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2002年11月
J伽mal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ofPuyangCoUegeofEducation
V01.15No.4
Nov.2002
泰戈尔泛爱思想对徐志摩的影响
郝清菊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图分类号]1044
(文献标识码]A
河南新乡453000)
(文章编号]1009—2838(2002)04一0023一01
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一提起“爱”字,徐志摩胸肋里就透着热,放着光,滋生着力量,这是他人格的体现。“爱能给我勇,能勇就能成功”,是爱的力量鼓舞他敢为似乎是不可能的事;“爱”能激起他的心灵去创造、去破坏,有了“爱”,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反过来说:若没有爱,一生就没有光彩,而是真爱就不能没有力量,是真爱就不能没有悲剧。徐志摩认为:爱,是有真生命的。真爱没有罪,就怕爱不真,做到真字的绝对义那才做到爱字,这是接受了泰戈尔人生哲学的影响表现出的一种人格。
徐志摩主张“友爱的精神”,反对“相互的猜忌和误解”,提出“爱你们的敌人”。这些主张除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外,主要的还是受泰戈尔的启示。徐志摩从泰戈尔那里汲取力量、汲取精神,他从泰戈尔那慈祥的表情感觉到,他能够为我们生命的前途开辟一个神奇的境界,燃点理想的光明。
徐志摩的“爱”带有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博爱”观念,同时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和为贵”思想。在评论邓南遮的一篇文章里,徐志摩提到了邓南遮的“生命即是恋爱”的观点,在另外一篇文章里,他引用笛卡儿的一句话:
“我爱,所以我在著;我不在爱了,所以
“恋
泰戈尔(Rabind瑚nthTa印re,1861一1941)是十九
世纪至二十世纪印度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他在长达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等作品,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于1924年访问中国时,徐志摩担任联络、接待、翻译之职。访华期间,徐志摩一直相随泰戈尔左右,陪同泰戈尔一行人。徐志摩对泰戈尔恭执弟子之理,博得泰戈尔的欢心,泰戈尔除了送给他印度袍
印度帽外,更赠他一个印度名字——素思玛(susima),
徐志摩把泰戈尔叫戈爹,泰戈尔与徐志摩结成忘年之交,两颗中印的诗心,紧紧地吻合在一起,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泰戈尔的“泛爱”思想及其诗风对徐志摩有较大影响。
泰戈尔的人生哲学,是以对人生问题及人与其环境之关系问题的研究为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他说,我们爱生命,所以工作,而生命之起源与价值与意义就是爱。徐志摩那样赋予“爱”“以万能的力量”,对“爱”顶礼膜拜、奉若神明的思想正是来自于泰戈尔。泰戈尔说世界是从爱生的,是靠爱维系的,是向爱运动的,是进入爱里的。宇宙之创造是爱而人生之目的亦是爱。他毅然竭力说精神生活之重要,同时亦不否认物质方面(参阅《春之循环》)。在徐志摩看来“爱是人生最伟大的一件事实”,是人类的生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大支柱,是人生至宝。他认为:爱自己之所爱,是树立自己独立的人格,是醇化自己的灵魂。他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泰戈尔说宇宙的创造是爱的实现,是绝对的实现,爱就是宇宙,就是绝对,就是神。徐志摩说有了“爱”,他的生命就有了根,他说:我一天有你的爱,我的命就有根,我就是精神上的大富翁,
“恋爱是生命
我没有命了”。根据这句话的理念,徐志摩有所发挥地唱出了这样的歌:
“有你的爱,我的命就有根”,
爱是生命的中心和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这是毫无疑义的”,足见这种影响对徐志摩在生活创作上起到的作用。
徐志摩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真纯的友爱的情谊”,提倡the
spiritof
tolerance(宽容精神)。认为这
种宽容精神含有一种非同寻常的“理智力量”,可以摧毁世间一切非理智的感情用事行为。他希望人们通过理性来消除意气,严自审验、共认共谅,在真文艺精神的温热里互感彼此心灵之密切。“投资到‘美的理想’上去,它的利息是性灵的光彩,爱是建设在相互的忍耐与牺牲上面的。”这种思想,既表现了西方式的“爱”的观念,也包含了中国儒家文化那种以
(下转第32页)
的中心和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这是不容疑义的”。他不仅把“爱”视为他的幸福,而且还视为他的“天才”,他的“能耐”,他的“动力”。他说:
“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
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
一23—
不轻易放过,并把观察到的现象综合起来,塑造出一个个集中的艺术典型。而缺乏审美修养的人,他们的观察是属于被动型的,他们只留心那些与自己工作和生活直接有关的美的事物,即只把审美观察局限于实用美上面。
比如,同样是写泉水,列夫・托尔斯泰写道,
“水
活,精心观察,从而写出了对事物独特的审美感受。
四、审美观察是文学创作达到生活真实的艺术表现的必经之路
生活真实是指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实际事实,既包括实有的人物事件及其相互关系,也包括与人类社会相联系的山水风光、天候物象等自然现象。生活真实既是丰富多彩、运动不息的,又是原始粗糙、零星分散的。正是由于生活中本质与表象、主体与分支、真善美与假恶丑杂糅在一起,致使一些作家在提炼生活、表现生活时,由于审美观察的不细致、不耐心,往往对生活的艺术表现不真实、不自然,有人为编造的痕迹,给人以虚假、造作之感。
在审美观察中,文学家与一般人所不同的是,他们更加有意地把审美观察融化在自然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里,达到生活真实的艺术表现才是文学家审美观察追求的目标。
综上所述,审美观察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不可小视的作用。文学家们必须掌握文学的美学特征,把最能表现审美观察、能引起审美回忆的形象,以及人物思想的艺术语言描绘在作品里,审美观察就能成为审美创造过程中的成功因素。
从山涧流出来,闪烁着阳光甚至微光,但因此更显得清澈和新鲜。”陆定一在《老山界》中写道,
“银子似的
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元所依。日光下
彻,影布石上。”这些文字,寥寥数语,却都生意盎然,情趣横生,但又都有其独到之处。第一句,开始没有道出泉水的清澈,只说水上的浮光雪白耀跟,连平常肉眼难以看清的细微的灰尘,在它的映衬下也清晰可辨,真可谓维妙维肖。第二旬,只用了一个精巧的比喻,不但使我们看到水“清得透底”,还使我们听到它流动的淙淙的美妙之音。第三句写水,不着一个“清”字,却把它无色透明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试想,若非泉水非常清洌,怎能看出鱼群像在空中浮游?阳光照射时,又怎能看到游鱼的影子散布在水底的石头上?这里,三支妙笔之所以都能把“泉水”这个笼统的概念化为形象的描绘,具体真切、历历在目,就在于作者深入生
浸生增皇埘够淳哆淳哆守哆溥眵溥蚪溥哆溥g榉淳莹‰p宇哆串哆溥眵溥口沮哆江哆淳蜉溥蚪江哆字啦啦里滂够津啦谬势淳哆洳至宇哆溥啦淖啦淳啦萨哆溥够淖哆淳哆
l上接第23页)“和”为核心的宽容精神。徐志摩坚信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是可以沟通、亲近和友爱的,爱心和慈善的人间天堂,是徐志摩追求的理想。徐志摩的爱,都表现了他对泰戈尔伟大人格的接受。
泰戈尔竭
界之真。徐志摩的认识似乎是肤浅了些,直到后来接触多了,才认识到泰戈尔对神或宗教的信仰,绝不仅仅是“诗心”的流露,他的那首《爱的灵魂》流露了与泰戈尔的“泛爱”和“生命之神”的同样的思想。泰戈尔对印度经典哲学《奥义书》有精湛研究,使他的思想颇具泛神论色彩。徐志摩与泰戈尔交往非常密切,泰戈尔是把对神的虔诚和对生活、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在徐志摩这首诗中,泛神论的思想给女子的影响不仅是从哲学上来体现的,而且是用影响她的整个神魂方式来体现的,足见徐志摩是受了一些泰戈尔的影响。
徐志摩在思想上、情绪上、格调上的诗风,是与追随泰戈尔那充满东方情调、静穆的田园小诗分不开的。他的《留别日本》和《沙扬娜拉》组诗流露着泰戈尔的诗情:趁航在轻涛间,悠悠的,/我见有一星星古式的渔舟,/像一群无忧的海鸟,/在黄昏的波光里息羽优游,/沙扬娜拉!/那是杜鹃!她绣~条锦带,/迤俪着那青山的青麓;/啊,那碧波里亦有她的芳躅,/碧
力主张生之不朽与无限,早晨起来灯虽然灭了,旭日却依然高悬着。他说:必然经过许多死。
“死也如生一般隶属于生命”(见
《采果集》)在未达到最终理想以前,人的精神或灵魂
“你使我生无穷,这是你所喜欢的,
这个脆弱之器,你把他空了又空,永久将新生命注了进去。”(见《吉檀迦利》)所谓死正是为进步的预备,人生是不朽的,是无限的。徐志摩拿济慈的《秋颂》对照雪莱的《西风颂》,济慈的《夜莺》对比雪莱的《云雀》,济慈的《忧郁》对比雪莱的《云》,一是动、舞、生命、精华的、光亮的、搏动的生命,一是静、幽、甜熟的、渐缓的,“奢侈”的死,他认为,比生命更深奥更博大的死,那就是永生。
泰戈尔有虔诚的印度宗教思想,相信有创造天地之神。他所信的这个神,既不同于基督教的耶和华,也不同于印度教的婆罗门。他在中国讲学时曾对一班大学生说,他不能回答死后将会是个什么样子,但他坚信自己已得拯救,他的灵魂已经历了无限,并深深体验到大彻大悟的喜乐,他已进入无所畏惧的境界。徐志摩对泰戈尔的宗教思想并没有在意,他只是从诗歌的角度来理解泰戈尔的宗教信仰。他说:泰戈尔即使有宗教式哲理的思想,也只是他诗心偶然的流露。他不在意泰戈尔的神是什么,或是有或无,他认为诗人的标准,只是诗的境
波里掩映着她桃蕊似的娇怯——沙扬娜拉!/这首诗
不仅诗句华瞻流丽、自然清新似泰戈尔,而且那冥想、悠闲、轻捷、飘忽的精髓也神似泰戈尔,韵致妩媚,使人为之萦绕、为之陶醉。
泰戈尔对徐志摩在政治上、社会见解上的影响也是踢显的。徐志摩在欧美留学期间接受的思想,在泰戈尔那里都有所表现。例如泰戈尔反对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强权暴力、思想管制;泰戈尔提倡博爱大同、互助合作、怜悯同情、自然崇拜、文化交流等。
一32一
泰戈尔泛爱思想对徐志摩的影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郝清菊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新乡,453000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YANG COLLEGE OF EDUCATION2002,15(4)1次
引证文献(1条)
1.王艳玲 泰戈尔与徐志摩:中印两颗诗心的碰撞与融合[期刊论文]-兰台世界 2010(1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pyjyxyxb200204014.aspx
下载时间:2011年6月22日
第4期2002年11月
J伽mal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ofPuyangCoUegeofEducation
V01.15No.4
Nov.2002
泰戈尔泛爱思想对徐志摩的影响
郝清菊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图分类号]1044
(文献标识码]A
河南新乡453000)
(文章编号]1009—2838(2002)04一0023一01
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一提起“爱”字,徐志摩胸肋里就透着热,放着光,滋生着力量,这是他人格的体现。“爱能给我勇,能勇就能成功”,是爱的力量鼓舞他敢为似乎是不可能的事;“爱”能激起他的心灵去创造、去破坏,有了“爱”,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反过来说:若没有爱,一生就没有光彩,而是真爱就不能没有力量,是真爱就不能没有悲剧。徐志摩认为:爱,是有真生命的。真爱没有罪,就怕爱不真,做到真字的绝对义那才做到爱字,这是接受了泰戈尔人生哲学的影响表现出的一种人格。
徐志摩主张“友爱的精神”,反对“相互的猜忌和误解”,提出“爱你们的敌人”。这些主张除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外,主要的还是受泰戈尔的启示。徐志摩从泰戈尔那里汲取力量、汲取精神,他从泰戈尔那慈祥的表情感觉到,他能够为我们生命的前途开辟一个神奇的境界,燃点理想的光明。
徐志摩的“爱”带有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博爱”观念,同时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和为贵”思想。在评论邓南遮的一篇文章里,徐志摩提到了邓南遮的“生命即是恋爱”的观点,在另外一篇文章里,他引用笛卡儿的一句话:
“我爱,所以我在著;我不在爱了,所以
“恋
泰戈尔(Rabind瑚nthTa印re,1861一1941)是十九
世纪至二十世纪印度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他在长达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等作品,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于1924年访问中国时,徐志摩担任联络、接待、翻译之职。访华期间,徐志摩一直相随泰戈尔左右,陪同泰戈尔一行人。徐志摩对泰戈尔恭执弟子之理,博得泰戈尔的欢心,泰戈尔除了送给他印度袍
印度帽外,更赠他一个印度名字——素思玛(susima),
徐志摩把泰戈尔叫戈爹,泰戈尔与徐志摩结成忘年之交,两颗中印的诗心,紧紧地吻合在一起,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泰戈尔的“泛爱”思想及其诗风对徐志摩有较大影响。
泰戈尔的人生哲学,是以对人生问题及人与其环境之关系问题的研究为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他说,我们爱生命,所以工作,而生命之起源与价值与意义就是爱。徐志摩那样赋予“爱”“以万能的力量”,对“爱”顶礼膜拜、奉若神明的思想正是来自于泰戈尔。泰戈尔说世界是从爱生的,是靠爱维系的,是向爱运动的,是进入爱里的。宇宙之创造是爱而人生之目的亦是爱。他毅然竭力说精神生活之重要,同时亦不否认物质方面(参阅《春之循环》)。在徐志摩看来“爱是人生最伟大的一件事实”,是人类的生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大支柱,是人生至宝。他认为:爱自己之所爱,是树立自己独立的人格,是醇化自己的灵魂。他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泰戈尔说宇宙的创造是爱的实现,是绝对的实现,爱就是宇宙,就是绝对,就是神。徐志摩说有了“爱”,他的生命就有了根,他说:我一天有你的爱,我的命就有根,我就是精神上的大富翁,
“恋爱是生命
我没有命了”。根据这句话的理念,徐志摩有所发挥地唱出了这样的歌:
“有你的爱,我的命就有根”,
爱是生命的中心和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这是毫无疑义的”,足见这种影响对徐志摩在生活创作上起到的作用。
徐志摩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真纯的友爱的情谊”,提倡the
spiritof
tolerance(宽容精神)。认为这
种宽容精神含有一种非同寻常的“理智力量”,可以摧毁世间一切非理智的感情用事行为。他希望人们通过理性来消除意气,严自审验、共认共谅,在真文艺精神的温热里互感彼此心灵之密切。“投资到‘美的理想’上去,它的利息是性灵的光彩,爱是建设在相互的忍耐与牺牲上面的。”这种思想,既表现了西方式的“爱”的观念,也包含了中国儒家文化那种以
(下转第32页)
的中心和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这是不容疑义的”。他不仅把“爱”视为他的幸福,而且还视为他的“天才”,他的“能耐”,他的“动力”。他说:
“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
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
一23—
不轻易放过,并把观察到的现象综合起来,塑造出一个个集中的艺术典型。而缺乏审美修养的人,他们的观察是属于被动型的,他们只留心那些与自己工作和生活直接有关的美的事物,即只把审美观察局限于实用美上面。
比如,同样是写泉水,列夫・托尔斯泰写道,
“水
活,精心观察,从而写出了对事物独特的审美感受。
四、审美观察是文学创作达到生活真实的艺术表现的必经之路
生活真实是指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实际事实,既包括实有的人物事件及其相互关系,也包括与人类社会相联系的山水风光、天候物象等自然现象。生活真实既是丰富多彩、运动不息的,又是原始粗糙、零星分散的。正是由于生活中本质与表象、主体与分支、真善美与假恶丑杂糅在一起,致使一些作家在提炼生活、表现生活时,由于审美观察的不细致、不耐心,往往对生活的艺术表现不真实、不自然,有人为编造的痕迹,给人以虚假、造作之感。
在审美观察中,文学家与一般人所不同的是,他们更加有意地把审美观察融化在自然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里,达到生活真实的艺术表现才是文学家审美观察追求的目标。
综上所述,审美观察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不可小视的作用。文学家们必须掌握文学的美学特征,把最能表现审美观察、能引起审美回忆的形象,以及人物思想的艺术语言描绘在作品里,审美观察就能成为审美创造过程中的成功因素。
从山涧流出来,闪烁着阳光甚至微光,但因此更显得清澈和新鲜。”陆定一在《老山界》中写道,
“银子似的
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元所依。日光下
彻,影布石上。”这些文字,寥寥数语,却都生意盎然,情趣横生,但又都有其独到之处。第一句,开始没有道出泉水的清澈,只说水上的浮光雪白耀跟,连平常肉眼难以看清的细微的灰尘,在它的映衬下也清晰可辨,真可谓维妙维肖。第二旬,只用了一个精巧的比喻,不但使我们看到水“清得透底”,还使我们听到它流动的淙淙的美妙之音。第三句写水,不着一个“清”字,却把它无色透明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试想,若非泉水非常清洌,怎能看出鱼群像在空中浮游?阳光照射时,又怎能看到游鱼的影子散布在水底的石头上?这里,三支妙笔之所以都能把“泉水”这个笼统的概念化为形象的描绘,具体真切、历历在目,就在于作者深入生
浸生增皇埘够淳哆淳哆守哆溥眵溥蚪溥哆溥g榉淳莹‰p宇哆串哆溥眵溥口沮哆江哆淳蜉溥蚪江哆字啦啦里滂够津啦谬势淳哆洳至宇哆溥啦淖啦淳啦萨哆溥够淖哆淳哆
l上接第23页)“和”为核心的宽容精神。徐志摩坚信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是可以沟通、亲近和友爱的,爱心和慈善的人间天堂,是徐志摩追求的理想。徐志摩的爱,都表现了他对泰戈尔伟大人格的接受。
泰戈尔竭
界之真。徐志摩的认识似乎是肤浅了些,直到后来接触多了,才认识到泰戈尔对神或宗教的信仰,绝不仅仅是“诗心”的流露,他的那首《爱的灵魂》流露了与泰戈尔的“泛爱”和“生命之神”的同样的思想。泰戈尔对印度经典哲学《奥义书》有精湛研究,使他的思想颇具泛神论色彩。徐志摩与泰戈尔交往非常密切,泰戈尔是把对神的虔诚和对生活、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在徐志摩这首诗中,泛神论的思想给女子的影响不仅是从哲学上来体现的,而且是用影响她的整个神魂方式来体现的,足见徐志摩是受了一些泰戈尔的影响。
徐志摩在思想上、情绪上、格调上的诗风,是与追随泰戈尔那充满东方情调、静穆的田园小诗分不开的。他的《留别日本》和《沙扬娜拉》组诗流露着泰戈尔的诗情:趁航在轻涛间,悠悠的,/我见有一星星古式的渔舟,/像一群无忧的海鸟,/在黄昏的波光里息羽优游,/沙扬娜拉!/那是杜鹃!她绣~条锦带,/迤俪着那青山的青麓;/啊,那碧波里亦有她的芳躅,/碧
力主张生之不朽与无限,早晨起来灯虽然灭了,旭日却依然高悬着。他说:必然经过许多死。
“死也如生一般隶属于生命”(见
《采果集》)在未达到最终理想以前,人的精神或灵魂
“你使我生无穷,这是你所喜欢的,
这个脆弱之器,你把他空了又空,永久将新生命注了进去。”(见《吉檀迦利》)所谓死正是为进步的预备,人生是不朽的,是无限的。徐志摩拿济慈的《秋颂》对照雪莱的《西风颂》,济慈的《夜莺》对比雪莱的《云雀》,济慈的《忧郁》对比雪莱的《云》,一是动、舞、生命、精华的、光亮的、搏动的生命,一是静、幽、甜熟的、渐缓的,“奢侈”的死,他认为,比生命更深奥更博大的死,那就是永生。
泰戈尔有虔诚的印度宗教思想,相信有创造天地之神。他所信的这个神,既不同于基督教的耶和华,也不同于印度教的婆罗门。他在中国讲学时曾对一班大学生说,他不能回答死后将会是个什么样子,但他坚信自己已得拯救,他的灵魂已经历了无限,并深深体验到大彻大悟的喜乐,他已进入无所畏惧的境界。徐志摩对泰戈尔的宗教思想并没有在意,他只是从诗歌的角度来理解泰戈尔的宗教信仰。他说:泰戈尔即使有宗教式哲理的思想,也只是他诗心偶然的流露。他不在意泰戈尔的神是什么,或是有或无,他认为诗人的标准,只是诗的境
波里掩映着她桃蕊似的娇怯——沙扬娜拉!/这首诗
不仅诗句华瞻流丽、自然清新似泰戈尔,而且那冥想、悠闲、轻捷、飘忽的精髓也神似泰戈尔,韵致妩媚,使人为之萦绕、为之陶醉。
泰戈尔对徐志摩在政治上、社会见解上的影响也是踢显的。徐志摩在欧美留学期间接受的思想,在泰戈尔那里都有所表现。例如泰戈尔反对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强权暴力、思想管制;泰戈尔提倡博爱大同、互助合作、怜悯同情、自然崇拜、文化交流等。
一32一
泰戈尔泛爱思想对徐志摩的影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郝清菊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新乡,453000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UYANG COLLEGE OF EDUCATION2002,15(4)1次
引证文献(1条)
1.王艳玲 泰戈尔与徐志摩:中印两颗诗心的碰撞与融合[期刊论文]-兰台世界 2010(1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pyjyxyxb200204014.aspx
下载时间:2011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