(jiá)然而止
18.水门汀 (tīng) 口头禅(chán) 参(cēn)差(cī)不齐 蘸 (zhàn)
19. 绚(xuàn)丽 阐(chǎn)述 颦(pín)蹙(cù) 笑颊璀璨 低回婉转 娇羞 张目嗔(chēn)视 叱(chì)咤(zhà)风云 细腻妥帖 浑身解(xiâ)数 雏(chú)凤 尽太极妍(yán) 蠕(rú)动 惆(chïu)怅(chàng) 粲(càn)然
20.屏障(zhàng) 少(shǎo)顷 呓(yì)语 中间(jiàn)几(jī)欲先走
21.拽(zhuài) 无垠(yín) 战栗(lì) 不可思议(yì) 风餐露宿(sù) 毛骨悚(sǒng)然 履(lǚ)行 怏(yàng)怏不乐 姗姗(shān)来迟 凛(lǐn)冽 (liâ) 忧心忡(chōng)忡 充沛(pâi) 毋(wú)宁 吞噬(shì) 销蚀(shí) 防御 (yù)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羸(léi)弱 蹒(pán)跚 告罄(qìng) 白雪皑皑(ái) 遗孀 (shuāng) 疲惫不堪(kān) 鲁莽(mǎng)大胆
22.噎( yē) 辐(fú)射 筛(shāi)糠 脐(qí)带 真谛(dì)
23. 养精蓄(xù)锐 齐心协(xiã)力 砭(biān)骨 履践(jiàn) 崔(cuī)巍(wēi) 滞(zhì)留
24. 哀悼(dào) 孜(zī)孜不倦 阴霾(mái) 疆域(yù)
25.夸父逐(zhú)日 水潦(lǎo)
26.污涩(sâ)红绫(líng)怂(sǒng)恿(yǒng) 蜷(quán)伏
惩(chãng)戒
27.狩(shîu)猎 进退维(wãi)谷 逞(chěng)能 山涧 (jiàn) 坠(zhuì)落 湛(zhàn)蓝 苍穹 (qiïng) 悲怆(chuàng) 娴(xián)熟 略胜一筹(chïu) 眼花缭(liáo)乱 秩(zhì)序井然
28.叽叽喳喳(zhā) 抽搐 (chù) 铰(jiǎo)掉 沟壑(hâ) 不羁(jī)
29. 剽(piāo)悍 疆(jiāng)场 慷慨以赴(fù) 驯(xùn)良 驾驭(yù) 窥伺(sì) 疮(chuāng)痍 阔绰(chuò) 观瞻项鬣(liè) 庇(bì)荫(yìn) 遒(qiú)劲 畸(jī)形 相得益彰(zhāng) 面面相觑(qù) 颚(â)骨 犷(guǎng)野
30.屠(tú)夫 缀(zhùì)行 眈(dān)眈相向 瞑(míng) 尻(kāo)尾 狡黠(xiá)
七年级下1-6单元解词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豫不决。
炽痛:热烈而深切。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孺,小孩。 .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非常显著。
颦蹙:皱着眉头。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的显示出来。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告罄:指财物用完。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这里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 ..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筹,筹码,计数的用具。 .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的惊人。剽悍:勇猛,强健。
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窥伺:暗中观察情况。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庇荫:遮挡阳光的树木等。
遒劲:雄健有力。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情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
更加。彰,明显。
七下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
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
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③“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现“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 时间 、 地点 、 工具 、 条件 、 方法 、收获 。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课文记叙“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4.课文第9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 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情愿
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重点背诵: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至少一个)
“快回家去„„为什么呀?”“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3.“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 “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5.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花,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很重感情。
第七课 《最后一课》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A、对比。B、前呼后应。C、以小见大。D、烘托手法。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 人物:①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小弗朗士出是一个怎么样的儿童?
由贪玩不爱学习但能管住自己慢慢开始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不断升华憎恨敌人的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儿童形象。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热爱学生,热爱祖国,道德高尚的老师。
2.情节:本文 “宣布下课”属于小说的哪个情节?
高潮结局
3.环境: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1.韩麦尔今天为什么穿戴的和平常不一样?
纪念最后一课,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镇上的人的表现为什么又和平常不一样?
感谢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24-29段
1.课文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 “忽然”表明了什么?
“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增强了悲怆的气氛。
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5.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表现出了他对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5.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6、24-29段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表达了韩麦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7、选文中哪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第十一课 《邓稼先》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
齐。
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
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 “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二、阅读《我不能走》片断、回答问题: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一句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4、结尾部分引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5、最后为什么要补充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药方”是比喻的说法,只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的方法,也还是仅仅走出了一步。
3、 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因它打开光明之路”中的“它”指深夜灯火,这句的意思是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闻一多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已在表现闻先生的深夜从事文学研究室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4、 他潜心关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闻一多从事文学研究非常深入,用心极专极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他分心。
二、5、解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
古代典籍。
6、你知道“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7、“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一多的什么态度?
8、结合全文看7、8、9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7总结上文,8、9开启下文。两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9、“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这指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他是青年的领导人,他要先宣传然后用行动去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10、请找出闻一多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第18段,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11、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的成果有哪些?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特点是什么?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
1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又有做了哪些事,这又体现出了他怎样的特点?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游行示威;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1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第十六课 《社戏》
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
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
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重点阅读段:第10——14段、第22、23段、第40段。
6.中心。
一、1.为什么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平桥村有淳朴好客的村民,美丽的景致,有趣的事情。
2.平桥村村民都具有哪些特点?平桥村的孩子们具有什么特点?
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善良、好客、活泼、聪明、驾船技术高。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踊跃的铁的兽瘠„„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写出了的什么心情,为什么用“踊跃”来写山?
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或把静物写活了)写出了船行之快。
4.课文第22段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描写,表达了什么心情?
景物描写,表达了我的留恋之情。
5.课文第23段“老渔父”为什么喝采?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船行的快,侧面描写烘托出孩子们驾船技术高。
6.“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中的修辞及作用,“蹿”能否改成“游”好不好,为什么?
比喻形象写出了船行之快表现孩子们驾船技术高。;不能改,“蹿”更能表现船行之快。
二、课内阅读训练
朗读课文“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到“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汊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视觉、听觉、嗅觉,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清新醉人的夜景,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农村的热爱之情。
2、“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点”、“磕”用得好在哪里?
“点”“磕”二字,好在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能干。
3、“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我”的什么感受?
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急于看戏的心情。
4、“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
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句中的“似乎”和“也许”“料想”能否去掉?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能。因为这些词语都表示推测,说明听到的、看到的都不确切。这样写突出了“我”急于到赵庄看戏的心情。
※《伤仲永》复习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题目中的“伤”意即哀伤叹惜。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世隶耕lì 或以钱币乞之qǐ 日扳仲永pān 环谒于邑人yâ yì .....
不能称前时之闻chân 泯然众人矣mǐn 今夫不受之天fú 而已邪 yã ....
三、重点实词。
世隶耕(属于) 称前时之闻(相当) 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彼其受之天也(他) ...
泯然众人矣(消失,这里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 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
人) 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 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父异焉(对„„感到诧异) 即书诗四句(写) ....
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父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还自扬州(从) .
复到舅家问焉(复:又 焉:代指方仲永的情况 )卒之为众人(最后)固众人(本来)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四、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
五、各种词类活用(一般了解即可)
②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对„„感到惊奇”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诧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有利可图”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或“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六、重点句子翻译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异,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3.自是指物为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
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
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来请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
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
的人高的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7.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
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
就为止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