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新”的认识
户县二中 曹永泉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弄清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清楚学校、教师、课堂、学生这四个词语的真正内涵。而符合高效课堂理念下的学校、教师、课堂、学生我们称之为“新学校”、“新教师”、“新课堂”、“新学生”。
一、“新学校”解读:我肤浅的认为,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新学校就是领导和教师教育理念更新的学校。他们首先认为新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自然成长的地方,除了成长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成功只是成长的副产品。新学校就是一方池塘,可以包容多种形态的生命。因此,“新学校”是一个教育生态概念。新学校承载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体现和实现教育的目的和价值。一个让学生和老师都活得很累的学校,绝不是一个好学校、新学校;一个让学生和老师都觉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学校,也一定不是一所好学校、新学校。”一所真正的新学校,应该是能让学生学得自主,学得愉快,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不断有体验成功乐趣的学校;一所真正的新学校,应该是能让老师能够自主发展、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不断体验幸福的学校。
二、“新教师”解读: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新教师,就是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
展,呵护学生的天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的教师;有规律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精神,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师。因此,“新教师”显然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而是学生和知识对话的发起者。新教师应当具有教育专业者、学校生态的建构者、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信念的传播者四方面的品质。新教师的支撑是基于“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研究、认识,变“教中心”到“学中心”,确立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和宽容学生,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营造一个温暖、自然、信任的环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越权、不盛气凌人,不扮演权威。
三、“新课堂”解读: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新课堂,是注入了“人本”因素的课堂,把课堂的所有权交给学生。新课堂不仅仅指知识的获取场所,而是彰显生命的意义,彰显生命价值的生命场,包含着与所有生命息息相关的内容,是充满着生命中的感动与快乐的场所,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强调知识的自主性、丰富性、选择性,高效课堂体现从“知识”到“生命”的质的改变,高效课堂是一种生生、师生交互合作的过程,是一种“个体”的内心思想、感情、心理需要,是一种“人学”文化的真实体现,是人与人的相互包容、倾听、接纳,高效课堂是富有生机的“一池春水”„„
四、“新学生”解读: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新学生,是基于对教育
目的和期望的判断,是高效课堂理念下自主发展起来的“人”。胡锦涛同志讲“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地天下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新学生应当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有自信、有毅力、有意志;会反思、敢质疑、善沟通;具有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敢于担当,对社会和家人负责,对自己和自然负责,对国家和人类负责;有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应该有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气魄和胸襟。
“四新”不仅仅是高效课堂理念下的相对于传统概念内涵的改变,而是对“新教育”的支撑,体现着教育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 李炳亭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7
对“四新”的认识
户县二中 曹永泉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弄清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清楚学校、教师、课堂、学生这四个词语的真正内涵。而符合高效课堂理念下的学校、教师、课堂、学生我们称之为“新学校”、“新教师”、“新课堂”、“新学生”。
一、“新学校”解读:我肤浅的认为,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新学校就是领导和教师教育理念更新的学校。他们首先认为新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自然成长的地方,除了成长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成功只是成长的副产品。新学校就是一方池塘,可以包容多种形态的生命。因此,“新学校”是一个教育生态概念。新学校承载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体现和实现教育的目的和价值。一个让学生和老师都活得很累的学校,绝不是一个好学校、新学校;一个让学生和老师都觉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学校,也一定不是一所好学校、新学校。”一所真正的新学校,应该是能让学生学得自主,学得愉快,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不断有体验成功乐趣的学校;一所真正的新学校,应该是能让老师能够自主发展、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不断体验幸福的学校。
二、“新教师”解读: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新教师,就是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
展,呵护学生的天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的教师;有规律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精神,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师。因此,“新教师”显然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而是学生和知识对话的发起者。新教师应当具有教育专业者、学校生态的建构者、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信念的传播者四方面的品质。新教师的支撑是基于“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就是对学生的尊重、研究、认识,变“教中心”到“学中心”,确立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展示欲,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和宽容学生,为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营造一个温暖、自然、信任的环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越权、不盛气凌人,不扮演权威。
三、“新课堂”解读: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新课堂,是注入了“人本”因素的课堂,把课堂的所有权交给学生。新课堂不仅仅指知识的获取场所,而是彰显生命的意义,彰显生命价值的生命场,包含着与所有生命息息相关的内容,是充满着生命中的感动与快乐的场所,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强调知识的自主性、丰富性、选择性,高效课堂体现从“知识”到“生命”的质的改变,高效课堂是一种生生、师生交互合作的过程,是一种“个体”的内心思想、感情、心理需要,是一种“人学”文化的真实体现,是人与人的相互包容、倾听、接纳,高效课堂是富有生机的“一池春水”„„
四、“新学生”解读: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新学生,是基于对教育
目的和期望的判断,是高效课堂理念下自主发展起来的“人”。胡锦涛同志讲“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地天下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新学生应当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有自信、有毅力、有意志;会反思、敢质疑、善沟通;具有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敢于担当,对社会和家人负责,对自己和自然负责,对国家和人类负责;有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应该有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气魄和胸襟。
“四新”不仅仅是高效课堂理念下的相对于传统概念内涵的改变,而是对“新教育”的支撑,体现着教育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 李炳亭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