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详细规划重点

名词解释:

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1、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形成的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制度与组织完善的社会实体。

3、交通导向模式TOD :强调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在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开发包含中高密度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内容的符合功能的社区。

4、TND 模式认为社区的基本单元是邻里,每一个邻里的规模大约有5分钟的步行距离,单个社区的建筑面积应控制在16—8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最佳规模半径为400米,大部分家庭到邻里公园距离都在3分钟步行范围之内。

5、区位:①城市在大区域内的位置,即城市的区位;②城市地域内某一用地与其他用地在空间方位和距离上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强调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

6、街坊:一般出现在旧城区,是被城市道路分割,用地大小不定,无一定规模的地块。

7、标准日照间距:即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

8、混合用地:以某一类用地为主,与其他一类性质土地混合使用,如商住用地(C2/R)、住商用地(R/C2)、工作用地(M1/R)等。

9、CBD 是包括有百货商店和其他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部分。

简答论述:

1、新都市主义的起源(产生原因、主导思想、理念)

产生原因: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城市郊区化的最基本条件;②人口的增加、

经济条件的改善使住房需求急速膨胀;③联邦政府的政策极大地

促进了人口的经济向郊区集中;④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追求;⑤

新技术发展的促进。

核心思想:①重视区域规划啊,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②以人

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

③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

谐性。

理念(任务):①修复大城市区域现存的市镇中心,恢复强化其核心作用;②整合重构松散的郊区,使之成为真正的邻里社区及多样化的地区;③保护自然环境,珍存建筑遗憾。

2、传统邻里开发模式TND 特点:

1)由邻里组成的社区;2)五分钟步行的邻里规模;3)优先考虑的公共空间;4)综合并均衡的功能;5)足够的建筑密度;6)精密的交通网络;7)低市政开发成本;8)可支付的住宅;9)尊重传统的建筑风格

3、TND 设计要素:

(1)优先考虑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部分,并把公共空间、绿地、广场作为邻里中心。

(2)对于内部交通,该模式主张设置较密的方格网状道路系统,街道不宜过宽,主干道宽度在10米左右,标准街道在7米左右。较多的道路联结节点和较窄的路宽可有效降低行车速度,从而营造利于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环境。

(3)TND 模式强调社区的紧凑度,强调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通过适度提高建筑容积率降低开发成本和“浓缩”税源。

(4)在户型设计上,TND 模式还侧重考虑住宅的多样性和拓展性,通过提供不同建筑面积、不同户型、不同价格的多样性住宅,利用总价的过滤效应,让更多低收入的家庭能够支付得起。

(5)在建筑风格上,TND 模式强调要尊重地方传统。

4、TOD 即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

TOD 设计原则:

1、组织紧凑的有公交支持的开发

2、将商业、住宅、办公楼、公园和公共建筑设置在步行可达的公交站点的范围内

3、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将居民区各建筑连接起来

4、混合多种类型、密度和价格的住房

5、保护生态环境和河岸带,留出高质量的公共空间

6、使公共空间成为建筑导向和邻里生活的焦点

7、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

5、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⑴安全:对防止火灾、抗震、交通安全有周密的考虑,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 ⑵卫生:有居住区内完善的给水、雨水与污水排水、煤气与集中供暖 系统,无有害气体与烟尘污染,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无噪声,公共绿地面积较大。 ⑶方便:居住区的用地布局要合理,公共建筑与住宅有方便得联系,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布点恰当,便于居民使用,居住区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合理,步行与车行互不干扰,有足够的停车场。

⑷舒适:要有完善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及公共绿地,服务设施的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并有宜人的居住环境。

⑸优美:居住区应具有赏心悦目、富有特色的景观,建筑空间富有变化,建筑物与绿地交织,色调和谐统一。

6、城市居民的选址影响因素:

⑴地理位置:被调查者普遍把居住区所在所在的地理位置放在首要地位。他们认为,居住区的地理位置不仅要求有方便得交通,拥有数十年不会落后的交通体系,更要注重地段未来的发展、升值潜力。调查表明,理想的居住区域与周边产业地带会形成良性互动。

⑵生态和环境:调查问卷反映出城市居民对居住区生态和环境越来越重视。并且被调查者提出理想的居住区域周围应当有完善的商业配套设施。

⑶人文氛围:居住区域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人文氛围就成为最具价值的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反映出市民对居住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物质到精神,从建筑到文化,从早先追求开发规模、产品形态以及基本配套的简单思路,进而发展为全面构建心理、精神、文化、生态设施,不断塑造社区人文氛围的全新历程。

⑷建筑空间:大多数市民喜欢园林式、公园式的建筑风格,不少人也很看重建筑区域整体的和谐、美观,希望建筑风格能够表现现代文明的理念,表达时尚的追求。

判断标准:(1)最有价值的地理位置意味着:①处于城市扩张的关节点,拥有边界的交通系统;②毗邻代表城市发展法相的科技文化型产业,有巨大得升值潜力。

(2)最有价值的生态和环境包括:①绿色、自然、无污染的环境;②方便得购物场所和周到的生活服务;③一流的教育条件,良好的医疗设施;④超前的文化艺术场所和运动休闲设施。(3)最有价值的人文气氛包括:①较大而适度的社区规模;②文明的社区风尚和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③人性化的物业管理。(4)最有价值的建筑空间就是:优质美观、实用安全的室内外空间。

7、停车位集中设置原则:

居住区停车位的停放位置方式一般有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分散式停放是指停车位分散至居住区内的各个建筑物内或附近,这种方式对居住者出行较方便,但对土地利用及机动车的管理维护不利。一般仅适用少数高档别墅建筑。集中式停放方式是将居住区的车辆集中停放在专门修建的停车场或停车楼,车辆停放完毕,车内人员步行至居所。这种停放方式便于机动车的统一管理,避免了机动车在居住区内过多的穿行,有利于居住区居住环境的营造。在设计集中停放场所时,应考虑其服务半径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500m 较为合适。

8、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8个类型:

⑴教育——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

⑵医疗卫生——门诊所、卫生站、医院;

⑶文化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包括青少年活动站、老年活动站),居民运动场;

⑷商业服务——粮油站、煤气站、菜店、菜市场、食品店、综合副食店、小吃店、饭店、小百货店、综合百货商场、照相馆、服装加工部、服装店、日杂店、中西医药店、理发店、洗染店、书店、自行车修理部、综合修理部等;

⑸金融邮电——银行、储蓄店、邮电局、邮政所等;

⑹社区服务;

⑺市政公用——锅炉房、变电所、路灯配电室、煤气调压站、高压水泵房、公厕、居民车辆存放处、公共停车场、出租车站、消防站;

⑻行政管理——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市政管理机构、绿化环卫管理点、市场管理用房、工商、税务所、物业管理所

9、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特点:

A 、 小学选址:

(1)临近道路布置在凹入地段上;

(2)布置在拐角处;

(3)布置在中央单独地段上;

(4)布置在小区之间供两个小区使用。

B 、 文化商业服务中心选址:

(1)几何中心:服务半径小,便于居民使用,利于居住区内景观组织,但内向布点不利于吸引更多的过路顾客可能影响经营效果。

(2)沿主要道路:可兼为本区和相邻居住区居民及过往顾客服务,故经营效果好,且有利于街道景观的组织,但可能会对交通产生一定的干扰。

(3)主要出路口处:便于本区职工上下班使用,也可兼顾其他居住区居民使用,经营效果也好,且便于交通组织。

(4)分散在道路四周:居民使用方便,可选择性强,经营效果好,但面积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

(5)沿街带状:购物交通沿街道集散,公共建筑应退红线疏散人流。商业设施经营效益显著,并有利于组织街景,但沿交通性干道一般不宜沿街布置。

(6)成片集中:有利于功能组织、居民使用和经营管理,易于形成良好的步行购物和游憩环境。

(7)沿街与成片集中相结合:兼有以上两种形式的特点。

10、居住区绿地功能:

(1)生态功能;充分考虑居民享用绿地的需求,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适当引进名优树种,优化当地的自然生态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小区生态平衡。

(2)交往、休闲、游憩功能;在全区中心设集中整块绿地,使其有晨练、交往和游憩的功能。茶余饭后,散步休闲是居民就近休息的主要方式。

(3)标志引导功能;居住区服务机构绿地、居住区的主干道、交叉路口回车道绿地、小区主要出入口绿地、居住建筑出入口绿地

(4)防护功能:道路防护功能绿地、设施防护绿地、停车场绿地。

12、CBD 的基本特征:

⑴CBD 具有区域(乃至全国或世界)中最高的中心性:①提供的所有货物和各种服务均具有最高的水准;②在交易和交流中都是最高档次的;③是商贸、信息、金融等各类精华集中的地方。

⑵CBD 具有最高的可达性和拥挤程度:①CBD 具有城市与区域中最发达的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联系;②CBD 给予办事者单位时间内最高的办事通达机会(办事效率高);③拥挤程度(人流、车流、建筑密度等)在城市和区域中是最高的。 ⑶CBD 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交流量:①24h 人口拥有量最高;②24h 人口变化的对比值最高。

⑷CBD 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

⑸CBD 具有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

⑹CBD 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服务包括:经济、行政、管理、娱乐、文化等。

11、规定性条款:

①用地性质;②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③建筑控制高度;④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一般不含地下车库和设备层建筑面积);⑤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⑥交通出入口方位;⑦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填空选择:

1、社区的构成要素:地域、人口、生活设施、组织制度、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

1、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建设的依据。

2、城市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3、新城市主义关于城镇社区和邻里的组织开发模式有两种最具有代表:一种是“传统的邻里开发”,被称为TND;另一种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称为TOD。

4、居住区用地(R )的分类:一类居住用地R1(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二类居住用地R2;三类居住用地R3; 四类居住用地R4。

5、住宅用地(R0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

(1)一般情况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

(2)也可分为: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小区—院落。

8、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由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无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9、标准日照间距公式:L=a×H1—H2)

10、住宅日照间距应符合:

⑴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 的标准;

⑵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⑶就去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h 的标准。

1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 ;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

12、居住区道路的红线宽度

⑴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⑵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⑶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⑷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1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14、居住区道路规划关于出入口的规范要求:

⑴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⑵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⑶小区级道路不宜采用尽端式格局,以保证消防、救灾、疏散等的可能性; ⑷两个出入口可以是两个方向,也可以是同一方向;

⑸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

⑹沿街建筑物长度大于150m 时,应设不小于4m ×4m 的消防车通道; ⑺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 ,当超过80m 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15、⑴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小于120m ,并应设置不小于12m ×12m 的回车场地。

⑵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铺设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⑶多学严寒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地震设防区,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沥青路面)。

托儿所、幼儿园冬至日不小于3h 的日照标准;小学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h 的日照标准;中学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h 的日照标准

18、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居住区街道绿地(道路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大致可分为3个级别,即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及住宅组团绿地。

19、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指标:

⑴绿地率,新区大于或等于30%,旧区大于或等于25%

⑵新区,组团大于或等于0.5m 2/人,小区(含组团)大于或等于1m 2/人;居住区(含小区和组团)大于或等于1.5m 2/人

⑶旧区大于或等于新区的50%

名词解释:

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1、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形成的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制度与组织完善的社会实体。

3、交通导向模式TOD :强调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在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开发包含中高密度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内容的符合功能的社区。

4、TND 模式认为社区的基本单元是邻里,每一个邻里的规模大约有5分钟的步行距离,单个社区的建筑面积应控制在16—8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最佳规模半径为400米,大部分家庭到邻里公园距离都在3分钟步行范围之内。

5、区位:①城市在大区域内的位置,即城市的区位;②城市地域内某一用地与其他用地在空间方位和距离上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强调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

6、街坊:一般出现在旧城区,是被城市道路分割,用地大小不定,无一定规模的地块。

7、标准日照间距:即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

8、混合用地:以某一类用地为主,与其他一类性质土地混合使用,如商住用地(C2/R)、住商用地(R/C2)、工作用地(M1/R)等。

9、CBD 是包括有百货商店和其他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部分。

简答论述:

1、新都市主义的起源(产生原因、主导思想、理念)

产生原因: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城市郊区化的最基本条件;②人口的增加、

经济条件的改善使住房需求急速膨胀;③联邦政府的政策极大地

促进了人口的经济向郊区集中;④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追求;⑤

新技术发展的促进。

核心思想:①重视区域规划啊,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②以人

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

③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

谐性。

理念(任务):①修复大城市区域现存的市镇中心,恢复强化其核心作用;②整合重构松散的郊区,使之成为真正的邻里社区及多样化的地区;③保护自然环境,珍存建筑遗憾。

2、传统邻里开发模式TND 特点:

1)由邻里组成的社区;2)五分钟步行的邻里规模;3)优先考虑的公共空间;4)综合并均衡的功能;5)足够的建筑密度;6)精密的交通网络;7)低市政开发成本;8)可支付的住宅;9)尊重传统的建筑风格

3、TND 设计要素:

(1)优先考虑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部分,并把公共空间、绿地、广场作为邻里中心。

(2)对于内部交通,该模式主张设置较密的方格网状道路系统,街道不宜过宽,主干道宽度在10米左右,标准街道在7米左右。较多的道路联结节点和较窄的路宽可有效降低行车速度,从而营造利于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环境。

(3)TND 模式强调社区的紧凑度,强调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通过适度提高建筑容积率降低开发成本和“浓缩”税源。

(4)在户型设计上,TND 模式还侧重考虑住宅的多样性和拓展性,通过提供不同建筑面积、不同户型、不同价格的多样性住宅,利用总价的过滤效应,让更多低收入的家庭能够支付得起。

(5)在建筑风格上,TND 模式强调要尊重地方传统。

4、TOD 即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

TOD 设计原则:

1、组织紧凑的有公交支持的开发

2、将商业、住宅、办公楼、公园和公共建筑设置在步行可达的公交站点的范围内

3、建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将居民区各建筑连接起来

4、混合多种类型、密度和价格的住房

5、保护生态环境和河岸带,留出高质量的公共空间

6、使公共空间成为建筑导向和邻里生活的焦点

7、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

5、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⑴安全:对防止火灾、抗震、交通安全有周密的考虑,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 ⑵卫生:有居住区内完善的给水、雨水与污水排水、煤气与集中供暖 系统,无有害气体与烟尘污染,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无噪声,公共绿地面积较大。 ⑶方便:居住区的用地布局要合理,公共建筑与住宅有方便得联系,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布点恰当,便于居民使用,居住区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合理,步行与车行互不干扰,有足够的停车场。

⑷舒适:要有完善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及公共绿地,服务设施的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并有宜人的居住环境。

⑸优美:居住区应具有赏心悦目、富有特色的景观,建筑空间富有变化,建筑物与绿地交织,色调和谐统一。

6、城市居民的选址影响因素:

⑴地理位置:被调查者普遍把居住区所在所在的地理位置放在首要地位。他们认为,居住区的地理位置不仅要求有方便得交通,拥有数十年不会落后的交通体系,更要注重地段未来的发展、升值潜力。调查表明,理想的居住区域与周边产业地带会形成良性互动。

⑵生态和环境:调查问卷反映出城市居民对居住区生态和环境越来越重视。并且被调查者提出理想的居住区域周围应当有完善的商业配套设施。

⑶人文氛围:居住区域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人文氛围就成为最具价值的居住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反映出市民对居住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物质到精神,从建筑到文化,从早先追求开发规模、产品形态以及基本配套的简单思路,进而发展为全面构建心理、精神、文化、生态设施,不断塑造社区人文氛围的全新历程。

⑷建筑空间:大多数市民喜欢园林式、公园式的建筑风格,不少人也很看重建筑区域整体的和谐、美观,希望建筑风格能够表现现代文明的理念,表达时尚的追求。

判断标准:(1)最有价值的地理位置意味着:①处于城市扩张的关节点,拥有边界的交通系统;②毗邻代表城市发展法相的科技文化型产业,有巨大得升值潜力。

(2)最有价值的生态和环境包括:①绿色、自然、无污染的环境;②方便得购物场所和周到的生活服务;③一流的教育条件,良好的医疗设施;④超前的文化艺术场所和运动休闲设施。(3)最有价值的人文气氛包括:①较大而适度的社区规模;②文明的社区风尚和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③人性化的物业管理。(4)最有价值的建筑空间就是:优质美观、实用安全的室内外空间。

7、停车位集中设置原则:

居住区停车位的停放位置方式一般有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分散式停放是指停车位分散至居住区内的各个建筑物内或附近,这种方式对居住者出行较方便,但对土地利用及机动车的管理维护不利。一般仅适用少数高档别墅建筑。集中式停放方式是将居住区的车辆集中停放在专门修建的停车场或停车楼,车辆停放完毕,车内人员步行至居所。这种停放方式便于机动车的统一管理,避免了机动车在居住区内过多的穿行,有利于居住区居住环境的营造。在设计集中停放场所时,应考虑其服务半径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500m 较为合适。

8、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8个类型:

⑴教育——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

⑵医疗卫生——门诊所、卫生站、医院;

⑶文化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包括青少年活动站、老年活动站),居民运动场;

⑷商业服务——粮油站、煤气站、菜店、菜市场、食品店、综合副食店、小吃店、饭店、小百货店、综合百货商场、照相馆、服装加工部、服装店、日杂店、中西医药店、理发店、洗染店、书店、自行车修理部、综合修理部等;

⑸金融邮电——银行、储蓄店、邮电局、邮政所等;

⑹社区服务;

⑺市政公用——锅炉房、变电所、路灯配电室、煤气调压站、高压水泵房、公厕、居民车辆存放处、公共停车场、出租车站、消防站;

⑻行政管理——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市政管理机构、绿化环卫管理点、市场管理用房、工商、税务所、物业管理所

9、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特点:

A 、 小学选址:

(1)临近道路布置在凹入地段上;

(2)布置在拐角处;

(3)布置在中央单独地段上;

(4)布置在小区之间供两个小区使用。

B 、 文化商业服务中心选址:

(1)几何中心:服务半径小,便于居民使用,利于居住区内景观组织,但内向布点不利于吸引更多的过路顾客可能影响经营效果。

(2)沿主要道路:可兼为本区和相邻居住区居民及过往顾客服务,故经营效果好,且有利于街道景观的组织,但可能会对交通产生一定的干扰。

(3)主要出路口处:便于本区职工上下班使用,也可兼顾其他居住区居民使用,经营效果也好,且便于交通组织。

(4)分散在道路四周:居民使用方便,可选择性强,经营效果好,但面积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

(5)沿街带状:购物交通沿街道集散,公共建筑应退红线疏散人流。商业设施经营效益显著,并有利于组织街景,但沿交通性干道一般不宜沿街布置。

(6)成片集中:有利于功能组织、居民使用和经营管理,易于形成良好的步行购物和游憩环境。

(7)沿街与成片集中相结合:兼有以上两种形式的特点。

10、居住区绿地功能:

(1)生态功能;充分考虑居民享用绿地的需求,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适当引进名优树种,优化当地的自然生态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小区生态平衡。

(2)交往、休闲、游憩功能;在全区中心设集中整块绿地,使其有晨练、交往和游憩的功能。茶余饭后,散步休闲是居民就近休息的主要方式。

(3)标志引导功能;居住区服务机构绿地、居住区的主干道、交叉路口回车道绿地、小区主要出入口绿地、居住建筑出入口绿地

(4)防护功能:道路防护功能绿地、设施防护绿地、停车场绿地。

12、CBD 的基本特征:

⑴CBD 具有区域(乃至全国或世界)中最高的中心性:①提供的所有货物和各种服务均具有最高的水准;②在交易和交流中都是最高档次的;③是商贸、信息、金融等各类精华集中的地方。

⑵CBD 具有最高的可达性和拥挤程度:①CBD 具有城市与区域中最发达的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联系;②CBD 给予办事者单位时间内最高的办事通达机会(办事效率高);③拥挤程度(人流、车流、建筑密度等)在城市和区域中是最高的。 ⑶CBD 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交流量:①24h 人口拥有量最高;②24h 人口变化的对比值最高。

⑷CBD 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

⑸CBD 具有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

⑹CBD 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服务包括:经济、行政、管理、娱乐、文化等。

11、规定性条款:

①用地性质;②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③建筑控制高度;④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一般不含地下车库和设备层建筑面积);⑤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⑥交通出入口方位;⑦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填空选择:

1、社区的构成要素:地域、人口、生活设施、组织制度、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

1、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建设的依据。

2、城市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3、新城市主义关于城镇社区和邻里的组织开发模式有两种最具有代表:一种是“传统的邻里开发”,被称为TND;另一种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称为TOD。

4、居住区用地(R )的分类:一类居住用地R1(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二类居住用地R2;三类居住用地R3; 四类居住用地R4。

5、住宅用地(R0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

(1)一般情况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

(2)也可分为: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小区—院落。

8、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由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无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9、标准日照间距公式:L=a×H1—H2)

10、住宅日照间距应符合:

⑴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 的标准;

⑵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⑶就去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h 的标准。

1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 ;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

12、居住区道路的红线宽度

⑴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⑵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⑶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⑷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1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14、居住区道路规划关于出入口的规范要求:

⑴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⑵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⑶小区级道路不宜采用尽端式格局,以保证消防、救灾、疏散等的可能性; ⑷两个出入口可以是两个方向,也可以是同一方向;

⑸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

⑹沿街建筑物长度大于150m 时,应设不小于4m ×4m 的消防车通道; ⑺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 ,当超过80m 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15、⑴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小于120m ,并应设置不小于12m ×12m 的回车场地。

⑵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铺设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⑶多学严寒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地震设防区,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沥青路面)。

托儿所、幼儿园冬至日不小于3h 的日照标准;小学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h 的日照标准;中学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h 的日照标准

18、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居住区街道绿地(道路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大致可分为3个级别,即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及住宅组团绿地。

19、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指标:

⑴绿地率,新区大于或等于30%,旧区大于或等于25%

⑵新区,组团大于或等于0.5m 2/人,小区(含组团)大于或等于1m 2/人;居住区(含小区和组团)大于或等于1.5m 2/人

⑶旧区大于或等于新区的50%


相关文章

  • 天水市城市规划公示暂行办法
  • 天水市城市规划公示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公众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监督作用,维护人民群众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规划实施中充分体现民情民意,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开展阳光规划工程,依据<中华人 ...查看


  • 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参考材料
  • 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参考材料 一.近年来城市规划取得的成绩 近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强力实施城市化战略,着力打造改善投资环境,构建秦晋豫金三角经济重心大板块.目前,我县城市总体规划是按照建设自然山水园林城市的要求,坚持高起点.宽视野.体现时 ...查看


  • 城乡规划中级职称考试的部分资料
  •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始的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的现象,城市化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有形的城市化和无形的城市化 (1)有形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具体 ...查看


  • 关于改进和加强城市规划编制
  •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城市规划编制 与审批工作的意见 豫政 [2005]4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城市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法律依据和重要手段,具有优化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保护公共利益和协调社会利益的重 ...查看


  • 2014年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及解析(十三)
  •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及解析(十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60小题.每题1.0分,共60.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在城市空间布局时应当注意对城市进行整体 ...查看


  • 重磅![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出台(内附权威解读!)
  • 来源: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日前,住建部发布<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城市设计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规定.本文 ...查看


  •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231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146号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于2005年10月28日经建设部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建设部部长 汪光焘 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城市规划 ...查看


  • 城市规划毕业实习报告
  • 毕业实习报告 山西阳泉煤矿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学 生:XXX 学 号:XXX 指导老师:XXX 学 校:XXXX 1.实习目的: 通过前期调研.现状资料分析了解阳泉煤矿老区的地理风貌与现状环境,并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专业论文来完成本次 ...查看


  • 南京市金牛湖街道金牛湖单元城市设计
  • 南京市金牛湖街道金牛湖单元城市设计 任务书 一. 项目名称 <南京市金牛湖街道金牛湖单元城市设计> 二. 规划背景 金牛湖作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水上运动项目比赛基地,随着青奥会的召开将对金牛湖的旅游开发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 ...查看


  • 城市规划强制性条文
  •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2002年8月29建设部建规[2002]218号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强制性内容,是指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中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