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选:
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2、“改革是中国的又一次革命”是指( C )
A、改革是一场思想革命 B、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C、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D、改革是一场阶级斗争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C )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4、邓小平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 D )
A、1980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2年
5、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 D )
A、经济体制的改革B、政治体制的改革C、文化体制的改革D、全面的改革
6、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的是( A )
A、改善人民生活 B、政策的稳定 C、改革的力度 D、经济增长
7、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 B )
A、动力 B、前提 C、目的 D、方向
8、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B )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9、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 C )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10、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C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基本国策
C、长期的基本国策 D、当前的权宜之计
11、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要立足于( D )
A、以廉取胜的战略 B、以量取胜的战略 C、以广取胜的战略 D、以质取胜的战略
二、多选:
1、下列对我国改革表述正确的是( ABC )
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改革是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的伟大革命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D、改革是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 BCD )
A、通过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ABCD )
A、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涵
B、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D、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4、在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时不能陷入姓“社”还是姓“资”的抽象争论,原因是( ABCD )
A、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来没有姓“资”姓“社”问题,既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不予吸收
B、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拒之门外
C、对于那么确实姓“资“,但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可以为 “社”所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适度发展
D、必须打破那种把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的东西来固守的思想
5、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要做到( ACD )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静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 AC )
A、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殖民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
7、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ABCD )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各种形式的开放
C、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D、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开放
三、材料分析题
1、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摘自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当前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要改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和环节、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和环节,解放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之所以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是因为:
第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
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第二,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
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第三, 应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第四,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选:
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2、“改革是中国的又一次革命”是指( C )
A、改革是一场思想革命 B、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C、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D、改革是一场阶级斗争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C )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4、邓小平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 D )
A、1980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2年
5、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了改革应是( D )
A、经济体制的改革B、政治体制的改革C、文化体制的改革D、全面的改革
6、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的是( A )
A、改善人民生活 B、政策的稳定 C、改革的力度 D、经济增长
7、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 B )
A、动力 B、前提 C、目的 D、方向
8、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B )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9、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 C )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10、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C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基本国策
C、长期的基本国策 D、当前的权宜之计
11、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要立足于( D )
A、以廉取胜的战略 B、以量取胜的战略 C、以广取胜的战略 D、以质取胜的战略
二、多选:
1、下列对我国改革表述正确的是( ABC )
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改革是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的伟大革命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D、改革是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 BCD )
A、通过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ABCD )
A、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涵
B、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D、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4、在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时不能陷入姓“社”还是姓“资”的抽象争论,原因是( ABCD )
A、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来没有姓“资”姓“社”问题,既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不予吸收
B、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拒之门外
C、对于那么确实姓“资“,但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可以为 “社”所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适度发展
D、必须打破那种把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的东西来固守的思想
5、正确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要做到( ACD )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静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 AC )
A、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殖民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
7、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ABCD )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各种形式的开放
C、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D、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开放
三、材料分析题
1、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摘自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当前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要改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和环节、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和环节,解放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之所以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是因为:
第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
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第二,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
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第三, 应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第四,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