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启蒙读本1-5翻译

鹦鹉灭火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而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

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禽兽依依不舍。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心急如焚,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

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

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黄香温席

原文: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叫黄香,是江夏人。当时年纪正好九岁,很懂事。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觉;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

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犬救幼女

原文: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

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译文:

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母亲下午上山打柴,小女孩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一里多。突然下起了大雪,母亲在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邻居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

这天晚上父母伤心极了、悲痛欲绝,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吃了。

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邻居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陆绩怀橘

原文: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译文: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鳝救婢

原文: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子河。

译文: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婢女怜悯鳝鱼,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从后窗把鳝鱼投到河中,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 有一天,面店被火焚毁了,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等到她醒来,发现疼痛减轻了,灼伤的地方也痊愈了。(她)看看周围,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处,而且地面留下鳝鱼行动的痕迹。婢女才知道是她以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了她。

高怀中被鳝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营业,等到拆除锅炉,下面有个洞,无数条活鳝鱼盘在里面,都把他们放到了河里。

鹦鹉灭火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而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

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禽兽依依不舍。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心急如焚,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

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

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黄香温席

原文: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叫黄香,是江夏人。当时年纪正好九岁,很懂事。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觉;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

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犬救幼女

原文: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

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译文:

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母亲下午上山打柴,小女孩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一里多。突然下起了大雪,母亲在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邻居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

这天晚上父母伤心极了、悲痛欲绝,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吃了。

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邻居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陆绩怀橘

原文: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译文: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鳝救婢

原文: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子河。

译文: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婢女怜悯鳝鱼,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从后窗把鳝鱼投到河中,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 有一天,面店被火焚毁了,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等到她醒来,发现疼痛减轻了,灼伤的地方也痊愈了。(她)看看周围,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处,而且地面留下鳝鱼行动的痕迹。婢女才知道是她以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了她。

高怀中被鳝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营业,等到拆除锅炉,下面有个洞,无数条活鳝鱼盘在里面,都把他们放到了河里。


相关文章

  •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340)
  •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25)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26-50)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51-75)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76-100)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01-125)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26-150)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51- ...查看


  • 文言文启蒙读本106--110篇翻译
  • 多多益善 有一次,刘邦与韩信谈论各位将领的能力,韩信回答说各有差异.又问韩信:"依你看来,象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人马?"韩信答道:"陛下带十万人马还差不多."刘邦再问道:"那么你呢?" ...查看


  • 文言文翻译的探索及方法
  • 文言文翻译的探索及方法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校 石半丁 [内容提要]:掌握基本语法常识.能断句是文言翻译的基本功.翻译时要准确地理解原文,同时,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该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还要注意古代汉语 ...查看


  • 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 高一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08年春) 任教班级:高一(3)一(5) 辛宗国 一.整体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总体情况不错,全年级语文平均分在98分以上.没有出现低分学生,低分率为零. 本试卷很好地体现了借课外文本考课内掌握 ...查看


  • 最新整理小学文言文背诵大全
  • 文言文背诵大全 <小学文言文> 陈元方候袁公<世说新语·政事> 孟母三迁<烈女传·卷一·母仪> 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二> 北人食菱<雪涛小说> ...查看


  • [刘氏善举]阅读练习
  •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quo ...查看


  •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语文考试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明月松间照, ...查看


  • 桐城文章的"别样风景"
  • 作者:吴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9年06期 桐城古文传衍至晚清,颇有些"强弩之末"的景象.不仅领军人物才力不逮三祖,难以威仪天下,而且后继乏人,文脉殆息.吴汝纶曾自言:"文非吾之至者"①,&q ...查看


  • 新学期学校读书计划
  • 新学期学校读书计划 作者:茫茫人海 出自:教育人生 浏览/评论:1,230/0 日期:2008年3月3日 19:45 一个有思想的人,必然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一个精神充实的人,也必然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为什么会有烦恼?如何消除烦恼?为什么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