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写个性作文之我见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也是要求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写富有个性的作文。小学生个性化的作文富有真情、童趣和灵气,能在千篇一律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而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思考:   一、放飞心灵,在乐于表达中培养个性作文的思想   (一)解除顾虑,让学生说出真心话。语文教学中,依据教材编排的体系和作文训练要求,组织教学时教师预设的比较多,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生成的课较少。小学作文教学旨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做到乐于倾吐,乐于表达,这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当前小学生普遍认为作文是应付的,老师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这就造成学生习作的种种顾虑,怕离题、材料不新、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学生绞尽脑汁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因此交上来的作文真心话较少。   (二)打开心扉,让学生说出真感觉。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敢想敢说,可在作文时,却表现为思路狭窄,“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即使写出来,往往也是如出一辙,千人一面,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能容纳下学生的奇谈怪想、异想天开,对他们某些超出常情、有违现实的想法不能一概否定,一棍子打死,应积极肯定接纳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走出人为的误区,摒弃那些陈词滥调,做到思路开阔,构思新颖奇特,写出极富个性的作文来。   二、感悟生活,在丰富实践中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任何生动形象的语言,都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对生活勤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体验生活是丰富学生语言的基础。   (一)感悟生活,获取生活素材。主要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悟真情,获取第一手材料。白居易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之于情。”这种“情”和“意”不正是作文内容的重要因素吗?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便领会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爱,从而创作了《背影》。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写下亲人、朋友、师生间的一些细小的事,领悟其中饱含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写出来的文章真实感人。能由此及彼地悟出他们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进而联想使感知得以提高。   (二)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小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春天,让学生尽情去春游,去野餐,领略大自然的情趣。那争奇斗艳的鲜花,令人陶醉的芳香,那翩翩起舞的蝴蝶,那涓涓流水之中的蝌蚪……五彩缤纷景色,都可以变成美丽的文字。   (三)参加实践活动,感悟其理。“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十分明确地说出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为丰富学生的生活,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并从实践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物往往是富于哲理的,细心揣摩,用心体会,便会独具慧眼,融入作文则不显得平庸。   三、积累资源,在体验阅读的过程中充实个性语言   (一)在观察中认真体验。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可以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拔河比赛”,“才艺展示”“知识竞赛”等。充分地利用班队、班校活动等得天独厚的好机会,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使观察更具理性、系统、规范。观察不只是作文课的事,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才能为自主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阅读中日积月累。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应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前苏联戏剧家曾根据收集到的小故事,写出了久演不衰的喜剧《钦差大臣》;我国明朝大画家石涛也曾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看来积累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了,多读名著名篇,读后把好词、佳段摘录下来,整理积累,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   四、拓展思维,在自由表达中扫除个性作文的障碍   (一)放任思维,自主命题。叶圣陶先生曾说:“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发展书面语言,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神秘,就是写身边的事。自由写作,放任思维,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扬弃作文必须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倾向;不过分注重“细枝末叶”,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改变命题作文的模式,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扩写、改写、写童话、看图写文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或者让学生对未来大胆狂想,或把自己异想天开的发明设计公诸于世。以看图作文为例,让学生根据静止的画面想象画外的动态,把画面和想象联系起来,或出示图画和词语,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它们联系起来,写成文章,这些过程都要有想象思维的积极参与,通过这种想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素质。只要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也是要求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写富有个性的作文。小学生个性化的作文富有真情、童趣和灵气,能在千篇一律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而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思考:   一、放飞心灵,在乐于表达中培养个性作文的思想   (一)解除顾虑,让学生说出真心话。语文教学中,依据教材编排的体系和作文训练要求,组织教学时教师预设的比较多,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生成的课较少。小学作文教学旨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做到乐于倾吐,乐于表达,这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当前小学生普遍认为作文是应付的,老师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这就造成学生习作的种种顾虑,怕离题、材料不新、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学生绞尽脑汁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因此交上来的作文真心话较少。   (二)打开心扉,让学生说出真感觉。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敢想敢说,可在作文时,却表现为思路狭窄,“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即使写出来,往往也是如出一辙,千人一面,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能容纳下学生的奇谈怪想、异想天开,对他们某些超出常情、有违现实的想法不能一概否定,一棍子打死,应积极肯定接纳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写自己所写,走出人为的误区,摒弃那些陈词滥调,做到思路开阔,构思新颖奇特,写出极富个性的作文来。   二、感悟生活,在丰富实践中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任何生动形象的语言,都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对生活勤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体验生活是丰富学生语言的基础。   (一)感悟生活,获取生活素材。主要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悟真情,获取第一手材料。白居易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之于情。”这种“情”和“意”不正是作文内容的重要因素吗?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便领会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爱,从而创作了《背影》。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写下亲人、朋友、师生间的一些细小的事,领悟其中饱含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写出来的文章真实感人。能由此及彼地悟出他们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进而联想使感知得以提高。   (二)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小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积累个性作文的素材。春天,让学生尽情去春游,去野餐,领略大自然的情趣。那争奇斗艳的鲜花,令人陶醉的芳香,那翩翩起舞的蝴蝶,那涓涓流水之中的蝌蚪……五彩缤纷景色,都可以变成美丽的文字。   (三)参加实践活动,感悟其理。“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十分明确地说出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为丰富学生的生活,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并从实践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物往往是富于哲理的,细心揣摩,用心体会,便会独具慧眼,融入作文则不显得平庸。   三、积累资源,在体验阅读的过程中充实个性语言   (一)在观察中认真体验。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可以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拔河比赛”,“才艺展示”“知识竞赛”等。充分地利用班队、班校活动等得天独厚的好机会,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使观察更具理性、系统、规范。观察不只是作文课的事,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才能为自主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阅读中日积月累。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应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前苏联戏剧家曾根据收集到的小故事,写出了久演不衰的喜剧《钦差大臣》;我国明朝大画家石涛也曾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看来积累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了,多读名著名篇,读后把好词、佳段摘录下来,整理积累,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   四、拓展思维,在自由表达中扫除个性作文的障碍   (一)放任思维,自主命题。叶圣陶先生曾说:“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发展书面语言,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神秘,就是写身边的事。自由写作,放任思维,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扬弃作文必须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倾向;不过分注重“细枝末叶”,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改变命题作文的模式,代之以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扩写、改写、写童话、看图写文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或者让学生对未来大胆狂想,或把自己异想天开的发明设计公诸于世。以看图作文为例,让学生根据静止的画面想象画外的动态,把画面和想象联系起来,或出示图画和词语,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它们联系起来,写成文章,这些过程都要有想象思维的积极参与,通过这种想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素质。只要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相关文章

  • 浅谈"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
  • 浅谈"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邓见发 进入21世纪,在全球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本主义的课程理念正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追求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广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1]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官上村完小教师 师傅: 司翠华 徒弟: 何燕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 ...查看


  • 放飞心灵快乐作文
  •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这一难点,提出了快乐作文的理念.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品评美文.张扬学生个性.关注拥抱生活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品读:个性: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查看


  • 作文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 ...查看


  • 教会学生作文,是语文教育的最终归宿
  • 摘要:作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是作文最基本的言语积累,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作文语言和素材积累的有效补充,加强仿写.扩写.续写是训练学生学会表达的有效手段,积淀生活历练是抒写作文情感的基础,教会学生作文是语文教育的最终归 ...查看


  • 个性化作文中教师的角色担当
  • 个性化教师的个性化作文最早由<新作文>杂志提出:它既对目前流行的所谓"新概念作文"和"创新作文"中一些难以回避的理论盲区进行点拨和调整,又从本质上呼应新世纪语文教育"人文性&qu ...查看


  •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探思中溯源 在实践中悟法作文教学中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要么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没词硬憋.干瘪空洞,要么在作文中充塞着高调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成人化的表达.脸谱化的人物,充塞着没有个性. ...查看


  • 论小学生作文评价
  • 论小学生作 文评价 张 秀萍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良仁庄中心小学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 作文评价 不仅是学生作文成绩的总结 ,也是教师作文教学成效的 归 纳, 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和中介 .无论是居于文中寥寥 数语的 ...查看


  • [我的自传]说课稿
  • S版语文教材上册 语文百花园三 习作<我的自传> 执教者:常理 一.说教学内容: 1.说教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在习作方面提了这样的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