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策略

语言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策略

○钟舟海 肖 静

摘 要:熟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或句子,包括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以及警句格言等。熟语是一种语言中最精华、最生动、最具特色的部分,所以学习熟语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需要;同时,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汉语这样一种古老的语言,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发生与演变,因此学习汉语熟语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文章从对外汉语教学视阈对汉语熟语进行了再认识,分析了熟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教学的若干策略。关键词:熟语 对外汉语教学 策略

一般认为,熟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习用、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它只能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使用,表达某种特殊含义。汉语熟语主要包括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以及警句格言等[1]。熟语在文学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它生动、形象、有趣,富于表现力。各民族语言中都有丰富的熟语,从某种意义上说,熟语堪称是一种语言中最精华、最生动,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2],能正确掌握和使用一种语言中的常用熟语,是语言学习水平高的重要标志。因此,将熟语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对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实际交际能力很有必要。

一、从对外汉语教学视阈对熟语进行再认识(一)基于传统语言学认识熟语的基本特点

根据前述熟语的概念不难看出,熟语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固定性,即不能随意改变其组织结构;整体性,只能整个运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的成分;约定性,语言活动中约定俗成,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习用性,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经常运用,具有旺盛的生

命力;思想性,很多熟语就是人们生活经验、处世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和启发意义;生动性,生动活泼,通俗浅显,群众喜爱,充满活力,幽默风趣,具有风采和魅力。认识熟语的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对熟语语言学特征和价值的认知,从而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树立应有的熟语教学意识。

(二)基于认知语言学认识熟语的隐喻实质

根据传统的熟语观,熟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用法,其意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熟语长期被看作是独立于人类概念系统之外的表达式。传统的熟语观制约着熟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熟语的学习往往只能依靠机械的记忆。汪晓欣(2011)认为: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熟语,以及更好地开展熟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熟语的隐喻认知分析,重视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3]他分析了熟语中存在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指出:“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以及熟语的隐喻认知机制,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隐喻性的熟语。”

155

XIANDAI YUWEN

2013.05

语言研究

(三)基于文化语言学认识熟语的文化特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研究和学习语言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最经典的定义之一是爱德华・泰勒提出的:“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4]。由此可见,人类社会中几乎所有现象、行为都可以归属于某种文化。那么,不同民族的熟语自然也会于字里行间中表达出其民族文化的信息。陈俊林(2004)提出了在汉英熟语翻译中应注意“文化不等值”现象[5],这一主张虽然是针对熟语翻译的,但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熟语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只能看懂熟语的字面意义,没有领会其联想意义和文化内涵,学习者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从而产生“文化的不等值”现象。

二、熟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一)熟语应当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前所述,由于熟语是一种语言中最精华、最生动、最具特色的部分,所以学习熟语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需要,它将深度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实际交际能力;同时,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汉语这样一种古老的语言,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发生与演变,因此学习汉语熟语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事实上,近年来国内编辑出版的一些汉语学习教材已经逐步加大熟语元素的渗透。赵清永(2007)对以往很有影响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熟语教学内容的有关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分析,肯定了已取得的成果[6]。不难看出,很多学校对汉语熟语教学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熟语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的热情。

(二)熟语教学应立足语言、兼顾文化

尽管熟语教学既涉及到语言知识又涉及到文化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立足语言、兼顾文化,语言为主,文化为辅”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将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教的首先是语言,这是不容置疑的。熟语教学属于词汇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有别于一般的词汇教学,有其独特性,但归根结底还是语言教学。熟语的教学,首先要立足“语义”层面。要使国外汉语学习者准确了解熟语的语义,尤其是那些从字面上难以推断其涵义的特殊熟语的确切语义。只有知道了语义之后才能运用到交际中。其次要立足于“语法”层面。熟语是一种相当于词的固定短语,其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就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汉语句子语法结构类型,本身容易产生一定的封闭性

能够在日常交际中自如运用,海外汉语学习者尝试使用汉语熟语,其本质是跨文化交际。如果在交际中运用熟语不得体,就会发生语用失误。当然,有关汉语的许多本质特点都是与文化分不开的,教授语言的同时必定会牵扯到文化问题,不了解蕴含在汉语中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汉语的本质,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并讲解出某种语言结构的真正含义,当然,也就无法真正教好这种语言。因此,要增强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克服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障碍,避免对某些语言的误解或语用失误,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策略(一)分级分层,循序渐进

赵清永(2007)以及潘先军(2008)等均注意到熟语教学的层次性问题。潘先军以熟语中的成语教学为例探讨了词汇教学的层次性[7],他指出:首先应该区分学习者汉语水平与母语文化的背景层次。日韩等来自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掌握成语较之“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要容易得多。其次,我们要严格区分成语本身的层次,这样按照一个梯级层次循序渐进地展开成语教学,学习者就能由易到难逐步掌握成语。而赵清永则对熟语教学的分级分层提出了非常科学的构想[8],他对熟语的切分作了四个方面的考虑:①分类调查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按照使用频率排一下队。②给熟语做层次划分应考虑所用字词的汉语等级。③在各类熟语中,由于产生年代的不同而有容易理解和不易理解的差别。我们在将熟语引入教材时,应该考虑学生理解的难易程度。④有些熟语由于所借喻的事物已比较久远,或者是历史故事、名言,所含文化因素丰富、思想深邃,因而造成理解的障碍。我们要根据它们的难易程度区分为二级、三级、四级。这样的考虑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我们要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先教授的应该是最简单的,最浅显的,从字面上就能够理解的熟语,如“爱面子”就是顾及脸面,“帮倒忙”就是要帮忙,反而添了麻烦,这样的熟语留学生一般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有些熟语由于所借喻的事物已比较久远,或者是历史故事、名言,所含文化因素丰富、思想深邃,因而造成理解的障碍,如“抬轿子”“跑龙套”“走麦城”“叶公好龙”等。

(二)反复品读,日积月累

由于熟语在语言学和文化学上均具有特殊性,所以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必须经过反复的品味与研读,才有可能正确掌握所接触的熟语。同时,要注意

与自足性。最后要立足于“语用”层面。掌握熟语是为了

语言研究

温故知新、日积月累,逐步丰富词汇量,才能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首先要“品词义”,要注意熟语所具有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特别要注意熟语意义的整体性、凝固性、悠久性,千万不能望文生义,或者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其次要“品色彩”,熟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让学习者品味时,要审视语境,用于赞扬、夸奖类的使用褒义熟语;用于贬斥、批评类的使用贬义熟语。在品析时,一定注意其本义,或者表述者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都要分辨清楚。三是要“品用法”,辨析某熟语的使用是否恰当,除上述谈到的弄清含义,体味色彩外,还要特别注意用法。这里谈的用法,是指从使用对象,搭配方式,是否重复,是否矛盾等方面去品评。

(三)联系文化,对比领悟

各国各民族的语言都有丰富的熟语,不同语言的熟语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文化色彩等方面有可能大同小异,也有可能差距明显。如能在教授汉语熟语时,联系学习者的母语或其掌握的其它外语(如英语)中的类似熟语,效果将会非常显著。例如,学习成语“爱屋及乌”时,可以联系英语中的“love me love my dog”;用“Beauty is only skin deep”这句西方谚语,就能很好地理解汉语中的“人不可貌相”;“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则能帮助理解“太岁头上动土”;“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则明显是西方式的“入乡随俗”或者“到什么山唱什么歌”;“Wine in,truth out”无疑可以对应汉语的“酒后吐真言”。当然也有差异较大的熟语,例如汉语的“倾盆大雨”在英语中却是“rain cats and dogs”;把“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按字面理解为“锅笑茶壶黑”,其实质却是“五十步笑百步”[9]……尽管我们强调第二语言习得时要尽可能减少母语的干扰,但在熟语学习中,联系语言、文化差异来认识和掌握熟语无疑是一种有效方法。

(四)结合语境,加强训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言学习需要通过在具体语境中反复习得和训练,方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因此,在汉语熟语教学中,宜设计足够的语境、例句、语段( 因为俗语、歇后语的使用常常体现在语段中),帮助学生理解、体会熟语使用的条件和情况。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操练,给学生尝试、使用的机会,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学会自觉使用。这种训练可以是口语交际的,也可以是书面写作的。一个汉语学习者如能在日常交际中妙语连珠地将谚语、俗

(钟舟海,肖静 赣州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341000)

注释:

[1]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2]王信芳,薛瑾:《试论熟语翻译中修辞色彩的传达》,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S1期。

[3]汪晓欣:《从隐喻认知角度看对外汉语熟语教学》,科教导刊,2011年,第1期。

[4]鲁苓:《视野融合:跨文化语境中的阐释与对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5]陈俊林:《谈英汉熟语翻译中的文化不等值现象》,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8期。

[6][8]赵清永:《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S1期。

[7]潘先军:《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问题》,汉字文化,2008年,第1期。

[9]龚健:《浅谈英语熟语翻译中的“信”和“雅”》,昆明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语、歇后语脱口而出,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一个汉语学习者如能在写作实践中正确使用熟语,文章必定增色不少。达到了用熟语使文章增色这一步,才算是在动态语境中从听、说、读、写诸方面自觉学习和使用熟语。如此勤耕不辍,获取熟语教学显著成效的良愿,就能顺理成章的实现了。

(本文系2013年4月在苏州举办的“第三届语言理论和教学研究国际研讨会”的参会论文。)

157

XIANDAI YUWEN

2013.05

语言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策略

○钟舟海 肖 静

摘 要:熟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或句子,包括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以及警句格言等。熟语是一种语言中最精华、最生动、最具特色的部分,所以学习熟语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需要;同时,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汉语这样一种古老的语言,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发生与演变,因此学习汉语熟语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文章从对外汉语教学视阈对汉语熟语进行了再认识,分析了熟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教学的若干策略。关键词:熟语 对外汉语教学 策略

一般认为,熟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习用、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它只能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使用,表达某种特殊含义。汉语熟语主要包括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以及警句格言等[1]。熟语在文学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它生动、形象、有趣,富于表现力。各民族语言中都有丰富的熟语,从某种意义上说,熟语堪称是一种语言中最精华、最生动,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2],能正确掌握和使用一种语言中的常用熟语,是语言学习水平高的重要标志。因此,将熟语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对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实际交际能力很有必要。

一、从对外汉语教学视阈对熟语进行再认识(一)基于传统语言学认识熟语的基本特点

根据前述熟语的概念不难看出,熟语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固定性,即不能随意改变其组织结构;整体性,只能整个运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的成分;约定性,语言活动中约定俗成,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习用性,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经常运用,具有旺盛的生

命力;思想性,很多熟语就是人们生活经验、处世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和启发意义;生动性,生动活泼,通俗浅显,群众喜爱,充满活力,幽默风趣,具有风采和魅力。认识熟语的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对熟语语言学特征和价值的认知,从而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树立应有的熟语教学意识。

(二)基于认知语言学认识熟语的隐喻实质

根据传统的熟语观,熟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用法,其意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熟语长期被看作是独立于人类概念系统之外的表达式。传统的熟语观制约着熟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熟语的学习往往只能依靠机械的记忆。汪晓欣(2011)认为: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熟语,以及更好地开展熟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熟语的隐喻认知分析,重视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3]他分析了熟语中存在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指出:“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以及熟语的隐喻认知机制,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隐喻性的熟语。”

155

XIANDAI YUWEN

2013.05

语言研究

(三)基于文化语言学认识熟语的文化特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研究和学习语言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最经典的定义之一是爱德华・泰勒提出的:“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4]。由此可见,人类社会中几乎所有现象、行为都可以归属于某种文化。那么,不同民族的熟语自然也会于字里行间中表达出其民族文化的信息。陈俊林(2004)提出了在汉英熟语翻译中应注意“文化不等值”现象[5],这一主张虽然是针对熟语翻译的,但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熟语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只能看懂熟语的字面意义,没有领会其联想意义和文化内涵,学习者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从而产生“文化的不等值”现象。

二、熟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一)熟语应当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前所述,由于熟语是一种语言中最精华、最生动、最具特色的部分,所以学习熟语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需要,它将深度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实际交际能力;同时,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汉语这样一种古老的语言,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发生与演变,因此学习汉语熟语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事实上,近年来国内编辑出版的一些汉语学习教材已经逐步加大熟语元素的渗透。赵清永(2007)对以往很有影响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熟语教学内容的有关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分析,肯定了已取得的成果[6]。不难看出,很多学校对汉语熟语教学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熟语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的热情。

(二)熟语教学应立足语言、兼顾文化

尽管熟语教学既涉及到语言知识又涉及到文化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立足语言、兼顾文化,语言为主,文化为辅”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将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教的首先是语言,这是不容置疑的。熟语教学属于词汇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有别于一般的词汇教学,有其独特性,但归根结底还是语言教学。熟语的教学,首先要立足“语义”层面。要使国外汉语学习者准确了解熟语的语义,尤其是那些从字面上难以推断其涵义的特殊熟语的确切语义。只有知道了语义之后才能运用到交际中。其次要立足于“语法”层面。熟语是一种相当于词的固定短语,其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就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汉语句子语法结构类型,本身容易产生一定的封闭性

能够在日常交际中自如运用,海外汉语学习者尝试使用汉语熟语,其本质是跨文化交际。如果在交际中运用熟语不得体,就会发生语用失误。当然,有关汉语的许多本质特点都是与文化分不开的,教授语言的同时必定会牵扯到文化问题,不了解蕴含在汉语中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汉语的本质,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并讲解出某种语言结构的真正含义,当然,也就无法真正教好这种语言。因此,要增强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克服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障碍,避免对某些语言的误解或语用失误,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策略(一)分级分层,循序渐进

赵清永(2007)以及潘先军(2008)等均注意到熟语教学的层次性问题。潘先军以熟语中的成语教学为例探讨了词汇教学的层次性[7],他指出:首先应该区分学习者汉语水平与母语文化的背景层次。日韩等来自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掌握成语较之“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要容易得多。其次,我们要严格区分成语本身的层次,这样按照一个梯级层次循序渐进地展开成语教学,学习者就能由易到难逐步掌握成语。而赵清永则对熟语教学的分级分层提出了非常科学的构想[8],他对熟语的切分作了四个方面的考虑:①分类调查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按照使用频率排一下队。②给熟语做层次划分应考虑所用字词的汉语等级。③在各类熟语中,由于产生年代的不同而有容易理解和不易理解的差别。我们在将熟语引入教材时,应该考虑学生理解的难易程度。④有些熟语由于所借喻的事物已比较久远,或者是历史故事、名言,所含文化因素丰富、思想深邃,因而造成理解的障碍。我们要根据它们的难易程度区分为二级、三级、四级。这样的考虑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我们要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先教授的应该是最简单的,最浅显的,从字面上就能够理解的熟语,如“爱面子”就是顾及脸面,“帮倒忙”就是要帮忙,反而添了麻烦,这样的熟语留学生一般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有些熟语由于所借喻的事物已比较久远,或者是历史故事、名言,所含文化因素丰富、思想深邃,因而造成理解的障碍,如“抬轿子”“跑龙套”“走麦城”“叶公好龙”等。

(二)反复品读,日积月累

由于熟语在语言学和文化学上均具有特殊性,所以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必须经过反复的品味与研读,才有可能正确掌握所接触的熟语。同时,要注意

与自足性。最后要立足于“语用”层面。掌握熟语是为了

语言研究

温故知新、日积月累,逐步丰富词汇量,才能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首先要“品词义”,要注意熟语所具有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特别要注意熟语意义的整体性、凝固性、悠久性,千万不能望文生义,或者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其次要“品色彩”,熟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让学习者品味时,要审视语境,用于赞扬、夸奖类的使用褒义熟语;用于贬斥、批评类的使用贬义熟语。在品析时,一定注意其本义,或者表述者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都要分辨清楚。三是要“品用法”,辨析某熟语的使用是否恰当,除上述谈到的弄清含义,体味色彩外,还要特别注意用法。这里谈的用法,是指从使用对象,搭配方式,是否重复,是否矛盾等方面去品评。

(三)联系文化,对比领悟

各国各民族的语言都有丰富的熟语,不同语言的熟语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文化色彩等方面有可能大同小异,也有可能差距明显。如能在教授汉语熟语时,联系学习者的母语或其掌握的其它外语(如英语)中的类似熟语,效果将会非常显著。例如,学习成语“爱屋及乌”时,可以联系英语中的“love me love my dog”;用“Beauty is only skin deep”这句西方谚语,就能很好地理解汉语中的“人不可貌相”;“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则能帮助理解“太岁头上动土”;“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则明显是西方式的“入乡随俗”或者“到什么山唱什么歌”;“Wine in,truth out”无疑可以对应汉语的“酒后吐真言”。当然也有差异较大的熟语,例如汉语的“倾盆大雨”在英语中却是“rain cats and dogs”;把“The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按字面理解为“锅笑茶壶黑”,其实质却是“五十步笑百步”[9]……尽管我们强调第二语言习得时要尽可能减少母语的干扰,但在熟语学习中,联系语言、文化差异来认识和掌握熟语无疑是一种有效方法。

(四)结合语境,加强训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言学习需要通过在具体语境中反复习得和训练,方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因此,在汉语熟语教学中,宜设计足够的语境、例句、语段( 因为俗语、歇后语的使用常常体现在语段中),帮助学生理解、体会熟语使用的条件和情况。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操练,给学生尝试、使用的机会,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学会自觉使用。这种训练可以是口语交际的,也可以是书面写作的。一个汉语学习者如能在日常交际中妙语连珠地将谚语、俗

(钟舟海,肖静 赣州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341000)

注释:

[1]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2]王信芳,薛瑾:《试论熟语翻译中修辞色彩的传达》,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S1期。

[3]汪晓欣:《从隐喻认知角度看对外汉语熟语教学》,科教导刊,2011年,第1期。

[4]鲁苓:《视野融合:跨文化语境中的阐释与对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5]陈俊林:《谈英汉熟语翻译中的文化不等值现象》,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8期。

[6][8]赵清永:《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S1期。

[7]潘先军:《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问题》,汉字文化,2008年,第1期。

[9]龚健:《浅谈英语熟语翻译中的“信”和“雅”》,昆明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语、歇后语脱口而出,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一个汉语学习者如能在写作实践中正确使用熟语,文章必定增色不少。达到了用熟语使文章增色这一步,才算是在动态语境中从听、说、读、写诸方面自觉学习和使用熟语。如此勤耕不辍,获取熟语教学显著成效的良愿,就能顺理成章的实现了。

(本文系2013年4月在苏州举办的“第三届语言理论和教学研究国际研讨会”的参会论文。)

157

XIANDAI YUWEN

2013.05


相关文章

  • 2010级论文选题
  • 2010级论文选题 [日期:2010-11-26] 阅读: 次 朱淑仪 1.谈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文化差异对商务汉语教学的影响 3.韩国在华公司商务人员汉语一对一个别教学形式及教学反馈 4.影音资料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查看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 ...查看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研究综述 09对外汉语 蒋小莹 学号:090101110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历来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在全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他环节都必须为它服务.本文从对外汉语课堂教 ...查看


  •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 2008年5月第36卷第3期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 injiang U niversity (Ph ilo sophy, 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M a ...查看


  • 现代汉语词汇与词汇教学
  • 现代汉语词汇与词汇教学 主讲教师 范桂娟 现代汉语词汇与词汇教学 第二章 词汇单位 第三章 词的构造 第四章 词义的特点和构成 第五章 词义的聚合和分析 第六章 熟语 第七章 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 第八章 词汇与文化 第九章 词汇教学 第 ...查看


  • 汉语熟语:中国语言文化的活化石
  • ■胡晓研 美国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在他的著作<美国注定领导世界?>和文章<软实力>中第一个提出了"软实力"这个概念.约瑟夫·奈将"实力"定义为"通 ...查看


  •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策略
  • 2009年11 月上 教育教研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倪梅君 摘要:帮助汉语初学者跨国学习语言的第一道门槛,是汉语教师的责任.如果我们了解学习者的发音难点,并针对问题掌握一些语音教学技巧,我们完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者的 ...查看


  • 把字句基本知识结构句式
  • 1 一 什么叫"把"字句 "把"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是指在句子中,用介词"把"将句子中的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以强调动词的结果. 二 "把"字句的 ...查看


  • 象形字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
  • 摘 要:本文通过对象形字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如何以象形字教学作为对外汉字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内在动机和兴趣. 关键词:表意文字:象形字:中国文化:学习动机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文字,它是四种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中唯一使用至今的一种.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