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追风筝的人_中的风筝意象_张瑞雪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第28卷第17期总第159期

中的风筝意象论《追风筝的人》

张瑞雪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发表之后,一时间就大受读者的一致好评。在阿富摘要]

汗,斗风筝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在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的上空,总是飘着色彩斑斓的风筝。在阿富汗的文化《追风筝的人》里,风筝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它承载着阿富汗的多元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而在中,胡塞尼也利于风筝这一意象来进行叙事和表达情感。

[《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关键词][[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5.17.082

、《追风筝的人》一的内容概况作为美籍阿富汗作家,在胡塞尼的血液里流淌着对阿富汗文化和精神的深刻情感,在他的文字里,有梦幻的爱恨交织、无

。《追风筝的人》情的冰冷现实也有对人性的追求和思考的背

景就是在经历了30载磨难之后的阿富汗,社会动荡不安、人类在现实命运面前十分脆弱、命运又总是无常、每个灵魂都好像在痛苦中挣扎,这些内容都在作者的笔下,通过风筝进行放飞,让我们能看到他对于和平的追求和向往,对故乡文化的深深

。依恋

《追风筝的人》主要的故事内容是,富家小少爷阿米尔敏感好学,在写作方面很有才华,但他勇敢强势的父亲却始终对柔弱胆小的他有所不满。在两人的关系逐渐疏远时,风筝比赛给他们带来了转机。家里的仆人的儿子小哈桑身手敏捷,是出色的风筝斗士,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为了让自己的小主人也是好朋友的阿米尔赢得风筝比赛、得到父亲的喜爱,他和阿米尔做出了约定。哈桑最后遵守诺言让阿米尔得了冠军,但在比赛结束回家途中,哈桑却受到了性侵。阿米尔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软弱胆小的他并没有为朋友挺身而出,但之后的日子里,阿米尔心里背负着重重的内疚。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跟随父亲逃往美国,父子感情与日俱增、一天好过一天,阿米尔在美国上了大学。但好景不长,父亲在阿米尔成家之后就患病去世,也就在此时,阿米尔得知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且哈桑已经离开人世。于是这时的阿米

“重新成为好人”尔得到了一个的机会,他勇敢地回到阿富汗,

解救出而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而遭受虐待不愿敞开心扉的索拉博也终于在一次放风筝的活动中被阿米尔融化,对他微笑。

在这个故事中,哈桑和阿米尔是在风筝比赛之后,才有了相互交织的命运,而这个故事也结束在风筝之中。风筝是贯穿全书的一个意象、一个线索。

、《追风筝的人》二中的风筝意象风筝在书中是一个线索式的意象,它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

“风筝”蕴,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对于的追寻,

就是对人性的美好追求。风筝比赛是阿富汗的一个特色,风筝

,“追风筝的也是这个国家的一种文化象征,从这个意义来说

人”也就蕴含着一种民族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风筝这一意象贯穿在故事的发展脉络中,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整个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7-0172-02

[本刊网址]http ://www.hbxb.net

故事开始于风筝,又结束于风筝。书中渲染了阿米尔两次追风筝的经历,暗示了阿米尔的绝望与新生,也暗示了他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背叛和救赎。第一次的追风筝经历是在他12岁时,为了赢得追风筝的比赛、赢得父亲的喜爱,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小伙伴哈桑。在得到象征冠军的风筝的同时,他心里那个高高飘扬的风筝也坠落了,在此之后他一直在深深的自责和罪恶感之中。第二次追风筝的经历,是时过境迁之后,他重新做了好人,历尽磨难之后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阿富汗救出的时候。当阿米尔在索拉博面前威风地割断别人的风筝时,严重自闭的索拉博对着他笑了,这一个笑容使他多年来心中累积的自责和愧疚随风而去、随风筝飘向天空,他救赎了自己。阿米尔为了索拉博去追那只断了线的风筝就和当年哈桑为了他去追风筝一样,他在内心深处对哈桑的内疚在这只风筝上得到了解放。

(一)阿米尔的风筝

阿米尔和哈桑是从小相伴长大的,但在那次风筝大赛之后,俩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米尔希望赢得风筝大赛,把属于冠军的风筝带给父亲,以此来赢得父亲的喜爱。在那次比赛中,阿米尔如愿以偿地割断了其他的风筝,哈桑为了帮他赢得比赛,主动去追一只蓝风筝,在一条小巷里,阿米尔看见哈桑被小混混欺辱,但他没有上前帮助哈桑。当哈桑忍着伤痛把那只风筝交给阿米尔的时候,阿米尔心中羞愤不已,之后,他越来越不愿意看到哈桑,用尽一切办法逼走了哈桑父子。

之后不久,阿富汗被苏联占领,阿米尔跟随父亲出国避难。在美国,他们重新开始了生活,一切平静而井然有序,阿米尔上了大学、结了婚、成了有名的作家。正当他享受着惬意的生活时,拉辛汗给他打了一个电话,拉辛汗告诉阿米尔哈桑是他的亲兄弟。这个消息几乎把他扔进了万丈深渊,而最终,他决定去赎罪,去救回在阿富汗遭受虐待的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当他终于历尽千难万险救出了索拉博,找到自己丢失的那只风筝时,救赎还没有完全完成。索拉博在经过长期的虐待后,患了严重的自闭症,为了治愈他的心灵,阿米尔带他去放风筝,当阿米尔战胜了别的风筝时,索拉博终于露出一个微笑。在这一刻,阿米尔才真正完成了对自我、对往事的救赎。

(二)哈桑的风筝哈桑是受尽压迫的,他承受着太多的不公平和欺辱,但他却有很多堪称完美的品质。他本该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他的生活却布满磨难。哈桑和阿米尔虽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性格

收稿日期:2015-05-19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文、文学。女,河南许昌人,作者简介:张瑞雪(1983—),

172

第28卷第17期总第159期

2015年9月(上)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ol.28.NO.17(Gen.NO.159)

Sep.(first half )2015

善良、忠诚,阿米尔则懦弱、自私。哈桑差异很大。哈桑勇敢、

是哈扎拉人,不能接受教育,他希望阿米尔能叫他读书识字,但阿米尔时常找理由搪塞他,他依然天真地拍手叫好。1975年的风筝大赛上,哈桑为了让阿米尔赢得冠军,不顾生命危险给他追风筝。

阿米尔跟随父亲逃难的日子里,哈桑在拉辛汗的邀请下给老主人看房子。后来哈桑被塔利班逮捕,命令他离开房子,他跪在地上不断请求,最后被塔利班无情射杀。哈桑短暂的一生,都是在为阿米尔家服务的。哈桑就像风筝,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的生命掌握在放风筝的人手中,断线与否完全不由自己决定。哈桑私生子的身世,在阿富汗的风俗中是不被人接受的,他从出生起就注定背负着不为人知的耻辱。哈桑的命运就像一只飘摇的风筝一样动荡、不安,他对风筝的追寻寄托着作者对人性的呼吁。

(三)阿富汗与风筝

斗风筝大赛是阿富汗的冬日习俗,他们不是纯粹的放风筝,而是用风筝比赛,规则就是放开自己的风筝,割断对方的风筝线。斗风筝几乎是阿富汗全民性的活动,在首都喀布尔,随处可见高高飘扬的风筝。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企图用武力征服阿富汗人民,但他们宁死不屈。苏联士兵在阿富汗滥杀无辜、无恶不作,但阿富汗的人们一直凭着坚强的意志未曾曲阜。战争之中,喀布尔的上空仍然飘扬着风筝,斗风筝就像是他们心中对幸福以及和平的追求,不曾停止、也不会停止。在外患之后,塔利班统治了阿富汗,塔利班压制了阿富汗人民的自由和发展,阿富汗人们一直深陷于痛苦和伤痛中。他们就像哈桑一样,是被放飞的风筝,看似自由,但命运不由自己掌控。他们被控制于魔爪之中,随时可能被割断了线、结束生命。

三、风筝意象在书中的象征意义(一)象征阶层差异

阿米尔与哈桑之间是有着一定的阶层差异的,这种差异也限制并决定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斗风筝的过程中,一个人控制风筝而另一个人则担任助手的角色为风筝防线。这个助手的角色对哈桑来说,就和平日对阿米尔的侍奉一样,是最自然而平常的事情。在斗风筝比赛上,哈桑就如同那个小孩,他在

比赛过程中也享受着兴奋和喜悦,但最终胜利却是属于阿米尔的。他是追风筝的人,但他追来了对手掉落的风筝后,拥有它的却是阿米尔。他的喜悦是隐藏在阿米尔胜利的喜悦之下的,和他在服侍阿米尔一家时得到的富裕生活是一样的。

(二)美与暴力的对立从本质上来说,斗风筝比赛是暴力的,当你试图割断对方的风筝线时,风筝线也会在斗风筝者手上留下一道伤口。而一旦风筝掉落,追风筝者就必须急切地追寻风筝。这里的暴力也就象征着阿富汗的不安和暴动,这场暴动贯穿着故事的始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数百只风筝会争先恐后、千方百计地割断对手的风筝线,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富汗国内总是处于战乱的状态。

但从追风筝者和斗风筝者的合作上来看,这比赛又是特别美好的。即使哈桑和阿米尔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阶层差异,但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他们的心却结合起来了。阿米尔总认为哈桑夺走了父亲对他的喜爱,但当他们合作斗风筝的时候,他们就像一对兄弟。他们在比赛中忘记了身份的差异和心理的隔阂,一同享受着比赛的乐趣。风筝赛就象征着哈桑和阿米尔之间的那份让他们能暂时忘记差异、共同享受比赛的美好。

(三)背叛与自我救赎

放风筝是阿米尔背叛哈桑的起点,也是阿米尔自我救赎的终点。在亲眼目睹哈桑遭受侮辱而自己没有及时站出来之后,风筝对阿米尔来说,就总是伴随着痛苦、自责和歉疚。风筝和阿米尔内心深处的黑暗是紧密相连的,风筝就象征着阿米尔对哈桑的背叛。因而,即使是最后他冒着危险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但真正使自己得到救赎的,还是在一次放风筝的过程中。书中两次放风筝的经历,就是阿米尔灵魂迷失以及灵魂得到救赎这两个过程。

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风筝这一意象在故事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作为线索对情节的推动,还是作为意象对艺术形式的提升,风筝都是一个重要的符号。也许,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逐着自己内心的愿望,一次次勇敢地突破和救赎自我。

参考文献:

2009(2).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风筝意象解读[王建荣.《追风筝的人》

[2]: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J ].中国校外教育,2012(6).周玲.《追风筝的人》[3]《追风筝的人》J ].文学教育,2010(11).陈美陵.浅析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Researchon the Kite Image of"Kite Runner"

ZHANG Rui-xue

(Xuch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uchang Henan 461000,China )

Abstract :" Kite Runner" is the debut of Afghan writer Khaled husaini ,which was published for a time and got great popular-ity.In Afghanistan ,the kite fighting is a universal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 over in Afghanistan's capital Kabul ,we can always wave colorful kites.In the kite culture of Afghanistan ,it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it carries the divers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Afghanistan.In the " Kite Runner",Husaini also makes use of this image to carry narrativ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Key words :" Kite Runner";kite ;image (责任编辑:封丽萍)

173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第28卷第17期总第159期

中的风筝意象论《追风筝的人》

张瑞雪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发表之后,一时间就大受读者的一致好评。在阿富摘要]

汗,斗风筝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在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的上空,总是飘着色彩斑斓的风筝。在阿富汗的文化《追风筝的人》里,风筝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它承载着阿富汗的多元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而在中,胡塞尼也利于风筝这一意象来进行叙事和表达情感。

[《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关键词][[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5.17.082

、《追风筝的人》一的内容概况作为美籍阿富汗作家,在胡塞尼的血液里流淌着对阿富汗文化和精神的深刻情感,在他的文字里,有梦幻的爱恨交织、无

。《追风筝的人》情的冰冷现实也有对人性的追求和思考的背

景就是在经历了30载磨难之后的阿富汗,社会动荡不安、人类在现实命运面前十分脆弱、命运又总是无常、每个灵魂都好像在痛苦中挣扎,这些内容都在作者的笔下,通过风筝进行放飞,让我们能看到他对于和平的追求和向往,对故乡文化的深深

。依恋

《追风筝的人》主要的故事内容是,富家小少爷阿米尔敏感好学,在写作方面很有才华,但他勇敢强势的父亲却始终对柔弱胆小的他有所不满。在两人的关系逐渐疏远时,风筝比赛给他们带来了转机。家里的仆人的儿子小哈桑身手敏捷,是出色的风筝斗士,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为了让自己的小主人也是好朋友的阿米尔赢得风筝比赛、得到父亲的喜爱,他和阿米尔做出了约定。哈桑最后遵守诺言让阿米尔得了冠军,但在比赛结束回家途中,哈桑却受到了性侵。阿米尔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软弱胆小的他并没有为朋友挺身而出,但之后的日子里,阿米尔心里背负着重重的内疚。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跟随父亲逃往美国,父子感情与日俱增、一天好过一天,阿米尔在美国上了大学。但好景不长,父亲在阿米尔成家之后就患病去世,也就在此时,阿米尔得知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且哈桑已经离开人世。于是这时的阿米

“重新成为好人”尔得到了一个的机会,他勇敢地回到阿富汗,

解救出而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而遭受虐待不愿敞开心扉的索拉博也终于在一次放风筝的活动中被阿米尔融化,对他微笑。

在这个故事中,哈桑和阿米尔是在风筝比赛之后,才有了相互交织的命运,而这个故事也结束在风筝之中。风筝是贯穿全书的一个意象、一个线索。

、《追风筝的人》二中的风筝意象风筝在书中是一个线索式的意象,它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

“风筝”蕴,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对于的追寻,

就是对人性的美好追求。风筝比赛是阿富汗的一个特色,风筝

,“追风筝的也是这个国家的一种文化象征,从这个意义来说

人”也就蕴含着一种民族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风筝这一意象贯穿在故事的发展脉络中,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整个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7-0172-02

[本刊网址]http ://www.hbxb.net

故事开始于风筝,又结束于风筝。书中渲染了阿米尔两次追风筝的经历,暗示了阿米尔的绝望与新生,也暗示了他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背叛和救赎。第一次的追风筝经历是在他12岁时,为了赢得追风筝的比赛、赢得父亲的喜爱,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小伙伴哈桑。在得到象征冠军的风筝的同时,他心里那个高高飘扬的风筝也坠落了,在此之后他一直在深深的自责和罪恶感之中。第二次追风筝的经历,是时过境迁之后,他重新做了好人,历尽磨难之后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阿富汗救出的时候。当阿米尔在索拉博面前威风地割断别人的风筝时,严重自闭的索拉博对着他笑了,这一个笑容使他多年来心中累积的自责和愧疚随风而去、随风筝飘向天空,他救赎了自己。阿米尔为了索拉博去追那只断了线的风筝就和当年哈桑为了他去追风筝一样,他在内心深处对哈桑的内疚在这只风筝上得到了解放。

(一)阿米尔的风筝

阿米尔和哈桑是从小相伴长大的,但在那次风筝大赛之后,俩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米尔希望赢得风筝大赛,把属于冠军的风筝带给父亲,以此来赢得父亲的喜爱。在那次比赛中,阿米尔如愿以偿地割断了其他的风筝,哈桑为了帮他赢得比赛,主动去追一只蓝风筝,在一条小巷里,阿米尔看见哈桑被小混混欺辱,但他没有上前帮助哈桑。当哈桑忍着伤痛把那只风筝交给阿米尔的时候,阿米尔心中羞愤不已,之后,他越来越不愿意看到哈桑,用尽一切办法逼走了哈桑父子。

之后不久,阿富汗被苏联占领,阿米尔跟随父亲出国避难。在美国,他们重新开始了生活,一切平静而井然有序,阿米尔上了大学、结了婚、成了有名的作家。正当他享受着惬意的生活时,拉辛汗给他打了一个电话,拉辛汗告诉阿米尔哈桑是他的亲兄弟。这个消息几乎把他扔进了万丈深渊,而最终,他决定去赎罪,去救回在阿富汗遭受虐待的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当他终于历尽千难万险救出了索拉博,找到自己丢失的那只风筝时,救赎还没有完全完成。索拉博在经过长期的虐待后,患了严重的自闭症,为了治愈他的心灵,阿米尔带他去放风筝,当阿米尔战胜了别的风筝时,索拉博终于露出一个微笑。在这一刻,阿米尔才真正完成了对自我、对往事的救赎。

(二)哈桑的风筝哈桑是受尽压迫的,他承受着太多的不公平和欺辱,但他却有很多堪称完美的品质。他本该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他的生活却布满磨难。哈桑和阿米尔虽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性格

收稿日期:2015-05-19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文、文学。女,河南许昌人,作者简介:张瑞雪(1983—),

172

第28卷第17期总第159期

2015年9月(上)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ol.28.NO.17(Gen.NO.159)

Sep.(first half )2015

善良、忠诚,阿米尔则懦弱、自私。哈桑差异很大。哈桑勇敢、

是哈扎拉人,不能接受教育,他希望阿米尔能叫他读书识字,但阿米尔时常找理由搪塞他,他依然天真地拍手叫好。1975年的风筝大赛上,哈桑为了让阿米尔赢得冠军,不顾生命危险给他追风筝。

阿米尔跟随父亲逃难的日子里,哈桑在拉辛汗的邀请下给老主人看房子。后来哈桑被塔利班逮捕,命令他离开房子,他跪在地上不断请求,最后被塔利班无情射杀。哈桑短暂的一生,都是在为阿米尔家服务的。哈桑就像风筝,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的生命掌握在放风筝的人手中,断线与否完全不由自己决定。哈桑私生子的身世,在阿富汗的风俗中是不被人接受的,他从出生起就注定背负着不为人知的耻辱。哈桑的命运就像一只飘摇的风筝一样动荡、不安,他对风筝的追寻寄托着作者对人性的呼吁。

(三)阿富汗与风筝

斗风筝大赛是阿富汗的冬日习俗,他们不是纯粹的放风筝,而是用风筝比赛,规则就是放开自己的风筝,割断对方的风筝线。斗风筝几乎是阿富汗全民性的活动,在首都喀布尔,随处可见高高飘扬的风筝。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企图用武力征服阿富汗人民,但他们宁死不屈。苏联士兵在阿富汗滥杀无辜、无恶不作,但阿富汗的人们一直凭着坚强的意志未曾曲阜。战争之中,喀布尔的上空仍然飘扬着风筝,斗风筝就像是他们心中对幸福以及和平的追求,不曾停止、也不会停止。在外患之后,塔利班统治了阿富汗,塔利班压制了阿富汗人民的自由和发展,阿富汗人们一直深陷于痛苦和伤痛中。他们就像哈桑一样,是被放飞的风筝,看似自由,但命运不由自己掌控。他们被控制于魔爪之中,随时可能被割断了线、结束生命。

三、风筝意象在书中的象征意义(一)象征阶层差异

阿米尔与哈桑之间是有着一定的阶层差异的,这种差异也限制并决定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斗风筝的过程中,一个人控制风筝而另一个人则担任助手的角色为风筝防线。这个助手的角色对哈桑来说,就和平日对阿米尔的侍奉一样,是最自然而平常的事情。在斗风筝比赛上,哈桑就如同那个小孩,他在

比赛过程中也享受着兴奋和喜悦,但最终胜利却是属于阿米尔的。他是追风筝的人,但他追来了对手掉落的风筝后,拥有它的却是阿米尔。他的喜悦是隐藏在阿米尔胜利的喜悦之下的,和他在服侍阿米尔一家时得到的富裕生活是一样的。

(二)美与暴力的对立从本质上来说,斗风筝比赛是暴力的,当你试图割断对方的风筝线时,风筝线也会在斗风筝者手上留下一道伤口。而一旦风筝掉落,追风筝者就必须急切地追寻风筝。这里的暴力也就象征着阿富汗的不安和暴动,这场暴动贯穿着故事的始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数百只风筝会争先恐后、千方百计地割断对手的风筝线,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富汗国内总是处于战乱的状态。

但从追风筝者和斗风筝者的合作上来看,这比赛又是特别美好的。即使哈桑和阿米尔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阶层差异,但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他们的心却结合起来了。阿米尔总认为哈桑夺走了父亲对他的喜爱,但当他们合作斗风筝的时候,他们就像一对兄弟。他们在比赛中忘记了身份的差异和心理的隔阂,一同享受着比赛的乐趣。风筝赛就象征着哈桑和阿米尔之间的那份让他们能暂时忘记差异、共同享受比赛的美好。

(三)背叛与自我救赎

放风筝是阿米尔背叛哈桑的起点,也是阿米尔自我救赎的终点。在亲眼目睹哈桑遭受侮辱而自己没有及时站出来之后,风筝对阿米尔来说,就总是伴随着痛苦、自责和歉疚。风筝和阿米尔内心深处的黑暗是紧密相连的,风筝就象征着阿米尔对哈桑的背叛。因而,即使是最后他冒着危险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但真正使自己得到救赎的,还是在一次放风筝的过程中。书中两次放风筝的经历,就是阿米尔灵魂迷失以及灵魂得到救赎这两个过程。

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风筝这一意象在故事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作为线索对情节的推动,还是作为意象对艺术形式的提升,风筝都是一个重要的符号。也许,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逐着自己内心的愿望,一次次勇敢地突破和救赎自我。

参考文献:

2009(2).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风筝意象解读[王建荣.《追风筝的人》

[2]: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J ].中国校外教育,2012(6).周玲.《追风筝的人》[3]《追风筝的人》J ].文学教育,2010(11).陈美陵.浅析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Researchon the Kite Image of"Kite Runner"

ZHANG Rui-xue

(Xuch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uchang Henan 461000,China )

Abstract :" Kite Runner" is the debut of Afghan writer Khaled husaini ,which was published for a time and got great popular-ity.In Afghanistan ,the kite fighting is a universal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 over in Afghanistan's capital Kabul ,we can always wave colorful kites.In the kite culture of Afghanistan ,it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it carries the divers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Afghanistan.In the " Kite Runner",Husaini also makes use of this image to carry narrativ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Key words :" Kite Runner";kite ;image (责任编辑:封丽萍)

173


相关文章

  • 现代诗歌导读论文徐志摩
  • 中国现代诗歌导读 --<志摩的诗>中意向的研究 指导老师:汪云霞 作者姓名:徐兴亚 学号:5092029014 内容摘要:通过对<志摩的诗>中植物.动物.人物.物品.自然.场景的正负意象的分类研究, 探索徐志摩在从英 ...查看


  • 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情感
  • 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说]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能力层级为E级.本考点主要考查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两个方面的内容,"思想内容"主 ...查看


  • 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 王崧舟
  • 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 [作者:王崧舟 转贴自:<小学语文教师>2010-10 ] 我有一个担心,古诗成为课文,进入教材,可能是一种不幸.看看我们的古诗课堂吧:要么是让孩子傻傻地背,背得口干舌燥,背得天昏地暗:要么是老师傻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助学方案 第一讲现代文 一.字词扫描 1.会读会写 第21课 筝(zhēng) 秃(tū) 蟹(xiè) 蕾(lěi) 堕(duò) 丫杈(yā chà) 寂寞(jì mò) 憔悴(qiáo cu ...查看


  • 课吟二十首
  • 记<齐风鲁韵・粉墨>赴台北演出 风和两岸暖无惊,典粹光鲜宝岛行. 楚霸虞歌听剑落,唐妃醉舞看红青. 西湖借伞成鸳梦,挂帅闻捷乐清平. 百戏皮簧创意美,中华艺典焕新征. 杂技音乐剧<再见,飞蝶>观后 在1954年为迎接 ...查看


  • 城市形象宣传片创意策划
  • 宣传片创意阐述: 1. 以滴入水中的墨汁为线索,墨汁既优雅又不失文化底蕴,安静又多变,跟龙湖的整体想象相近.由它 串联整个宣传片,能给人感官上的愉悦. 2. 墨汁采用绿色的,滴入水中幻化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影片开头,一滴绿色墨汁滴入水中开始缓 ...查看


  • 试论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 [摘  要]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诗歌主流中,顾城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简单质朴,具有浓厚的童真色彩,因之被称为"童话诗人".他用他独有的童稚的诗句,在时代的大 ...查看


  • 六年级 [风筝]
  • <风筝>新授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准确理解在矛盾冲突中体现亲情. 3.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感受文章流露出来的手足深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鲁 ...查看


  • 风筝学案及答案答案
  • 七年级<风筝>学习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 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声情并茂的朗读. 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 ...查看


热门内容