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乐书第二阅读答案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1)

《史记》、《________》、《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

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

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

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

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4)

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阅读答案:

答案:3.C;

解析:

(1)

(l分)汉书

(2)

(2分)声音、动静、节奏(写出一点给l分,写出两点给2分)

(4)

  (1)君臣和敬(和顺恭敬)(l分)

  (2)长幼和顺(和睦顺从)(l分)

  (3)父子兄弟和亲(和睦相亲、和睦亲近)(l分)。

(5)

  3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2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认识单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问。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1)

《史记》、《________》、《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

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

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

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

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4)

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阅读答案:

答案:3.C;

解析:

(1)

(l分)汉书

(2)

(2分)声音、动静、节奏(写出一点给l分,写出两点给2分)

(4)

  (1)君臣和敬(和顺恭敬)(l分)

  (2)长幼和顺(和睦顺从)(l分)

  (3)父子兄弟和亲(和睦相亲、和睦亲近)(l分)。

(5)

  3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2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认识单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问。


相关文章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阅读答案 6
  • 阅读与赏析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至高后八年,得见师临菑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馀,意事之.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吾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 ...查看


  • 史记·伯夷列传阅读答案 16
  • 阅读<史记·伯夷列传>选段,完成下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好其繁声②.弘闻之 ...查看


  • 史记·萧相国世家阅读答案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 ...查看


  • 进士不读[史记]王士祯阅读附答案
  • 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q ...查看


  • 史记·高祖本记阅读答案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 ...查看


  • 史记·吴起列传阅读答案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昊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 ...查看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 ...查看


  • 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答案 4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 ...查看


  • [史记·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六年,人有 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 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