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1)
《史记》、《________》、《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
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
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
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
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4)
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阅读答案:
答案:3.C;
解析:
(1)
(l分)汉书
(2)
(2分)声音、动静、节奏(写出一点给l分,写出两点给2分)
(4)
(1)君臣和敬(和顺恭敬)(l分)
(2)长幼和顺(和睦顺从)(l分)
(3)父子兄弟和亲(和睦相亲、和睦亲近)(l分)。
(5)
3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2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认识单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问。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1)
《史记》、《________》、《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
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
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
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
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4)
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阅读答案:
答案:3.C;
解析:
(1)
(l分)汉书
(2)
(2分)声音、动静、节奏(写出一点给l分,写出两点给2分)
(4)
(1)君臣和敬(和顺恭敬)(l分)
(2)长幼和顺(和睦顺从)(l分)
(3)父子兄弟和亲(和睦相亲、和睦亲近)(l分)。
(5)
3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2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认识单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