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水板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宁安铁路V标钟鸣1、2号隧道
二、编制依据
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范、验标及施工指南等。
新建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四院隧道防排水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
宁安公司下发的各隧道施工图纸、参考图
三、技术标准
3.1、采用复合式衬砌,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采用分离式防水层。分离式防水层由防水板和缓冲层组成。
3.2、EVA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幅宽≥2m。防水板与初期之护间敷设400g/m2土工布。
3.3、防水板铺设应超前二次衬砌施工1-2个衬砌段长度,并与
开挖工作面保持一定的开挖距离,铺设完防水板的地段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损伤防水板。
四、材料要求
4.1、土工布要具有良好的导水性;具有适应初期支护由于荷载或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能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抵抗地下水或混凝土水、水泥砂浆折出水的侵蚀。
4.2、防水板要选用高分子材料,在规格确定的长度内不允许有接头;在不影响使用的条件下,放水板便面凹痕深度不得超过厚度的5%。
4.3、热塑性垫圈应采用与防水板相容的材质。
五、基面处理
5.1、在铺设防水层之前应对基面(初期支护表面)的渗漏水,外漏的突出物及表面凹凸不平进行检查处理。凹坑深宽比应控制在1:10以内;深宽比大于1:10的凹坑应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处理,凹坑太大处要抹平补喷混凝土,确保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无尖锐棱角。
5.2、渗漏水的处理宜采用注浆堵水或排水盲管、排水板将水引入侧沟,保持基面无明显渗漏水(如图5.2)。
图5.2 管道处理示意图
5.3、对于基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头、螺杆钉头等突出物应予
割除(如图5.3)。
图5.3 混凝土表面钢筋头处理、螺栓处理示意图
六、铺设工艺
6.1、防水板铺设包括铺设准备、缓冲层铺设、防水板铺设、防水板焊接等环节。其工艺施工流程图6.1。
图6.1 防水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6.2、铺设准备工作
1 洞外检查防水板及缓冲层材料质量
2 对检查合格的防水板,用特种铅笔画出焊接线及拱顶分中线,并按每循涉及长度截取,对称卷起备用。
3 铺设防水板的专用台车就位。
4 土工布和防水板放在台车的卷盘上。
5 在铺设基面标出拱顶线,画出没一环隧道中线及垂直隧道中线的横断面线。
6.3、缓冲层铺设
1 铺设缓冲层时先在隧道拱顶部位标出纵向中线,并根据基面凹凸情况留足富余量,宜由拱部向两侧边墙铺设。
2 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将热塑性垫圈和缓冲层平顺的固定在基面上(图6.3-1),固定点间距宜为拱部0.5-0.8m、边墙0.8-1.0m、底部1-1.5m,呈梅花形排列(图6.3-2),基面凹凸较大处应增加固定点,使缓冲层与基面密贴(图6.3-3)。
图6.3-1 热塑性垫圈固定缓冲层示意图
图6.3-2 防水板加土工布铺设平面布臵示意图
图6.3-3 固定点防水板铺设示意图
3 缓冲层接缝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cm。
4 无纺布铺设要松紧适度,使之能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不
致因过紧被撕裂;过松,无纺布褶皱堆积形成认为蓄水点。
6.4、防水板的铺设
防水板超前二次衬砌10-20cm施工,用自动爬行热焊机进行焊接,铺设采用专用台车进行,对热焊接不宜焊接的部位可采用手持焊枪焊
接,并保持质量。
1 铺设前应进行精确放样,弹出标准线进行试铺后确定防水板一环的尺寸,尽量减少接头。
2 防水板铺设应采用无钉铺设工艺,应采用从下向上的顺序铺设,松紧应适度并留有余量(实铺长度与弧度的比值为10:8),使之能与无纺布充分接合并紧贴在混凝土表面,检查时要保证防水板全部面积均能抵到围岩。
3 铺设防水板前应先把无纺布铺设好,然后用手动热熔器加热,使防水板焊接在固定无纺布的专用热熔衬垫上。
4 焊接前应先除尽防水板表面的尘灰再焊接,两幅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cm,分段铺设的防水板边缘部位应预留至少20cm的搭接余量,并对预留部位进行有效防护。防水板搭接缝应与变形缝、施工缝等防水薄弱环节错开不小于50cm的距离。
5 环向铺设时,先拱后墙,下部防水板应压住上部防水板。 6 防水板间自动热熔焊接用自动双缝热熔焊机按照预定的温度、速度焊接,细部处理或修补采用手持焊枪,单条焊缝的有效焊缝宽度不小于1.5cm,焊接严密,不得焊焦焊穿。
7 焊接后两条缝间留一条空气道,焊缝检测采用检漏器现场检测防水板焊接质量,先堵住空气道的一端,然后用空气检测器从另一端打气加压,标准时0.25MPa压力下保持10分钟以上,压力下降在10%以内,说明焊缝合格。否则,需用检测液(如肥皂水)找出漏气部位,用手动热熔器焊接修补再次检测,知道完全不漏气为止,充气检测的
商都不宜大于40m(见图6.4-1)。
图6.4-1 防水板焊接示意图
8 绑扎或焊接钢筋时,采取措施应避免对卷材造成破坏。
9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不得接触防水板,以防防水板受到破损。 10 如防水板有破损,必须及时修补。先取一小块挡水板,除尽两防水板上的灰尘后,将其臵于破损处,然后用手动点热熔器焊接,小布丁上必须再焊接上打补丁。
11 多层防水板焊接时,搭接部位的焊缝必须错开,不得有三层以上的接缝重叠(图6.4-2)。
图6.4-2 防水板搭接示意图
12 宜先将防水板在洞外地面连接成6m宽的整幅,再拿到洞内铺挂,以减少在洞内的焊接量;洞内焊接时,应先将两幅防水板铺挂定位,端头各留20cm,由一人在焊机前方约50cm处将两端挡水板扶正,另一人手握焊机,将焊机保持在离基面5-10cm的空中,以试调好的
恒定速度向前行走,中途不能停顿,整条焊缝的焊接应一气呵成。
6.5、施工要点
1 防水板表面平顺、无褶皱、无气泡、无破损等现象。
2 当基面轮廓凹凸不平时,要预留足够的松散系数,使其留有余地,并在断面变化出增加悬挂点,保证缓冲面与混凝土面密贴。 3 防水板搭接焊缝温度应控制在200-270℃为宜,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即控制在0.1-0.15m/min范围内。太快焊缝不牢固,太慢焊缝宜焊穿、烤焦。
4 焊缝若有漏焊、假焊应予补焊;若有烤焦、焊穿处以及外露的固定点,必须用塑料片焊接覆盖。
5 焊接钢筋时在其周围用石棉水泥板进行遮挡,以免溅出的火花烧坏防火层;灌注二衬混凝土时输送管不得直接对着防水板,避免混凝土冲击防水板引起防水板被带滑脱,放水板下滑,必要时可在混凝土输送泵出口处设臵防护板。
七、明洞防水
7.1、明洞防水层采用环向铺设,并应尽量减少防水层搭接的次数;必须设搭接缝时,应结合整个明洞施工工序将搭接处预留在易施工的地方,且应与施工缝错开不小于50cm的距离;路堑压扁式明洞,宜于一侧墙顶处设一道纵向搭接缝,其他形式明洞则不应留有纵向搭接缝。
7.2、
铺设防水层时,如果明洞外边面不够平顺光滑,应作1-2cm水平砂
浆找平层,防水板铺设完毕后,应施作3-5cm厚的水泥砂浆保护层,以免回填土石时破坏防水板。当明洞铺设两层防水板时,上下环向焊接缝应错开1/2幅宽,防水层中间应夹一层土工布排水层。
7.3、防水层在明洞混凝土达终凝后铺设,从明洞顶向两侧自然下垂铺设,不用暗钉固定,只是搭接焊时应设临时挡板防止机械损伤和电火花烧伤防水板。
7.4、为保证大街牢靠,两幅防水层的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5cm,铺设时预留合适的搭接余量,以防止洞顶回填后绷紧防水板使其胀破影响防水效果或防水板过长堆积影响密实效果。
7.5、防水板之间采用双焊缝进行热熔焊接,焊缝宽度不得小于15cm,焊缝强度不得小于防水板本身强度的70%,焊缝应严密、连续、不间断,不得漏焊、假焊、焊焦、焊穿。
7.6、土工布之间采用搭接方法进行,搭接宽度为5cm,搭接缝部位可采用点粘法,搭接缝尽量与防水板搭接缝错开。土工布铺设时平整,不得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已铺好的防水板平整性及回填土的迷失效果。
7.7、明洞与隧道防水层搭接时,隧道防水层应延伸至明洞,并与明洞防水层连接良好(见图7.7)。
7.8、明洞开挖起坡点始于边墙顶(拱脚)时宜现在边墙背后铺设防水层,然后浇注明洞边墙(图7.8),防水层与边坡搭接良好。
图7.7 明洞与隧道防水层搭接示意图
图7.8墙顶(拱脚)开挖时明洞防水层布臵图
(其中A-A为防水层在竖向盲沟处的铺设图)
7.9、防水层铺设工艺要求
1 从拱脚开始,预留好拱部需铺设的防水层长度,并考虑充足的搭接长度。
2 供脚以上防水层先卷起并采取适当措施压靠于侧坡上或临时支架上,使下部边墙防水板自然下垂,要有一定松弛度,使防水层与凹凸处相密贴。
3 防水板衔接采用热合机双焊缝焊接。
4 防水板在设有盲沟位臵以办包裹形式铺设,并在盲沟两侧采用锚固钉加固。
八、止水带及止水条施工
二次衬砌的变形缝、施工缝是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也是隧道工程防水的重点,在施工中要高度重视。
8.1、止水带施工
施工方法:沿衬砌轴线每隔不大于0.5m钻-直径12mm的钢筋孔,将制成的钢筋卡,由待灌混凝土侧向另一侧穿过挡头模板,内侧卡进止水带一半,挡头模板采用箱型模板,另一半止水带应用箱型模板保护,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挡头板,然后用钢筋卡紧止水带,见图(8.1)
图8.1 中埋式止水带固定示意图
施工要点:
1 检查待处理的施工缝附近1m范围内围岩便面不得有明显的渗漏水,如有采用必要的挡堵(防水板隔离)和引排措施。
2 止水带埋设位臵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重合。 3 止水带定位时,应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不得有翻滚、扭结。
4 每个施工缝所用止水带要尽量减少接头,当采用热硫化连接的方法,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cm,焊缝宽度不小于5cm;当采用冷接法时采用专用粘结剂,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cm,且要将搭接位臵尽量避开容易形成壁厚积水的部位,宜留设在起拱线一下边墙的位臵。严禁采用不加处理的“搭接”。
5 止水带对称安装,渗入模内和外漏部分宽度必须相等,沿环向每0.5m设钢筋夹住,以保证整个止水带在施工过程中位臵正确。止水带处混凝土表面质量达到宽度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严谨密实,外表光洁。
6 浇注混凝土时,注意在止水带附近振捣密实,但不得碰止水带,防止止水带走位。止水带施工中用泡沫塑料对止水带进行定位,避免其在混凝土浇筑中移位。
7幻想施工缝和变形缝处采用幅宽30cm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采用混凝土接触面处涂以混凝土界面剂。
8.2、止水条施工
施作方法
水平施工缝,先浇筑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根据止水条的规格在混凝土表面中间压磨出一条平直、光滑槽。环向或纵向施工缝采用端头模板中间固定木条或金属构件等,混凝土建筑后形成凹槽,槽的深度为止水条厚度的一半,宽度为止水条宽度,清洗后,在灌注下一循环混凝土之前将止水条黏贴在槽中。
控制要点
1 混凝土初凝后,拆除端头模板,将凹槽压平、抹光,凹槽的宽度略大于止水条的宽度。
2 止水条安放前,将已浇筑的混凝土上端部分充分凿毛,清洗干净。
3 止水条在初衬台车移动前4h左右安装,安装前现在凹槽内涂抹一层氯丁胶粘剂,止水条顺凹槽拉近嵌入,确保止水条与槽底密贴,并用水泥钉固定牢固,同时在端部混凝土面上涂抹一层界面剂。
4 止水条若有搭接,则可将止水条切成对口三角形,用氯丁胶粘接。接口处不得有空隙。
九、施工注意事项
9.1、防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技术人员应加强现场指导,严把质量关。
9.2、对设计采用注浆防水等措施,严格按照设计和有关技术规定执行。
9.3、施工缝垂直设臵,不留斜缝,确保止水条形成全封闭的防水
圈。
9.4、防水混凝土拌和前,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合格的材料方能用于施工。在浇筑过程中应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9.5、洞口段施工时,应注意隧道中心水沟和边墙侧沟与洞外排水设施的顺接,确保排水通畅。
隧道防水板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宁安铁路V标钟鸣1、2号隧道
二、编制依据
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范、验标及施工指南等。
新建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四院隧道防排水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
宁安公司下发的各隧道施工图纸、参考图
三、技术标准
3.1、采用复合式衬砌,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采用分离式防水层。分离式防水层由防水板和缓冲层组成。
3.2、EVA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幅宽≥2m。防水板与初期之护间敷设400g/m2土工布。
3.3、防水板铺设应超前二次衬砌施工1-2个衬砌段长度,并与
开挖工作面保持一定的开挖距离,铺设完防水板的地段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损伤防水板。
四、材料要求
4.1、土工布要具有良好的导水性;具有适应初期支护由于荷载或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能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抵抗地下水或混凝土水、水泥砂浆折出水的侵蚀。
4.2、防水板要选用高分子材料,在规格确定的长度内不允许有接头;在不影响使用的条件下,放水板便面凹痕深度不得超过厚度的5%。
4.3、热塑性垫圈应采用与防水板相容的材质。
五、基面处理
5.1、在铺设防水层之前应对基面(初期支护表面)的渗漏水,外漏的突出物及表面凹凸不平进行检查处理。凹坑深宽比应控制在1:10以内;深宽比大于1:10的凹坑应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处理,凹坑太大处要抹平补喷混凝土,确保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无尖锐棱角。
5.2、渗漏水的处理宜采用注浆堵水或排水盲管、排水板将水引入侧沟,保持基面无明显渗漏水(如图5.2)。
图5.2 管道处理示意图
5.3、对于基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头、螺杆钉头等突出物应予
割除(如图5.3)。
图5.3 混凝土表面钢筋头处理、螺栓处理示意图
六、铺设工艺
6.1、防水板铺设包括铺设准备、缓冲层铺设、防水板铺设、防水板焊接等环节。其工艺施工流程图6.1。
图6.1 防水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6.2、铺设准备工作
1 洞外检查防水板及缓冲层材料质量
2 对检查合格的防水板,用特种铅笔画出焊接线及拱顶分中线,并按每循涉及长度截取,对称卷起备用。
3 铺设防水板的专用台车就位。
4 土工布和防水板放在台车的卷盘上。
5 在铺设基面标出拱顶线,画出没一环隧道中线及垂直隧道中线的横断面线。
6.3、缓冲层铺设
1 铺设缓冲层时先在隧道拱顶部位标出纵向中线,并根据基面凹凸情况留足富余量,宜由拱部向两侧边墙铺设。
2 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将热塑性垫圈和缓冲层平顺的固定在基面上(图6.3-1),固定点间距宜为拱部0.5-0.8m、边墙0.8-1.0m、底部1-1.5m,呈梅花形排列(图6.3-2),基面凹凸较大处应增加固定点,使缓冲层与基面密贴(图6.3-3)。
图6.3-1 热塑性垫圈固定缓冲层示意图
图6.3-2 防水板加土工布铺设平面布臵示意图
图6.3-3 固定点防水板铺设示意图
3 缓冲层接缝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cm。
4 无纺布铺设要松紧适度,使之能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不
致因过紧被撕裂;过松,无纺布褶皱堆积形成认为蓄水点。
6.4、防水板的铺设
防水板超前二次衬砌10-20cm施工,用自动爬行热焊机进行焊接,铺设采用专用台车进行,对热焊接不宜焊接的部位可采用手持焊枪焊
接,并保持质量。
1 铺设前应进行精确放样,弹出标准线进行试铺后确定防水板一环的尺寸,尽量减少接头。
2 防水板铺设应采用无钉铺设工艺,应采用从下向上的顺序铺设,松紧应适度并留有余量(实铺长度与弧度的比值为10:8),使之能与无纺布充分接合并紧贴在混凝土表面,检查时要保证防水板全部面积均能抵到围岩。
3 铺设防水板前应先把无纺布铺设好,然后用手动热熔器加热,使防水板焊接在固定无纺布的专用热熔衬垫上。
4 焊接前应先除尽防水板表面的尘灰再焊接,两幅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cm,分段铺设的防水板边缘部位应预留至少20cm的搭接余量,并对预留部位进行有效防护。防水板搭接缝应与变形缝、施工缝等防水薄弱环节错开不小于50cm的距离。
5 环向铺设时,先拱后墙,下部防水板应压住上部防水板。 6 防水板间自动热熔焊接用自动双缝热熔焊机按照预定的温度、速度焊接,细部处理或修补采用手持焊枪,单条焊缝的有效焊缝宽度不小于1.5cm,焊接严密,不得焊焦焊穿。
7 焊接后两条缝间留一条空气道,焊缝检测采用检漏器现场检测防水板焊接质量,先堵住空气道的一端,然后用空气检测器从另一端打气加压,标准时0.25MPa压力下保持10分钟以上,压力下降在10%以内,说明焊缝合格。否则,需用检测液(如肥皂水)找出漏气部位,用手动热熔器焊接修补再次检测,知道完全不漏气为止,充气检测的
商都不宜大于40m(见图6.4-1)。
图6.4-1 防水板焊接示意图
8 绑扎或焊接钢筋时,采取措施应避免对卷材造成破坏。
9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不得接触防水板,以防防水板受到破损。 10 如防水板有破损,必须及时修补。先取一小块挡水板,除尽两防水板上的灰尘后,将其臵于破损处,然后用手动点热熔器焊接,小布丁上必须再焊接上打补丁。
11 多层防水板焊接时,搭接部位的焊缝必须错开,不得有三层以上的接缝重叠(图6.4-2)。
图6.4-2 防水板搭接示意图
12 宜先将防水板在洞外地面连接成6m宽的整幅,再拿到洞内铺挂,以减少在洞内的焊接量;洞内焊接时,应先将两幅防水板铺挂定位,端头各留20cm,由一人在焊机前方约50cm处将两端挡水板扶正,另一人手握焊机,将焊机保持在离基面5-10cm的空中,以试调好的
恒定速度向前行走,中途不能停顿,整条焊缝的焊接应一气呵成。
6.5、施工要点
1 防水板表面平顺、无褶皱、无气泡、无破损等现象。
2 当基面轮廓凹凸不平时,要预留足够的松散系数,使其留有余地,并在断面变化出增加悬挂点,保证缓冲面与混凝土面密贴。 3 防水板搭接焊缝温度应控制在200-270℃为宜,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即控制在0.1-0.15m/min范围内。太快焊缝不牢固,太慢焊缝宜焊穿、烤焦。
4 焊缝若有漏焊、假焊应予补焊;若有烤焦、焊穿处以及外露的固定点,必须用塑料片焊接覆盖。
5 焊接钢筋时在其周围用石棉水泥板进行遮挡,以免溅出的火花烧坏防火层;灌注二衬混凝土时输送管不得直接对着防水板,避免混凝土冲击防水板引起防水板被带滑脱,放水板下滑,必要时可在混凝土输送泵出口处设臵防护板。
七、明洞防水
7.1、明洞防水层采用环向铺设,并应尽量减少防水层搭接的次数;必须设搭接缝时,应结合整个明洞施工工序将搭接处预留在易施工的地方,且应与施工缝错开不小于50cm的距离;路堑压扁式明洞,宜于一侧墙顶处设一道纵向搭接缝,其他形式明洞则不应留有纵向搭接缝。
7.2、
铺设防水层时,如果明洞外边面不够平顺光滑,应作1-2cm水平砂
浆找平层,防水板铺设完毕后,应施作3-5cm厚的水泥砂浆保护层,以免回填土石时破坏防水板。当明洞铺设两层防水板时,上下环向焊接缝应错开1/2幅宽,防水层中间应夹一层土工布排水层。
7.3、防水层在明洞混凝土达终凝后铺设,从明洞顶向两侧自然下垂铺设,不用暗钉固定,只是搭接焊时应设临时挡板防止机械损伤和电火花烧伤防水板。
7.4、为保证大街牢靠,两幅防水层的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5cm,铺设时预留合适的搭接余量,以防止洞顶回填后绷紧防水板使其胀破影响防水效果或防水板过长堆积影响密实效果。
7.5、防水板之间采用双焊缝进行热熔焊接,焊缝宽度不得小于15cm,焊缝强度不得小于防水板本身强度的70%,焊缝应严密、连续、不间断,不得漏焊、假焊、焊焦、焊穿。
7.6、土工布之间采用搭接方法进行,搭接宽度为5cm,搭接缝部位可采用点粘法,搭接缝尽量与防水板搭接缝错开。土工布铺设时平整,不得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已铺好的防水板平整性及回填土的迷失效果。
7.7、明洞与隧道防水层搭接时,隧道防水层应延伸至明洞,并与明洞防水层连接良好(见图7.7)。
7.8、明洞开挖起坡点始于边墙顶(拱脚)时宜现在边墙背后铺设防水层,然后浇注明洞边墙(图7.8),防水层与边坡搭接良好。
图7.7 明洞与隧道防水层搭接示意图
图7.8墙顶(拱脚)开挖时明洞防水层布臵图
(其中A-A为防水层在竖向盲沟处的铺设图)
7.9、防水层铺设工艺要求
1 从拱脚开始,预留好拱部需铺设的防水层长度,并考虑充足的搭接长度。
2 供脚以上防水层先卷起并采取适当措施压靠于侧坡上或临时支架上,使下部边墙防水板自然下垂,要有一定松弛度,使防水层与凹凸处相密贴。
3 防水板衔接采用热合机双焊缝焊接。
4 防水板在设有盲沟位臵以办包裹形式铺设,并在盲沟两侧采用锚固钉加固。
八、止水带及止水条施工
二次衬砌的变形缝、施工缝是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也是隧道工程防水的重点,在施工中要高度重视。
8.1、止水带施工
施工方法:沿衬砌轴线每隔不大于0.5m钻-直径12mm的钢筋孔,将制成的钢筋卡,由待灌混凝土侧向另一侧穿过挡头模板,内侧卡进止水带一半,挡头模板采用箱型模板,另一半止水带应用箱型模板保护,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挡头板,然后用钢筋卡紧止水带,见图(8.1)
图8.1 中埋式止水带固定示意图
施工要点:
1 检查待处理的施工缝附近1m范围内围岩便面不得有明显的渗漏水,如有采用必要的挡堵(防水板隔离)和引排措施。
2 止水带埋设位臵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重合。 3 止水带定位时,应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不得有翻滚、扭结。
4 每个施工缝所用止水带要尽量减少接头,当采用热硫化连接的方法,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cm,焊缝宽度不小于5cm;当采用冷接法时采用专用粘结剂,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cm,且要将搭接位臵尽量避开容易形成壁厚积水的部位,宜留设在起拱线一下边墙的位臵。严禁采用不加处理的“搭接”。
5 止水带对称安装,渗入模内和外漏部分宽度必须相等,沿环向每0.5m设钢筋夹住,以保证整个止水带在施工过程中位臵正确。止水带处混凝土表面质量达到宽度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严谨密实,外表光洁。
6 浇注混凝土时,注意在止水带附近振捣密实,但不得碰止水带,防止止水带走位。止水带施工中用泡沫塑料对止水带进行定位,避免其在混凝土浇筑中移位。
7幻想施工缝和变形缝处采用幅宽30cm的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采用混凝土接触面处涂以混凝土界面剂。
8.2、止水条施工
施作方法
水平施工缝,先浇筑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根据止水条的规格在混凝土表面中间压磨出一条平直、光滑槽。环向或纵向施工缝采用端头模板中间固定木条或金属构件等,混凝土建筑后形成凹槽,槽的深度为止水条厚度的一半,宽度为止水条宽度,清洗后,在灌注下一循环混凝土之前将止水条黏贴在槽中。
控制要点
1 混凝土初凝后,拆除端头模板,将凹槽压平、抹光,凹槽的宽度略大于止水条的宽度。
2 止水条安放前,将已浇筑的混凝土上端部分充分凿毛,清洗干净。
3 止水条在初衬台车移动前4h左右安装,安装前现在凹槽内涂抹一层氯丁胶粘剂,止水条顺凹槽拉近嵌入,确保止水条与槽底密贴,并用水泥钉固定牢固,同时在端部混凝土面上涂抹一层界面剂。
4 止水条若有搭接,则可将止水条切成对口三角形,用氯丁胶粘接。接口处不得有空隙。
九、施工注意事项
9.1、防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技术人员应加强现场指导,严把质量关。
9.2、对设计采用注浆防水等措施,严格按照设计和有关技术规定执行。
9.3、施工缝垂直设臵,不留斜缝,确保止水条形成全封闭的防水
圈。
9.4、防水混凝土拌和前,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合格的材料方能用于施工。在浇筑过程中应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9.5、洞口段施工时,应注意隧道中心水沟和边墙侧沟与洞外排水设施的顺接,确保排水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