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研究综述_郭继文

2014年1月

第1期(总第167期总第30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dongYouth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

Jan,2014

No.1Jan.No.167Vol.30

中国梦研究综述

郭继文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中国梦”“中国梦”摘要: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国内学界对的内涵、特征、关于中国梦与美国“中国梦”梦、欧洲梦、非洲梦的关系、关于中国梦的实现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中国梦”需进一步加强,在实践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彰显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凸显了中国特色、民族特“中国梦”色和时代精神。加强的研究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中国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4)01-0034-07

20世纪90年代,国内已有学者开始探讨“中国。2012年11月29日,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习近平总书记后兴之路》展览时阐释了“中国梦”“中国梦”。“中国梦”在14篇讲话中阐述了成为学界热议的问题之一。中国学者从不同角度结合中国“中国梦”,实际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一、关于中国梦的内涵

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中国梦”的内涵进“中国梦”行了研究探讨,对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传统文化说”

有的学者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去研究中国梦,“中国梦”,、“大同梦”、“治世梦”认为是“小康梦”“强国梦”。乐黛云认为,鸦片战争以后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中国梦是老子的“无为梦”和孔

[1]

“大同梦”。子的改革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

了严重的价值观转型的问题和困惑。出现了一种用“合法化”抱怨自己的疏懒,用社会问题“合法化”自己的消极潮流。而这其实和积极努力向上的“中国“中国梦”梦”形成了对照。需要用的光芒激励我们的年轻人用正面的梦想,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中国和世界,为梦想而积极努力更有价值,让“中国梦”

[2]

“抱怨文化”。超越

2.“现代化说”

“中国梦”的学者认为,中国梦就国内较早讨论

是中国人的现代化之梦。赵汀阳认为,中国梦是中国近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中国现代化梦想的“落后就要挨打”第一缘由就是的经验,因此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变成在物质上强大的中国,这一基本要求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首要的任务。中国的现代化梦想,不仅要实现物质上强大的梦想,还要实现“构思一个普遍有效的世界政治制度”的精神梦想。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高平,“中国人的现代化之梦,认为从鸦片战争算起,已做了160多年了。从林则徐到洪秀全,从康有为到

[3]

开放初期,社会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年轻人也遇到

收稿日期:2013-08-27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研究”(R201313)的阶段性成果、基金项目:山东交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山东省创新项目专项资金

“基于文化强省战略的山东文化软实力建构研究”(201302038)的阶段性成果、资助项目参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课“加强社会公平与提升北京居民幸福指数问题研究”“文化全球化的双重逻题的阶段性成果、参与教育部青年项目霸权与平等(12YJC720055)的阶段性成果辑”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山东交通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山东菏泽人,作者简介:郭继文(1973-),

孙中山,几代伟人都留下了探索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深深足迹。毛泽东时代提出的中国梦是到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开拓了一片新天地。新世纪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国梦又增添

[4]‘和谐’”了的元素。

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第二个百年,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这个世纪中叶,在新中国建立100年的时候,完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重任务”指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任务,但对我们党来讲,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

3.“和平发展说”

,“中国人在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李君如认为

,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奋斗的时候,决不做‘苏联梦’不会像苏联那样搞冷战对抗、对外扩张,追求霸权主,义;也不会做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梦’不会像他那样用战争手段掠夺资源、称霸世界;同样也不会做‘美国梦’,不会像美国那样大量消耗能源等各种资‘中国梦’,源。我们做的是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戴相龙认为,义,走独特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就是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并承担权利和义务,共建共享和谐从世界。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认为,18世纪中叶的乾隆极盛到19世纪末叶的甲午战“天朝大国”争,中国的梦破灭了,于是萌生了“救亡。“中国梦”就是救亡图存,图存、强国富民”的梦想强国富民,就是和平发展,文明复兴。

4.“中国模式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陶文昭认为,相对于脍炙人“美国梦”口的而言,中国模式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启示和憧憬。中国模式的探索和发展是。中国模式是快速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国梦”

是有效转型的模式,和平发展的模式。发展的模式,

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中国模式自身还不成熟,还在完善和发展。

[8]

[7]

[6]

[5]

6.“国梦和家梦说”

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认为,中文中的“国家”由“国”“家”和两字组成,表达了中国人对“国家”的独特感悟和理解。中国梦是一种“国梦”和“家梦”,“国”的结合。国家好,家才好,国家糟,家也糟和

[10]

“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熊若愚认为,中国梦应

包括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吴波认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统一,是民族梦与个人梦的统一。民族梦与个人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7.“三位一体说”

北京大学教授程美东认为,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认为,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说来,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中共中央党校教,“中国梦”授辛鸣认为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叶再春认为,从个体看,它是中华儿女的富民梦;从集体看,它是强国梦;从民族看,它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复兴梦。富民梦是基石,强国梦是关键,复兴梦是目标,三者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只有三个梦全都实

[16]

,“中国梦”现才算完整、完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15]

[14]

[13]

[12]

[11]

5.“两重任务说”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认为,实现中国梦,经“两个百年”,”。“1840年鸦片战历完成“两重任务争,中国被打败,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第一个百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百年,是从无路可走,到找到复兴之路,实

,“中国梦”研究员荣开明认为的基本内涵主要是三:“实现国家富强、。国家富条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民族振兴是实现“中

国梦”的核心。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

[17]

会,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中国梦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法国前总、“和平之梦”、“和谐之梦”理拉法兰认为,中国梦是“发展之梦”。钟声认为,中国梦的实现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进步,是世界走向现代化进程的跨越。

[25]

[24]

[23]

8.“多位一体说”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认为,中国梦是一个“和””、“腾飞兴国梦、“拼搏强军梦”、13亿人谐世界梦

[18]

“幸福人生梦”。民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

中国梦是中国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元浦认为,

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括性理念,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是人民梦,是民族复兴的“文化,梦”是中华民族两岸同胞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共同“美丽中国梦”、的梦,是是“环球同此大美生态梦,凉热的”的世界大同梦。陈俊宏认为,中国梦至少包括五层含义:第一,中国梦是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和自己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的梦想。第二,中国梦靠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实现,也需要两岸同胞共同来圆,是包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梦想。第三,中国梦是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参与全球治理的梦想,是推动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的梦想。第四,中国梦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相互交融和包容的梦想,是中国人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梦想。第五,中国梦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中国梦是安居梦、乐业梦、社会保障梦、公共服务梦、环境美好梦和精神充实梦。

[21]

[20]

[19]

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中国梦,立足当下、追溯过去、展望未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旨,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认为中国梦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整体概念,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但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本身内涵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

二、关于中国梦的特征探讨

复旦大学教授朱春奎认为,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中国梦的实现恰恰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为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加分。对人类发展有较大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梁丽萍认,“中国梦”为有两个特点:一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中国梦”是一个“大”梦,凸显着家国天下、民族命运的宏大主题。它讲述的不是个人主义的奋斗历史,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死中求活的血泪故事。二是坚定的民族自信。也就是说,始终坚信有着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

[27]

,“中考验,终将转危为安、再造辉煌。吴建民认为

[26]

9.“世界贡献说”

“中国梦”。即我们也包含了中国的“世界梦”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中国梦”更大的贡献不是关起门来做自己的“小,。西南梦”而是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大梦”大学邱德胜、王玉鹏认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推动国际社会共,“中国梦”同发展的“世界梦”是开放、包容、共享的,它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同时也造福于世界人民。对于世界人民而,“中国梦”言的实现将会给更多的国家带来发展机

[22]

国梦”有着鲜明的特点:追梦的人多;梦想的内涵;“中国梦”深是世界的需要,还因为中国人做“中国梦”不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而是与世界一道共同追梦,实现互利共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汪玉奇,“中国梦”有最广泛的民族共识、最强烈的民认为

族情怀和最彻底的民族信念三个特点。林长发认为,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诸多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四是促进人

[29]

[28]

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孟东方、王资博认为,中国梦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了世情与国情的统一、体现了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体现了合力与张力的统一、体现了求同与存异的统一、体现了刚性和柔性的统一、体现了国富和

[31]

,“中国梦”、民富的统一。张明认为是“国家梦”

[30]

实现途径、实现目标、前景、影响均存在差异,同时我“美国梦”们可以借鉴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来推动实

[37]

“中国梦”。现我们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

,“中国梦”“美国梦”研究员祁怀高认为与本质上都“美好生活源于辛勤劳动”;我们应该秉持包容含有

[38]

。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中国梦”与“美国梦”中国

“民族梦”、“政党梦”与“人民梦”的有机统一,是集体梦想与个体梦想的综合交融,具有整体性特征;“中国梦”的最终价值导向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2]

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认,为,中国人民有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非洲人;“中非命运共同民有实现减贫和发展的“非洲梦”

体”承载着中非人民的梦想,需要通过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来实现。桂林理工大学,“中国梦”郭德钦认为和“美国梦”在文化背景、国家性格、根本价值观、具体内涵、圆梦途径和世界意义等方面都有重大区别。尽管二者有诸多不同,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都是一种激烈竞争。“中国梦”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和“美国梦”也应该是一种大国比翼双飞的关系,而非大国对抗冲突的关系。

[40]

[39]

以全球化的高度审视中学者以中国为出发点,

国梦,认为“中国梦”既具有实践性、历史性、人民。“中国性、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包容性、世界性梦”还具有整体性特征和明确的价值取向。

三、关于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的关系

,“美国梦”“欧洲梦”乐黛云认为和是指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是指不同时空中、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生存方式;美国梦”就是以“最大自由去挣最多;欧洲梦追求的不是拼命扩大财富而是去提的钱”

高精神水平,不是追求扩大权力范围而是去扩大人类互相理解。中国梦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现代化的新中国,这是一

[33]

“新中国精神”个具有的新中国。复旦大学教授朱

学者在全球化背景下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不仅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而且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认为它们之间不是零和博弈,“中国梦”的关系应借鉴和吸取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以便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学者对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探讨得较少,应加强对美国梦的形成及其在美国和世界影响力传播机制的研究。

四、关于中国梦的实现

学者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依靠人民、真抓实干。

1.“中国梦”的领导力量

叶再春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国梦”,不能没有党这个领导核心;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宋维强认,“中国梦”为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42]

[41]

春奎认为,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不是美国梦的翻版,美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是个人主义,中国梦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赵汀阳认为,美国梦不是一个为世界准备的梦,而是一个分裂世界的梦,一个为美国自己谋幸福的梦;欧洲梦其实是个地区保护主义的梦,一个保护既得利益的策略,同样不是一个可以普遍化的世界梦想;中国的现代化梦想,不仅要实现物质上强大的梦想,还要实现“构思一个普遍有效的世界政治制度”的精神梦想。徐贲认为,中国梦奉行集体价值,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集体的整体利益;美国梦奉行个人价值,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36]

,“中国追求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朱继东认为

[35]

[34]

“美国梦”梦”与在具体内涵、文化背景、根本价值、

的庄严承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安徽财经大学赵守飞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博士认为,

学领导。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取得成绩的原因是其对以民为本的官僚政策治理型同心圆式的权力结构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行政与自治”关系平衡问题。

[44]

[43]

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凝心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张朋智认为,价值观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唐洲雁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王娅丁认为,社会代精神。四川师范大学董朝霞、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为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价值自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力量自信。

[56]

[55]

[54]

[53]

2.“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道路自信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为30多年成,“中国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程美东认为梦”的实现路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沈壮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圆梦”的,“圆梦”惟一正确道路需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实干、开拓创新。武汉大学教授孙来斌认为,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选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晋实认为,走中国道路,圆中国梦想;中国道路,是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称。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认为,

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惟一选择;中国道路的选择也是多因素决定的。

“中国梦”3.中国精神与的实现

辛鸣认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梦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颜晓峰认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培育和强化中国精神。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韩振峰认为,

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52]

[51]

[50][49]

[48]

[47]

[46]

[45]

4.“中国梦”的依靠力量

朱春奎认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实现中国梦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唐洲雁认为,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程美东认为主体和力量就是中国人民,就是全体中华儿女。梁丽萍认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有待全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尊与奋斗。章传家认为,

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能够有效解决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问题;人民群众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力量。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淑芹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会凭空实现,——国家、必得依赖于一定主体—社会、个人的担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当。韩振峰认为,

量。中国力量,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中国力量在战争年代具体表现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奋勇拼搏、开拓创新

[63]

的力量。实现中国梦有三个“民”字不能忘,即民[62]

[61]

[60]

[59]

[58]

[57]

之生、民之魂、民之力。一是民之生。中国梦连着民生。越关注民生,中国梦越有凝聚力,越有深厚的民意基础。二是民之魂。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中国梦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三是民之力。要积聚民力,为中国梦顽强奋斗、

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64]

27.

[13]“中国梦”[N].北京日报,程美东.如何从理论体系上把握2013-06-24.

[14]2013-03[49]陈晋.从中国道路到中国梦[N].光明日报,-19.

:内涵·路径·保障[J].[15][45][51][65]辛鸣.“中国梦”2013,(1).理论导报,

J].前线,2013,[16][41](1).随想[叶再春.“中国梦”

.学习月刊,[17]的深刻内涵和由来发展[J]荣开明.“中国梦”2013,(5).

“中国梦”[J].决策与信息,2013,[18]刘明福.13亿人拥抱(5).

[19].人民论坛,金元浦.“中国梦”的文化源流与时代内涵[J]2013,(4).

.中国职工教育,2013,[20]陈俊宏.中国梦的五层含义[J](6).

[21]周天勇.中国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22]“中国梦”2013,蕴含丰富的政治智慧[J].领导决策信息,(13):17.

[24]王玉鹏.“中国梦”的双重内涵[N].光明日报,邱德胜,2013-05-10.

[25]钟声.中国梦,2013-05-同样属于世界[N].人民日报,17.

[26][34][36][57]朱春奎.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2013,(5).

“中国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7][60]梁丽萍.百年沧桑2013,(2).

:中国和世界都需要[N].光明日报,[28]吴建民.“中国梦”2013-02-06.

[29]汪玉奇.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梦[J].农业考古,2013,(2).

[30]林长发.“中国梦”的本质内涵[J].四川统一战线,2013,(4).

[31]孟东方.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2013,(5).学,

[32]张明.“中国梦”的特征、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2013,(7).范大学学报,

[35]——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梦·欧洲梦·还是中国梦—2013,J].理论参考,(3).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

“美国梦”[37].理论与的差异在哪里?[J]朱继东.“中国梦”2013,(3).导报,

.决策与信息,[38]祁怀高.“中国梦”与“美国梦”互鉴[J]2013,(4).

[N].人民日报(海外[39]牵手“非洲梦”贺文萍.“中国梦”2013-03-26.版),

“美国梦”.山东青年政治学[40]与辨析[J]郭德钦.“中国梦”2013,(6).院学报,

5.实干兴邦与“中国梦”的实现

辛鸣认为,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实干兴邦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实干,第一是坚持求真务实,第二是勇于攻坚克难,第三是善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于开拓创新。欧阳实认为,

国梦”需要我们自己苦干实干,需要运筹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追求梦想的经验和教训。郑必坚认为,要把中国梦变为现实,需要“知”与“行”的统一,需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67]

[66]

[6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认为,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细节,不能只喊口号。

[68]

学者在实现“中国梦”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路径选择、精神支撑等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诸多共识。目前对“中国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政治学研究成果为主,跨学科综合研究成果少,政策宣传性的成果较多,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较少,转述解释性成果较多,在实践层面可操作性成果较少等不足。需要通过跨学科综合研究加强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参考文献:

[1].社会科学,[33]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J](9).2007,

“中国梦”“抱怨文化”[J].中关村,2010,[2]超越张颐武.让(7).

[3]十字路口的国家路径选择:美国梦·欧洲梦·还是中国———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J].人民梦—

2011,(9).论坛,

.江西社会科学,[4]高平.现代化之梦与实现路径的探求[J]2009,(10).

J].新远见,2006,[5](8).李君如.中国梦[

“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外交评[6]综述[J]韩敏.第二届(4).2007,论,

J].外交评论,2006,[7](4).与世界大事[郑必坚.“中国梦”“中国梦”.领导之友,2009,[8]陶文昭.国际视阈下的综述[J](5).

[9]冷溶.什么是中国梦,.人民日报,2013怎样理解中国梦[N]-04-26.

[10]N].人民日报,2013-03-03.张维为.中国梦与中国情怀[[11]N].学习时报,2013-04-08.熊若愚.中国梦的十个梦[.学习时报,2013-05-[23][12]吴波.中国梦的科学内涵[N]

“中国梦”[42]的核心领导力量[N].中国社会科欧阳淞.实现2013-07-01.学报,

[43]宋维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N].光明日报,2013-02-04.使命与责任担当[

[44]赵守飞.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分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13,(6).学报,

“中国梦”[N].学习[46][59]程美东.如何从理论体系上把握2013-06-24.时报,

[47]“中国梦”.人民日沈壮海,佟斐.用凝聚强大精神能量[N]2013-01-10.报,

[48]孙来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N].光明日报,2013-03-30.

[50]N].人民论坛,2013,(4).公方彬.大国崛起于精神[.江西日[52]颜晓峰.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N]2013-04-01.报,

[53]韩振峰.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中国道路、中国N].河北日报,2013-03-27.精神与中国力量[

[54]张朋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N].2013-04-16.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2013-[55][58]唐洲雁.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N]03-28.

[56]董朝霞,王娅丁.价值观视阈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剖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析[

.光明日报,2013-03[61]章传家.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N]-22.

[62].光明日王淑芹.国家、社会、个人:中国梦的价值主体[N]2013-04-10.报,

[63]韩振峰.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J].中国高等2013,(6).教育,

N].人民日报,2013-05-15.[64]寸木.中国梦人民梦[[66]“中国梦”[N].光明日报,欧阳实.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2013-03-21.

[67]“中国梦”——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必将成为时代强音—N].解放日报,2012-12-03.副校长郑必坚[

[68]“中国梦”——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价值观念构建是的关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2-08.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N]

(责任编辑:孙书平)

ASummrnytoChineseDreamStudy

GuoJiwen

(1ShandongJiaoTongUniversity,ShandongJinan250023;2ShandongUniversity,ShandongJinan250100)

Abstract:TheChinesedreamhasbecomeahotissueinrecentyears.Nowadaysthedomesticacademiccom-munityhashadaresearchonthecontent,characters,anditsrelationswithAmericandream,Europeandream,Af-ricandreamanditsrealization.Andseveralaccomplishmentshavebeenachieved.However,thebasictheoreticre-searchandpracticalresearchresultsonChinesedreamshallbefurtherenhanced."Chinesedream"demonstratesChinesepath,spirit,power,characterandthetimesspirits.Strengtheningtheresearchof"Chinesedream'willbenefitthepopularizationofMarxism.

Keywords:Chinesedream;research;summary

2014年1月

第1期(总第167期总第30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dongYouth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

Jan,2014

No.1Jan.No.167Vol.30

中国梦研究综述

郭继文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中国梦”“中国梦”摘要: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国内学界对的内涵、特征、关于中国梦与美国“中国梦”梦、欧洲梦、非洲梦的关系、关于中国梦的实现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中国梦”需进一步加强,在实践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彰显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凸显了中国特色、民族特“中国梦”色和时代精神。加强的研究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中国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4)01-0034-07

20世纪90年代,国内已有学者开始探讨“中国。2012年11月29日,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习近平总书记后兴之路》展览时阐释了“中国梦”“中国梦”。“中国梦”在14篇讲话中阐述了成为学界热议的问题之一。中国学者从不同角度结合中国“中国梦”,实际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一、关于中国梦的内涵

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中国梦”的内涵进“中国梦”行了研究探讨,对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传统文化说”

有的学者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去研究中国梦,“中国梦”,、“大同梦”、“治世梦”认为是“小康梦”“强国梦”。乐黛云认为,鸦片战争以后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中国梦是老子的“无为梦”和孔

[1]

“大同梦”。子的改革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

了严重的价值观转型的问题和困惑。出现了一种用“合法化”抱怨自己的疏懒,用社会问题“合法化”自己的消极潮流。而这其实和积极努力向上的“中国“中国梦”梦”形成了对照。需要用的光芒激励我们的年轻人用正面的梦想,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中国和世界,为梦想而积极努力更有价值,让“中国梦”

[2]

“抱怨文化”。超越

2.“现代化说”

“中国梦”的学者认为,中国梦就国内较早讨论

是中国人的现代化之梦。赵汀阳认为,中国梦是中国近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中国现代化梦想的“落后就要挨打”第一缘由就是的经验,因此中国现代化梦想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变成在物质上强大的中国,这一基本要求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首要的任务。中国的现代化梦想,不仅要实现物质上强大的梦想,还要实现“构思一个普遍有效的世界政治制度”的精神梦想。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高平,“中国人的现代化之梦,认为从鸦片战争算起,已做了160多年了。从林则徐到洪秀全,从康有为到

[3]

开放初期,社会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年轻人也遇到

收稿日期:2013-08-27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研究”(R201313)的阶段性成果、基金项目:山东交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山东省创新项目专项资金

“基于文化强省战略的山东文化软实力建构研究”(201302038)的阶段性成果、资助项目参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课“加强社会公平与提升北京居民幸福指数问题研究”“文化全球化的双重逻题的阶段性成果、参与教育部青年项目霸权与平等(12YJC720055)的阶段性成果辑”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山东交通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山东菏泽人,作者简介:郭继文(1973-),

孙中山,几代伟人都留下了探索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深深足迹。毛泽东时代提出的中国梦是到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开拓了一片新天地。新世纪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国梦又增添

[4]‘和谐’”了的元素。

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第二个百年,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这个世纪中叶,在新中国建立100年的时候,完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重任务”指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任务,但对我们党来讲,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

3.“和平发展说”

,“中国人在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李君如认为

,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奋斗的时候,决不做‘苏联梦’不会像苏联那样搞冷战对抗、对外扩张,追求霸权主,义;也不会做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梦’不会像他那样用战争手段掠夺资源、称霸世界;同样也不会做‘美国梦’,不会像美国那样大量消耗能源等各种资‘中国梦’,源。我们做的是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戴相龙认为,义,走独特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就是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并承担权利和义务,共建共享和谐从世界。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认为,18世纪中叶的乾隆极盛到19世纪末叶的甲午战“天朝大国”争,中国的梦破灭了,于是萌生了“救亡。“中国梦”就是救亡图存,图存、强国富民”的梦想强国富民,就是和平发展,文明复兴。

4.“中国模式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陶文昭认为,相对于脍炙人“美国梦”口的而言,中国模式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启示和憧憬。中国模式的探索和发展是。中国模式是快速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国梦”

是有效转型的模式,和平发展的模式。发展的模式,

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中国模式自身还不成熟,还在完善和发展。

[8]

[7]

[6]

[5]

6.“国梦和家梦说”

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认为,中文中的“国家”由“国”“家”和两字组成,表达了中国人对“国家”的独特感悟和理解。中国梦是一种“国梦”和“家梦”,“国”的结合。国家好,家才好,国家糟,家也糟和

[10]

“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熊若愚认为,中国梦应

包括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吴波认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统一,是民族梦与个人梦的统一。民族梦与个人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7.“三位一体说”

北京大学教授程美东认为,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认为,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说来,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中共中央党校教,“中国梦”授辛鸣认为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叶再春认为,从个体看,它是中华儿女的富民梦;从集体看,它是强国梦;从民族看,它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复兴梦。富民梦是基石,强国梦是关键,复兴梦是目标,三者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只有三个梦全都实

[16]

,“中国梦”现才算完整、完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15]

[14]

[13]

[12]

[11]

5.“两重任务说”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认为,实现中国梦,经“两个百年”,”。“1840年鸦片战历完成“两重任务争,中国被打败,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第一个百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百年,是从无路可走,到找到复兴之路,实

,“中国梦”研究员荣开明认为的基本内涵主要是三:“实现国家富强、。国家富条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民族振兴是实现“中

国梦”的核心。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

[17]

会,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中国梦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法国前总、“和平之梦”、“和谐之梦”理拉法兰认为,中国梦是“发展之梦”。钟声认为,中国梦的实现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进步,是世界走向现代化进程的跨越。

[25]

[24]

[23]

8.“多位一体说”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认为,中国梦是一个“和””、“腾飞兴国梦、“拼搏强军梦”、13亿人谐世界梦

[18]

“幸福人生梦”。民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

中国梦是中国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元浦认为,

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括性理念,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是人民梦,是民族复兴的“文化,梦”是中华民族两岸同胞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共同“美丽中国梦”、的梦,是是“环球同此大美生态梦,凉热的”的世界大同梦。陈俊宏认为,中国梦至少包括五层含义:第一,中国梦是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和自己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的梦想。第二,中国梦靠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实现,也需要两岸同胞共同来圆,是包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梦想。第三,中国梦是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参与全球治理的梦想,是推动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的梦想。第四,中国梦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相互交融和包容的梦想,是中国人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梦想。第五,中国梦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中国梦是安居梦、乐业梦、社会保障梦、公共服务梦、环境美好梦和精神充实梦。

[21]

[20]

[19]

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中国梦,立足当下、追溯过去、展望未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旨,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认为中国梦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整体概念,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但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本身内涵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

二、关于中国梦的特征探讨

复旦大学教授朱春奎认为,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中国梦的实现恰恰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为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加分。对人类发展有较大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梁丽萍认,“中国梦”为有两个特点:一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中国梦”是一个“大”梦,凸显着家国天下、民族命运的宏大主题。它讲述的不是个人主义的奋斗历史,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死中求活的血泪故事。二是坚定的民族自信。也就是说,始终坚信有着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

[27]

,“中考验,终将转危为安、再造辉煌。吴建民认为

[26]

9.“世界贡献说”

“中国梦”。即我们也包含了中国的“世界梦”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中国梦”更大的贡献不是关起门来做自己的“小,。西南梦”而是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大梦”大学邱德胜、王玉鹏认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推动国际社会共,“中国梦”同发展的“世界梦”是开放、包容、共享的,它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同时也造福于世界人民。对于世界人民而,“中国梦”言的实现将会给更多的国家带来发展机

[22]

国梦”有着鲜明的特点:追梦的人多;梦想的内涵;“中国梦”深是世界的需要,还因为中国人做“中国梦”不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而是与世界一道共同追梦,实现互利共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汪玉奇,“中国梦”有最广泛的民族共识、最强烈的民认为

族情怀和最彻底的民族信念三个特点。林长发认为,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诸多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四是促进人

[29]

[28]

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孟东方、王资博认为,中国梦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了世情与国情的统一、体现了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体现了合力与张力的统一、体现了求同与存异的统一、体现了刚性和柔性的统一、体现了国富和

[31]

,“中国梦”、民富的统一。张明认为是“国家梦”

[30]

实现途径、实现目标、前景、影响均存在差异,同时我“美国梦”们可以借鉴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来推动实

[37]

“中国梦”。现我们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

,“中国梦”“美国梦”研究员祁怀高认为与本质上都“美好生活源于辛勤劳动”;我们应该秉持包容含有

[38]

。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中国梦”与“美国梦”中国

“民族梦”、“政党梦”与“人民梦”的有机统一,是集体梦想与个体梦想的综合交融,具有整体性特征;“中国梦”的最终价值导向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2]

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认,为,中国人民有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非洲人;“中非命运共同民有实现减贫和发展的“非洲梦”

体”承载着中非人民的梦想,需要通过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来实现。桂林理工大学,“中国梦”郭德钦认为和“美国梦”在文化背景、国家性格、根本价值观、具体内涵、圆梦途径和世界意义等方面都有重大区别。尽管二者有诸多不同,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都是一种激烈竞争。“中国梦”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和“美国梦”也应该是一种大国比翼双飞的关系,而非大国对抗冲突的关系。

[40]

[39]

以全球化的高度审视中学者以中国为出发点,

国梦,认为“中国梦”既具有实践性、历史性、人民。“中国性、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包容性、世界性梦”还具有整体性特征和明确的价值取向。

三、关于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的关系

,“美国梦”“欧洲梦”乐黛云认为和是指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是指不同时空中、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生存方式;美国梦”就是以“最大自由去挣最多;欧洲梦追求的不是拼命扩大财富而是去提的钱”

高精神水平,不是追求扩大权力范围而是去扩大人类互相理解。中国梦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现代化的新中国,这是一

[33]

“新中国精神”个具有的新中国。复旦大学教授朱

学者在全球化背景下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不仅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而且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认为它们之间不是零和博弈,“中国梦”的关系应借鉴和吸取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以便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学者对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探讨得较少,应加强对美国梦的形成及其在美国和世界影响力传播机制的研究。

四、关于中国梦的实现

学者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依靠人民、真抓实干。

1.“中国梦”的领导力量

叶再春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国梦”,不能没有党这个领导核心;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宋维强认,“中国梦”为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42]

[41]

春奎认为,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不是美国梦的翻版,美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是个人主义,中国梦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赵汀阳认为,美国梦不是一个为世界准备的梦,而是一个分裂世界的梦,一个为美国自己谋幸福的梦;欧洲梦其实是个地区保护主义的梦,一个保护既得利益的策略,同样不是一个可以普遍化的世界梦想;中国的现代化梦想,不仅要实现物质上强大的梦想,还要实现“构思一个普遍有效的世界政治制度”的精神梦想。徐贲认为,中国梦奉行集体价值,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集体的整体利益;美国梦奉行个人价值,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36]

,“中国追求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朱继东认为

[35]

[34]

“美国梦”梦”与在具体内涵、文化背景、根本价值、

的庄严承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安徽财经大学赵守飞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博士认为,

学领导。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取得成绩的原因是其对以民为本的官僚政策治理型同心圆式的权力结构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行政与自治”关系平衡问题。

[44]

[43]

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凝心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张朋智认为,价值观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唐洲雁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王娅丁认为,社会代精神。四川师范大学董朝霞、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为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价值自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力量自信。

[56]

[55]

[54]

[53]

2.“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道路自信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为30多年成,“中国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程美东认为梦”的实现路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沈壮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圆梦”的,“圆梦”惟一正确道路需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实干、开拓创新。武汉大学教授孙来斌认为,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选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晋实认为,走中国道路,圆中国梦想;中国道路,是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称。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认为,

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惟一选择;中国道路的选择也是多因素决定的。

“中国梦”3.中国精神与的实现

辛鸣认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梦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颜晓峰认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培育和强化中国精神。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韩振峰认为,

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52]

[51]

[50][49]

[48]

[47]

[46]

[45]

4.“中国梦”的依靠力量

朱春奎认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实现中国梦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唐洲雁认为,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程美东认为主体和力量就是中国人民,就是全体中华儿女。梁丽萍认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有待全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尊与奋斗。章传家认为,

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能够有效解决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问题;人民群众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力量。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淑芹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会凭空实现,——国家、必得依赖于一定主体—社会、个人的担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当。韩振峰认为,

量。中国力量,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中国力量在战争年代具体表现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奋勇拼搏、开拓创新

[63]

的力量。实现中国梦有三个“民”字不能忘,即民[62]

[61]

[60]

[59]

[58]

[57]

之生、民之魂、民之力。一是民之生。中国梦连着民生。越关注民生,中国梦越有凝聚力,越有深厚的民意基础。二是民之魂。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中国梦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三是民之力。要积聚民力,为中国梦顽强奋斗、

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64]

27.

[13]“中国梦”[N].北京日报,程美东.如何从理论体系上把握2013-06-24.

[14]2013-03[49]陈晋.从中国道路到中国梦[N].光明日报,-19.

:内涵·路径·保障[J].[15][45][51][65]辛鸣.“中国梦”2013,(1).理论导报,

J].前线,2013,[16][41](1).随想[叶再春.“中国梦”

.学习月刊,[17]的深刻内涵和由来发展[J]荣开明.“中国梦”2013,(5).

“中国梦”[J].决策与信息,2013,[18]刘明福.13亿人拥抱(5).

[19].人民论坛,金元浦.“中国梦”的文化源流与时代内涵[J]2013,(4).

.中国职工教育,2013,[20]陈俊宏.中国梦的五层含义[J](6).

[21]周天勇.中国梦[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22]“中国梦”2013,蕴含丰富的政治智慧[J].领导决策信息,(13):17.

[24]王玉鹏.“中国梦”的双重内涵[N].光明日报,邱德胜,2013-05-10.

[25]钟声.中国梦,2013-05-同样属于世界[N].人民日报,17.

[26][34][36][57]朱春奎.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2013,(5).

“中国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7][60]梁丽萍.百年沧桑2013,(2).

:中国和世界都需要[N].光明日报,[28]吴建民.“中国梦”2013-02-06.

[29]汪玉奇.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梦[J].农业考古,2013,(2).

[30]林长发.“中国梦”的本质内涵[J].四川统一战线,2013,(4).

[31]孟东方.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2013,(5).学,

[32]张明.“中国梦”的特征、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2013,(7).范大学学报,

[35]——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梦·欧洲梦·还是中国梦—2013,J].理论参考,(3).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

“美国梦”[37].理论与的差异在哪里?[J]朱继东.“中国梦”2013,(3).导报,

.决策与信息,[38]祁怀高.“中国梦”与“美国梦”互鉴[J]2013,(4).

[N].人民日报(海外[39]牵手“非洲梦”贺文萍.“中国梦”2013-03-26.版),

“美国梦”.山东青年政治学[40]与辨析[J]郭德钦.“中国梦”2013,(6).院学报,

5.实干兴邦与“中国梦”的实现

辛鸣认为,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实干兴邦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实干,第一是坚持求真务实,第二是勇于攻坚克难,第三是善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于开拓创新。欧阳实认为,

国梦”需要我们自己苦干实干,需要运筹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追求梦想的经验和教训。郑必坚认为,要把中国梦变为现实,需要“知”与“行”的统一,需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67]

[66]

[6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认为,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细节,不能只喊口号。

[68]

学者在实现“中国梦”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路径选择、精神支撑等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诸多共识。目前对“中国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政治学研究成果为主,跨学科综合研究成果少,政策宣传性的成果较多,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较少,转述解释性成果较多,在实践层面可操作性成果较少等不足。需要通过跨学科综合研究加强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参考文献:

[1].社会科学,[33]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J](9).2007,

“中国梦”“抱怨文化”[J].中关村,2010,[2]超越张颐武.让(7).

[3]十字路口的国家路径选择:美国梦·欧洲梦·还是中国———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J].人民梦—

2011,(9).论坛,

.江西社会科学,[4]高平.现代化之梦与实现路径的探求[J]2009,(10).

J].新远见,2006,[5](8).李君如.中国梦[

“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外交评[6]综述[J]韩敏.第二届(4).2007,论,

J].外交评论,2006,[7](4).与世界大事[郑必坚.“中国梦”“中国梦”.领导之友,2009,[8]陶文昭.国际视阈下的综述[J](5).

[9]冷溶.什么是中国梦,.人民日报,2013怎样理解中国梦[N]-04-26.

[10]N].人民日报,2013-03-03.张维为.中国梦与中国情怀[[11]N].学习时报,2013-04-08.熊若愚.中国梦的十个梦[.学习时报,2013-05-[23][12]吴波.中国梦的科学内涵[N]

“中国梦”[42]的核心领导力量[N].中国社会科欧阳淞.实现2013-07-01.学报,

[43]宋维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N].光明日报,2013-02-04.使命与责任担当[

[44]赵守飞.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分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13,(6).学报,

“中国梦”[N].学习[46][59]程美东.如何从理论体系上把握2013-06-24.时报,

[47]“中国梦”.人民日沈壮海,佟斐.用凝聚强大精神能量[N]2013-01-10.报,

[48]孙来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N].光明日报,2013-03-30.

[50]N].人民论坛,2013,(4).公方彬.大国崛起于精神[.江西日[52]颜晓峰.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N]2013-04-01.报,

[53]韩振峰.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中国道路、中国N].河北日报,2013-03-27.精神与中国力量[

[54]张朋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N].2013-04-16.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2013-[55][58]唐洲雁.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N]03-28.

[56]董朝霞,王娅丁.价值观视阈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剖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析[

.光明日报,2013-03[61]章传家.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N]-22.

[62].光明日王淑芹.国家、社会、个人:中国梦的价值主体[N]2013-04-10.报,

[63]韩振峰.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J].中国高等2013,(6).教育,

N].人民日报,2013-05-15.[64]寸木.中国梦人民梦[[66]“中国梦”[N].光明日报,欧阳实.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2013-03-21.

[67]“中国梦”——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必将成为时代强音—N].解放日报,2012-12-03.副校长郑必坚[

[68]“中国梦”——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价值观念构建是的关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2-08.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N]

(责任编辑:孙书平)

ASummrnytoChineseDreamStudy

GuoJiwen

(1ShandongJiaoTongUniversity,ShandongJinan250023;2ShandongUniversity,ShandongJinan250100)

Abstract:TheChinesedreamhasbecomeahotissueinrecentyears.Nowadaysthedomesticacademiccom-munityhashadaresearchonthecontent,characters,anditsrelationswithAmericandream,Europeandream,Af-ricandreamanditsrealization.Andseveralaccomplishmentshavebeenachieved.However,thebasictheoreticre-searchandpracticalresearchresultsonChinesedreamshallbefurtherenhanced."Chinesedream"demonstratesChinesepath,spirit,power,characterandthetimesspirits.Strengtheningtheresearchof"Chinesedream'willbenefitthepopularizationofMarxism.

Keywords:Chinesedream;research;summary


相关文章

  • 谈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
  • 2007-09-15第9卷 第3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SHAANXI R TVU JOURNAL Sep15,2007 Vol19 No13 [教学研究] 谈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写作 崔建军3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查看


  • 文献综述,来自中国知网
  •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 范文)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 ...查看


  • 医学综述的基本特征和要素 1
  • jE室史匡莼趔8堡2旦筮22鲞蔓2塑垦亟幽gI鲤婴丛丛墅遒畦i塑璺l一£塾i望£塑丛鲤趔塾£.坠h型gg,趔8:YQ!1 21,盥Q:至 ・读者・作者・编者・ [编者按]针对目前医学文献综述撰写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本刊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 ...查看


  • 如何做经济类文献综述
  • 如何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 ...查看


  • 期刊收录情况表(张)
  • A 级: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收录. B 级: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 ...查看


  • 如何写文献综述和文献翻译
  • 第一讲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查看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要求及范文
  • 江苏大学毕业论文或设计 "文献综述""研究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 ...查看


  • 文献综述格式及技巧范文大全(2格式2技巧4范文)
  • 文献综述格式及技巧大全(2 格式 2 技 巧 4 范文)第一个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 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 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 ...查看


  • 大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V4.0
  • ( 2008 )级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 献 综 述 报告时间:2010年11月 文献综述是在对论文相关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 ...查看


  • 古典文献学研究综述论文目录指南 (原创)
  • [1]马鸿雁. 郭象<庄子注>文献学研究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83-88. [2]丁延峰. 中国古典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文献,2010,01:191. [3]杨曼. 20年来我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