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理论论文台海两岸发展前景

台海两岸发展前景

——从ECFA看两岸经济发展前景

摘要: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ECFA。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合作路线中至为重要的一步,是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所作的特殊安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签署的协议确定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精神、内容、目标和措施;将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协议签署后,以往两岸经济往来的间接、单向、局部的不正常状况将得到改变,迈向直接、双向、全面的两岸经济往来新格局,有望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优势互补,最大可能地促进两岸互利双赢。

关键词:经济 CECA ECFA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原称为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或称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定(英文简称CECA)

2005年4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历史性的会谈后共同发布的《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明确提出:“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到了2008年 海峡两岸关系出现历史转折后,台湾方面先提出希望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2008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海峡两岸可以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于是2009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在台湾省台中市举行第四次会谈,同意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纳入第五次两会协商重点推动的议题。2010年1月关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两会第一次专家工作协商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就《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名称、基本结构、建立协商工作机制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取得多项共识。2010年2月~6月的5个月里,两会又分别在台湾省桃园县和北京举行了两次专家工作协商,逐渐敲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文本构成、早期收获计划等重要内容。2010年6月29日两会领导人第五次会谈在重庆举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会谈中就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两会后续商谈议题等交换意见后陈云林和江丙坤分别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上签字,然后互换文本。2010年8月17日晚间台湾立法机构二读表决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9月11日两会完成换文程序,同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于2010年9月12日实施。至此再一次见证了海峡两岸历史性的时刻——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从此开启新篇章。

在从提出到签署ECFA的过程中台执政当局与工商界积极主张两岸签署ECFA,但其出发点并不完全是“互惠互利”的,不是实现“双赢”,而是完全是在站在对台湾有利的一面,是如何让大陆开放市场,如何让大陆取消关税与非关税障碍,而台湾却不仅在政治立场上十分坚定,以“守护台湾主权”为前提,而且在经济领域坚持“不该放的坚持不放”,要“拿得多,给得少”,其实就是要“政经利益两得”。

马英九在选举时就提出了“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这一处理两岸关系尤其是两岸经济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台“陆委会”负责人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在ECFA问题上,不断强调“以守护台湾为原则”,“不容许台湾主权有丝毫的损害”。“陆委会”主任赖幸媛在《联合报》发表的“守护台湾,经济协定非倾中”

一文中,尽管是驳斥民进党蔡英文反对两岸签署ECFA,但却一再表示,“未来不管以哪种协议的形式出现,台湾都不可能向中国大陆‘全面开放’,八百项农产品也不会开放大陆货登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不容许台湾主权有丝毫的损害,力求在主权与繁荣两方面‘人财两得’”。台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表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过程,不能伤及国(岛)内产业”。可以说,台湾方面完全是在想搞一套“只利己”的经济合作协议。

在两岸经济整合机制问题上,大陆方面原本倾向借鉴内地与港、澳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模式,有关主管部门官员曾多次公开表达了这一立场。但台湾方面一直认为CEPA模式是将台湾香港化,是矮化台湾,表示了反对意见。于是马英九提出两岸可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认为CECA是介于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之外的“第三模式”,于是CECA就成为马英九当局执政后极力推动的两岸经济合作或整合模式。

在两岸关系尤其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大陆方面从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出发,正面回应马英九关于CECA的提议。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期待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两岸可以为此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这是大陆首次明确提出两岸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概念,也是对马英九提议的善意回应。尽管目前马英九将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名称调整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但两岸经济整合或制度化合作的内容不变,两岸共同推动的方向与立场不变。

大陆在明知道台湾只想签“只利己”的经济合作协议下仍积极回应并与其签订ECFA表明了中国收复台湾的决心,协议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所作的特殊安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协议还确定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精神、内容、目标和措施;确认将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协议签署后,以往两岸经济往来的间接、单向、局部的不正常状况将得到改变,迈向直接、双向、全面的两岸经济往来新格局,有望最大限度地实现,从这份协议中我们也看到台湾经济越来越依靠大陆,经济将与大陆越走越近。

参考文献:

[1] 王建民,《对目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势的几点观察》,《台声》,台声杂志社,2009年第5期。

[2] 李非,《两岸更紧密经济合作关系展望》,《台湾经济发展通论》,九州出版社。

[3]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6月29日。

台海两岸发展前景

——从ECFA看两岸经济发展前景

摘要: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ECFA。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的签署是两岸经济合作路线中至为重要的一步,是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所作的特殊安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签署的协议确定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精神、内容、目标和措施;将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协议签署后,以往两岸经济往来的间接、单向、局部的不正常状况将得到改变,迈向直接、双向、全面的两岸经济往来新格局,有望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优势互补,最大可能地促进两岸互利双赢。

关键词:经济 CECA ECFA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原称为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或称两岸综合经济合作协定(英文简称CECA)

2005年4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历史性的会谈后共同发布的《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明确提出:“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到了2008年 海峡两岸关系出现历史转折后,台湾方面先提出希望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2008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海峡两岸可以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于是2009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在台湾省台中市举行第四次会谈,同意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纳入第五次两会协商重点推动的议题。2010年1月关于《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两会第一次专家工作协商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就《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名称、基本结构、建立协商工作机制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取得多项共识。2010年2月~6月的5个月里,两会又分别在台湾省桃园县和北京举行了两次专家工作协商,逐渐敲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文本构成、早期收获计划等重要内容。2010年6月29日两会领导人第五次会谈在重庆举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会谈中就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两会后续商谈议题等交换意见后陈云林和江丙坤分别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上签字,然后互换文本。2010年8月17日晚间台湾立法机构二读表决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9月11日两会完成换文程序,同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于2010年9月12日实施。至此再一次见证了海峡两岸历史性的时刻——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从此开启新篇章。

在从提出到签署ECFA的过程中台执政当局与工商界积极主张两岸签署ECFA,但其出发点并不完全是“互惠互利”的,不是实现“双赢”,而是完全是在站在对台湾有利的一面,是如何让大陆开放市场,如何让大陆取消关税与非关税障碍,而台湾却不仅在政治立场上十分坚定,以“守护台湾主权”为前提,而且在经济领域坚持“不该放的坚持不放”,要“拿得多,给得少”,其实就是要“政经利益两得”。

马英九在选举时就提出了“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这一处理两岸关系尤其是两岸经济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台“陆委会”负责人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在ECFA问题上,不断强调“以守护台湾为原则”,“不容许台湾主权有丝毫的损害”。“陆委会”主任赖幸媛在《联合报》发表的“守护台湾,经济协定非倾中”

一文中,尽管是驳斥民进党蔡英文反对两岸签署ECFA,但却一再表示,“未来不管以哪种协议的形式出现,台湾都不可能向中国大陆‘全面开放’,八百项农产品也不会开放大陆货登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不容许台湾主权有丝毫的损害,力求在主权与繁荣两方面‘人财两得’”。台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表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过程,不能伤及国(岛)内产业”。可以说,台湾方面完全是在想搞一套“只利己”的经济合作协议。

在两岸经济整合机制问题上,大陆方面原本倾向借鉴内地与港、澳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模式,有关主管部门官员曾多次公开表达了这一立场。但台湾方面一直认为CEPA模式是将台湾香港化,是矮化台湾,表示了反对意见。于是马英九提出两岸可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认为CECA是介于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之外的“第三模式”,于是CECA就成为马英九当局执政后极力推动的两岸经济合作或整合模式。

在两岸关系尤其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大陆方面从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出发,正面回应马英九关于CECA的提议。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期待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两岸可以为此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这是大陆首次明确提出两岸签署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概念,也是对马英九提议的善意回应。尽管目前马英九将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名称调整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但两岸经济整合或制度化合作的内容不变,两岸共同推动的方向与立场不变。

大陆在明知道台湾只想签“只利己”的经济合作协议下仍积极回应并与其签订ECFA表明了中国收复台湾的决心,协议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所作的特殊安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协议还确定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精神、内容、目标和措施;确认将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协议签署后,以往两岸经济往来的间接、单向、局部的不正常状况将得到改变,迈向直接、双向、全面的两岸经济往来新格局,有望最大限度地实现,从这份协议中我们也看到台湾经济越来越依靠大陆,经济将与大陆越走越近。

参考文献:

[1] 王建民,《对目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势的几点观察》,《台声》,台声杂志社,2009年第5期。

[2] 李非,《两岸更紧密经济合作关系展望》,《台湾经济发展通论》,九州出版社。

[3]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6月29日。


相关文章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 论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两岸关系的过去介绍,对现今两岸关系的变化及遇到的新机遇和挑战分析,阐述自己对于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见解,及未来两岸关系的解决办法和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两岸关系:背景:新形 ...查看


  •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台湾问题 [摘要] 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 (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 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 ...查看


  • 形策课论文-关于台湾问题与台海局势的理解
  •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2013学年春季学期) 论文题目:关于台湾问题与台海局势的理解 课程名称:形式与政策 任课教师: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关于台湾问题与台海局势的理解 一台湾问题与台海局势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 ...查看


  • 祖国统一构想
  • 目 录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 ...查看


  • 两岸统一以后美国该怎么办 奥巴马首次表态
  • 两岸统一以后美国该怎么办 奥巴马首次表态 美国首次表态:两岸若统一 美将不再援台 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最新表态,两岸关系不会一直维持现状,"因为现状会一直改变".他还表示,若两岸统一,美国将不会再援助台湾.司徒文说,两岸 ...查看


  • 台湾政治走向的结构分析
  • [内容提要]马英九上台后,台海形成了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它会不会 持续发展,如何促进台海持续和平发展,等等,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台海关系重大课题.从 结构来分析,可以发现台海新形势的形成在于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务实性,在于台 ...查看


  •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 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记得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台湾问题说到底是美国问题." 这实在是一针见血之言.全世界都知道,美国之所以要抓住台湾,是为了实现"以台制中".也就是"以华制华&qu ...查看


  • 与台湾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 毕 业 论 文 (2012届中加合作经济学专业) 题目: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 学生姓名:_甄幻__ 学校名称:山东财经大学 2015年5月 内容提要: 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至关重要.它不仅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关系 ...查看


  • 情景语境分析练习
  • 背景:记者提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 根据反分裂国家法,中国有权采取非和平的方式,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样的方式算是非和平的方式?如果中国遇到了一个范围更大的冲突,美国也参与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不是要建设一支能够打得赢的军队?就像你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