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讲座课程论文20140916

贯彻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

积极推进安徽广播影视强省建设

为贯彻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推动我省广播影视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结合有关公共管理讲座内容,在对安徽省广播影视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广播影视强省建设

奋斗目标与主要举措。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广播影视系统认真贯

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大力推动事业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重点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不少工作实现新突破,走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前列。

(一)基本情况

1.广播电视媒体宣传

(1)广电媒体在中央台发稿。2012年,全省广电媒体在中央台发稿3320条、同比增长18%。2013年,在中央台发稿3560条、同比增长7.2%。其中广播发稿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2)广播电视节目制播。2012年,全省广播节目播出时间

52.33万小时、列全国第11位,电视节目播出时间63.64万小时、列全国第15位,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8.37万小时、列全国第18位,电视节目制作时间8.69万小时、列全国第18位;安徽卫视《男生女生向前冲》、《势不可挡》分获“年度上星频道电视栏目

十强”、“年度上星频道新栏目十强”,省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帮女郎 帮你忙》获“省级地面频道电视栏目十强”。2013年,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男生女生向前冲》分获“省级卫视最具创新影响力栏目十强”、“省级卫视最具品牌影响力十强”,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夜线60分》、芜湖市广播电视台《1890好实在》分获“省级地面频道最具品牌影响力栏目十强”、“城市台最具品牌影响力栏目十强”。

(3)广播电视覆盖传播。2012年,全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

率97.85%、列全国第17位;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0%、列全国第17位;无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79%、列全国第14位;无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84%、列全国第10位。2012年,安徽卫视获“省级卫视覆盖传播力第一名”;2013年,安徽卫视获“省级卫视覆盖最具传播力和综合影响力频道”,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获“省级地面频道最具品牌影响力十强”。

2.广播影视精品创作

(1)广播影视创作生产。2012年,全省共创作生产电影17

部、电视剧46部1848集、广播剧5部11集、动画片37部15385分钟;2013年共创作生产电影7部、电视剧26部1076集、广播剧3部8集、动画片29部15030分钟。

(2)广播影视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012年,电影《第一书

记》等4件作品获第十二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列全国第6位,其中广播剧居全国第一,《清溪河》等8件作品分获“华表奖”、 - 2 -

“金鹰奖”、“百花奖”和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橡树餐厅》等3部动画片被总局评为优秀国产动画片、列全国第7位;2013年,《永远的忠诚》等3部电视剧获第29届电视剧“飞天奖”,纪录片《寻找成本华》获“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人文类“亚洲制作奖”和“纪录片大奖提名奖”,《相约花戏楼》获全国电视戏曲类栏目“兰花奖”最高奖项“承传奖”,有7个项目在总局组织的少儿精品及国产动画专资评审中获奖、居中部第一。

(3)广播影视制作经营机构。2012年底,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持证机构达85家、同比增长23.18%。2013年底,达103家、同比增长21.17%。合肥市获“2012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合肥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2012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企业十强”。

3.广播影视重点工程

(1)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2011、2012年连续两年列省33项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测评第1名后,2013年又在全国率先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进度列省33项民生工程第一。2012年,作为全国3个先进省份之一,省政府在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电视电话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2)有线电视发展。2012年底,全省有线电视用户518.83万户、列全国第18位,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83.95万户、列全国第13位,有线电视入户率24.50%、列全国第31位,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干线总长4.86万公里、列全国第22位。2013年6月 - 3 -

底,全省有线电视用户647.49万户、列全国第12位,有线电视入户率30.57%、列全国第27位。

(3)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012年,全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28.35万场,共放映33.04万场,超额完成16%;2013年,因区划调整,全省放映任务18.65万场,共放映19.48万场,超额完成4.48%。

(4)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2012年底,全省有20个县(市)建成城市数字影院23个,覆盖率达32.25%;2013年底,全省已有30个县(市)建成城市数字影院40个、覆盖率达48.4%。

4.广播影视产业发展

(1)广电创收收入。2012年,全省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61.73亿元、列全国第11位,同比增长14.59%、增幅列全国第11位,电影票房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70.11%,票房收入列全国第15位。2013年,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70.93亿元、同比增长14.9%,城市影院票房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37.6%。

(2)重点项目申报。2012年,省政府与总局签署《加快安徽广播影视发展繁荣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精品创作、产业发展等方面获得总局大力扶持;作为大陆首次在台湾成功举办“台湾〃安徽电影周”,有13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28.47亿元。2013年,成功举办“皖台文化旅游交流周暨台湾电影周活动”,推动一批重点广电项目签约。2012、 - 4 -

2013年,均有6个广电项目被列入省“861”项目,与2011年同比增长20%。

(3)市场主体培育。形成了以省广电集团为龙头的若干广播影视骨干企业。省广电局重点打造的包河区“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正式获批,中信国安等5家重点广电企业已经签约,同洲电子等5家广电企业即将入驻。合肥、芜湖获批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形成了良好的规模效应。淮南焦岗湖影视城、黄山秀里影视村、泗县皖北星光影视基地等建设进度加快明显。

(4)城市影院建设与运营。2012年,全省新建城市数字影院32个、同比增长10.3%。2013年,新建城市数字影院42个、同比增长31.25%。2012年底,全省正常营运影院达87家、银幕总数570块、座位数8.75万个,同比分别增长58.2%、67.1%、55.8%。2013年底,全省正常营运影院达129家、银幕总数787块、座位数11.55万个,同比分别增长48.27%、38.07%、31.99%。

(二)存在的差距不足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差距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广播影视工作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客观形势的发展相比,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

一是舆论引导能力和媒体影响力还不够强,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和吸引力的品牌节目栏目、品牌频道频率不多,网络广 - 5 -

播电视等新媒体新业务发展较为滞后。

二是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供给仍不足,展现徽风皖韵、具有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不多。

三是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广播影视公益覆盖水平仍较低,还不能很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影、看电视”的基本文化权益。

四是广播影视产业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够合理,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够强,“事业强、产业弱”、“省级强、市县弱”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五是广播影视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现代传媒和影视业发展的需要,广播影视策划、编导类专业人才以及高级经营管理类人才比较匮乏等。

2.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广播影视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够。

二是争先进位、开拓创新的意识亟待加强,面对广播影视加快发展的新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激烈的新挑战,立足全国一流、奋力创先争优的精气神尚不足,研究把握媒体建设规律、推动引导新媒体健康发展的能力急需增强。

三是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在一些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上,如有线电视发展等,统筹整合利用广电系统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形成合力推进不够,采取的措施还不够有力。 - 6 -

四是广电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近年来广电体制改革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局、台、企之间关系不顺畅、不协调等,严重影响和制约广电事业产业发展。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高效的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大力实施广播影视精品战略,扎实推进广电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广播影视产业,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16年底,全省广电媒体在中央台发稿、广播影视经营创收双双跻身全国十强。

1.媒体宣传强。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媒体整体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省广播电视台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省级台之一,部分市县广播电视台进入全国市县级广电媒体最强阵容,拥有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品牌节目栏目和品牌频率频道,力争到2016年底,形成全省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的局面;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用户数突破200万户、列全国前10位;全省广播电视媒体在中央台发稿进入全国前9位。

2.精品创作强。我省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动画片、纪录片等作品创作生产的质量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展现徽风皖韵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力争2016年,创作生产电影达30部,1-2部获全国大奖,12部以上获其它奖项;电视剧、动画片各达32部,15部以上在央视播出,6部以上获全国大奖;广播剧继续保持全 - 7 -

国领先;纪录片达6部以上,3部以上成为全国优秀纪录片,1部以上在央视播出。实施徽产精品“走出去”战略,面向国际市场传播中国文化。到2016年,形成每年与境外机构合拍2-3部传播徽文化的高端纪录片并发行国际版的实力。

3.惠民服务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标准高、质量好、管理维护到位,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力争到2016年,全省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8%以上,位列全国20位左右;广播电视综合入户率达75%以上,进入全国前12位;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每年18.65万场放映任务的同时,努力提升电影放映质量,其中新片的比例达60%以上。

4.产业发展强。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的现代广播影视产业体系,广播影视产业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力争到2016年,全省广播影视实际创收收入突破120亿元,其中广播电视突破115亿元、进入全国前9位,电影票房突破8亿元、进入全国前10位;培育形成10家广电骨干企业,重点推进省广电集团做强主业、多元发展,力争实现收入、利润翻一番;努力打造广电影视文化产业园、广电网络融合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型、科技型广电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打造好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2016年完成总投入3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

力争到2020年,我省广播影视综合实力、竞争力以及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广播影视媒体宣传、精品创作、惠民服务、 - 8 -

产业发展等综合指标基本进入全国前10,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徽风皖韵的广播影视强省之路。

三、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坚持前瞻性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相统一、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巩固优势和强化弱项相统筹,大力推进广播影视媒体宣传强、精品创作强、惠民服务强、产业发展强,力争我省广播影视部分重点指标在2016年进入全国前10,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贡献。实施主要战略如下:

1.改革创新战略。着力构建有利于广播影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履行管理职能,凝聚系统发展合力。以推进台网并重、深度融合为重点,加快网络广播电视等视听新媒体发展,努力推动形成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的局面。深化经营性单位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激发各级各类广电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

2.统筹推进战略。加大项目、资金、资源、技术等整合力度,统筹发展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推进城乡、区域广播影视协调发展。

3.龙头带动战略。充分发挥省广播电视台和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媒体整体水平 - 9 -

大幅提升。以省广电集团等大型骨干广电企业为龙头,促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和资源整合,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竞争优势明显的广电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人才、资本、资源等优势,扶持引领中小广电企业发展壮大。

4.品牌提升战略。以全力打造好安徽卫视品牌为重点,大力加强频率频道品牌建设。实施广播影视精品战略,打造品牌节目栏目,推出更多展现徽风皖韵、具有深远影响的精品力作。推动广电与科技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面向市场、全国一流的广电产品品牌、园区(基地)品牌。

5.人才培养战略。完善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集聚大批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广播影视专业人才、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造就一批广播影视拔尖人才和名家。

四、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省推进“广播影视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媒体宣传强、精品创作强、惠民服务强、产业发展强等4个工作小组,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谋划、科学调度,督导推动广播影视强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二)强化资源整合。进一步理顺关系,统筹各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县各级各类专项资金以及社会资金,切实 - 10 -

加大对广播影视重点项目的资金扶持和投入力度。支持全省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加强频率频道、节目栏目品牌建设,推进台网并重,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广电与科技融合发展,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促进高新技术在广电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转化运用,大力发展高清互动电视、3D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新业务。

(三)强化借用外力。进一步贯彻落实省部协议,创新工作举措,努力争取国家、社会以及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名企和重要科研机构的支持,在推动广播影视精品创作、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广播影视产业,有效指导广播影视企事业单位做好招商选商工作,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民营广电企业,吸引更多国内外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来我省投资发展广播影视业。

(四)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广播影视拔尖人才工程和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公开招聘、进修深造、交流访问、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多种方式,加强广播影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通过举办各种业务竞赛、开展评先评优及实施奖励等措施,培养和发现更多优秀广播影视人才。采取脱产调学、在职培训、网络学习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广播影视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建立健全“走 - 11 -

转改”活动常态化机制,重点加强采编播一线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广电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广播影视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五)强化宣传推介。推动各级广电媒体加大在中央台发稿力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做好广播影视精品的宣传推介、发行和播映工作,促进更多皖产影视精品走进大众、走向世界、占领市场。通过举办电影周、电视周、中国(安徽)微电影大赛、全省优秀影视作品网络展播等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形成品牌效应,促进优秀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并大力推动我省广电节目在海外落地和扩大覆盖范围。

(六)强化督查奖惩。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做到一级抓一级、事事有人抓、层层抓落实。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健全督查和通报机制,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进度、总结经验、促进提高。加强考核考评,把“广播影视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 12 -

贯彻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

积极推进安徽广播影视强省建设

为贯彻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推动我省广播影视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结合有关公共管理讲座内容,在对安徽省广播影视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广播影视强省建设

奋斗目标与主要举措。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广播影视系统认真贯

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大力推动事业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重点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不少工作实现新突破,走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前列。

(一)基本情况

1.广播电视媒体宣传

(1)广电媒体在中央台发稿。2012年,全省广电媒体在中央台发稿3320条、同比增长18%。2013年,在中央台发稿3560条、同比增长7.2%。其中广播发稿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2)广播电视节目制播。2012年,全省广播节目播出时间

52.33万小时、列全国第11位,电视节目播出时间63.64万小时、列全国第15位,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8.37万小时、列全国第18位,电视节目制作时间8.69万小时、列全国第18位;安徽卫视《男生女生向前冲》、《势不可挡》分获“年度上星频道电视栏目

十强”、“年度上星频道新栏目十强”,省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帮女郎 帮你忙》获“省级地面频道电视栏目十强”。2013年,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男生女生向前冲》分获“省级卫视最具创新影响力栏目十强”、“省级卫视最具品牌影响力十强”,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夜线60分》、芜湖市广播电视台《1890好实在》分获“省级地面频道最具品牌影响力栏目十强”、“城市台最具品牌影响力栏目十强”。

(3)广播电视覆盖传播。2012年,全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

率97.85%、列全国第17位;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0%、列全国第17位;无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79%、列全国第14位;无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84%、列全国第10位。2012年,安徽卫视获“省级卫视覆盖传播力第一名”;2013年,安徽卫视获“省级卫视覆盖最具传播力和综合影响力频道”,省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获“省级地面频道最具品牌影响力十强”。

2.广播影视精品创作

(1)广播影视创作生产。2012年,全省共创作生产电影17

部、电视剧46部1848集、广播剧5部11集、动画片37部15385分钟;2013年共创作生产电影7部、电视剧26部1076集、广播剧3部8集、动画片29部15030分钟。

(2)广播影视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012年,电影《第一书

记》等4件作品获第十二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列全国第6位,其中广播剧居全国第一,《清溪河》等8件作品分获“华表奖”、 - 2 -

“金鹰奖”、“百花奖”和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橡树餐厅》等3部动画片被总局评为优秀国产动画片、列全国第7位;2013年,《永远的忠诚》等3部电视剧获第29届电视剧“飞天奖”,纪录片《寻找成本华》获“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人文类“亚洲制作奖”和“纪录片大奖提名奖”,《相约花戏楼》获全国电视戏曲类栏目“兰花奖”最高奖项“承传奖”,有7个项目在总局组织的少儿精品及国产动画专资评审中获奖、居中部第一。

(3)广播影视制作经营机构。2012年底,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持证机构达85家、同比增长23.18%。2013年底,达103家、同比增长21.17%。合肥市获“2012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合肥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2012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企业十强”。

3.广播影视重点工程

(1)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2011、2012年连续两年列省33项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测评第1名后,2013年又在全国率先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进度列省33项民生工程第一。2012年,作为全国3个先进省份之一,省政府在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电视电话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2)有线电视发展。2012年底,全省有线电视用户518.83万户、列全国第18位,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83.95万户、列全国第13位,有线电视入户率24.50%、列全国第31位,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干线总长4.86万公里、列全国第22位。2013年6月 - 3 -

底,全省有线电视用户647.49万户、列全国第12位,有线电视入户率30.57%、列全国第27位。

(3)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012年,全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28.35万场,共放映33.04万场,超额完成16%;2013年,因区划调整,全省放映任务18.65万场,共放映19.48万场,超额完成4.48%。

(4)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2012年底,全省有20个县(市)建成城市数字影院23个,覆盖率达32.25%;2013年底,全省已有30个县(市)建成城市数字影院40个、覆盖率达48.4%。

4.广播影视产业发展

(1)广电创收收入。2012年,全省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61.73亿元、列全国第11位,同比增长14.59%、增幅列全国第11位,电影票房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70.11%,票房收入列全国第15位。2013年,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70.93亿元、同比增长14.9%,城市影院票房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37.6%。

(2)重点项目申报。2012年,省政府与总局签署《加快安徽广播影视发展繁荣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精品创作、产业发展等方面获得总局大力扶持;作为大陆首次在台湾成功举办“台湾〃安徽电影周”,有13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28.47亿元。2013年,成功举办“皖台文化旅游交流周暨台湾电影周活动”,推动一批重点广电项目签约。2012、 - 4 -

2013年,均有6个广电项目被列入省“861”项目,与2011年同比增长20%。

(3)市场主体培育。形成了以省广电集团为龙头的若干广播影视骨干企业。省广电局重点打造的包河区“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正式获批,中信国安等5家重点广电企业已经签约,同洲电子等5家广电企业即将入驻。合肥、芜湖获批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形成了良好的规模效应。淮南焦岗湖影视城、黄山秀里影视村、泗县皖北星光影视基地等建设进度加快明显。

(4)城市影院建设与运营。2012年,全省新建城市数字影院32个、同比增长10.3%。2013年,新建城市数字影院42个、同比增长31.25%。2012年底,全省正常营运影院达87家、银幕总数570块、座位数8.75万个,同比分别增长58.2%、67.1%、55.8%。2013年底,全省正常营运影院达129家、银幕总数787块、座位数11.55万个,同比分别增长48.27%、38.07%、31.99%。

(二)存在的差距不足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差距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广播影视工作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客观形势的发展相比,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

一是舆论引导能力和媒体影响力还不够强,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和吸引力的品牌节目栏目、品牌频道频率不多,网络广 - 5 -

播电视等新媒体新业务发展较为滞后。

二是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供给仍不足,展现徽风皖韵、具有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不多。

三是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广播影视公益覆盖水平仍较低,还不能很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影、看电视”的基本文化权益。

四是广播影视产业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够合理,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够强,“事业强、产业弱”、“省级强、市县弱”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五是广播影视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现代传媒和影视业发展的需要,广播影视策划、编导类专业人才以及高级经营管理类人才比较匮乏等。

2.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广播影视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够。

二是争先进位、开拓创新的意识亟待加强,面对广播影视加快发展的新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激烈的新挑战,立足全国一流、奋力创先争优的精气神尚不足,研究把握媒体建设规律、推动引导新媒体健康发展的能力急需增强。

三是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在一些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上,如有线电视发展等,统筹整合利用广电系统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形成合力推进不够,采取的措施还不够有力。 - 6 -

四是广电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近年来广电体制改革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局、台、企之间关系不顺畅、不协调等,严重影响和制约广电事业产业发展。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高效的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大力实施广播影视精品战略,扎实推进广电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广播影视产业,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16年底,全省广电媒体在中央台发稿、广播影视经营创收双双跻身全国十强。

1.媒体宣传强。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媒体整体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省广播电视台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省级台之一,部分市县广播电视台进入全国市县级广电媒体最强阵容,拥有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品牌节目栏目和品牌频率频道,力争到2016年底,形成全省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的局面;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用户数突破200万户、列全国前10位;全省广播电视媒体在中央台发稿进入全国前9位。

2.精品创作强。我省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动画片、纪录片等作品创作生产的质量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展现徽风皖韵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力争2016年,创作生产电影达30部,1-2部获全国大奖,12部以上获其它奖项;电视剧、动画片各达32部,15部以上在央视播出,6部以上获全国大奖;广播剧继续保持全 - 7 -

国领先;纪录片达6部以上,3部以上成为全国优秀纪录片,1部以上在央视播出。实施徽产精品“走出去”战略,面向国际市场传播中国文化。到2016年,形成每年与境外机构合拍2-3部传播徽文化的高端纪录片并发行国际版的实力。

3.惠民服务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标准高、质量好、管理维护到位,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力争到2016年,全省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8%以上,位列全国20位左右;广播电视综合入户率达75%以上,进入全国前12位;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每年18.65万场放映任务的同时,努力提升电影放映质量,其中新片的比例达60%以上。

4.产业发展强。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的现代广播影视产业体系,广播影视产业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力争到2016年,全省广播影视实际创收收入突破120亿元,其中广播电视突破115亿元、进入全国前9位,电影票房突破8亿元、进入全国前10位;培育形成10家广电骨干企业,重点推进省广电集团做强主业、多元发展,力争实现收入、利润翻一番;努力打造广电影视文化产业园、广电网络融合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型、科技型广电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打造好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2016年完成总投入3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

力争到2020年,我省广播影视综合实力、竞争力以及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广播影视媒体宣传、精品创作、惠民服务、 - 8 -

产业发展等综合指标基本进入全国前10,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徽风皖韵的广播影视强省之路。

三、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坚持前瞻性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相统一、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巩固优势和强化弱项相统筹,大力推进广播影视媒体宣传强、精品创作强、惠民服务强、产业发展强,力争我省广播影视部分重点指标在2016年进入全国前10,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贡献。实施主要战略如下:

1.改革创新战略。着力构建有利于广播影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履行管理职能,凝聚系统发展合力。以推进台网并重、深度融合为重点,加快网络广播电视等视听新媒体发展,努力推动形成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的局面。深化经营性单位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激发各级各类广电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

2.统筹推进战略。加大项目、资金、资源、技术等整合力度,统筹发展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推进城乡、区域广播影视协调发展。

3.龙头带动战略。充分发挥省广播电视台和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媒体整体水平 - 9 -

大幅提升。以省广电集团等大型骨干广电企业为龙头,促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和资源整合,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竞争优势明显的广电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人才、资本、资源等优势,扶持引领中小广电企业发展壮大。

4.品牌提升战略。以全力打造好安徽卫视品牌为重点,大力加强频率频道品牌建设。实施广播影视精品战略,打造品牌节目栏目,推出更多展现徽风皖韵、具有深远影响的精品力作。推动广电与科技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面向市场、全国一流的广电产品品牌、园区(基地)品牌。

5.人才培养战略。完善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集聚大批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广播影视专业人才、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造就一批广播影视拔尖人才和名家。

四、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省推进“广播影视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媒体宣传强、精品创作强、惠民服务强、产业发展强等4个工作小组,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谋划、科学调度,督导推动广播影视强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二)强化资源整合。进一步理顺关系,统筹各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县各级各类专项资金以及社会资金,切实 - 10 -

加大对广播影视重点项目的资金扶持和投入力度。支持全省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加强频率频道、节目栏目品牌建设,推进台网并重,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广电与科技融合发展,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促进高新技术在广电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转化运用,大力发展高清互动电视、3D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新业务。

(三)强化借用外力。进一步贯彻落实省部协议,创新工作举措,努力争取国家、社会以及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名企和重要科研机构的支持,在推动广播影视精品创作、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广播影视产业,有效指导广播影视企事业单位做好招商选商工作,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民营广电企业,吸引更多国内外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来我省投资发展广播影视业。

(四)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广播影视拔尖人才工程和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公开招聘、进修深造、交流访问、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多种方式,加强广播影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通过举办各种业务竞赛、开展评先评优及实施奖励等措施,培养和发现更多优秀广播影视人才。采取脱产调学、在职培训、网络学习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广播影视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建立健全“走 - 11 -

转改”活动常态化机制,重点加强采编播一线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广电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广播影视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五)强化宣传推介。推动各级广电媒体加大在中央台发稿力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做好广播影视精品的宣传推介、发行和播映工作,促进更多皖产影视精品走进大众、走向世界、占领市场。通过举办电影周、电视周、中国(安徽)微电影大赛、全省优秀影视作品网络展播等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形成品牌效应,促进优秀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并大力推动我省广电节目在海外落地和扩大覆盖范围。

(六)强化督查奖惩。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做到一级抓一级、事事有人抓、层层抓落实。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健全督查和通报机制,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进度、总结经验、促进提高。加强考核考评,把“广播影视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 12 -


相关文章

  •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养的同向性_张萌
  • 第3新乡学院学报2卷 第1期2015年1月 Vol.32 o.1JournalofXinxianUniversitJan.2015 N gy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健康 社会心态培养的同向性 张 萌 ()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河南新乡4530 ...查看


  • 人力资源管理大全
  • 大类目录: 1.HR 管理工具(28M ,100个文件左右): 2.HR 管理技术(16M ,80个文件左右): 3.HR 管理教程(23M ,80个文件左右): 4.HR 管理漫画(0.9M ,) 5.HR 管理实例(4M ,20个文件左 ...查看


  • 周易玄学预测课程
  • 卜阳蔡洪光蔡易升蔡易升蔡易升蔡易升专家陈巃羽陈巃羽陈巃羽陈巃羽专家专家专家杜有材冯两努专家傅佩荣傅佩荣傅佩荣傅佩荣高培淇葛荣晋葛荣晋葛荣晋葛荣晋专家专家洪兵洪兵洪兵胡一鸣专家专家黄鉴姜志远巨中天专家专家李洪成李洪成李洪成李洪成 李洪成卜阳: ...查看


  • 16新讲座大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讲座]
  • 讲座大纲 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教育专题讲座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讲座 主讲:苏源泉教授 讲授特色:逻辑清晰,案例生动,理论与实操到位 目录 一. 学习教育的背景介绍 二. 两学一做的主要内容 三. 两学一做的总 ...查看


  • 中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 中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为切实提高我县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培养一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领头雁",促进我县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提升,根据<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实施办法>和 ...查看


  • 浙江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北师大培训
  •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 北师大培训方案(修改稿) 培训方案编制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06-01-05 "浙江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北师大培训方案 目 录 浙 江 省 教 ...查看


  • 网络培训通知
  • 教培函[2015]24号 关于实施2015年上半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 在线培训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5年上半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的说明>(教高司函[2015]5号),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 ...查看


  • 创业学院学生培养方案
  • 创业学院学生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1号) ,转变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激情.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查看


  • 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 篇一: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吴世坤 2012年10月08日至2012年11月08日,我们来自陕西各高职院校的29名老师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关心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来到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