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读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其立意之新观点之新令人如沐春风。下面粗谈书中的精彩观点。

关于现代化,作者综合考虑并指出现代化是具有多重层面的:经济发展为物质层面,政治发展为制度层面,思想与行为模式为社会的深度层面。作者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之上,为现代化下了比较全面的定义,即狭义的现代化是指“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功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了深刻的相应变化。”

作者的探讨虽然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但更多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让人感觉焕然一新的修正和补充。首先是对于一元单线史观的修正,把我们这种从中学就开始接受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观念中解放出来,指出这种呆滞的马克思主义史观并不是马克思的原意。最有力的论据即是中国并没有在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最强的阶段而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但是依然生机勃勃实现了稳定跨越式发展。由此,作者指出了单线发展论的结症所在,即认为每种社会经济形态只有一种生产方式,每种生产力在历史过程中只同一种生产关系相结合,而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水平又是一次性完成的,等等。那么,作者结合历史事实,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同一性质与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同一种生产力,同一种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适应几种不同的社会结构。这就是作者概括的现代化动力理论——中轴原理。 随后作者探讨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内因还是外因的问题。作者对于内部矛盾主导社会变革乃至于革命的理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通过一系列史实指出外因对于变革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研究历史,不能把人类社会看成“公式化”的过程。作者这种对旧历史观念的革新,对于我们来讲,可以说是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而作者运用“一元多线发展观”对于一百多年来全球发展的勾勒则令人信服。作者还是从宏观的角度,对社会变迁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归纳出两种基本类型的现代化进程。一种是内源性现代化,主要包括西欧,其社会特征是分散性,多变性,突发性。另一种是外源性现代化,主要指东方,拉美等欠发达地区,其社会特征是统一性,连续性和渐进性。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现代化的中心内容,也是当代发展的最大课题。所以作者在本编单列了第三世界现代化进程初探一章,对第三世界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及其趋势进行了探究。作者尤其强调了国家政治在第三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可谓成败之关键。另外,选择发展类型是摆在国家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作者结合史实,将工业化分为两种类型:非联系性自主发展和联系性出口导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战后采用第二种类型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日本,亚洲四小龙。

马克思曾说过,殖民者有双重使命,一位破坏,二位建设。罗荣渠先生将之归纳升华为“迟发展效应”即第三世界国家的迟发展有利有弊,关键在于趋利避害。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每个国家都在思索着如何在这个急剧变化,分裂的,不平衡发展加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发展的平衡与重心。如何认识到世界的新形势,罗荣渠先生引用了一句西方名言,意味深长。 “考虑问题要胸怀全球,行动要始于足下”。

作者对于中国转型期地改革发展的观察也站在了新的高度。突破了传统的反帝反封的固有模式,从内外因素的互动作用,提出了以衰败化,半边缘化,革命化,现代化四大趋势作为近代中国变革的基本线索的新观点。对于近代中国为何从农业文明大国走向现代工业国家为何如此艰难,作者认为是内外因素相互推动的结果。对于中国近代所经历的曲折坎坷,

通过对于中国社会特征的全面总结,得出了关于发展和改革宝贵的经验教训。

纵观近世以来各国的现代化,凡属成功的经验都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选择性现代化,而盲目崇外、照搬外国模式的现代化未有不累遭挫折者。尽管现代化的过程都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但西方封建制农业社会变革的各种模式与东方帝国官僚制农业社会的转变形式,是不可能相同的。在中国,如果没有市场关系在广泛领域内取代传统关系,没有农业生产力优先的大幅度提高,没有强有力的现代发展取向的国家权威的确立与导向,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中成功地实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看来是不大可能的,即使转变了也是不能巩固的。因此,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照搬这种与那种西方模式,也不能照搬俄国模式或日本模式,必须创造性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型发展模式。至于现代化的中国新文明,更是只可能在东西方多模式的发展道路上,通过东西方文明的相互作用与对话,探索自己的现代发展形式,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地位。

此外作者还先后花很大的篇幅论述了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并对中国百年来现代化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可见,他对于文化因素的重视程度。

他通过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例子指出,文化因素对于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都有重大的作用,而且还辩证地认识到“文化并不直接地,更不单独地对经济发挥作用,它在这方面的作用始终是限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中”。

另外,书中特别强调,文化因素探讨必须与制度因素首先是政治因素结合起来考察。这坚持的全面综合的观点问题,是作者多线发展观的体现。东方儒家文化的社会中,政治与文化合流,形成“儒家学者与皇权官僚阶层两位一体”。文化因素是慢变因素,而政治因素是快变因素。只有大力巩固现代化的领导,加强政治结构的改革,才能发扬文化因素的潜在正面功能。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入中国,近代中国现代化意识经历了从“御夷图强”到“中体西用”,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互补”,从“中国本位”“全盘西化”到“现代化”,在新旧思潮的激烈论战中,经过艰苦的探索,思想认识逐步上升,最终达到一种朦胧的中国式现代化共识。具有重大历史进步意义。

纵观全书,作者在吸收融合各方各派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建设性的创新。对于现代化、世界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本书成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一本难得佳作。

计算机学院 2012级 李敬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读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其立意之新观点之新令人如沐春风。下面粗谈书中的精彩观点。

关于现代化,作者综合考虑并指出现代化是具有多重层面的:经济发展为物质层面,政治发展为制度层面,思想与行为模式为社会的深度层面。作者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之上,为现代化下了比较全面的定义,即狭义的现代化是指“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功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了深刻的相应变化。”

作者的探讨虽然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但更多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让人感觉焕然一新的修正和补充。首先是对于一元单线史观的修正,把我们这种从中学就开始接受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观念中解放出来,指出这种呆滞的马克思主义史观并不是马克思的原意。最有力的论据即是中国并没有在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最强的阶段而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但是依然生机勃勃实现了稳定跨越式发展。由此,作者指出了单线发展论的结症所在,即认为每种社会经济形态只有一种生产方式,每种生产力在历史过程中只同一种生产关系相结合,而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水平又是一次性完成的,等等。那么,作者结合历史事实,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同一性质与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同一种生产力,同一种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适应几种不同的社会结构。这就是作者概括的现代化动力理论——中轴原理。 随后作者探讨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内因还是外因的问题。作者对于内部矛盾主导社会变革乃至于革命的理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通过一系列史实指出外因对于变革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研究历史,不能把人类社会看成“公式化”的过程。作者这种对旧历史观念的革新,对于我们来讲,可以说是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而作者运用“一元多线发展观”对于一百多年来全球发展的勾勒则令人信服。作者还是从宏观的角度,对社会变迁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归纳出两种基本类型的现代化进程。一种是内源性现代化,主要包括西欧,其社会特征是分散性,多变性,突发性。另一种是外源性现代化,主要指东方,拉美等欠发达地区,其社会特征是统一性,连续性和渐进性。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现代化的中心内容,也是当代发展的最大课题。所以作者在本编单列了第三世界现代化进程初探一章,对第三世界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及其趋势进行了探究。作者尤其强调了国家政治在第三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可谓成败之关键。另外,选择发展类型是摆在国家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作者结合史实,将工业化分为两种类型:非联系性自主发展和联系性出口导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战后采用第二种类型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日本,亚洲四小龙。

马克思曾说过,殖民者有双重使命,一位破坏,二位建设。罗荣渠先生将之归纳升华为“迟发展效应”即第三世界国家的迟发展有利有弊,关键在于趋利避害。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每个国家都在思索着如何在这个急剧变化,分裂的,不平衡发展加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发展的平衡与重心。如何认识到世界的新形势,罗荣渠先生引用了一句西方名言,意味深长。 “考虑问题要胸怀全球,行动要始于足下”。

作者对于中国转型期地改革发展的观察也站在了新的高度。突破了传统的反帝反封的固有模式,从内外因素的互动作用,提出了以衰败化,半边缘化,革命化,现代化四大趋势作为近代中国变革的基本线索的新观点。对于近代中国为何从农业文明大国走向现代工业国家为何如此艰难,作者认为是内外因素相互推动的结果。对于中国近代所经历的曲折坎坷,

通过对于中国社会特征的全面总结,得出了关于发展和改革宝贵的经验教训。

纵观近世以来各国的现代化,凡属成功的经验都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选择性现代化,而盲目崇外、照搬外国模式的现代化未有不累遭挫折者。尽管现代化的过程都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但西方封建制农业社会变革的各种模式与东方帝国官僚制农业社会的转变形式,是不可能相同的。在中国,如果没有市场关系在广泛领域内取代传统关系,没有农业生产力优先的大幅度提高,没有强有力的现代发展取向的国家权威的确立与导向,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中成功地实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看来是不大可能的,即使转变了也是不能巩固的。因此,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照搬这种与那种西方模式,也不能照搬俄国模式或日本模式,必须创造性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型发展模式。至于现代化的中国新文明,更是只可能在东西方多模式的发展道路上,通过东西方文明的相互作用与对话,探索自己的现代发展形式,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地位。

此外作者还先后花很大的篇幅论述了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并对中国百年来现代化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可见,他对于文化因素的重视程度。

他通过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例子指出,文化因素对于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都有重大的作用,而且还辩证地认识到“文化并不直接地,更不单独地对经济发挥作用,它在这方面的作用始终是限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中”。

另外,书中特别强调,文化因素探讨必须与制度因素首先是政治因素结合起来考察。这坚持的全面综合的观点问题,是作者多线发展观的体现。东方儒家文化的社会中,政治与文化合流,形成“儒家学者与皇权官僚阶层两位一体”。文化因素是慢变因素,而政治因素是快变因素。只有大力巩固现代化的领导,加强政治结构的改革,才能发扬文化因素的潜在正面功能。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入中国,近代中国现代化意识经历了从“御夷图强”到“中体西用”,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互补”,从“中国本位”“全盘西化”到“现代化”,在新旧思潮的激烈论战中,经过艰苦的探索,思想认识逐步上升,最终达到一种朦胧的中国式现代化共识。具有重大历史进步意义。

纵观全书,作者在吸收融合各方各派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建设性的创新。对于现代化、世界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使本书成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一本难得佳作。

计算机学院 2012级 李敬


相关文章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读书笔记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读书笔记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 李帅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读书笔记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使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方针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查看


  • 经典诵读方案
  • 才芳小学"诵中华经典,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是历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是所有华夏儿女共同认同的文化.诵读中华经典,无疑对传承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五 ...查看


  • [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读书笔记
  • <阿恩海姆 美学思想研究>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1904年7月1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 1923年 进入柏林大学学习 1928年 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关于视觉表现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1928~1933年 担 ...查看


  •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读书书目
  •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读书.研究计划 (一) 必读书目 (1) 马恩列斯毛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 有关论述 (2) 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自1990年以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座 谈会.视察人民日报 ...查看


  • 东师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各学科必读经典文献
  •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各学科必读经典文献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 3.毛泽东 ...查看


  • 读书笔记 书目 1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 A.文学类 1 <诗经选> 余冠英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2 <唐诗选>(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版 3 <宋词选> ...查看


  • 法学院学生的必读书目
  • 法学院学生的必读书目,毕业留念. 谈法律人之读书 读书是古今中外文人们永恒的话题.法律人读书,也是法律人永恒的话题. 一本好的法律书籍可能耗费了作者毕生的精力,是作者法律思想的菁华.我们花上几元.几十元就把它拿来,相形之下真是太便宜了. 然 ...查看


  • 各种书籍名
  • 大量交流周易资料 由于本人爱好周易,搜集了有关风水.八卦.预测.改运.符咒等各方面的资料书籍和光盘,收集有2000多盘光蝶,现想与诸位周易爱好者交流或交换. 注:交流前请先联系确认,本人均先收到款或资料后再寄出相应资料,不放心的勿来联系 邮 ...查看


  • 11月高三生入团申请书1000字
  • 尊敬的团组织: 转眼间我步入高中已经接近三个寒暑了.三个学年的时间不短但也并不长,但也足够让我们有所感触了.而我却真是学到了很多--我申请加入共青团! 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军,更要紧随党员,加强学习,提高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