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势特征

《地形地势特征》教学说课稿 导语: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的教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地势特征》是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其他自然要素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学好本课,能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希望通过一课时的教学,达成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并能解释重要山脉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总结出我国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思想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结合读图分析、小组讨论法、分成达标法、板图板画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在提问的时候,我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这样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

也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能力上有所提高,知识上有所收获。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来理解和消化知识,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本节课的教学我将采用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方面,我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堂课中,通过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难释疑、重点展示——巩固提升、分成达标四大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搜集的中国不同地形景观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这样学生对我国的地形首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导入新课并参照同步明确本节的目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让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本节知识。完成同步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找出疑难问题做出标记,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3、解难释疑、重点展示

如:学习我国的地形特征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地形特征,复习地形有关的知识。接下来出示中国地形模型图,让学生结合“中国的地形”,初步了解我国地形的种类。参照地形区景观图片说出五个地形区的地形特点,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并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类地形的代表性地区及所占陆地面积的百分比,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几种地形的柱状图,使学生直观认识到我国的高原山地面积广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学习地势时穿插歌曲《歌唱祖国》——“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来引出地势概念。引发学生思考我国地势的特点。让学生联系课本“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读懂分层设色图,再配以直观形象的“楼梯”形状,讨论得出“阶梯”的分布特点。之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和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楼梯图,只要求画三步。接下来,让学生联系模型图和书本,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对于重点字眼用笔勾画。在这一环节,可采用的是自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读教材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总结能力。分析“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让学生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

同时能够归纳出第一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二 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三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最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地势对气候、河流的流向、交通的影响。锻炼他们的合作和沟通交谈能力。

具体从以下问题展开:(1).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面向海洋,对气候产生了什么影响?(2).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对航运、水电开发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4、巩固提升、分层达标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回顾所学,主要采用师生共同回忆的形式来加深对中国地形地势特征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做到及时巩固学以致用,并完成同步小组对阅,加深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记忆,为后续的中国气候部分教学内容作好铺垫,使教学活动得以延续。

附:板书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特征

地形: 复杂多样 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地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1、三级阶梯状:

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

第三阶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

2、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电的影响

《地形地势特征》教学说课稿 导语: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的教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地势特征》是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其他自然要素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学好本课,能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希望通过一课时的教学,达成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并能解释重要山脉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总结出我国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思想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结合读图分析、小组讨论法、分成达标法、板图板画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在提问的时候,我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这样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

也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能力上有所提高,知识上有所收获。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来理解和消化知识,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本节课的教学我将采用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方面,我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堂课中,通过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难释疑、重点展示——巩固提升、分成达标四大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利用多媒体播放课前搜集的中国不同地形景观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这样学生对我国的地形首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导入新课并参照同步明确本节的目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让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本节知识。完成同步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找出疑难问题做出标记,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3、解难释疑、重点展示

如:学习我国的地形特征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地形特征,复习地形有关的知识。接下来出示中国地形模型图,让学生结合“中国的地形”,初步了解我国地形的种类。参照地形区景观图片说出五个地形区的地形特点,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并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类地形的代表性地区及所占陆地面积的百分比,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几种地形的柱状图,使学生直观认识到我国的高原山地面积广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学习地势时穿插歌曲《歌唱祖国》——“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来引出地势概念。引发学生思考我国地势的特点。让学生联系课本“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读懂分层设色图,再配以直观形象的“楼梯”形状,讨论得出“阶梯”的分布特点。之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和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楼梯图,只要求画三步。接下来,让学生联系模型图和书本,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对于重点字眼用笔勾画。在这一环节,可采用的是自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读教材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总结能力。分析“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让学生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

同时能够归纳出第一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二 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三级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最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地势对气候、河流的流向、交通的影响。锻炼他们的合作和沟通交谈能力。

具体从以下问题展开:(1).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面向海洋,对气候产生了什么影响?(2).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对航运、水电开发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4、巩固提升、分层达标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回顾所学,主要采用师生共同回忆的形式来加深对中国地形地势特征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做到及时巩固学以致用,并完成同步小组对阅,加深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记忆,为后续的中国气候部分教学内容作好铺垫,使教学活动得以延续。

附:板书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特征

地形: 复杂多样 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地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1、三级阶梯状:

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

第三阶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

2、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电的影响


相关文章

  • 我的说课稿.
  •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佛店中学的刘玉玲,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切磋一起学习,恳请各位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形和地势>. <地形和地势& ...查看


  • 地势与地形--教案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 上册 地形和地势 教 学 设 计 姓名:罗丝 班级:10级地理科学 学号:[1**********]0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课堂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原文及 ...查看


  • 中国的地形教案(终)
  • 2.1中国的地形 (第一课时) 重庆二外 汪红群 指导老师:毛宇翔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臵.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查看


  • 中国自然环境-地形地势与气候教案
  • 中国自然环境-地形地势与气候 [教学目标] 1. 读图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并且能够根据其特征思考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 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特征,了解其形成原因,并思考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且可以将自 ...查看


  • 教学设计中国的地形地势
  •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势的概念 2. 知道中国地势的特点 3. 初步学会分析地势特点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 地势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地势三级阶梯对我国的影响 [课前准备] 1.< ...查看


  • 地势地形特征1
  • 沈丘县志远中学( 地理 )导学案 姓名: 单元名称:第二 课题:地形地势特征1 课程类型:新课 主备课人: 单元课时数: 6 第 1 课时.总第 7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一.情境导入 展示我国名山大川的图片在赞叹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
  • 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作者: 东郭中学 王开娥 联系电话:[1**********] [课型]新 授 课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 ...查看


  • [中国的地形]教案
  •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但比 ...查看


  •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
  • 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教学重点 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