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扶贫机构现状
XX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始建于1986年9月,属行政机关,县政府协调议事机构;在20**年县级机构改革中改为推公事业单位、县政府协调议事机构;在20**年县级机构改革中重新改为行政机关,属县政府职能部门,更名为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内设扶贫分社、文秘综合股、业务股;现有行政编制7名(领导3名、一般干部3名、工勤1名),事业编制3名(一般事业干部3名),共有编制10个。
二、扶贫办人员队伍现状
1、扶贫办人员总量及结构。止2011年12月31日,县扶贫办共有各类人员12名,按性别分:男性9名,占75%,女性3名,占25%;按党派分:中共党员8名,占66.7%,非党4名,占33.3%;按学历分:大学7名,占58.3%,大专2名,占16.7%,中专及以3名,占25%;按年龄分:36至40岁4名,占33.3%,41至45岁4名,占33.3%,51至54岁2名,占16.65%,55岁以上2名、占16.65%。
2、扶贫办机关人员队伍情况。现有编制7名,实有人员8名(其中借调1名);按性别分:男性6名、占75%,女性2名、占25%;按党派分:中共党员6名,占75%,非党2名,占25%;按学历分:大学4名,占50%,大专2名,占25%,中专及以下2名,占25%;按年龄分:41至45岁4名,占50%,51至54岁2名,占25%,55岁以上2名,占25%。
3、扶贫办专业技术人员情况。现有编制3名,实有人员4名(其中长期聘用人员1名),按职称分:初级3人,占75%,无职称1人,占25%;按性别分:男性3人,占75%,女性1人,占25%;按党派分:中共党员2名,占50%,非党2名,占50%;按学历分:大学3名,占75%,高中及以下1人,占25%;按年龄分:36至45岁4人,占100%。
三、在扶贫机构人员队伍建设中的主要做法
1、加强汇报,赢得上级支持。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经常汇报争取,向县委、县政府、省市扶贫、人社、财政等部门汇报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扶贫机构人员队伍建设等情况,使上级领导随时掌握实际情况,引起对扶贫开发工作及机构人员队伍的高度重视,赢得了上级的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健全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机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21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扎实推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005年,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加重、县扶贫办工作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扶贫、人社等部门领导参与,跑省进市积极争取,为扶贫办争取干部编制2名,缓解了我办编制不足的问题,加强了工作力量。
2、真抓实干,做到有为有位。我们始终坚持把抓落实、干实事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工作的实绩赢得了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信赖。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十年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总投入2.6亿多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8个,搬迁贫困人口2081户9584人,按老标准共减少贫困人口4.8万人,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29元,比2001年增长4.89倍。这些成绩的取得,既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百姓的口啤,更提高了县扶贫办的知名度、影响力和重要位置。在2008年县级机构改革中,面临省、市及兄弟县区扶贫机构缩减、挂靠,处于边缘化的形势,XX县扶贫办机构不仅没有撤并,而且改推公单位为行政单位,改协调议事机构为县政府职能部门,健全了机构,强化了职能。
3、强化自身,打造精良队伍。我们始终把班子、干部自身建设作为搞好扶贫工作的前提,以创建优秀班子、打造精良团队为目标,以创造争优、升级晋档为抓手,加强班子、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制度、廉政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十年间,扶贫办班子连续8年考核为优秀班子,扶贫开发工作5次荣获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办党支部3次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办多次荣获省、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十年间,有2名办科级领导被提拔为县级领导干部,有2名一般干部被提拔为科级领导干部,办公室干部中涌现出了一批省、市、县各类先进个人。打造出了善谋事、会干事、能干成事、不出事,坚强有力,团结协调,组织放心,群众信赖的坚强班子;带出了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扎实,勤政廉洁,勇于吃苦,善打硬仗的扶贫干部队伍,为推动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扶贫机构现状
XX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始建于1986年9月,属行政机关,县政府协调议事机构;在20**年县级机构改革中改为推公事业单位、县政府协调议事机构;在20**年县级机构改革中重新改为行政机关,属县政府职能部门,更名为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内设扶贫分社、文秘综合股、业务股;现有行政编制7名(领导3名、一般干部3名、工勤1名),事业编制3名(一般事业干部3名),共有编制10个。
二、扶贫办人员队伍现状
1、扶贫办人员总量及结构。止2011年12月31日,县扶贫办共有各类人员12名,按性别分:男性9名,占75%,女性3名,占25%;按党派分:中共党员8名,占66.7%,非党4名,占33.3%;按学历分:大学7名,占58.3%,大专2名,占16.7%,中专及以3名,占25%;按年龄分:36至40岁4名,占33.3%,41至45岁4名,占33.3%,51至54岁2名,占16.65%,55岁以上2名、占16.65%。
2、扶贫办机关人员队伍情况。现有编制7名,实有人员8名(其中借调1名);按性别分:男性6名、占75%,女性2名、占25%;按党派分:中共党员6名,占75%,非党2名,占25%;按学历分:大学4名,占50%,大专2名,占25%,中专及以下2名,占25%;按年龄分:41至45岁4名,占50%,51至54岁2名,占25%,55岁以上2名,占25%。
3、扶贫办专业技术人员情况。现有编制3名,实有人员4名(其中长期聘用人员1名),按职称分:初级3人,占75%,无职称1人,占25%;按性别分:男性3人,占75%,女性1人,占25%;按党派分:中共党员2名,占50%,非党2名,占50%;按学历分:大学3名,占75%,高中及以下1人,占25%;按年龄分:36至45岁4人,占100%。
三、在扶贫机构人员队伍建设中的主要做法
1、加强汇报,赢得上级支持。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经常汇报争取,向县委、县政府、省市扶贫、人社、财政等部门汇报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扶贫机构人员队伍建设等情况,使上级领导随时掌握实际情况,引起对扶贫开发工作及机构人员队伍的高度重视,赢得了上级的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健全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机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21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扎实推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005年,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加重、县扶贫办工作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扶贫、人社等部门领导参与,跑省进市积极争取,为扶贫办争取干部编制2名,缓解了我办编制不足的问题,加强了工作力量。
2、真抓实干,做到有为有位。我们始终坚持把抓落实、干实事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工作的实绩赢得了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信赖。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十年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总投入2.6亿多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8个,搬迁贫困人口2081户9584人,按老标准共减少贫困人口4.8万人,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29元,比2001年增长4.89倍。这些成绩的取得,既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百姓的口啤,更提高了县扶贫办的知名度、影响力和重要位置。在2008年县级机构改革中,面临省、市及兄弟县区扶贫机构缩减、挂靠,处于边缘化的形势,XX县扶贫办机构不仅没有撤并,而且改推公单位为行政单位,改协调议事机构为县政府职能部门,健全了机构,强化了职能。
3、强化自身,打造精良队伍。我们始终把班子、干部自身建设作为搞好扶贫工作的前提,以创建优秀班子、打造精良团队为目标,以创造争优、升级晋档为抓手,加强班子、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制度、廉政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十年间,扶贫办班子连续8年考核为优秀班子,扶贫开发工作5次荣获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办党支部3次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办多次荣获省、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十年间,有2名办科级领导被提拔为县级领导干部,有2名一般干部被提拔为科级领导干部,办公室干部中涌现出了一批省、市、县各类先进个人。打造出了善谋事、会干事、能干成事、不出事,坚强有力,团结协调,组织放心,群众信赖的坚强班子;带出了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扎实,勤政廉洁,勇于吃苦,善打硬仗的扶贫干部队伍,为推动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